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立式辊磨机是一种集“碎、磨、烘干、分级”为一体的高效低碳型粉磨设备,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工艺流程短、占用空间小等优点。为了考察立式辊磨机磨矿对菱镁矿可浮性的影响,针对丹东宽甸某菱镁矿,分别采用立式辊磨机磨矿、球磨机干式磨矿以及球磨机湿式磨矿3种磨矿方式,研究对比了菱镁矿单矿物的可浮性。研究结果表明,立式辊磨机磨矿下,菱镁矿的回收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磨矿方式。通过比表面积分析、AFM检测以及药剂吸附试验可知,与球磨干式磨矿和球磨湿式磨矿相比,立式辊磨产品具有较高的表面粗糙度(2.76 nm)和较大的比表面积(0.259 4 m2/g),这也导致了立式辊磨机磨矿产品对捕收剂的吸附量更大,从而更有利于菱镁矿在油酸钠体系下的浮选。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煤泥水絮凝过程絮体颗粒的分布特征,根据分形理论建立了絮体粒度分布的分形表达式。研究发现在双对数坐标下,絮体颗粒的累积分布函数与粒径之间呈直线关系,表明絮体的粒度分布具有分形特征;絮体的粒度分形维数可定量评价絮凝过程中絮体颗粒的分布特征;粒度分形维数D和平均粒径Dave之间是负相关的关系,且各粒级含量对其影响较大,粒级范围相同时,细粒级所占的比例越大,对应的粒度分形维数越大。  相似文献   

3.
针对酒泉某难选红柱石矿开展了球磨和棒磨的磨矿细度对比试验、脱泥粒度试验和碱性与酸性介质浮选工艺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红柱石矿适合棒磨磨矿,较优磨矿细度为-0.074mm占85.19%,较优脱泥粒度为20μm,碱性介质浮选工艺的精矿指标较优。在确定碱性介质浮选工艺基础上,试样经过磨矿-脱泥-磁选-1粗8精1扫的闭路流程试验,获得了Al_2O_3品位为52.94%、红柱石回收率为54.10%、红柱石含量为83.88%的精矿。  相似文献   

4.
矿物浮选试验研究以及现场生产过程中,往往过多强调磨矿产品的细度,而忽视了磨矿产品的粒度组成对浮选过程的影响。本次试验研究证明,同一磨矿细度下不同钢球配比的磨矿产品中主要矿物的单体解离度和粒级组成有较大差异,最佳的粒度组成入选物料可将铅的品位和回收率分别提高1.18个百分点和3.87个百分点,因此,粒度组成也是影响铅浮选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杨虓  王楠  郑剑平  王浩 《煤炭技术》2015,34(5):301-303
用分形理论描述褐煤制浆中磨矿后颗粒体系的粒度分布,利用激光粒度仪测得不同磨矿时间下颗粒体系的粒度分布,进行分形拟合。多峰级配可以提高褐煤颗粒体系的分形维数,但是单纯使用分形维数并不能有效表征褐煤级配的效果,通过相关系数修正后的真实分形维数能够较为合理地表征颗粒体系的级配效果。  相似文献   

6.
矿物单体解离是矿物有效分选的先决条件,磨矿是矿物解离的关键工序。磨矿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分选指标,磨矿产品粒度特性是确定磨矿分级设备、浮选工艺流程及药剂的依据。根据磨矿产品粒度特性与浮选的关系,确定最佳的磨矿条件,优化磨矿分级工艺,降低能耗,提高磨矿机生产能力,为有效浮选打下良好基础。本实验主要通过改变磨矿条件(包括磨矿时间、钢球配比,磨矿质量分数)得到磨矿产品,对磨矿产品进行筛分和浮选试验,然后根据浮选结果对磨矿条件进行回归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确定最佳磨矿条件以及在该条件下的最佳粒度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7.
测试了不同粉磨时间的钼尾矿的粒度分布,计算了钼尾矿粉粒度分布的分形维数,研究了钼尾矿粒度分布的分形维数与比表面积、钼尾矿粉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粉磨时间的增加,钼尾矿粉中微细颗粒比例不断增加,粒度分布的分形维数也不断增大,一定时间后,其粒度分布的分形维数增长速度趋于平缓。粒度分布的分形维数与其比表面积、活性均呈现良好的线性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钢球和氧化锆球两种球介质,研究了磨矿介质对菱锌矿和菱镁矿表面性质及油酸钠浮选体系中浮选回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油酸钠浮选体系中,采用氧化锆球介质磨矿,其磨矿产品的浮选回收率大于钢球介质磨矿的浮选回收率。pH试验结果表明,pH=9时,此时两种矿物浮选回收率最高,氧化锆球介质湿磨菱锌矿和菱镁矿的浮选回收率分别为90.19%和89.66%,而两种矿物钢球介质湿磨的浮选回收率分别为73.89%和69.64%。随着浮选槽中油酸钠浓度的增加,两种矿物浮选回收率逐渐增加,油酸钠用量为9×10-5mol/L时,菱锌矿和菱镁矿氧化锆球介质湿磨浮选回收率分别为98.15%和96.94%,而钢球介质湿磨的浮选回收率分别为97.82%和84.66%。  相似文献   

