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达性是对基础设施有效配置的衡量标准,校园绿地活动活动可达性的研究关系到不同人群对于基础设施的公平使用。利用Depthmap软件,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中的轴线分析方法,通过计算集成度参数变量对武汉大学信息学部校园空间结构形态进行量化分析,探讨校园绿地活动空间的可达性,进而通过实地调研验证分析结果,为以后的校园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应用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基于GIS的网络分析功能,采用修正重力模型,计算现状绿地和规划绿地的可达性,得到规划前后绿地可达性空间分布图;在获得现状和规划绿地可达性数据的基础上,计算自相关系数,判断规划前后绿地可达性在空间上的聚集,揭示绿地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将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和空间自相关理论与GIS技术相结合,应用于绿地系统规划,有助于进行不同规划设计方案的对比,同时也为绿地系统规划中定量评价分析提供新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可达性是研究绿地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将绿地可达性归纳为基于人口的绿地可达度和基于路网的绿地可达距离2种类型,以广州中心城区为例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基于2种方法的广州中心城区绿地可达性存在数值大小、等级和空间分布3个方面的差异,相对来说基于人口的绿地可达度数值偏小、等级差距大、空间分布不均衡,而基于路网的绿地可达距离则表现出相反的特征。据此将广州中心城区划分为3个绿地可达性类型区:人口-路网可达性一致的类型区,人口可达性高-路网可达性低的类型区,人口可达性低-路网可达性高的类型区。最后针对广州中心城区绿地可达性分析特征提出了4条对策建议:增加绿地总量,提高绿地供给;优化布局,结合绿地可达性类型区的划分,实施分区管理;分类管理,优化绿地配置;提高绿斑密度,增强绿地可进入性。  相似文献   

4.
空间可达性是评价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合理性以及绿地空间与人居活动关联度的重要评价手段。该文选用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方法作为表征通化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的重要依据,在GIS空间中实现对通化市公园绿地信息的提取、整合、分析,进而对通化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服务效能进行评价。为使得分析结果更为直观,采用2009年和2015年两年的公园绿地数据作为基础数据进行景观可达性的对比分析,总结之前公园绿地的建设状况,发现问题并对今后的公园绿地建设提供意见。  相似文献   

