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未 《建筑师》2022,(4):95-105
本文归纳和总结了20世纪以来藏传佛教传播区域内寺院建筑的主要研究情况。提出了以人为主线及建筑空间性为原型的研究方法、多学科交叉应用研究方法和从广域文化视角研究藏传佛教建筑的方法,以期学术界可以更有机地和深入系统地研究藏传佛教建筑,推动藏传佛教建筑的研究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黄南地区藏传佛教建筑覃力,杨昌鸣,张斗,张威黄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省会西宁市南约120公里),毗邻甘肃,平均海拔1700米左右,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接合部,是青海省藏传佛教寺院的主要分布地区之黄南藏族自治州州政府的所在地隆务镇属同...  相似文献   

3.
杜娟  刘大平  刘冲 《建筑学报》2020,(7):99-104
基于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挖掘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大召范式的典型文化特质,揭示特定文化语境下地理气候、政治权力、文化传播等因素刺激特定藏传佛教建筑文化现象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传播的文化效应。并从新文化地理学视角对大召范式进行时空向度上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清政府对漠南蒙古的藏传佛教统治在不同时期的政策变化,致使漠南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建筑在数量与规模、建筑选址、建筑形态上受到了影响。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宗教来统治,清政府倾力扶植藏传佛教,鼓励广建寺庙;与此同时,清统治者又不希望宗教势力太过强大而导致清政府的统治力下降,所以就出现了各种限制与引导政策,这些政策促使漠南蒙古地区的藏传佛教建筑出现了新的形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内蒙古包头地区藏传佛教建筑的调查与研究,对包头地区的藏传佛教寺庙建筑个案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藏传佛教建筑的特点,为包头地区藏传佛教建筑资料立档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牛婷婷  汪永平 《华中建筑》2010,28(12):159-162
寺庙作为宗教活动的物质载体,从佛教传入西藏到今天,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该文以藏传佛教发展的三个主要时期为阶段,分析在萌芽期、发展期和繁盛期拉萨地区寺庙建筑的发展情况。并通过对史料和现存寺庙建筑相关数据的整理,总结在各个时期拉萨地区寺庙建筑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陈未 《建筑学报》2021,(12):87-93
在总结当前蒙古藏传佛教建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主线研究藏传佛教建筑的新思路.以蒙古早期俺答汗建造的寺院为例,从供施关系中的"供"(蒙古族贵族)和"施"(藏传佛教僧侣)两个方面讨论了蒙古寺院建筑的模因性,力图为当前的蒙古藏传佛教建筑研究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黄南地区藏传佛教建筑(下)覃力,扬昌鸣,张斗,张威三、黄南地区藏传佛寺的建筑布局黄南地区的藏传佛教寺院在建筑布局处理上,与内地的寺院差异较大,不象汉寺那样有严整的空间序列,而多为自由发展式的布局。象西藏桑那寺那样带有宗教象征意义的格局和象萨迦南...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藏传佛教文化中的曼荼罗图式为切入点,探究曼荼罗原型在蒙藏地区藏传佛教建筑中的转译,旨在为现代召庙设计提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500多年前,澳门仍是一个人烟稀少的渔村,居民大部分是从福建来的渔民,基本上全部房屋都是用竹枝、木材及停桐树叶简单盖搭而成。但根据历史记载,有三个比较重要的佛教小型庙宇,其中包括最为人所熟悉的“妈阁庙”,已经在此段时期兴建而成。在1557年,葡萄牙传教士开始东来,并在澳门盖建、些立要以水架为结构的简单教堂。到17世纪初叶,沙汀始有比较大规模的砖石建筑,最后并发展至后期利用蛇壳粉与泥沙及稻草等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1],建成第一批比较重要的建筑物,包括一些西方传教肝的天主教堂、中国庙宇、防卫用的炮台、管理市政…  相似文献   

