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下,由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及广东省9个城市组成的大湾区,将成为全球产业最多元化的湾区经济体。这项规划战略将为区内各城市的宏观经济及社会发展带来转变,而位处大湾区及中国大陆门户的香港将可凭借"超级联系人"的定位及金融服务业的优势,帮助大湾区的内地城市与国际市场接轨。  相似文献   

2.
以“场所空间”和“流动空间”为双重研究视角,运用卫星遥感、产业普查等数据描述空间发展态势,并基于企业总部-分支机构数据而构建起城市联系网络;据此对粤港澳地区内部建成空间的发展特征与演变趋势、网络关联的次级结构及中心城市的职能分工等做系统分析,同时亦审视广东省内非湾区与湾区地域的发展差异.研究表明,自新世纪以来,粤港澳地区呈现出沿珠江口大湾区高度集聚发展的特征,大湾区一体化趋势已经较为明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城市的分工进一步差异化,且职能互补;大湾区核心地域对外链接全球城市网络,对内辐射区域腹地的“两个扇面”的区域枢纽职能已经初步形成.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的结论,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要义做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岭南文化,探索具有世界眼光、中国特色,兼具地域性特征的现代岭南城市理论与实践道路尤为必要。岭南地域特点主要体现在湿热多雨的岭南气候,务实求新的岭南文化,以及亲水喜绿的生活方式。在“两观三性”理论视角下,具有岭南特色的现代城市应强调充分适应岭南地域气候;传承务实、包容、进取的岭南文化;通过充分利用先进理念和先进科技适应现代岭南人的生活方式。以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规划为例,构建在规划层面落实“和谐之城、清凉之城、活力之城、智慧之城”的目标,在建筑与景观设计层面加强引导,在建设管理机制层面全程管控的岭南特色城市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已成为深圳等港口城市的重要发展目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因此,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发展和竞争中,深圳与香港、广州等两个中心城市的关系至关重要。文章基于生态位理论,以深圳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生态位宽度与重叠度模型的测算方法,通过港口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3个维度的评价指标,分析了深圳、香港、广州等3个城市在湾区竞争中获取资源的能力及相互作用的关系,进而对深圳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发展路径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扩充自身生态位、与广州错位发展,以及与香港协同进化等具体策略,以期为其他相似案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1项目概述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深圳将被打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福田中心区是深圳的金融贸易中心、行政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中心,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典型缩影。但在街道活力、空间魅力、无障碍出行体验方面仍与其他中心区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6.
孟楠 《建筑》2019,(13)
正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大湾区的建立为粤港澳城市群的建设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2019年6月18日,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的指导下,由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9"指广州、深圳、佛山、惠州、东莞、珠海、江门、肇庆、中山;"2"指:香港、澳门)各地共14家工程  相似文献   

7.
深圳是我国的经济特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而随着地面空间越来越有限,开发地下空间成为深圳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首先综述了深圳在地下交通系统(包括轨道交通系统和地下快速道路)、地下综合管廊、地下商业中心及其他地下市政设施方面的建设现状及未来规划情况,并提出了深圳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8.
<正>每次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都会产生一个世界级的湾区,今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持续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与焦点,国家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对于深圳及湾区的各个城市来说,都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我们一直在思考与探索未来深圳的物业管理与物业服务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强化怎样的新思维、新理念、新资讯、新标准;产业应该如何定位,怎样创新发展,以适应这个智能时代。借此机会,我与大家分享一点我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随着粤港澳地区经济发展,三地交流融合日益加深,粤港澳地区以"大湾区"建设作为切入点,从区域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将成为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新的增长极."湾区经济"是带动区域发展和引领技术创新变革的重要力量,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以及东京湾区这些世界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贸易、港航业、科创、制造加工等方面逐渐形成比肩世界的竞争力.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在内地与港澳融合发展、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以及进一步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更为深远的战略作用.文章提出了港航业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中重点推进的几个问题:包括综合交通一体化、航运政策创新、核心港口定位以及区域内港口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10.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将重塑地区城乡发展格局,推动城乡资源再分配,乡村地区势必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在全面放协调的发展趋势下,湾区乡村的转型发展将成为必然。立足新的时代背景,通过重新审视乡村的角色与地位,剖析粤澳大湾区乡村发展的现实问题与症结,从城乡融合的视角和全域发展的视野出发,探索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乡村发展路径与策略,旨在为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城市先进生产力和乡村资源的有效对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规划师》2019,(11)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逐步推进,各城市积极谋划以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内湾城市作为战略实施的关键地区,需要重点谋划空间发展策略。文章在梳理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实施进展与政策解读的基础上,聚焦港澳合作、国际湾区、创新驱动与区域协同等领域,研判湾区空间发展趋势与特征,并以处于内湾地区的东莞为例,分析其发展条件,并从港澳、开放、创新、协同四大空间行动策略着手提出东莞主动参与大湾区规划与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017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2月18日,国家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指出,要在粤港澳大湾区"建成智慧城市群,推进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和珠三角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将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随着新时代全面开放新格局和数字中国建设的引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13.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创新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是经济全球化新格局下我国打造的世界级城市群。通过构建基于“产”“城”“人”的产城融合多指标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进行测度评价。结果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产城融合水平整体较高,广深两城排名始终位于前列,但其他各城发展存在不均衡;粤港澳大湾区宏观政策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推动本地区产城融合有重要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产业等级差距进一步扩大,产城融合与城市发展逐渐回归以人为本。基于此,从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人才吸引及核心城市打造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协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当人们谈论起深圳的城市建设时,往往会想起国贸大厦、地王大厦等曾经代表了深圳速度和城市精神的地标建筑。但伴随着深圳的国际化和城市重心的西移,连接深圳和香港、福田和南山、后海和前海的深圳湾1号城市综合体在深圳迈向世界级城市的道路上,以世界级建筑的关键角色,已经成为湾区经济和超级总部"敢为天下先"的变革者和实  相似文献   

