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历史文化聚落是一种区域集合型历史文化遗产。针对区域历史文化聚落遗产这一文化现象,解析在内生与外介不同动力机制下形成的类型,分析流域、古道、地理、海防、边关及节事六种存有形式及其空间特征。基于历史城乡景观理论的视角,提出区域历史文化聚落的理论框架和保护范式。以宁波石浦区域历史文化聚落为例,提出其保护方法。最终,提出区域历史文化聚落的保护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全国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成为非常紧迫的问题.为了避免日益普遍的遗产碎片保护、文化肤浅展示等问题,极有必要在以独特地域文化为基础的区域层面进行整体的调查、分析和规划,从而系统完整地保护和利用体现中华文明的物质和非物质历史文化资源.文章以皖南地区为例,解析区域性历史文化资源的整体特征,探讨保护与利用的框架和实施保障制度,探索现阶段历史文化保护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刘雷 《安徽建筑》2024,(2):9-12
实现安徽高质量发展,必须推动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皖北地区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皖北文化区是全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皖北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梳理提炼皖北地区历史文化价值特征,从跨区域整体保护视角出发,探索提出皖北地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三区三廊”的空间格局,并从加强资源保护利用、强化区域协同发展、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融入乡村振兴产业四个方面提出促进皖北地区振兴策略,为加快推进皖北“四化”同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整体保护视野,将文化资源空间意义上的"点"延伸到"线"层面,尝试从城市层面提出城市线性文化景观的概念。在相关概念解析基础上,从定义、构成条件、分类方面对城市线性文化景观进行解析。通过与文化线路的概念进行比较,进一步厘清其内涵。最后,以重庆渝中半岛山城步道线性文化景观为例,从"演进规律-生成环境-构成要素-生活需求-线性交通-城市功能"方面提出保护与建构城市线性文化景观的一般方法,以期拓展文化景观的外延。  相似文献   

5.
文化线路以其整体性、连续性、动态性对于遗产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已成为共识,多维度、多尺度发展文化线路视野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从城市尺度出发,将传统区域尺度的文化线路内涵活化引入老城空间,强化历史遗产保护和现代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总结凝练出整体价值、连接廊道、动态视角三大关联特征,为老城更新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围绕"要素识别调查-适宜评价分析-空间规划布局-分类营建策略"的基本框架展开文化线路视野下的老城复兴路径探讨。并以陵川老城为研究案例,提出以空间线路为载体,遗产保护为核心,兼顾生态修复、社区营建及城市公共空间整治的老城整体性复兴策略,形成了一套综合且翔实的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在全球经济化、城市化的趋势下,回族聚落的空间形态面对着各种挑战。民族聚落作为最重要的城市遗产,在历史的传承中对于城乡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故而保护与传承这种重要的积极作用至为关键。当下社会的邻里关系缺失、城市风貌消失和文化肌理断裂等问题都加剧了对于区域特殊规划的研究与发展,研究以"历史—现代"为横向维度,以"实例解析—职能作用—发扬传承"为竖向研究框架,从遗产视野出发,通过调查研究、解析发现传统回坊"围寺而居"对于设计更新、风貌保护和文化延续具有积极作用,对于民族聚落的历史遗产保护和相关研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平遥县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遗产"平遥古城"是其最为知名的历史文化资源。除平遥古城外,平遥县域内广大乡村地区现存有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亟待保护和开发,从而改善平遥县"一城独大"的旅游空间格局,使平遥旅游产业发展惠及全县。本文立足于平遥的丰富历史古籍,通过文献研读挖掘平遥县域内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具有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价值的乡村进行科学评价,便于对平遥县乡村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8.
汪艳  董卫 《城市规划》2021,45(9):89-94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重要的战略及政策,为长三角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江苏"低地"的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资源所构成的水乡文明在全球有突出的显示度。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整合、非遗与物质文化遗产整合,是国土空间规划时代历史文化空间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采用历史空间信息系统、多视角研究等方法,从历史的视角探讨了江苏城镇的发展过程及规律特点,对江苏区域城乡发展史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向历史学习,江苏应注重传统水乡单元所形成的自然-文化生态斑块的历史价值,建构自然-文化资源一体化的城乡空间大格局。  相似文献   

