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辉 《节能》2022,(8):59-61
为了优化城市绿色发展战略,转变传统粗放型产业为集约型产业,探讨如何提高碳中和背景下我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应坚持低碳理念,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扩大绿地面积,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绿色建筑,优化低碳理念下的城市物流管理体系,维护能源开发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关系,减少物流运输车辆的碳排放。碳中和背景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和城市投入产出松弛因子密切相关,也受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应综合分析碳中和背景下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为城市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的能源利用方式需面临调整.首先,介绍了目前我国非化石能源比重为15%左右,到205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比重将达到70%左右.其次,指出除了提高非化石能源的利用比例,在某些难以脱碳的领域必须利用碳捕集与利用等技术实现碳减排.接着,文章对碳捕集与利用技术做了详细介绍,碳捕集技术分别包括二氧化碳燃...  相似文献   

3.
刘宇  羊凌玉  李欣蓓  姜琛  张静 《节能》2022,24(4):27-36
碳中和目标不仅会促进中国能源系统低碳转型,也将推动中国经济结构发生转变。研究梳理了碳达峰国家达峰时的能源结构、经济特征和重点领域碳中和政策,从而识别出需重点关注的减排措施和低碳政策。基于此,利用中国能源经济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模型),综合模拟了四种类型减排政策(组合)对中国宏观经济、能源和排放的影响,分析了中国在碳中和目标约束下的碳排放路径、行业减排规划、能源深度脱碳进程等多个层面的转型发展方案。研究表明,1 295个组合政策情景中仅有48个政策组合可实现碳中和目标,减排任务艰巨;要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能源排放需在2029年前达峰,峰值不超过104.2亿吨,2040年和2050年的碳排放量需控制在77亿吨和45亿吨以下;化石能源、电力、重工业和轻工业是重点减排部门,不同时期需重点聚焦的部门需要动态调整;加快能源结构向非化石能源转型,强化电能在终端用能中的主体地位,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超过81%,终端电气化率需提高至74%;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整体经济代价可控,2020—2060年GDP年均增速有望保持在3.46%左右。  相似文献   

4.
海洋是生命之源,如何进行海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是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氢能作为低碳时代的最佳能源选择,其在当下能源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电解水制氢是公认的绿氢制备方法,然而其能耗以及水资源消耗问题却十分突出.随着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逐渐深远海化,其导致的电力远距离输送的损耗问题也日益紧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可再生电力...  相似文献   

5.
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将引发一场深刻的能源和工业革命,会对未来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储能是实现"双碳"目标和能源革命的关键支撑技术,发展储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阐述了在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储能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并深入探讨了储能目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而给出储能战略发展的政策需求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日本及其首都东京相继明确了2050年碳中和的目标。日本采取的碳中和补助金制度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方式之一。日本政府出台折旧制度、补助金制度、会计制度等多项财税优惠措施,引导企业开发节能技术、使用节能设备。本文将分析该项制度的内容、过程、效果,分析对北京市实现碳中和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出后,工业低碳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在保证产能、控制成本的同时减少碳排放,是工业企业尤其是高碳工业企业在发展中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近几年,中国逐步建立起了工业低碳发展制度体系,带动了工业的低碳发展,不过因为起步较晚,制度体系依然不够成熟,存在很多问题.从相关概念出发,对碳达峰和碳中和背景...  相似文献   

