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时空压缩与时空延伸是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解析社会时,现代社会所呈现出的两种时空特性,依据时空延伸和地方性环境以及地方性活动的漫长变迁之间不断发展的关系来把握现代性的全球性蔓延.基于时空压缩的背景,学者们大多聚焦于对交通与信息技术发展造成的区域空间格局改变下的区域交通网络的建设研究、区域交通可达性及可视化研究,区域旅游市场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对在此背景下的文化、社会生活、社会治理、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也有所涉及.  相似文献   

2.
乡村问题是中国当下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各地广泛开展了乡村建设实践,学术界提出了乡村复兴概念。通过文献梳理,分析乡村复兴的提出背景,总结其概念内涵、途径策略等理论框架,并从规划与设计视角关注乡村复兴模式、乡村空间活化和建筑更新改造的探索与实践,为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已经逐渐在各省各市全面展开,随着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城乡差距逐渐加大,建设美丽乡村已经成为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乡村道路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身就是一种公共的艺术形态,能够直观的呈现出乡村整体文化底蕴。将文化景观设计融入到乡村道路建设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形态,本文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视角下研究乡村道路文化景观的设计问题,从美丽乡村入手分析乡村道路建设过程文化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乡村地区在城乡二元结构下经历着长期的生产要素流出过程,乡村衰落日益明显。2017年中共十九大会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但乡村复兴的前景仍不明朗,城市化背景下乡村内生动力探索的道路依然漫长。本文基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视角,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推导出基础设施对于修复乡村生态、巩固乡村传统文化及发掘乡村内生动力的重要意义,并为乡村基础设施及配置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乡村复兴理论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乡村道路景观作为一种公共的艺术形态,他所呈现给人们的文化底蕴是最直观的,文化景观设计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乡村道路景观的内容和特点,分析了文化在乡村道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并以浙江省临安市为例,对文化资源进行提炼分析,从名称主题、植物配置、景观小品等角度探讨了如何塑造乡村道路文化景观,以期为同类乡村道路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邱永谦 《山西建筑》2013,(34):46-47
通过分析世界遗产中文化景观的概念与分类,探讨了台南盐田文化景观的要素及类型,同时对其保护与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盐田,促进台南盐田文化景观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景德镇老城区公共环境的现状是相对薄弱的,提出景德镇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形象塑造不仅要强调老街道里弄的保护及复建,还应通过彰显地域特性的文化景观来体现。本文基于景德镇地域的历史文化,分析景德镇老城区公共环境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区景观中历史文化植入的设计方法,确保地域性历史文化能够根植于景观之中,从而既积极改善了景德镇老城区公共环境,又对相应的城区历史文化进行了保护与传承;彰显景德镇城市文化脉络,使城市景观与历史文化融为一体,体现文化景观设计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的根与传承者在乡村,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现在大多研究乡村文化者属于文化的殉情者,并非真正的文化传承者,文化者所谓生活方式,言传身教,为人处世的规则。当下中国的城市可能是最缺少传统文化的地方,或者是最缺少文化的地方。所以我们城市人才经常要打造文化、塑造文化。乡村与乡村景观保护是中国文化保存与传承的最后堡垒。通过乡贤计划、运行机制、经济产业、宗教计划与城乡计划五大方面初步论述了中国乡村复兴与景观保护的可能途径与振兴计划。  相似文献   