5.
以道路通行效率为切入点,探讨城市绿地景观空间格局对其可达性的影响。研究基于ArcGIS10.6软件,采用网络分析法分析福州市仓山区内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情况。结果表明:在绿地布局上,仓山区绿地平均面积低于居民需求,且绿地碎片化严重;在可达性方面,福州市仓山区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较差,城市居民以步行方式能在30 min内到达公园的占比<1/2;福州市仓山区公园绿地分布集中于中北部,各区域到达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6.
可达性是评价城市绿色空间合理布局、公平使用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城市形态学新兴的量化分析手段,为精确研究滨江绿地步行可达性提供了技术基础。以虹口和杨浦滨江为例,通过街道、街廓、建筑3个层级以及对应的5个空间形态指标计算得到“设计可达性”,和基于实地调研和百度热力图的“实际可达性”比较分析,构建“基于城市形态的滨水步行可达性评价方法”。研究发现,影响滨江绿地可达性的关键性因子为街廓的长宽比例。研究结果为滨江绿地及周边城市形态的空间优化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蒋理  殷振轩  刘晓 《风景园林》2019,26(8):83-88
城市公园绿地在空间上的分布和供给水平对其服务功能的发挥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这一数量指标忽略了可达性问题以及实际人均公园绿地水平的空间差异。另一方面,在城市绿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对城市公园绿地的精准化供给提出了较高要求。尝试通过基于互联网位置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分析,对不同出行方式下公园绿地的可达性进行评价,并从可达性的视角提出人均有效绿地面积的概念,用以分析玉林市中心城区现状公园绿地的空间分布和供给情况,提出优化策略和方案,为城市公园绿地的布局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芦爽  王雨  曾鹏 《室内设计》2022,(5):81-88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模式正处于由增转 存的深度调整过程中,厘清前期发展过程中的 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时空演变特征规律将有助 于下阶段的公园绿地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本 文以济南市中心城区为例,对城市区域特征、公 园绿地可达性的内在构成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解 读,并应用地理探测器工具分析了城市公园绿地 可达性覆盖率和时空演变轨迹。研究发现济南 存量和增量两种类型区域存在显著的城市公园 绿地可达性分异,并对两者的差异化驱动因素进 行了识别,具体表现为:存量地区公园绿地可达 性显著优于增量地区,可达性改善程度却显著低 于增量地区;存量地区可达性趋向空间平衡,而 增量地区可达性始终聚集在特定区域。在驱动因素上,存量地区与增量地区存在单因驱动和多因 交互驱动的显著差异。基于此提出创新公园绿地投入、探索多元化空间要素协同等下阶段城市公 园绿地规划建设管理的合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社区绿地空间建设对美化生活环境、增强邻里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北京市回龙观社区为例,综合实地调研与网络开放数据,应用空间句法模型分析关联性空间影响因素和局部影响因素对社区绿地空间使用效率的影响,目的在于促进邻里交往,优化社区绿地空间布局。结果表明:1)小尺度范围的空间拓扑可达性和座椅、健身器械等基础设施的分布数量均与社区绿地空间使用效率有正相关关系。2)相较于社区绿地空间样本总量和居住小区绿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公园绿地的使用效率对座椅、健身器械等基础设施的分布数量依赖最为明显。3)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得出社区绿地空间使用效率主要受座椅设施分布数量和小尺度空间拓扑可达性的综合影响。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绿地硬化铺装面积、基础设施数量等局部影响因素对绿地使用效率影响最为直接但不稳定,受社区类型和不同季节影响差异较大,而以小尺度空间拓扑可达性为代表的关联性空间影响因素对绿地使用效率影响稳定。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园绿地在协调城市空间、改善城市生态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GIS网络分析法,从步行、骑行、机动车三种交通方式分析了滨湖新区及其各街道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和服务状况.结果显示:①滨湖新区城市公园数量不足且空间分布不均匀,中部地区三大公园占据了公园总面积的78%,滨湖世纪街道、方兴街道、万年埠街道城市公园可达性好于烟墩街道和义城街道;②缓冲区分析法高估了公园绿地的可达性,网络分析法较缓冲区法更能准确地评价城市公园的真实服务水平;③以行政区为评价单元低估了公园绿地的可达性,仅有30.15%的面积能够在15 min内步行到达公园,而居住小区角度有64.3%的面积能够在15 min内步行到达公园;④公园整体可达性良好,0 min~5 min内机动车方式下的公园绿地可达性优于步行和骑行方式,15 min内机动车方式下的公园绿地可达性和骑行方式相当,几乎覆盖所有居住小区.研究获得了合肥滨湖新区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和服务情况的准确资料,为城市公园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市公园绿地的空间可达性是衡量城市绿地系统社会公平性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小城市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并以莱阳市中心城区为例,通过运用GIS的空间可达性分析,对步行、骑行、及汽车出行等不同交通方式下公园绿地的空间服务范围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空间布局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园绿地在协调城市空间、改善城市生态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GIS网络分析法,从步行、骑行、机动车三种交通方式分析了滨湖新区及其各街道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和服务状况.结果显示:①滨湖新区城市公园数量不足且空间分布不均匀,中部地区三大公园占据了公园总面积的78%,滨湖世纪街道、方兴街道、万年埠街道城市公园可达性好于烟墩街道和义城街道;②缓冲区分析法高估了公园绿地的可达性,网络分析法较缓冲区法更能准确地评价城市公园的真实服务水平;③以行政区为评价单元低估了公园绿地的可达性,仅有30.15%的面积能够在15 min内步行到达公园,而居住小区角度有64.3%的面积能够在15 min内步行到达公园;④公园整体可达性良好,0 min~5 min内机动车方式下的公园绿地可达性优于步行和骑行方式,15 min内机动车方式下的公园绿地可达性和骑行方式相当,几乎覆盖所有居住小区.研究获得了合肥滨湖新区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和服务情况的准确资料,为城市公园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住区绿地为老年人进行社交、康健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其空间分配问题日益凸显。文章针对老旧住区内、外绿地两个空间维度,利用绿地服务效率、空间使用率与绿地可达性三个指标构建老旧住区绿地评价体系,并选取苏州姑苏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范围内各住区间内部绿地状况差异较大;各住区外部绿地可达性较好,城市公共绿地分布较为均匀。后续实践中,在保持维系外部绿地良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重点提升内部绿地景观,以实现适老性住区绿地的整体塑造。  相似文献   

