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Planning》2017,(8)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和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将目光投向作为移动设备功能扩展的APP产品,APP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中一项重要的产业。APP产品以其社交化、移动化特性吸引了大量用户,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并依赖各种移动互联网产品。虽然各大APP市场提供的APP产品数以万计,然而多数下载量并不乐观,有些APP产品甚至无人问津。究其根源,是因为这些APP产品不能向用户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如操作方式烦琐,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甚至会给用户带来负面情绪。该文探讨APP对用户友好的操作方式,并且对目前提供全新交互式体验和视觉感受的以人为本的APP设计风格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城镇一体化以及增加村镇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发展民宿依旧是一大发展思路。而对于民俗的设计理念中,为将民宿行业发展的更完善,必须要基于民宿发展地区化以及用户体验角度入手,将这一理念贯穿始终。本文分析各地区典型的民宿设计,从地区化和用户体验角度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案,为今后的设计需求提供一些思路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传统的实体商业模式受到挑战的前提下,突出主题、注重文化的体验式商业空间将是可行的发展方向。本文从体验式商业空间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商业空间的体验模式;从设计主题、感官刺激、文化艺术营造和人文细节关怀等角度,探讨了商业空间的体验设计方法和出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用户研究的不断深入,基于产品的交互体验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用户界面设计中更多的关注用户的需求,分析用户的思维、心理和行为特点,使用户期望与产品设计更好的结合,同时注重加入情趣设计,运用到用户体验中,对界面布局、图标等设计都有一定的影响,给用户一种更好的体验效果,与用户产生心理上的共鸣,提升用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9)
目前,国内展示设计研究大多为造型领域的色彩、形态、结构、材料、空间的组构研究和媒体技术领域研究或者学科的纵向研究。文章以用户交互体验设计为切入点,明确了展示设计"以人为本"的交互性核心思维,从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人机工学、计算机科学的视角研究展示活动中的用户体验:如何通过产品(实体、虚拟、服务)为媒介实现人的行为,提高展品信息传达的效率、提升体验享受等。对交互设计在展示空间中应用的理论探讨和交互设计的应用实践,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冰清 《建筑知识》2014,(1):31-31,45
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商业空间室内环境艺术的文化层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合理地运用空间形态、色彩、光、材质与陈设来设计具有功能性、景观性的商业空间是设计的必备要求。而餐饮连锁店作为一种常见的商业空间,其优美的室内环境和典雅的就餐氛围受到都市年轻人士的喜爱,如何使餐饮连锁店的空间特性在商业空间之中得到更好的体现,那就需要从当代商业空间的空间设计功能入手,将商业空间与品牌VI契合,以用户体验的第一感官为切入点,让sI设计不仅满足品牌宣传的效益,同时在给予消费者强大的视觉感官中达到引导消费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20)
"交互"自古就有。在历史上可以上溯到早期的人类在狩猎、捕鱼、种植等。现代则指人与工具之间的关系。交互设计,又称互动设计,交互设计在于定义人造物的行为方式(the"interaction",即人工制品在特定场景下的反应方式)相关的界面。在我们现今高度信息化发展下,我们时刻与周边的事物互动着。现在,产品设计中人机交往的领域变得尤为重要,用户体验成为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努力的处理好人机的关系,能决定让一件产品是否成为最终的优秀产品,产品的成功本身就不是一个两个因素或环节可以成就,交互设计好坏直接保证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郭斯文  汤朔宁 《建筑技艺》2021,27(10):112-114
借鉴产品设计领域的用户体验设计思路,以现有的体育建筑使用后评价指标为基础,通过搜集分析场馆网络点评数据,初步探索建立用户体验视角下的体育馆使用后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社区环境、居民服务品质低的现状。立足情境感知理论,从情境体验设计视角出发,分析智慧社区情境关键因素,洞察居民需求。提出感官体验、功能体验、情感体验三个层面的设计策略。为提升环境品质,优化居民服务体验,提升社区活力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32)
