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坐隐园是明万历年间汪廷讷在其家乡徽州休宁修建的一处私家宅园,现已湮没。但以坐隐园为主要描绘内容的《环翠堂园景图》有幸保存至今,从中可见坐隐园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园林景致不逊于其他江南名园佳构。本文基于《环翠堂园景图》以及相关文献史料,图文结合,相互佐证,对明代晚期坐隐园的园林布局等进行考析,以期重现其历史园景。  相似文献   

2.
坐隐园位于安徽休宁,为明代万历年间环翠堂书坊汪廷钠所有,是其生活、会友、交游、读书、收藏、游乐之处,现已不存。明代版画巨制《环翠堂园景图》描绘了坐隐园的景观风貌,是关于该园林的唯一图像史料。从《环翠堂园景图》图像内容入手,分析了坐隐园的空间布局,以及建筑、山石与植被的营造特色。图中显示,坐隐园隐于山水之中,规模宏大,园林依托昌公湖而建,园内空间布局张弛有度,建筑类型丰富且造型精美,筑山技艺复杂,置石颇具匠心,是明代徽派园林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3.
严敏 《风景园林》2020,27(7):121-127
《环翠堂园景图》是一幅明代徽州长卷版画,清晰刻画出一座私家园林—坐隐园的全貌。以该版画为研究对象,以声景为研究视角,探寻传统园林绘画中的园林声景营造价值。通过画面观察结合诗文资料补充,提炼画卷中园林声景的声音要素,分析画卷中的坐隐园声景类型,总结画卷中传统园林"声色"风景营造在选址、时间维度、声景联想等方面的特征。研究得出:从传统园林绘画中可有效地提炼声景的构成要素,有助于深入理解传统园林的声景营造思想与特征,表明园林绘画在声景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环翠堂园景图》的图景还原,并应用图文互证、案例类比等方法,探寻明末园林徽州坐隐园的历史面貌。推测坐隐园位于今休宁县海阳镇汪村,是一个包含田野景、村庄景和庭园景3个层次的乡村园林。进而结合图景、诗文和相似案例,解析坐隐园主要园景,追寻历史原貌。并进一步讨论乡村园林将诗情画意和人生哲学贯穿住宅、村庄和山水,构成物、情、境三者统一的"乡境",乡村园林和城市园林因乡贤的活动而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5.
明末文人造园家米万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万钟是晚明著名的书法家、绘画家、造园家。本文力图从米万钟的文人修为入手,分析其书法、绘画中所表达的感情、性格、爱好,提炼出与文人园有关的元素、情绪。并以这些诗词图赋作为研究史料,对其三座私园的历史变迁、景点布局、园林特色与园林活动等方面进行解读,并总结分析米万钟的造园特点与园林思想。米万钟的私园是其进行文人活动的重要场所,而其文人修为成为其营造园林的指导思想,米万钟的造园活动正是古代文人营造文人园的典范,其造园思想也为古代文化遗产涂抹了重要一笔。  相似文献   

6.
周向频  吴怡婧 《风景园林》2020,27(6):121-126
晚明福州著名文人曹学佺的石仓园是当时福建地区最负盛名的园林之一,其设计营造既表达了晚明文人园林普遍的趣味与手法,又呈现出较为鲜明的闽中地区的造园特征。利用文献研究法及实地调查法,对曹学佺的诗集《石仓诗稿》及相关历史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并结合园址现状地形的勘察,对石仓园进行考据和复原,尝试还原石仓园全盛时期的面貌,并在此基础上从营造历程、布局构成、景物配置等方面对其造园特征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晚明时期的石仓园整体上主要呈现追求山林幽境、因借天然山水及丰富的植物造景三大特征;山下以大水池为中心环池置景,山上景点建筑掩映在林木中,景点建筑质朴疏朗且融入自然,并十分注重巧借园外之景,包括四周的山川、寺庙、田园、村庄等。  相似文献   

