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京基100大厦在绿色建筑设计方面的技术实践。作为深圳已建成建筑的第一高楼,京基100大厦在设计和建造方面进行多种绿色建筑技术的尝试,获得了美国LEED认证及国内绿色建筑认证。作为超高层建筑,其节地、节能、节水、室内环境等方面的绿色设计对亚热带同类建筑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实际运用中,全预制超高层装配式还存在一定技术恐慌.本文通过项目施工技术解析对超高层住宅全预制装配式相关技术进行深度研究,体现了装配式住宅产品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强大的工业化逻辑关系和不可容错的系统性要求,为国内同行对全预制超高层建筑技术、经济、全方位管理,提供本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住建部近日组织编制了《绿色超高层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作为绿色超高层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的依据。 该细则适用于高度100米以上的绿色超高层公共建筑的评价。主要面向新建超高层建筑,改扩建超高层建筑可参照使用:绿色超高层住宅建筑评价依据现行国家标准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住宅建筑相关要求开展。评价绿色超高层建筑时。应在确保安全和功能的前提下,依据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资源、环境、经济、文化等特点进行。  相似文献   

4.
李树聪  任俊 《建筑施工》2023,(12):2541-2543+2547
超高层建筑的电梯工程管理直接关系到整体建造进度、成本与安全。依托在建的浙江第一高楼——409 m的宁波中心大厦项目,介绍了其在策划、招投标及现场施工阶段的全过程电梯管理方案,对超高结构的垂直运输规划进行了说明,重点阐述了建设方在超高结构建造阶段的电梯工程管理重点,总结的相关管理经验可为超高层建筑的专业单位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范庆国 《建筑施工》2007,29(3):153-156
超高层建筑新建数量的急剧增加与城市功能的提升,使土地供应日趋紧张,从而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在闹市区狭小区域内进行超高层建筑建造的现象。与此同时,超高层建筑形体也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变的形式,为了更快的回收投资,有不少超高层建筑还采取了分阶段的建造和使用的方法,这些变化都对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为此,通过与重大工程结合,深入研究了在特殊环境下超高层建筑的综合施工技术,形成了系统的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6.
周燕  刘卫文 《山西建筑》2011,37(29):123-124
通过“武汉华侨城生态住宅社区”项目一栋43层超高层住宅的具体实例,介绍了超高层建筑给排水及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结合实践工作提出一些设计体会,按照规范要求从技术、安全、经济性等方面对超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提供了可行性经验。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土地资源不断减少,为了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的压力,超高层住宅建筑的形式应运而生。基于此,文章阐述了超高层住宅建筑消防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的问题,分析了超高层住宅建筑消防给排水系统的具体设计内容,希望对我国超高层住宅建筑的消防给排水系统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史阳  吴超洋  徐争光 《建筑施工》2021,43(6):1127-1130
依托杭州智慧之门项目,针对超高层建筑普遍具有的施工周期长、结构设计复杂、施工管理难度高等特点,从打造"智慧建造工地",加快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与施工现场的深度融合等方面,全面总结了项目在智慧建造及绿色施工方面取得的经验,希望对提高超高层建筑项目管理和生产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超高层住宅建筑一般人员密集,建筑消防更多地依靠自救,因此消防设计尤为重要,设计难度较大,系统更加复杂。以深圳市某棚户区改造项目为例,介绍了超高层住宅建筑各项消防系统的设计概况,消防水量和室内与室外消火栓系统布置等问题,并深入分析比选了室内消火栓系统方案,以此为超高层住宅建筑消防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民用住宅楼的高度和层数也在不断的增加,在城市中发展超高层建筑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城市中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但是超高层建筑物给排水系统在应用过程中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便成为了制约超高层建筑物发展的一大因素。本文中主要研究了超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优化设计及其具体应用,文中首先对我国超高层住宅建筑的给排水系统设计进行分析,然后介绍了超高层住宅给排水系统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针对群体超高层住宅项目装配式构件施工过程分析,基于分区部署施工、工序分析梳理标准层施工工序及施工周期,总结出适应于装配式超高层住宅的施工技术,为同类装配式超高层项目提供借鉴经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作为远东国际大都市和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上海的土地资源一直比较稀缺.因而对发展超高层建筑的需求也非常迫切。可以说,上海超高层建筑的产生、发展与上海城市的繁荣紧密相连,施工技术与超高层建筑的发展相辅相成。