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老龄化具有基数大、数量多、高龄化、发展迅速、未富先老等特征,除了带来社会财政负担、社会相应政策需完善等问题外,还有老人的居住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养老模式的经验分析,探索我国养老社区模式,总结出综合型养老社区模式、养老组团+普通社区模式、养老设施+成熟社区模式、度假型养老社区模式等4种主要养老社区模式;认为解决我国老龄化居住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在养老社区建设和多元化养老住宅研究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经验,找到适合我国老龄化特点、因地制宜的养老社区模式,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和社会服务及政策等支撑系统。  相似文献   

2.
北京是我国老龄化较严重的城市之一,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如何配置才能更好满足老年人实际需求,对指导养老设施建设、提升社区环境对老年人的友好度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当下老龄化现状和老年人实际养老服务的需求,结合疫情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以实际建成项目为例,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配置提出优化建议,以引导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3.
全龄养老社区是我国应对老龄化形势提出的新型养老模式,在当前全龄养老社区建设中存在公共空间设计单一、代际融合不足的问题。文章引入代际融合理论,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行为差异和空间需求,对全龄养老社区的代际交往空间体系建构进行探讨,旨在发挥全龄养老社区代际融合的优势,实现各群体间的互通、互助、互补。  相似文献   

4.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机构养老模式必将成为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之一,在这种背景下,商业养老社区工程近几年逐渐兴起建设,高端的养老设区必须有完善的智能化系统来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本文结合广州某商业养老社区项目实例,浅析这一类型项目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时应注意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傅赛军 《安徽建筑》2015,22(2):21-22
随着我国老龄化形势的加剧,养老社区建设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老龄化严重的武汉,养老社区建设刚刚起步,养老社区规划缺少指导。文章引入都市农庄的相关理论,通过对国内外养老社区的规划分析,结合武汉市养老社区调研,构建了基于都市农庄模式的武汉养老社区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6.
《重庆建筑》2015,(1):1
<正>《华中建筑》12/2014我国建筑学及相关领域养老居住模式综述研究该文以国内养老研究的检索文献为资料源,从宏观的社会发展层面、中观的城市规划层面以及微观的建筑设计层面,就国内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相关研究进展及现存问题进行汇总与剖析,基于对文献的研究和对国家政策的解读,从生态化节能导向下的绿色养老住区,智能化技术支撑下的智慧社区,多元化服务需求下的医养融合,社会化交往背景下的多代居及多代互助社区,提炼出养老居住模式未来的发展动向并给予建设策略,以期为今后养老建设的发展研究提供帮助。(戴靓华,王竹,裘知)  相似文献   

