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在城市迈向精细化转型的时代,探究城市空间对人的身心体验的影响是城市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传统的城市公共空间分类主要基于空间的功能、形式或位置等客观物理属性,重点回应与城市相关的物质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反映体验时代下公众的精神文化感知需求。文章通过梳理人在城市空间中的感知体验以及感知体验下的城市空间意图,将公共性交往、不同人群的成长需求、人对空间的中高阶需求等作为感知维度城市空间营造的主要价值体系,最终划分了六种主观体验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类型,以期为“高感知”城市的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城市人口日益稠密,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社会背景下,为了更好的提升邯郸市的实力和竞争力,带动城市的活力,改善市民的生存环境质量,邯郸市开展三年大变样、三年上水平城市改造工作,改善邯郸市生态环境。本文以此为契机,列举并总结邯郸市的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实例,对邯郸市公共空间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紧凑型城市空间发展模式探讨——以济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出现了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空间无序蔓延等现象,造成耕地资源锐减、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城市交通进一步恶化等问题.应采用紧凑型城市空间发展模式,遏制城市的盲目扩张,发挥城市空间的集聚效应,节约城市开发成本,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汽车交通的爆炸式增长,城市空间更多让步于汽车交通,相应的人性化维度的公共空间逐渐被忽视。城市轴线作为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地区,叠加了车行交通、步行环境、公共职能、开放空间、地标建筑、景观界面等多种复杂功能要素,因此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人车交通混杂、空间尺度失调、公共空间割裂等诸多问题。而与此同时,城市轴线反映了城市的风貌特征和公共形象,轴线地区的空间品质直接影响居民及游客的体验与感受。如何解决城市轴线地区的诸多问题,提高公共空间品质,展现城市魅力成为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引入“人性化维度”理论,提出塑造人性化优先的城市轴线地区,空间模式上通过有机疏散、分类聚合,实现多元功能的和谐共生;管理机制上通过制定政策、公私分区,保证人性化空间的有效实施。从而整体提升城市轴线地区的空间品质和整体形象,希望对类似地区的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广州新会金诺城市综合体规划项目为例,从项目出发,研究城市综合体建筑体验空间设计的有关问题,以人在城市综合体建筑中的体验行为和如何创造主题性体验空间为研究基础,从场所感认知、空间尺度秩序、人性化主题特色、功能设施布局以及细部节点要素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出有场所精神的人性化的城市综合体体验空间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城市规范发展的重要内容,与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进程息息相关。本文主要以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山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为主要研究案例进行分析,对山地城市空间开发利用模式进行相应分析和研究,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来中国进入了后工业时代,城市的空间存量属性明显增强.多数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由早期的“飞速拓展”转向“稳定优化”,在此过程中,许多城市面临对城市空间发展模式转变做出抉择的巨大挑战.而城市的发展模式由来自城市外部原生地理环境、毗邻城市的发展、城市内部社会关系以及城市决策者的政策发布等多种复杂性因素共同影响决定.本文... 相似文献
9.
10.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体验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城市经济形式,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以徐州市机关北院的历史街区改造为例,阐述了在体验经济时代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并指出了在城市空间优化的过程中应注重人的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11.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社会文化氛围、物质形态空间、社会空间秩序的综合表现,是视觉上的体现又代表着历史记忆的痕迹。其整合思想就是把城市中断裂的、不连续的空间,逐步融入到潜在的日常生活空间中去,使其达到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完整性。本文以统景旅游区规划设计为例,阐述对城市公共空间整合模式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社会文化氛围、物质形态空间、社会空间秩序的综合表现,是视觉上的体现又代表着历史记忆的痕迹。其整合思想就是把城市中断裂的、不连续的空间,逐步融入到潜在的日常生活空间中去,使其达到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完整性。本文以统景旅游区规划设计为例,阐述对城市公共空间整合模式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3.
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为了避免城市形象出现"千城一面"的问题,每个城市在规划建设中均应形成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色所在。因此如何城市空间特色资源评价体系,成为当下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要课题。文章以南通为例,从城市空间特色的概念内涵入手,分析城市空间特色的物质载体,选取城市空间特色资源评价因子,如独特性,根植性,认知度,影响度,支撑性,成长性等,采用单项分级,模糊评价等方式,建构完整的城市空间特色资源评价体系。基于评价结果不仅可以对城市空间特色的发展方向进行预判,并且可以在规划实践中有目标地培育、强化、彰显该城市的空间特色,为建设富有魅力、各具特色的城市空间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15.
城市高架桥下空间是特殊的空间形式,对城市景观、生态和土地利用有着重要影响。在对桥下空间形态和利用类型分析的基础上,对郑州市6座典型高架桥进行实地调研与评价,量化分析其空间形式及利用方式所占比例后发现:①桥阴空间形态较规则,多为有顶半封闭的长方体空间,以交通类利用为主。②匝道下空间是三角锥状"落坡空间",起始端的低空部分为停车或闲置,其他多数与高架围合空间融为一体进行绿化利用。③匝道围合空间形态多样,规模大且开敞,常见大面积的绿化种植,利用价值较高。④苜蓿叶型桥下空间利用方式丰富度高出环岛路型桥2.5~4倍;⑤郑州桥下空间利用方式排序为:绿化车行交通静态停车市政设施休闲商业居住体育,可以得出,其绿化较好,但商业、居住与体育等利用较缺乏。根据以上现实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多样化利用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出现了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空间无序蔓延等现象,造成耕地资源锐减、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城市交通进一步恶化等问题。应采用紧凑型城市空间发展模式,遏制城市的盲目扩张,发挥城市空间的集聚效应,节约城市开发成本,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本质职能.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建筑学院围绕精准定位、因材施教、凝练特色、突出人品的应用型本科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完善四年制建筑学专业的1+2+1教学体系,在遵守行业规范、注重地域特色、提升实践能力的教学顶层设计下,深化一核两带的课程体系,优化专业技能和品行绩点量化评价系统,培养以基本功扎实、动手能力强、职业道德良好的建筑师为特色的应用型本科建筑学人才. 相似文献
20.
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本质职能.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建筑学院围绕精准定位、因材施教、凝练特色、突出人品的应用型本科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完善四年制建筑学专业的1+2+1教学体系,在遵守行业规范、注重地域特色、提升实践能力的教学顶层设计下,深化一核两带的课程体系,优化专业技能和品行绩点量化评价系统,培养以基本功扎实、动手能力强、职业道德良好的建筑师为特色的应用型本科建筑学人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