上海16层以上高层建筑幢数排名世界第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高层建筑有4000多幢,其中1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就有1000多幢。伴随高层及超高层建筑近百年的发展,上海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日臻成熟,并跨A.-~-界先进行列。在最近召开的“2006中国超高层建筑建造技术国际研讨会”上,来自美国SOM公司以及我国台北101大楼等世界顶级项目结构设计专家汇聚一堂,在对世界高层建筑作前瞻的同时.也纷纷对上海超高后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大加赞赏,认为上海在建造超高层建筑施工方面.已突破了许多世界级难题,走在了国际建筑业的最前沿。现撷取该会议论文中的一篇代表之作.希望抛砖引玉,给广东同行参考和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谭玉华 《建筑知识》2014,(4):238-239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城镇化不断扩大范围,随之而来的便是对建筑的投入越来越多,持续增长的人口对住房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土地资源问题也就越来越紧张,这就要求超高层建筑项目的出现。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大型城市都已经建造了一些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景观。既然是超高层建筑,其投资力度绝对高于一般建筑,它的建设周期以及人员投放都大大超过一般性建筑。因此,在超高层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实现有效的项目管理控制措施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具体详细地分析关于超高层建筑的项目管理控制措施,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筑技术的进步,超高层建筑已逐渐遍布世界各地,对于这些大型建筑进行防火疏散的设计,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程。但这项工程关系到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越来越受关注,成为了超高层建筑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建造、管理、运营等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是对该工程项目相关信息的详尽表达。本文通过幕墙BIM技术施工管理实际案例,对BIM技术在超高层建筑幕墙的施工管理进而探讨,希望对超高层建筑幕墙施工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超高层建筑逐渐成为各大城市的天际线亮点.超高层建筑功能复杂、人员密集、火灾危险性大、疏散和扑救困难,给水系统供水分区多、管路复杂、管道系统承压要求高,水泵运行过程中管道易出现超压现象、系统联动控制复杂,故设计并完善超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成为专业工程师的挑战和责任.现以笔者负责设计的某会议展览中心给排水系统为例,具体论述超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方案设计比较.  相似文献   

17.
昆明春之眼项目副塔通过对截水层机电管井洞口、塔吊洞口、施工电梯洞口、楼梯洞口等位置实施截水措施,防止施工用水及雨水渗漏至下部楼层,对一期运营造成不利影响,借助超高层分期建造竖向截水技术解决了超高层建筑分期建造过程中竖向截水困难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近日,住建部制定并印发了《绿色超高层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作为现行国家标准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补充,在贯彻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细则》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成果,结合超高层建筑的特点,并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编制而成。可为超高层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提供更加规范的具体指导,为绿色超高层建筑评价和发展提供更加明确的技术原则,从而尽可能降低其对城市能源资源和微气候环境的影响,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上超高层建筑数量最多的国家,超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消防安全等设计难题,消防给水系统是超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的关键,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对保障超高层建筑的使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超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供水压力要求高,其工程设计技术复杂.结合上海市等工程设计实际,研究系统设计及优化方案,为超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绿色超高层建筑评价技术细则》本着引导超高层建筑绿色化方向的原则,注重了可操作性和科学先进性的结合,以及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和国标的衔接统一,通过对具体条文及评价指标的设置的微调,使绿色超高层建筑的评价更加合理和易操作。超高层建筑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都比常规建筑大,因此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更应加以绿色化引导。为此,住房和城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