7.
云光落茗杯:晚明文人尚茶之风对园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向频  刘源源 《中国园林》2012,28(4):101-104
瀹茗作为晚明江南文人闲雅园居生活的重要内容,对文人园林的物质空间、园居活动及精神意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大量涌现的晚明茶书、文人小品及日记为据,概述了江南文人的尚茶之风和造园情况,着重分析文人园林中专设茶寮、书斋茶寮、厅堂亭榭等饮茶空间的经营布置和不同品茗环境的营造选择,总结晚明文人茶艺与茶道"清""雅""趣""隐"的内涵,并论述了文人茶道与园林精神意趣的渗透和共通之处,揭示茶饮与园林之间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8.
隐逸作为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观念与实践经过不断地扩展与传承,植根于文人园林中,成为其中不可忽视的精神诉求和必不可少的取景意向。在晚明社会思潮的影响下,隐逸内涵渐趋宽泛,心隐、吏隐、时隐、身隐等不同的隐逸状态衍生出不同的"园隐"观念,并产生了大量以"隐"为主题的文人园林,这些园林在选址、景题、空间营造、要素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园隐"特色,极大地丰富了晚明文人园林的内涵与景境。  相似文献   

9.
15世纪苏州刘珏的小洞庭、寄傲园一直未有清晰的考证。据正德至崇祯的吴县方志及文人文集,发现《六味斋笔记》《文氏族谱续集》以及《清河书画舫》中新的文献线索。通过基址考证,推断文震亨宅园"香草垞"是"寄傲园"旧址,得出寄傲园与小洞庭是刘珏2个不同园林的结论。根据文献推测出"小洞庭"的大致空间布局,并对《寄傲园小景十幅仿卢鸿一草堂图》和《小洞庭图》2幅园画做了考证。阐述分析了刘珏造园对《嵩山草堂图》景构图式与景境的借鉴。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认知和理解明中期的文人造园观念。  相似文献   

10.
曲水园是明中期徽州丰南吴氏的私家园林,以曲水胜闻,是徽州私家园林理水造境的典范。探究曲水园理水造境方式,先通过释读《曲水园记》和《曲水园杂咏》,考证复原曲水园面貌;再从造园源流出发分析选址特点,探究理水造景的具体实施路径,阐明曲水园的造园思想。研究发现,曲水园通过借引活水、山水相依的构景以及随曲合方、以景悟道的造境手法营造园林山水环境,以其独特的理水方式构成了因地制宜、以水见长的造园风格。这对于了解徽州园林理水手法和造园思想,传承古典园林艺术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村庄地"作为《园冶·相地》中列举的6类造园用地之一,具有独特的自然文化环境特征。选择明代江南颇有声望的"村庄地"园林——东庄为研究对象,尝试对传统的"村庄地"园林植景营造意匠进行解析。首先,对东庄的造园环境进行考证,结合园记及历代苏州城图,大致推断出东庄"溪环水绕,林田相依"的空间布局特征。其次,结合吴宽及其好友对东庄记述及沈周《东庄图册》中的园景图可以看出,具有耕隐理想的文人于田野乡畴理园治园,追求自然淳朴、雅致清新的植景审美意趣,在园中因地制宜地营造了"桑竹成林,稻畦如方"的林田植景,以及"荷田苇荡,竹溪菱濠"的水田植景。  相似文献   