9.
我国文化景观的类型及其构成要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阐述了文化景观这一新的遗产类型的起源和概念;借鉴西方国家的类型划分标准,结合历史遗产的地域文化特性,将我国文化景观划分为设计景观、遗址景观、场所景观、聚落景观和区域景观5种类型;按照其物质载体和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将文化景观的构成要素划分为物质和价值两大系统,物质系统分为行为、建筑、空间、结构、环境5个要素,价值系统分为人居文化、产业文化、历史文化、精神文化4个要素;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文化景观类型与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建筑师》2016,(5)
正建筑行业、建筑学作为一种综合性地解决社会发展问题之职业和学科,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之下是意义重大的。我们几乎可以通过观察建筑业的动向,来了解社会发展的状况,电就是所谓社会的风向标。对中国建筑师来讲,有两个国际案例最有说服力: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期及之后,美国的社会爆发性发展导致建筑业蓬勃发展。世界重要建筑师集聚、建筑事务所层出不穷、建筑学院大量兴办,乃至世界建筑学的主导地位非美国莫属;另一是,瑞士的现代建筑文化,既十分深刻也历史悠久,但实际上,受到中国建筑界关注的却是20世纪80年代的提契诺建筑~[1]。然而,正是作为落后于德、法语区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我国百年乡建的经验和问题,在尊重自然和在地文化的乡村聚落生长模式的"蔓藤城市"理论框架下,以理论指导实践,积极探索乡村营建实践,客观分析评价典型案例,并从中提炼出落地性强、具有操作性和持续性的营建策略。通过实践案例的经验引发思考,完善自组织的乡村建设理论。根据乡村自组织的内在基因和发展变迁的内生秩序,提出"根植乡土—村民主体—NGO参与—跨专业合作—农业创新—文化激活"的乡村复兴机制。建立健全乡村建设的监督和定性评价体系,旨在形成乡村永续发展的系统性乡建复兴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益阳市地域性文化景观的保护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益阳市新农村建设为研究对象,以保护及延续地域性文化景观为研究内容,通过挖掘地域性文化景观的内在价值和特点,从分析建设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出发,总结归纳了产生问题的原因,着重强调设计与保护地域性景观的和谐完整性和特色性(传统景观风貌、特色民俗文化、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探索出对地域性文化景观保护的措施、途径方法,同时结合现代的设计手段及创新技术。在保护好地域性文化景观的基础上,创造设计出新的城乡地方特色文化景观,使得益阳市新农村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及特色之路起到指导和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风景园林的地方性——解读传统地域文化景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4个解读传统地域文化景现的核心环节,并在对比分析江南水乡,皖南徽州,广东平原和中原河南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构成的基础上,以江南生态园规划设计为例,探讨风景园林地方性设计和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设计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江苏省徐州市96个乡镇为研究单元,通过构建地域多功能的指标体系,研究乡村农业功能、经济功能、社会保障功能、休闲文化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识别各乡镇主导功能类型。结果表明:(1)农业功能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微山湖、骆马湖沿岸与睢宁南部;经济功能高值区多分布在工矿业发展较好、经济辐射较强的乡镇;社会保障功能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城区周边;休闲文化功能高值区主要沿大运河、大沙河分布;生态服务功能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微山湖西岸、京杭大运河与黄河故道沿岸。(2)全市地域类型组合多样,包括均衡发展型、单功能主导型、综合发展型3个大类,以及5个亚类,即农业主导型、经济主导型、社会保障主导型、休闲文化主导型、生态服务主导型,在揭示其空间分布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类型的地域特征,并针对性地提出乡镇未来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建筑师》2016,(5)
乡村复兴的事业已经成为中国当下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正是由于自近代以来、尤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也使得乡村发展滞后甚至作为城市发展的代价而停滞或衰败。中国当下的经济、文化发展,已经到了必须在乡村复兴的前提下达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阶段。建筑师及其相关专业人士已经或正在参与社会新发展阶段之乡村复兴事业,有必要对一些值得重视的原则,和一些容易产生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文静  龙杰 《中外建筑》2021,(6):109-113
2016年住建部发文《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乡村建设要彰显地方特色.湖南地域特征明显且差别较大,需充分把握地域性、差异性,因地制宜地开展乡村建设.本文基于当代建筑师在湖南地域内的乡村实践整理出两类乡建策略,一为空间形式上的地域式回应,二为乡土材料的应用重构,并结合设计案例做了具体分析,最后针对湖南乡...  相似文献   

17.
18.
我国乡村长期处于滞后发展状态,存在贫困加剧、环境恶化、特色流失等问题,乡村发展亟待重视。文章在此背景下,分析地域文化对乡村的影响,阐述新时期乡村地域文化产生的危机与嬗变,认为现代化、政府决策、文化认同的淡化与缺失、文化价值内核的失序是引起文化嬗变的动力机制。最后提出乡村发展结合地域文化,通过文化自我革新、打造文化产业基地、构建文化认同纽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公众参与意识等方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9.
美丽乡村要充满浓厚的文化氛围,在保护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以及展现地域文化的同时让乡民获得归属感;尊重乡民的意愿,通过乡村更新提升乡民的生活品质,激发乡村发展的动力。美丽乡村建设将地域文化传承与生态文化相结合,以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共同进步为目标,将发展乡村生态文化产业变为美丽乡村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力求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乡村要积极展示乡村建筑、景观、农业等特色和营造绿色示范区,以满足当代乡村回归自然的生态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乡村类型划分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因地制宜”进行“分类指导”是 制定乡村规划的基本原则,其前提是对“地” 的属性和村的“类”别划分进行深入研究。 文章首先通过归纳分析法,从乡村类型划分 的视角、方法、结果三个方面对我国乡村类 型划分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的归纳与 全面的分析,发现研究视角可分为单一视角 及复合视角两大类,划分方法可分为质性研 究方法为主及数理分析方法为主两类,研 究视角与研究结果对应模式可分为“组合矩 阵”模式、“突出特征”模式、“典型”模式 三种;其次在分析中国乡村类型划分的主要 成果和观点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在这一领域 涌现出一批实证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 题,有一定提升空间,提出应在注重乡村类型 研究、完善类型体系构建、创新划分方法技 术、加强划分结果应用四个方面得到完善和 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