9.
物料粒度组成对铝土矿反浮选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毓华 《金属矿山》2002,(8):29-30,41
浮选试验及生产过程中,人们往往过多强调入选物料的细度,而忽视了人选物料的粒度组成对浮选过程的影响,铝土矿中的含硅矿物在磨矿过程中极易泥化,产生大量的次生矿泥,严重影响了反浮选脱硅过程,入选物料粒度组成的影响就更不容忽视,对此就球磨及棒磨两种常见磨矿方式,考查了不同的入选物料粒度组成对铝土矿反浮选脱硅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立式辊磨机是一种集中碎、粉磨、快速烘干、高效选粉等工序为一体的高效节能环保型设备,具有结构 简单紧凑、工作可靠、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小等诸多优点。 针对丹东宽甸某菱镁矿,分别进行立式辊磨机与球磨机磨 矿—浮选试验,通过对比磨矿能耗、磨耗、磨矿产品粒度特性、矿浆中 Fe3+浓度等数据,并比较了药剂制度对闭路试验 精矿指标的差异。 结果表明:立式辊磨机磨矿的能耗仅为球磨机磨矿能耗的 17%左右,立式辊磨机的磨耗约为球磨 机磨耗的 6%左右,同时立式辊磨机磨矿产品中有利于浮选的中间粒级(0. 105~ 0. 045 mm 粒级)含量要比球磨机磨矿 高 2. 39 个百分点、立式辊磨机磨矿矿浆中的 Fe3+浓度也仅为球磨机磨矿矿浆的 17. 86%;通过闭路试验精矿指标对比 表明,使用立式辊磨机磨矿,可有效降低油酸钠与六偏磷酸钠用量,并降低精矿中 CaO 品位,提升精矿质量。  相似文献   

11.
辽宁宽甸某低品级菱镁矿石MgO、SiO2、CaO含量分别为45.23%、3.36%、0.98%,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滑石、白云石、方解石等。为开发利用该矿石,对其进行了立式辊磨-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给矿粒度为-12 mm时、使用MPS32立式辊磨机在转盘转速为24.5 r/min、单辊压力为2 100 kN条件下进行磨矿,获得的产品细度为-0.074mm占81.6%,然后以十二胺为捕收剂、2号油为起泡剂,经1粗2精开路反浮选脱硅,反浮选精矿以碳酸钠为pH调整剂、水玻璃和六偏磷酸钠为抑制剂、油酸钠为捕收剂,经1粗1精正浮选提镁,可以获得MgO含量为47.24%、SiO2含量为0.27%、CaO含量为0.29%、MgO回收率为65.14%的菱镁矿精矿。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分选指标,可以为该菱镁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辽宁镁矿资源储量丰富,菱镁矿降杂提纯是个现实问题。本文针对辽宁某菱镁矿钙镁含量高的特点,通过采用"反—正"浮选的工艺流程来降低菱镁矿中硅钙杂质,对该菱镁矿进行提纯降杂试验。通过条件试验确定磨矿细度-0.074 mm 70%,反浮选使用混合胺作为捕收剂用量150 g/t;正浮选pH值调整剂为碳酸钠用量800 g/t,混合抑制剂为水玻璃和六偏磷酸钠按4∶1混合用量600 g/t,捕收剂为油酸钠用量1200 g/t的药剂制度。通过二次反浮选二次正浮选的工艺流程最终获得菱镁矿回收率为68.21%,该工艺流程把菱镁矿MgO品位从41.78%提高到46.87%,SiO_2和CaO含量分别从4.21%和3.15%降到0.41%和0.91%的良好指标。该试验研究结果可为低品位菱镁矿提纯降杂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高效利用贵州某高炭粉煤灰中的未燃尽炭,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捕收剂用量、起泡剂用量、矿浆浓度、充气量和磨矿细度对浮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捕收剂WZ用量1 800 g/t、起泡剂YC用量200 g/t、矿浆浓度25%和充气量0.3 m3/min条件下,在浮选前增加磨矿,磨矿细度从未磨矿时原灰-0.075 mm粒级占42.20%提升到-0.075 mm粒级占97.40%时,浮选完善指标从35.84%提高到45.69%。采用一粗两精一扫、中矿再选试验流程,可获得可燃物含量60.87%、可燃物回收率77.64%的精炭,以及烧失量分别为4.57%和9.55%的两种尾灰。磨矿不仅能够使颗粒变细,还可使未燃尽炭内部新鲜表面暴露,提高其疏水性,强化浮选。  相似文献   

