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硒元素对人体的重要性入手,列举了富硒产品硒含量标准要求,阐述了富硒产品的硒含量检验方法,对富硒产品特别是贵州本土富硒农产品展开讨论,深入探讨了贵州本地富硒产品的检验现状及检验进展。对于富硒产品的界定标准,硒含量的实验室测定方法及研究学者对于贵州本地农产品的硒含量研究本文均有提及。目的在于阐述富硒产品领域的检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富集水中的硒并用作土壤改良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赫  赵玲子  杨春维  石淑云  腾洪辉 《辽宁化工》2011,40(12):1223-1225
硒循环过程中使水体受到硒污染。将壳聚糖作为水体富硒介质。适宜的酸性条件下,Se(Ⅵ)可以很好地与壳聚糖表面的-NH3^+/结合,饱和吸附容量达到18.839mg/g。所得壳聚糖硒则用于贫硒区土壤的改良,能够促进作物的生长,食用富硒作物有益于人体健康。可实现水质净化与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3.
富硒农产品是人们摄取微量元素硒的重要途径之一。就硒元素的形态、作用,市面上富硒农产品的种类及硒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富硒农产品中硒含量测定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贵州地区富硒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量元素是人体和植物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虽然其含量极少,但对身体健康或植物的茁壮生长极为重要。硒元素不仅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还可保护肝脏,对人体机能有重要作用。贵州地区富硒土壤发育,硒元素含量普遍超过0.4mg/kg,具有优越的利用前景。基于此,在系统采集土壤样品的基础上,研究了贵州地区富硒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皖西地区土壤中硒含量分布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如晟 《安徽化工》2013,39(4):88-89
目的:研究安徽省皖西地区土壤中硒含量分布状况,为富硒作物种植地区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600份耕地土壤样品,用双道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其中硒含量。结果:7县区土壤中硒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土壤类型中,石灰岩土的硒含量最高,黄土、红土次之,水稻土、潮土、粗骨土较低,盐沙土最低。结论:在被调查的7个县区中,霍山、金寨两县土壤中硒含量较高,可考虑作为富硒作物的种植地区。  相似文献   

6.
富硒产业作为新兴科技产业,是地区实现绿色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采样分析华北平原某农田表层土、作物根系土壤基质含量及硒含量,采用多因子间Pearson及显著性分析方法,探究Se赋存状态及该地区Se的生物有效性与土壤各基质间关系.通过分析得出:表层土基质组分与硒赋存状态存在显著性关系,向表层土施加硫化物氮磷肥、有机肥等或...  相似文献   

7.
积极开发富硒保健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了硒对人体的作用,建议开发富硒天然食品,如硒蛋、富硒茶、富硒蛋白制剂等,以及开发硒化卡拉胶、硒代蛋氨酸及肌醇硒酸酯钠等有机硒化物。  相似文献   

8.
采用原子荧光谱法,检测了赣州市3个油茶基地土壤、根、茎及叶片中硒的含量。结果表明:油茶基地土壤中均含有一定量的硒;硒在迁移过程中,随着距离的增大,含量迅速下降;根和茎中硒的含量基本相同,叶片中硒含量最低;可以通过适当途径提高土壤中的硒含量,从而生产高品质的富硒赣南茶油。  相似文献   

9.
富硒纤维     
<正>富硒纤维是将人体必需的硒、锌等微量元素与纤维素大分子有机结合为一体,制成具有持久缓释有益微量元素的保健功能纤维。河北吉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的富硒纤维中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经国家检测部门测试,纤维中含有硒、锌、钠、镁、钾等微量元素,硒的质量分数高达0.9 mg/kg。穿着富硒纤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硒中毒、硒在人体中正常需要量、富硒酵母与高硒酵母、硒酵母一般生产工艺、硒酵母的生理功能和海产类等食品中相对硒含量等等。  相似文献   