7.
老龄化背景下,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是特大城市提升全民幸福感和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以上海为例,对养老设施规划提出具体的策略导引,明确养老设施体系包括机构养老设施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两大方面。规划需要重点关注养老模式的转变,尊重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从发展导向、设施布局、存量评估、标准规范以及部门协作角度入手,为城乡规划如何更好地应对老龄化挑战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发达城市的养老问题愈加严峻,而我国台湾地区则比大陆更早地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本文重点探寻台湾实施"在地老化"政策以应对老龄化发展进程的状况下,城市目前的养老方式及公共环境的整体发展情况,并以问卷、访谈等方式进行了实地调研,总结、归纳了台湾地区在养老环境建设中的发展特点,以期对大陆地区"居家养老"政策下城市社区养老环境的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面对日益加剧的老龄化趋势和相对滞后的养老服务,城市社区养老模式和老年住区宜居性建设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综合问题。文章主要从产品类型、老人生活需求和社区服务条件营造等方面,理性思考依托社区建设各类养老居住产品的形式,研究社区养老模式的宜居性,探索中国养老模式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老龄化和高龄化形势的日益严峻,特别是在既有的大中城市,由于其老年人口众多而空间资源有限,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正逐渐取代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承担起当前的养老重担。社区老年服务中心作为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载体,当前在我国的既有大中城市中需求巨大但建设上、规范制度上都存在较大空白。该文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既有大中城市社区老年服务中心在建设使用上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建设策略,希望能够为今后社区老年服务中心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老龄化作为全球性人口发展趋势,已成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急需应对的重要挑战。社区养老模式根植社区,无论对于政府还是老人及其家庭,都是成本低、效益高的养老模式,因而在发达国家亦是养老事业发展趋势。本文聚焦美国,分析了美国政府对于提升老人住房可支付性和宜居性的政策支持、对于多层次的社区养老服务的政策支持;以及市场特别是非营利机构等非政府机构在社区养老中的重要作用和贡献。最后总结了美国社区养老模式对于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戴靓华  王竹  裘知 《华中建筑》2014,(12):23-26
该文以国内养老研究的检索文献为资料源,从宏观的社会发展层面、中观的城市规划层面以及微观的建筑设计层面,就国内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相关研究进展及现存问题进行汇总与剖析,基于对文献的研究和对国家政策的解读,从生态化节能导向下的绿色养老住区,智能化技术支撑下的智慧社区,多元化服务需求下的医养融合,社会化交往背景下的多代居及多代互助社区,提炼出养老居住模式未来的发展动向并给予建设策略,以期为今后养老建设的发展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基于社区居家养老是对未来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的主导趋势的认同,文章分析了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究并提出了"建立新形势下养老设施配置新标准、构建多元、人性、完善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调整养老设施空间布局方式"等三个方面的规划策略,以期对今后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需要照料的老年人总量不断增加,面临着家庭养老的局限和机构养老建设周期长的问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重大战略抉择。本文通过调研我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现状,对功能空间配置、适老化部品应用、互联网技术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面对日益突出的老龄化问题,"在地养老"模式由于既体现了"积极老龄化"的理念,又减轻了公共财政负担而成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共识性策略。养老社区是实现"积极老龄化"和"在地养老"的重要空间载体。本文以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群村"为例,详细阐述了"活跃退休社区"建设的国际经验,并与目前在国内学界和地产业界都受到较多关注的"持续照料退休社区"相比较,探讨未来中国养老社区建设的模式。研究认为,应将老年人视为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公民等事务的主流人群,退休社区应帮助老年人通过丰富的文娱社交活动建立社会关系网络,从而达到身心的愉悦。"活跃退休社区"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即将到来的老龄化浪潮提供了一种积极有效的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逐渐加速,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与之相对应的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析我国养老模式和养老设施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参与的泸州健康生态城概念规划设计,对健康生态城这种"医、护、养"一体的新型老年保健康复社区的规划设计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刘梁栋 《住宅产业》2022,(9):18-21+79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愈发关注,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满足当今老年人高质量居住生活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养老地产这种结合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全新养老模式应运而生。本文选取近年来国内新建的一些地产型养老社区案例,对这些社区室外空间环境所采用的去情感化设计手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一系列设计策略,以期对新建地产型养老社区的室外空间环境设计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秦艳玲 《城市建筑》2014,(30):302-302
根据我国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模式是面对中国老龄化加速发展所走的必然道路。本文总结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之间的功能匹配关系,分析走持续化照顾路线的中国社区养老模式,为社区养老设施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模式是面对中国老龄化加速发展所走的必然道路。本文总结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之间的功能匹配关系,分析走持续化照顾路线的中国社区养老模式,为社区养老设施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养老服务的社区照顾模式源于英国,而美国的CCRC持续照料退休社区,通过对英国养老社区模式的借鉴,经过多年发展,日臻成熟。中国早期形成的养老社区学习欧美经验,在老年公寓的基础上配备基本的养老服务功能设施,构成独立型养老社区。如今我国的老龄化发展浪潮促使各地政府和开发商积极开展养老社区规划建设。作为缓解养老压力、实现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重要环节,我国的养老社区规划建设不能简单复制国外模式,需要根据实际国情和地区特性不断探索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