用户界面UI是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关系,UI设计是在网站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参照目标用户的心理和使用习惯,不断为用户设计满意视觉和使用效果的过程,以达到获得最佳用户体验的目的。本文针对网站的UI设计与用户体验感受进行了相关的论述,探讨了这两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文化遗产,而传统的静态展示方式无法体现其非物质特性,受众对其深层文化内涵的感知度较低。通过非遗内容的数字化,实现非遗活态化保护是现代非遗保护的一条有效道路。文章通过研究目前的非遗VR展示案例,探索优化其用户体验的方法,推动非遗数字化保护的发展。文章通过提取VR产品交互特点、非遗展示特点与用户体验要素,分析非遗VR展示实证案例,从沉浸性体验、交互性体验及构想性体验三个角度对非遗数字化与用户体验进行研究。由此发现数字场景的真实化、交互体验的多模态、情感体验的内化,能有效提高受众对非遗特性与文化精神的理解与感悟,为VR技术在非遗保护与传播上的应用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各种终端设备的日渐普及,带来了多样化的系统和屏幕尺寸,互联网产品如何在众多的设备终端中保持用户体验的一致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从内容、行为和形式三方面探讨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设计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7)
手机是目前居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沟通交流的工具,特别是随着手机智能化的发展,其所具有的一系列个性化功能被当前中青年人群青睐。对于一款智能化产品而言,除了其所需要具备的多样化、个性化、现代化功能外,手机界面布局同样会影响使用者的体验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款手机的市场销量及市场占有率。所以,优化手机UI设计图标间隙、提高使用者体验兴致,成为当前手机产业所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为此,文章从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入手,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手机使用者对于手机界面布局的需求,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希望为手机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18)
优秀的儿童电子产品设计有利于提升产品的使用价值和开阔儿童的视野。设计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从产品的不同角度出发,根据儿童的个性特征,结合产品体验、情感体验和情境体验,才能设计出儿童所需要的电子产品。儿童眼中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不断地认识新的事物。设计师要根据儿童的需求,设计出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电子产品。  相似文献   

15.
孟宇琤  刘剀 《华中建筑》2024,(3):137-141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文旅休闲体验的需求逐步提升。对乡村旅游和农耕体验的向往带来了乡村民宿行业的兴起和发展。早期的乡村民宿以本土居民的自用房屋为主,服务档次低,居住体验差。为提升民宿行业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高档酒店管理模式的新型民宿被引入,从而促进了民宿产业居住品质的提升,带来了民宿产业的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当代民宿发展的主要趋势。然而高档酒店式民宿由于过于注重居住模式的标准化,由此造成个性化不足,体验感雷同,吸引力下降等问题。该文通过梳理民宿生成和演变的历史,探讨民宿的内涵,探查出游选择民宿的动因,然后结合具体案例解析探索提升民宿个性化体验的价值和意义,最后总结出实现民宿个性化的设计方法,以期对提升民宿品质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马春红  王金瑾 《山西建筑》2014,(18):238-239
结合设计思路提炼出了营造体验场所的五种手法,并以某湿地公园为例,详细阐述了五种手法的具体应用及达到的效果,以完善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体验设计理论体系,从而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赵欣冉 《城市建筑》2021,(12):132-134
城市在加快由生产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的步伐.随着人类需求的高级化发展和线上消费的崛起,体验成了线下消费的关键词.从城市层面来看,体验消费对于人群的吸引力可以催化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成,提供城市发展的动力,并提升经济活动的效率.笔者基于体验经济的现状,在4个特征的基础上新增一个特征,并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9)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应用产品设计成为新媒体领域的代表走进人们的生活。随着人们心理、生理和个性化需求的提高,用户体验要素逐渐成为产品创新的关键要素,也是设计界和商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对软件成熟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基于可用性、易用性和爱用性三个层次的用户体验的成熟度影响因素,从而使软件达到高层次成熟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品牌设计师的角度出发,以“体验”这一概念为切入点,以满足顾客的体验需求为导向,对品牌体验设计的背景和内涵进行剖析,运用多种手段将品牌内涵形象化、感知化,以期达到顾客与品牌的理念共鸣和利益共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