14.
张晶  唐鑫  吕向文  简胜  张琳 《矿冶工程》2023,43(1):63-66
采用自动矿物参数分析系统(MLA)分析了某矽卡岩型铜矿矿物组成、嵌布关系,测定了不同磨矿细度下原矿及混合精矿产品的粒度分布特征及解离度特征,并根据该结果对该矿石进行了选矿工艺初步研究,确定选矿流程为:磨矿、铜硫混合浮选、粗精矿再磨、铜硫分离浮选。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74μm粒级占70%、再磨细度-20μm粒级占75%条件下,可以得到铜品位20.88%、铜回收率70.42%、银品位183.9 g/t、银回收率76.78%的铜精矿和硫品位32.65%、硫回收率91.47%的硫精矿。  相似文献   

15.
高压电脉冲破碎是一种新型破碎技术,相比于传统机械破碎,具有能耗低、破碎产物单体解离度高、力学性能低等优势。通过建立破碎产物粒度分形模型及分形维数与筛下产率关系研究高压脉冲放电破碎颗粒粒度特性。研究表明,高压电脉冲破碎产物具有典型的粒度分形特征。针对负累计产率和筛孔尺寸在双对数坐标下进行线性拟合,结果表明,随着脉冲个数增加,线性回归系数增大、分形维数减小、残差平方和减小、计算值曲线和试验值曲线所围成的面积减小;随着给料粒度增大,线性回归系数减小、分形维数增大、计算值曲线和试验值曲线所围成的面积增大。破碎产物分形规律为研究矿石破碎粒度特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窦增文 《金属矿山》2022,51(7):193-197
西南地区某高泥堆积型铝土矿中Al2O3、SiO2含量分别为47.25%、10.86%,铝硅比为4.35;主要目的矿物为硬水铝石,主要脉石矿物为高岭石,其他金属矿物有赤铁矿、针铁矿以及锐钛矿等。矿石中矿物的共生关系较为复杂,目的矿物嵌布粒度不均,单体解离度不高;铁、钛矿物与铝矿物之间紧密共生,难于实现有效分离。针对该矿石采用全泥正浮选的选矿工艺,以氢氧化钠为调整剂、水玻璃为抑制剂,EMB-506为捕收剂,在磨矿细度为-0.074mm占70%的条件下,闭路试验可获得Al2O3品位为51.62%,SiO2品位为6.05%,铝硅比为8.53,Al2O3回收率为86.66%的浮选精矿。该工艺流程结构及浮选药剂制度简单,所得浮选精矿达到了拜耳法生产氧化铝对给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某铜选厂尾矿试样中铋品位为3.94%,铋主要以自然铋的形式存在,其次为黄铜矿、方铅矿中铋。针对试样性质特点,采用浮选工艺流程回收铜尾矿中的铋。为进一步优化浮选指标,首先以乙硫氮和丁基黄药用量为自变量,铋的回收率为因变量建立混料模型,确定组合捕收剂乙硫氮和丁基黄药的最优配比。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心复合设计进行响应曲面设计,以磨矿细度、硫化钠用量、碳酸钠用量、组合捕收剂用量为自变量,铋的回收率为因变量,建立4因素5水平数学模型。然后按模型设计试验进行1次粗选浮选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验证模型的可靠性。最后依据响应曲面法确定的最佳浮选条件进行“1粗3精2扫”浮选闭路试验。结果表明:①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5%、氧化钙用量为4 kg/t、硫化钠用量为150 g/t、碳酸钠用量为900 g/t、25号黑药用量为100 g/t、组合捕收剂总用量为200 g/t的条件下,组合捕收剂乙硫氮和丁基黄药的最优配比为4∶1。②方差分析模型的P<0.05,磨矿细度和硫化钠用量对铋的回收率影响显著;响应曲面法确定的最佳粗选条件为磨矿细度-0.074 mm占86%、硫化钠用量140 g/t、碳酸钠用量750 g/t、组合捕收剂用量250 g/t,预测铋的最大回收率为83.77%,实际铋的回收率为83.85%。③根据响应曲面法确定的最佳浮选条件,采用“1粗3精2扫”的闭路浮选试验,获得精矿铋品位24.47%、铋回收率79.25%的铋精矿,铋回收率较原浮选闭路流程提高近2个百分点。研究结果表明混料设计和响应曲面法可用于优化铋浮选的工艺参数,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