15.
<正>在大湾区握有大量优质土储的佳兆业过去一直被称为"城市更新之王"。而今天,掌握大湾区核心城市、核心经济区域资源的佳兆业,正整合产业资源,打造多业态有机生长的城市服务产业集群,率先向城市公共服务商的战略定位大步迈进。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要基本形成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  相似文献   

16.
赵超 《城乡建设》2021,(11):37-39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平台,构建互联互通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核心内容.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已基本形成网络,客运、货运、机场、港口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提升,初步成为功能完备、通关便利、流转顺畅、各类交通基础设施联通的对外开放门户和枢纽.但是也存在交通基础设施布局不均衡、东西两岸交通基础设施联通不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减慢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制约粤港澳大湾区的进一步发展.要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实际情况,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打破各个城市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协同发展壁垒,加速三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整合,实现三地人员、资金、货物、信息等要素便捷流动,促进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协同发展,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高效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17.
<正>"大风起兮云飞扬",伴随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落地,深圳物业管理乃至粤港澳湾区的物业管理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节点。在这个大背景下,深圳市住房和城市建设发展研究中心协助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承办粤港澳大湾区现代物业服务业创新发展论坛,邀请来自美国旧金山湾区和粤港澳两区九市,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共聚一堂,围绕"质量提升、科技引领、专业关怀"的话题开展对话,探讨未来在大湾区背景下作为传统服务业的物业管理服务业,如何向现代物业转型升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9)
通过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设中的产业协同发展问题,梳理城市建设中产业协同发展的相关理论,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中的产业协同发展的状况以及趋势,研究分析结果,并提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设中产业协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按国家发展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世人关注的区域品牌,大湾区各中心城市都将有自己的核心定位和品牌优势,但大湾区品牌尚需要从认知和感受两个层次来建构自己的品牌。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一个新概念、也是一个新组合,因此,在这一新组合中,发展治理是当务之急,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建设,也需要在湾区定位的基础上,构建湾区品牌,提高湾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感受度。湾区品牌的构建,不仅要发挥城市优势,构建品牌,也要引入新的发展模式,形成中心模块。最终,各中心区块链接组合为一体化、有特色、优势互补的大湾区品牌。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0,(2)
世界大湾区发展经验显示,人口集聚是中国粤港澳大湾区不可逆转的基本发展趋势。人口集聚通过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两大机制影响劳动生产率。为了考察人口集聚对粤港澳大湾区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建立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应用固定效应、广义矩、校准最小二乘虚拟变量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口集聚显著提升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劳动生产率,而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不显著;人口集聚对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约是第二产业的1.5倍;人口集聚对粤港澳大湾区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增大了约20%,对珠三角九市的作用增大了约80%。粤港澳大湾区应进一步加强港澳和内地人才的交流,发挥服务业高素质人才集聚的人力资本效应,支持人口集聚引发的知识信息积累、传播与创新,将技术进步的重心转移到依赖人口集聚等内源性力量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