14.
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北京市石景山区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是景观格局分析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其本质内涵是从城市空间中的任意一点到达公园绿地的便捷程度。该文首先阐述近年来研究景观可达性的各种主流方法,如建立空间分布模型、缓冲区法、最小邻近距离法、引力模型法、费用加权距离法,网络分析法等,分析每种方法的操作原理和优缺点。同时,以北京市石景山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应用可达性原理,基于网络分析法,以到达公园绿地所需花费时间为阻力,分析北京市石景山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对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园绿地在协调城市空间、改善城市生态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GIS网络分析法,从步行、骑行、机动车三种交通方式分析了滨湖新区及其各街道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和服务状况。结果显示:(1)滨湖新区城市公园数量不足且空间分布不均匀,中部地区三大公园占据了公园总面积的78%,滨湖世纪街道、方兴街道、万年埠街道城市公园可达性好于烟墩街道和义城街道;(2)缓冲区分析法高估了公园绿地的可达性,网络分析法较缓冲区法更能准确地评价城市公园的真实服务水平;(3)以行政区为评价单元低估了公园绿地的可达性,仅有30.15%的面积能够在15 min内步行到达公园,而居住小区角度有64.3%的面积能够在15 min内步行到达公园;(4)公园整体可达性良好,0 min~5 min内机动车方式下的公园绿地可达性优于步行和骑行方式,15 min内机动车方式下的公园绿地可达性和骑行方式相当,几乎覆盖所有居住小区。研究获得了合肥滨湖新区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和服务情况的准确资料,为城市公园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艳霞  蔡祖亮 《风景园林》2023,30(1):110-118
【目的】为探索老年人对公园绿地需求的独特性和存在问题,分析老年人口布局与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时空响应关系。【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外环内城区2010和2020年的老年人口数据以及相关城市公园绿地数据,运用综合老龄化指数(CAI)和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索(Ga2SFCA)法对不同出行方式下老年人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1)区域内街道人口老龄化加深现象明显,且存在一定的空间扩散趋势;2)区域内社区公园绿地的供给总量有所增长,但老年人人均供给量依旧不足,且空间分布不均匀;3)公园绿地综合可达性与人口老龄化在空间变化上并不匹配,区域东南侧街道的公园绿地供给缺乏较为严重。【结论】进一步提出增加社区公园绿地、优化存量绿地、完善交通网络等具体措施,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公园绿地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绿地使用频率与其体力活动水平和健康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且严重依赖绿地自身及周边建成环境。针对既有研究多集中于可达性分析的局限性,从可达性和吸引力双重视角出发,结合大连市老年人绿地活动调查数据,深入探究建成环境与老年人绿地使用频率的统计学关联性。研究发现:与空间临近性相比,绿地实际可达性对老年人活动的影响更为显著;不同绿地类型影响老年人的使用频率,社区公园和游园是高频体力活动的重要场所;此外,高品质的绿地环境、与居住用地相混合、临近生活性街道,以及周边多样化网点布局,均可正向调节老年人绿地使用频率。为营造老年友好型绿地,从空间配置、场所塑造、路径可达和功能诱发4个方面,提出结构化的建成环境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绿地是防灾避灾体系的最重要组成,也是应急疏散的主要目的地,避灾绿地分布的合理性与区位条件是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的重点。对于强调应急救灾效率的避灾绿地而言,交通网络可达性能够直观体现其可达性,进而反映空间分布均衡性、便捷程度及应急救灾效率。基于交通网络中心性,结合平均可达时间与人口以及规模研究沈阳市避灾绿地可达性。避灾绿地可达性从城市中心到外围递减,具有多中心性的分布特征,包含8个高值核心区。城市外围北部与城市中心部分平均可达人口规模较大以及城市外围面积较大、平均可达时间较长的避灾绿地,其可达性均较小,避灾绿地平均可达人口、平均可达时间、避灾绿地规模与可达性匹配性总体较低。  相似文献   

19.
城市绿色空间是居民进行各种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城市宜居的重要标准之一,为了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对公园绿地与居民的供需情况进行梳理并不断调整是必要的。研究以深圳市为研究区域,基于15 min生活圈的概念,重点研究居民步行可达性情况。利用多源大数据与Goole影像等提取该地区小区居民数据、公园绿地及道路网络等相关数据,以小区居民与公园门数据作为供需点,借助于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G2SFCA)求取深圳市区域小区居民步行15 min的公园绿地可达性。从公园绿地的供需情况、局部空间自相关及盲点分析方面对步行10 min和15 min的供需情况进行分析,并借助克里格插值分析整个区域的公园绿地可达性。结果表明:步行15 min下的公园可达性良好,86.23%的小区居民可以到达城市公园,只有小部分出现不可达;公园可达性分级中,一般可达性占绝大比例,可达性好的地区占比最少,仍有很大发展空间;深圳市区可达性盲点区域是分散的,占比不高且可以通过对周边绿地进行深度挖掘,不断提高公园面积进行改善,同时对道路网络的不断升级。  相似文献   

20.
校园公共空间是学生进行户外交流、开展社团活动、放松身心的重要场所。针对当前校园公共空间存在的分布不均、利用率低等问题,本文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利用空间句法理论,从集成度和深度值两方面分析校园公共空间的可达性。空间句法用于校园空间的研究往往以线型空间即道路为研究重点,本文则以面型、点型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校园公共空间的可达性,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