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乡村"热"映衬了小城镇发展的"冷"。本文分析了小城镇遇冷的原因:等级化管理忽略了小城镇,农村人口进城不进镇,小城镇变"城"遭遇瓶颈。乡村振兴战略凸显了小城镇发展之"惑":小城镇发展传统路径迷失,乡村和小城镇资源配置能力出现倒置,小城镇在空间规划体系中日益边缘化。基于江苏省实践,本文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小城镇发展之"道":区域空间格局中,小城镇规模集聚和特色发展叠合,或承担城市功能的外溢和补充,或成为乡村社区的一种形态;顺势而为,借助乡村振兴提升小城镇在人口、土地和资本争夺中的话语权;直面国家空间规划体系重构中镇村一体的关系,从全域、分区和特色构建小城镇规划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进程在遭遇土地与资金瓶颈下,越来越多的小城镇依托自身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更带来人们对小城镇风貌的关注。满足"城市聚落"对差异化生活方式体验的小城镇旅游开发,迫切需要与能直接体现本土最真实的自然、人文、历史、风情民俗等特征的城镇风貌相契合。本文以重庆市五宝镇风貌设计为例,从规划方法、产业发展方向以及以物质空间的引导三个方面对小城镇旅游开发的风貌设计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拟定城乡一体化发展意见农村闲置房将发展健康养老北京市将进一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稳步推进盘活农村闲置房屋,发展健康养老、乡村旅游试点。日前,北京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到2020年提前实现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低收入农户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北京市将统筹规划建设雪上运动小镇、医养小镇、现代农业小镇等一批特色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形成环境优美、和谐宜居、产城一体的新格局。完善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新启动300个美丽乡村建设。推进通州区、房山区、大兴区国家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  相似文献   

4.
旅游开发是小城镇发展的主要手段,如何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保护传统空间形态使其得以延续性发展是当前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旅游小城镇空间形态中节点是连接其他元素的重要枢纽,节点空间设置是否适度将影响到旅游小城镇空间形态和旅游游览,该文基于空间句法的凸多边形分割法,对开发比较成功的丽江束河古镇节点空间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束河在开发过程中对各个主要空间节点的处理方式,通过这些处理既达到引导与疏散人流、平衡新老区游客分布、保护传统空间形态的目的,又满足各种旅游功能对空间的新需求,为乡村地区旅游小城镇的保护性开发建设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中州建设》2011,(24):51-52
我国农村城镇化的道路应该怎样走?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应该走出一条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的道路。在县域空间范围,乡村和小城镇是居民经济社会活动的两大空间载体,而目前我国小城镇大多是“乡村型”的。具域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建设新市镇,推进“乡村型”小城镇向“城市型”小城镇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中州建设》2012,(12):59-59
我国农村城镇化的道路应该怎样走?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应该走出一条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的道路。在县域空间范围,乡村和小城镇是居民经济社会活动的两大空间载体,而目前我国小城镇大多是“乡村型”的。县域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建设新市镇,推进“乡村型”小城镇向“城市型”小城镇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乡村公共空间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地理基础,社区参与作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将其纳入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营建中能有效推动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文章通过阐述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营建社区参与的因素,构建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的空间建设过程与空间营造内容的两方面的社区参与策略,并以明月村为例,阐述了明月村公共空间营建的社区参与方法,以期为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的营建提供有效的社区参与策略,助力乡村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国,许多小城镇都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随着我国大众化旅游时代和休闲时代的到来,那些具有一定旅游资源、生态环境优越但经济相对落后的旅游型小城镇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旅游型小城镇发展要以生态环境和旅游景观资源保护为前提,以旅游产业带动发展为基础,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为目的。  相似文献   

9.
全域旅游背景下泛旅游产业小城镇运作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不断发生融合创新,形成了多行业聚集融合的泛旅游产业,并逐步形成了脱离原有"建制镇"概念的泛旅游区域。基于此背景,本文全面审视泛旅游产业的布局和融合,对泛旅游产业小城镇运作模式进行探索,并对泛旅游产业小城镇的理念规划、模式选择、资源导入、资本融资、孵化运营、服务支撑六大模块进行了梳理,从产城融合、全域发展的角度进行全过程全链式的审视,提出了泛旅游产业小城镇的多种不同运作模式,探索研究了旅游核心资源的在泛旅游产业布局中的重要性,提出了特色核心资源产业和泛旅游产业相融合作为推动泛旅游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双引擎,以期为产业小城镇规划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引导。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多专注于旅游景区的打造,忽略与城镇的共同发展,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与城区、自然环境处于分离的状态。通过产业要素与城镇要素的分析,提出产城融合应具有地域特征明显、旅游特色突出、多元功能复合的特征。文章以"两山一江一河"的山水城格局的丹凤县竹林关镇为例,分析自然环境、城镇结构及旅游发展基础对产城空间融合产生的影响,提出应该从景观廊道、轴线、旅游吸引物、文化及用地方面逐步实现产城空间融合。  相似文献   