12.
肖雨晴 《中国园林》2023,39(4):139-144
山阴祁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藏书家和藏书理论家,其藏书楼澹生堂在中华藏书史上极负盛名,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重视。密园是祁氏营建的越中名园,澹生堂等藏书建筑便位于其中。在对文献材料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密园的营造过程,基于对《密园前后记》内容的梳理,得到具有空间关系和景点类型的示意平面,结合地方研究与文献材料,对密园的位置和范围进行了初步推测,形成相对完善的密园复原平面图,并在此基础上对祁承?造园思想、密园造园意匠与特点进行简析。密园是晚明越中园林的营造范本,其营建见证了越中园亭由少转多、由朴转奢、由简转繁的过程,在晚明江南尤其是越中造园风格转变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晚明造园名匠张南垣以其独特的造园风格,引领了以吴中为中心的江南文人造园的新风尚,张南垣与其子一同形成的张氏造园风格对晚明乃至清代的园林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越地文人祁彪佳在建造寓园的后期,延请张南垣之子张轶凡为其改造寓园,并将此事记录在日记之中。这是如今发现的有关张氏在越中造园实践活动的唯一文献记载。在此以寓园为例,探究张氏造园之法对越中园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何思娴  薛晓飞 《风景园林》2023,30(1):126-134
【目的】约园是常州现存清代私家园林中面积最大者,今仅山水格局保存较完整。当前针对约园的复原研究涵盖的时间范围跨度较大,且对其各时期园林景象的描述较为杂糅。【方法】基于对可获得史料的对比考证以及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整合辨析,以首任园主赵起所居约园为研究对象,补充赵起亲友及其他约园亲历者的文章作为指导依据。【结果】细化讨论了约园构园初期的空间布局,探讨赵起约园复原方案的其他可能性。以此为基石,重点分析赵起约园的掇山置石与理水,总结山水方面的造园特点。赵起约园造园风格整体反映了清中后期江南造园的时代特色,园林空间呈现多组团、多视点的特点。作为功能复合的傍宅空间,约园同时满足了园主日常读书会友活动与追寻山水林泉之乐的需求。“岛山置水”的独特山水组织方式以及分离观赏的掇山与置石,受到晚明后“画意掇山”观念变迁的影响,兼顾了园林游观的动静体验。【结论】常州约园研究是对苏州、扬州等焦点江南城市以外晚清文人园林的山水范式与营园特色进行还原与分析的一次探索,丰富了对传统江南文人园林的共性与个性的认识,为晚清江南园林研究以及后续其他常州园林复原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王洁  徐瑾 《园林》2022,(4):94-100
市隐园为明代文人姚淛于金陵所造私园,曾是文人园林和城市山林园的典型代表,民国时期不幸毁于战火。以王世贞游览金陵诸园的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作为复原研究的时间点,通过收集、分析文献资料,推断市隐园的具体位置、面积大小;通过分析游记和诗词,对所涉及的景观要素、园林活动等进行提炼和归类,对园林空间结构进行合理推测、大胆假设及严谨验证,得出相对完整的市隐园空间结构复原图。研究丰富了市隐园这一历史名园的基础资料,还原了当时文人墨客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追求,并为同类园林的空间结构推导提供借鉴案例,对明代金陵园林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兔柴是晚明重臣张延登的山中别业,董其昌为作《兔柴记》。通过对文献、绘画等相关材料分析,认为随着城市的繁荣,晚明文人大多选择城市便利,但又不愿舍弃山林,获取山林意境因此成为造园目标;董其昌延续中唐以来文人园精神,却轻视具体做法,选择以画代园;张延登则在城中移山入园,试图使小黄山成为兔柴的替代与补偿,但其后的石峰改筑显然不知画脉,且偏离移山主题。董、张的不同选择显示晚明文人园林思想与做法的纷扰,但也预示、孕育出一种可能:移山与画意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夏舒婷  严敏  李早  成庚  杨箫 《中国园林》2024,40(2):138-144
竹洲吴氏园亭是南宋文人吴儆的私家园林,位于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由于宋代徽州园林的遗存较少,个案研究有所局限,因而园林文献记载成为研究宋代徽州园林的重要来源。以吴儆所写园记《竹洲记》为引,结合县志、文集等历史资料,首先考证并推断吴氏园亭的位置;再结合园记中的园林记述,提炼建筑、植物等造园要素及园林活动信息;进而推衍吴氏园亭的空间布局,得出空间结构拓扑图;最后,总结竹洲吴氏园亭的功能、流线,分析造园特征,还原文人造园的思想与手法。研究表明,竹洲吴氏园亭是宋代徽州文人园林的代表,扩充了江南造园史中宋代园林的研究案例,丰富了徽州园林的研究内容,为徽州园林案例研究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通过考察"荆关画意"在晚明文人中的象征意义和再现模式,从3个方面揭示其对于计成的园林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影响:其一是参与构建"造园师"的职业特征;其二是反映了这样一种对画意风格的欣赏模式——基于共同文人知识的集体想象;其三是以寤园为例,讨论计成在实际造园实践中对"荆关画意"的构筑。  相似文献   

19.
中日园林人物及著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庭风 《中国园林》2003,19(9):76-78
对中日两国的园林人物及著作进行了比较。中国造园以画论、文论替代园论,故理论系统化晚于日本:而且中国造园家多为文人,日本的造园家则多武人和僧人。另外,中国造园家造园著作少,造园留名亦少。  相似文献   

20.
马珂  邓林森  唐文 《园林》2019,(1):82-87
云南省安宁市楠园是我国著名造园大师陈从周先生独自设计的中国古典园林,其中既融入了陈先生个人造园思想,体现我国园林理论,同时也延续了江南名园如网师园、豫园、退思园、寄畅园等名园中的精髓。本文以楠园为对象,以陈从周先生所写的《说园》等园林理论著作为理论依据,研究陈先生造园思想如何在楠园设计营建中一一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