8.
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引领下,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绿色临空经济区是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自然环境之绿、能源利用之绿、机场和航空城之绿是临空经济区的三元绿色属性。由于绿色临空经济区涉及绿色环境、绿色能源、绿色航空、绿色服务等多层次内容,故其相关政策制度也呈现出在多领域分布及碎片化的特征。绿色临空经济区的宏观发展政策主要蕴含在临空经济区各类规划文件中,微观管理政策由各临空经济区管委会制定施行,且绿色临空经济区政策都与双碳目标紧密结合。我国绿色临空经济区发展的法律体系是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和地方性行政规章等组成的一系列具有明确法律规范的文件,内容主要涉及生态环境保护、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以及航空运输噪声控制与土地相容性等。目前,我国绿色临空经济区治理面临环境治理、绿色基础设施及配套制度落后、绿色协同监管困难以及与其他规划缺乏衔接等问题。重视绿色政策、保护临空经济区生态环境,推动重点领域的绿色立法,规范“碳入环评”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制度,统筹绿色临空经济区各类发展规划,建立完善的绿色协同管理机制应成为绿色临空经济区治理构建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9.
楚文海  姜鑫 《节能》2022,(10):63-65
碳排放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是抑制温室效应加剧的有效手段。通过研究近几年的具有环保效应的绿色税种的实施情况以及税收收入数据,探讨实施相关税收标准能否在节能减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中发挥有效的作用,为绿色税收的优化提供方向,促进节能减碳要求的推行。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绿色电力证书交易机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现行绿色电力证书交易机制面临的问题。在价格形成机制和扩大市场需求方面,对绿色电力证书交易机制提出合理化建议;在与其他政策协调衔接方面,为完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氨作为零碳燃料容易实现安全、低成本运输,被认为是与氢能具备相同发展潜力的理想能源。了解氨能源产业链各环节核心技术的发展现状,有助于把握氨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和方向。 方法  通过调研氨能源产业链中制备、储运、利用等各关键环节涉及的核心技术与应用场景,分析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结果  传统的哈伯法合成氨技术已非常成熟,通过绿氢原料替代或者采用光催化、电催化、生物酶催化、等离子驱动等新型技术合成氨可实现氨生产的绿色转型。绿氨的储运可以依托传统的合成氨储运基础设施以及供应链,并加强氨燃料加注站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氨燃烧、氨燃料电池、氨储能等氨能利用技术需要持续研发攻关,探索开展应用示范。 结论  发展氨能源产业技术符合我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绿色能源体系的要求,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也有积极意义。但是氨能源产业化推广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合理规划布局,从政策、金融、创新平台、标准体系建设等多方面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13.
电力行业作为典型的能源密集型行业,是全世界各地碳市场的重点管控对象。本文对国内外电力市场、碳市场及碳价传导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欧洲、美国的电力市场更趋近于买方市场,碳价对终端电价的影响较小。而由于中国电力体制的特殊性,电价由政府主管部门进行管控,因而在政府不通过行政手段调节碳成本传递机制的情况下,碳成本将无法向发电企业下游传导,使得发电企业暴露在碳成本波动的风险下。同时,在对碳成本传导机制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上海碳金融体系建设和发展的背景,对全球碳交易的现状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国外几个主要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情况,分析了全球碳交易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指出了上海碳金融体系建设和发展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碳金融体系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双碳”背景下,IGCC技术耦合低成本燃烧前CO2捕集技术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方法  文章首先综述了近年来IGCC发电系统的研究现状以及开拓研究的重点方向,其次分别从燃料多样性、系统形式的优化设计以及系统仿真软件应用等三个方面评述了现有研究的特点以及相关优化建议,最后着重介绍了结合“双碳”背景下IGCC发电系统进行深度优化的潜在优势,进而对IGCC发电系统进行了展望,重点分析了多能耦合及储能技术的应用前景与数值模拟在IGCC系统优化方面的优势。 结果  结果表明:通过多能耦合系统、多联产系统等方式,新型IGCC发电系统在低碳领域发展潜力巨大。 结论  研究结果将对IGCC发电系统的进一步研究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绿色低碳”如今是大型活动举办的主流理念,大型活动的碳中和是以低碳环保的理念实施,并逐渐被各种大型活动所采纳推广,日渐成为举办大型活动的一项标准。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于2019年6月14日正式发布的《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文件,对大型活动如何实施碳中和及存在的难点要点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国内大型活动实现碳中和目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创新力度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碳排放权交易(碳交易)在全球范围内正日益成为有效促进温室气体减排的市场机制或政策工具。面向“双碳”发展目标,适时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市场)分析研究,对推动我国碳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梳理了欧美相对成熟碳市场的发展情况,总结了国内试点碳市场的建设经验,并对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期内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  我国碳市场目前主要存在制度体系建设尚不健全、覆盖行业与交易结构较为单一、碳配额分配科学性及公平性有待提升、多市场联动效应较弱等不足。 结论  建议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未来重点围绕顶层设计、市场体系、调控机制、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各行业均关注“碳中和”目标,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材料和器件在交通行业实现节能环保目标的代表性载体之一,对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有着重要意义。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迫切需要解释其“碳中和”特性。将锂离子电池组在生产阶段的各类环境影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分析生产锂离子电池的过程中,成分组成对环境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硫化铁固态电池组(FeS2SS)在足迹家族、资源耗竭和毒性损害的11类三级指标中环境潜值都较小,说明FeS2SS电池组在生产阶段产生的综合环境影响较小,而磷酸铁锂-石墨电池(LFPy-C)、三元锂-硅纳米管电池(NMC-SiNT)、三元锂-硅纳米线电池(NMC-SiNW)在各项环境影响值中贡献程度均较高。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减少碳排放,NMC-SiNW、LFPy-C、NMC-C三种电池组的生产应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我国的“双碳”战略为氢能的发展确定了方向。文章以上海为例,研究区域中心城市在碳中和目标下,通过能源替代实现城市减排进程及能源消费结构预测。绿色氢能与天然气、电力等低碳能源存在相互补充的关系,测算氢能的规模对城市氢能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以此对氢能发展提出前瞻性的预测和顶层设计建议。 方法  通过建立城市碳中和预测模型,对城市碳排放总量模拟分析,基于碳排放现状预测至2060年碳排放总量。根据能源替代减排公式,碳减排约束条件下的能源消费模型,预测氢能、电力、天然气等能源需求。通过氢能应用场景和供应来源调研,分析城市氢能的需求结构与供应构成。 结果  研究表明:上海预计2028年碳达峰,直接排放量峰值为2.09亿t,而后进入总量减排进程;2040年减排量达到峰值直至2060年实现碳中和。绿色氢能作为零碳能源,2030年逐步进入能源消费结构,2040年氢能需求总量约为300万t,约占总能源消费的11%;到2060年氢能需求总量约为835万t,达到总能源消费的21%。 结论  可由此构建合理的氢能供应与消费结构,建设氢能高速公路,通过氢能战略顶层设计,建设完善的安全结构、金融结构、生产结构、知识结构,掌握氢能定价权的区域氢能中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碳中和·碳达峰"是促进中国能源经济转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战略决策.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双碳目标下全社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正确理论方法的指导和科学的部署.[方法]为此,文章基于中国能源发展形势,剖析了双碳目标的本质,从宏观层面给出了双碳目标的根本出路,并从能源供给侧的角度对双碳目标下零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