11.
巩义市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位于省会郑州和九朝古都洛阳之间,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城市,也是杜甫的故乡。1997年被建设部确定为全国乡村城市化试点市。 进入全国乡村城市化试点县(市)之后,我们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推动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大胆探索内陆县(市)小城镇快速发展的特色之路,进一步提升“造城”、“造镇”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乡村城市化进程。 小城镇的崛起,乡村城市化体系的形成,对巩义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是"三农"工作的物质载体,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点。以小城镇为"点",以广大乡村为"面",以旅促农,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从理论上讲,发展乡村旅游,加强小城镇建设,二者能统一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宏伟目标之下。基于此,小城镇建设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应该协调一致,共谋进步,实现优势互补,在实践过程中营造小城镇与乡村旅游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结合云南宁洱县勐先镇、贵州安龙县万峰湖镇的规划设计,探讨了小城镇建设的地域特色规划思路,希望通过对小城镇山水格局的研究塑造,能使城镇特色得到传承和演进。  相似文献   

14.
《规划师》2015,(Z2)
在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小城镇作为大城市与乡村的联系纽带,其产业与空间变动剧烈,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以武汉市蔡甸区小城镇为例,通过研究不同产业发展阶段空间形态的演变历程,探索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蔡甸区小城镇空间形态演变的产业动力机制,希望能为蔡甸区小城镇未来空间形态演变和发展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为发展农村和农业,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发展旅游小城镇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要求,能够转变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原住民参与农村小城镇建设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能够创造出生态宜居的城镇环境,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论文主要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原住民参与旅游小城镇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东至经济开发区与香隅镇区产城分离的地理空间区位,为着力实现开发区与镇区协调互促、融合发展,结合香隅镇基本条件和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规划基于生态、融合、多元三大理念,积极构建区域绿色生态格局、产城功能融合格局、产业发展多元格局,提升开发区与镇区功能联系,实现产城一体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分化发展是小城镇未来的战略选择,以浙江省为例,探索从区域视角下基于客观定量的分析方法研究小城镇发展的分类评估和空间格局特征.首先,采用多变量聚类和纳尔逊法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估小城镇的发展水平,并运用组合分析法把省域小城镇分为综合优势型、成熟型、潜力型、特色风貌型和一般型五大类;进而,分析各类型小城镇的空间格局及发展特征,明确各类型城镇的特点和优势;最后,基于小城镇的分类情况相应提出要素集聚、持续动力、特色产业、旅游开发、乡土腹地的策略建议,为区域小城镇的分类指导和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县级工业城市经济飞速增长、城市空间迅速拓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同时,这类城市普遍存在工业用地低效、产城关系不协调、城市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当前城市越来越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产城协调理念统领这类地区的未来发展。产城协调强调产城功能的和谐互促和产城空间的合理有序。这里的"产"既指产业空间,也指产业功能;"城"既指生活空间,也指居住和服务业功能。在产城协调的理念下,本文以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为例,提出规划应推动产业升级和服务业提升、加强产城隔离整合重构产城空间、并通过功能完善和特色塑造提升城市品质。  相似文献   

19.
小城镇是指区别于大、中城市和农村村庄的具有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所聚居的社区,包括国家已批准的建制镇和尚未设镇建制的相对发达的农村集镇。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繁荣发展的拉动作用下,小城镇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村向城镇永久性迁移的人口不断增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43%。从发展的形态来看,小城镇建设初步形成了工业主导型、农工结合型、市场带动型、交通枢纽型、城郊型、旅游开发型和工矿服务型等多种类型。小城镇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加…  相似文献   

20.
在影响旅游小城镇空间生产的多种因素和力量中,居民属于不容忽视的力量群体,其行为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旅游小城镇的空间生产。由于外来资本和权利等要素的介入,使得小城镇居民的生存空间变成了具有特性的构建空间,旅游小城镇中居民的经济活动、空间消费、空间功能转换等行为已经对他们产生空间价值发生影响和作用,并且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小城镇空间结构的变化。因此其行为是居民参与研究的重要部分,有必要从居民的行为角度对旅游小城镇今后的空间发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