11.
采集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4个不同地块的土壤样品,利用微波消解法进行前处理,建立了一种微波消解辅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检测土壤中硒含量的方法。确定消解试剂为2mL硝酸、3mL氢氟酸及3mL双氧水;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为1~100μg·L~(-1),相关系数R2为0.9995;采用土壤形态成分标准物质GBW07445GSF-5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测试平均值在标准值范围内,RSD为4.4%。土壤样品检测结果发现,硒含量最高的是b区地块,为1.0702mg·kg~(-1),最低的是a区地块,为0.5807mg·kg~(-1),4个地块均达到了富硒土壤的标准。不仅为评价土壤中的硒含量提供了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方法,也为蔡甸区开发富硒特色农业种植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德纯 《腐植酸》2008,(6):23-23
1不合理施用化肥产生的问题 (1)通过土壤造成水体污染。(2)过量使用化学合成物质,污染环境,污染作物,影响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度法对潮州市一茶园中茶叶及土壤中锌、铜、硒等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测定;运用滴定法测定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研究表明:依据广东省土壤(A层)无机元素背景值基本统计量中,所测土壤Cu、Zn元素含量均在土壤含量范围内;所测茶叶均属富Se茶,所取茶园土壤均处在硒过剩的范围,土壤的含Se量和茶叶含Se量不具相关性;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参考指标,所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处于中低范围。  相似文献   

14.
马志军  郭春景  程国利 《腐植酸》2004,(4):23-28,33
详细介绍了富硒腐植酸生物液体肥在提高土壤硒含量,以及在主要粮食作物上的应用,并以详实的数据说明富硒腐植酸生物液体肥的增产效果。是生产绿色食品必备肥料之一。  相似文献   

15.
硒是一种人体健康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有抗氧化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大蒜相比于其他蔬菜有较强的富硒能力。将硒矿样品,制成活化硒矿粉;对大蒜幼苗喷施不同浓度的硒矿粉,其他条件按照大蒜正常种植方法,成熟后,将其根茎叶采摘,进行处理、测试;采用HNO3加H2O2强酸强氧化体系热消解样品,用AFS测试大蒜根、茎、叶中硒含量;结果表明对大蒜喷施经活化之后的硒矿粉确实能让大蒜起到富硒的效果,能明显提高大蒜根、茎、叶中的硒含量。  相似文献   

16.
着重介绍了硒(Se)元素的主要作用,土壤和主要粮食作物施硒效果。并以详实数据和试验结果证明,土壤施用富硒腐植酸生物液体肥可以提高土壤硒含量,主要粮食作物在一定浓度内施用硒,可以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而不会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辛文芳 《山东化工》2016,(4):52-53,58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而大蒜是最能富硒的植物,青海海东市作为富硒紫皮大蒜的主产地,大蒜中硒含量的测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硝酸-高氯酸分解样品,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富硒大蒜中的微量硒。其方法检出限为:0.01μg/g,相关系数为:0.9999,硒的回收率为:90%~105%。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快速准确可靠等优点,适合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8.
以青海省海东市富硒产业园区农产品(鸡蛋、甜瓜、菜籽、清油等)为样本,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来测定硒的含量,研究了富硒饲料对鸡蛋中硒含量的影响。通过给相同状态的鸡群喂以不同天数和不同配方的富硒饲料,收集鸡蛋,比较它们的硒含量测试结果。通过实验选择合适的配方和喂养天数,为养鸡用户科学养鸡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产业园区不同的样本,所得硒的曲线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17mg/kg,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较好,RE为0.77%~4.76%,RSD在0.16%~3.59%之间。通过对不同样本加标测定其回收率,所得回收率在95.0%~102%之间。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原子荧光(HPLC-HG-AFS)联用技术对富硒苦荞中的四价硒Se(Ⅳ)、六价硒Se(Ⅵ)、硒代半胱氨酸(Se-Cys)、硒代蛋氨酸(Se-Met) 4种硒形态进行了分离分析。样品经过蛋白酶K酶解,超滤膜过滤后,采用浓度为60 mmol/L的磷酸二氢铵缓冲溶液(pH值=6.0)作为流动相,HG-AFS在线检测各种硒形态的含量。方法检出限为1.6~26.1μg/L,线性范围为0~4000μg/L。富硒苦荞植株分析结果表明:富硒苦荞籽和叶中无机硒分别占总硒量的2.90%和1.84%,籽粒中有33.8%的硒以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的Se-Met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20.
正交试验法提取大豆中硒蛋白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恩施富硒大豆研究提取分离硒蛋白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磷酸盐缓冲液浸提法,探讨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3个因素对富硒大豆含硒蛋白提取率的影响,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工艺,考马斯亮蓝G-250试剂结合法测定蛋白含量,原子荧光法测定硒含量,SPSS统计软件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影响富硒大豆含硒蛋白提取率的主次因素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富硒大豆含硒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6 h,料液比1:70。富硒大豆粉中的总硒含量为1.939μg/g,富硒大豆蛋白粉中的硒含量为1.0688μ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