11.
藏传佛教有将重要殿宇升级为"金顶"的传统和做法,其设置对宗教资历等级有较高的要求。然而,近十几年,随着新材料技术的出现,以及僧众宗教价值观念的转变,很多藏传佛教寺庙自行将传统瓦屋面拆除,改为钛金板屋面,造成了大量"山寨金顶"出现。那么,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如何看待钛金板"金顶"问题?笔者结合实际工程,提出几点思考,以期能够妥善处理文物建筑保护与藏区寺庙由于社会发展而带来的文物建筑改变原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西班牙历史悠久,艺术氛围浓厚,自古大师层出不穷。在西方现代化的浪潮下,西班牙经历了新艺术运动设计思想的沐浴,其建筑设计在传承优秀文化过程中寻求创新与突破,同时在优秀建筑师的引领下,处于世界的前沿,因此探索西班牙建筑对于我国建筑设计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吴放  亓萌 《华中建筑》2008,26(1):41-44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西班牙建筑的认识基本上还停留在对高迪的了解上,对西班牙当代建筑几乎没有深入的认识.而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班牙建筑已经走出了边缘的状态.该文从民主政治,经济发展,建筑教育,行业法规,多元包客文化,西班牙精神六方面探寻了西班牙是如何从建筑和文化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中,超越曾经落后的经济,摆脱曾经远离现代世界的历史背景,逐渐登上了世界舞台,成为当代建筑艺术发展最重要的实验场所之一,以期对我国的建筑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正>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到"推广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建筑"写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与《十三五规划纲要》,再到全国  相似文献   

15.
明末清初,基督教的二支:天主教、东正教先后进入中国,中西双方展开了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在中国出现了基督教建筑。经过一波三折的发展,初具规模,在建筑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为19世纪后中国近代“中西交融”建筑思潮奠定了基础。本文对这一时期基督教建筑在中国发展状况作了初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历史以及建筑结构的角度,探讨了以呼和浩特大召为首的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寺庙措钦大殿的结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通过对建筑结构、空间使用关系和构造细节与做法的深入分析,得出大召措钦大殿的经堂与佛殿不是传统认为的同一时间建造的汉藏混合结构建筑。其经堂实为后期增建,且经堂和佛殿其实均非藏式结构建筑,而是具有藏式装饰的汉式结构建筑,其结构还不同于明朝北方流行的典型官式抬梁式建筑,而是类似于“槽”的回字形柱网加抬梁结构的梁架。同时本文总结了民族融合地区的藏传佛教建筑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三种新方向,为边疆建筑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陈未 《古建园林技术》2020,(147):20-22转下期
本文从历史以及建筑结构的角度,探讨了以呼和浩特大召为首的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寺庙措钦大殿的结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通过对建筑结构、空间使用关系和构造细节与做法的深入分析,得出大召措钦大殿的经堂与佛殿不是传统认为的同一时间建造的汉藏混合结构建筑。其经堂实为后期增建,且经堂和佛殿其实均非藏式结构建筑,而是具有藏式装饰的汉式结构建筑,其结构还不同于明朝北方流行的典型官式抬梁式建筑,而是类似于“槽”的回字形柱网加抬梁结构的梁架。同时本文总结了民族融合地区的藏传佛教建筑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三种新方向,为边疆建筑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历史以及建筑结构的角度,探讨了以呼和浩特大召为首的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寺庙措钦大殿的结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通过对建筑结构、空间使用关系和构造细节与做法的深入分析,得出大召措钦大殿的经堂与佛殿不是传统认为的同一时间建造的汉藏混合结构建筑。其经堂实为后期增建,且经堂和佛殿其实均非藏式结构建筑,而是具有藏式装饰的汉式结构建筑,其结构还不同于明朝北方流行的典型官式抬梁式建筑,而是类似于"槽"的回字形柱网加抬梁结构的梁架。同时本文总结了民族融合地区的藏传佛教建筑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三种新方向,为边疆建筑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历史以及建筑结构的角度,探讨了以呼和浩特大召为首的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寺庙措钦大殿的结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通过对建筑结构、空间使用关系和构造细节与做法的深入分析,得出大召措钦大殿的经堂与佛殿不是传统认为的同一时间建造的汉藏混合结构建筑。其经堂实为后期增建,且经堂和佛殿其实均非藏式结构建筑,而是具有藏式装饰的汉式结构建筑,其结构还不同于明朝北方流行的典型官式抬梁式建筑,而是类似于"槽"的回字形柱网加抬梁结构的梁架。同时本文总结了民族融合地区的藏传佛教建筑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三种新方向,为边疆建筑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大量文献调研和实地调研对包头藏传佛教建筑文化的历史渊源进行了分析,从藏传佛教的传入,中原汉地文化的北渐,蒙古草原文明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对佛教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