9.
李园 《山西建筑》2022,(15):19-22
基于区域视角对西安历史文化空间的价值内涵和空间特征进行了理论探讨。结合不同时期西安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历程的比对思辨,认为西安城市历史保护与文化传承,应当继承和借鉴传统城市营建的区域历史人居思想。针对当下西安城市历史保护过程中,缺乏大尺度的整体保护、“碎片化”和“孤岛化”,以及城乡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有效融合不足等问题,提出建构区域文化空间格局,织补历史文化空间单元,建构历史建筑保护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正处于从"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过渡的阶段,历史文化资源和土地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平衡"城市记忆保护"与"空间集约型利用"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从历史遗产保护、城市文脉传承、生态景观设计、建筑室内外空间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可行方案,为城市未来景观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城镇化转型期我国历史城镇空间与职能转变的现实问题分析入手,通过对历史城镇文化内因的解析,提出基于城镇文化动因的保护思路,并分别从人居文化与生活性空间、职能文化与功能性空间、历史文化与遗址性空间、精神文化与人文性空间的保护与继承四方面分别论述了具体的保护策略,以期完善我国既有的历史城镇保护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2.
邵甬  关星 《城市规划》2023,(10):30-42
区域性历史文化空间是地理、经济、社会、政治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相对稳定且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区域或跨区域的国土空间。当前研究存在碎片化识别、孤岛化保护等现象。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为国土空间文化遗产的系统性识别与整体性保护提供了契机:既是对中国长时段形成的特色人地关系与空间格局的再认知,更是对其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智慧的学习与传承,也是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基于长时段史学、文化地理学、文化生态学等理论,以丹沁古灌区为例,通过解析其水利系统的演进过程,理解其区域空间与文化生态形成机理,从而揭示其区域整体性、文化互动性、要素关联性特征,再探区域性历史文化空间的整体价值。  相似文献   

13.
立足当前城乡遗产保护从"资源保控"向"文化传承"的观念导向转变,聚焦山地历史城镇地域景观基因的保护传承问题。针对传统历史城镇形态保护方法"依形套式、附形失韵"的问题瓶颈,提出基于景观基因"双系统"识别解译的历史城镇空间特征保护与文化气韵传承关联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城镇景观的格局关系、簇群形态、街巷空间、建筑风貌和地域文化的哲学基础、发展观念、实践思维、气质品性等方面,系统识别、解译了山地历史城镇的"空间基因"和"文化基因";并据此提出山地历史城镇景观基因配对关联的保护传承措施,以拓展既有遗产保护研究的理论认知,为山地历史城镇地域景观、文化的特征识别与保护传承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4.
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及公共活动空间激发历史文化街区活力是目前城市设计及改造的重要议题。以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结合大数据分析手段,支撑街区更新及基础设施建设。研究通过片区人群宏观特征识别、语义数据分析、POI数据分析定义街区提升重点及历史人文特征。通过改变街区内部分道路车行道的宽度及流量,打造适宜慢行的道路交通系统,配合衡复的历史文化保护建筑资源及公共活动空间品质的提升,合理利用并展示历史文化资源,重新激发地区活力。以"梧桐-漫(慢)街"设计理念提出文化旅游的探访路线,打造衡复地区城市名片。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在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代表城市特色的滨水古镇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古镇逐渐失去其原有风貌。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实地调研,通过分析赤石古镇"河流-码头-街巷"空间特征,从地域文化、空间肌理和历史建筑等方面,对古镇滨水空间进行新的解析、重构,探析滨水古镇保护与复兴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中的新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遗产公约》提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目标是通过保护和可持续的资源利用,以确保当前和未来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使用一切最有效和最适当的方法,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性质、空间分布等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检索、维护和交流。2005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通过《西安宣言》,呼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古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区域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7.
法国卢瓦尔河谷景观多样而独特,是人类和环境互动的杰出见证,以"活着的文化景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卢瓦尔河谷通过规划、公共政策和管理等方法将以景观保护为单一导向的行动,扩展为融合遗产地保护与生态修复、农业发展和可持续旅游等多种目标的行动,协调遗产保护与区域发展的问题.文章试图解析其近30年来基于文化景观特征与价值进行的保护与管理行动,旨在为中国当前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区域历史文化空间的保护与区域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背景下,具有丰厚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的工业强镇如何实现产业的升级转型和历史文化的保护更新是当前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通过梳理水冶镇发展历史、空间格局和建筑风貌,提出"影视情景的资源活化""生产生活情景的空间修补""民俗文化情景、历史情景的活态传承"三位一体的保护更新策略,配合重点地段的详细设计,实现水冶镇空间情景再现,重塑老城活力。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内 容,目前存在重经济轻保护、重遗产轻环境等问题,促进生态 与文化遗产协同保护能够有效推动城乡建设与文化传承相得益 彰的高品质空间建设。佛山是一座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丰富文化 遗产的城市,平衡好历史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 重点之一。以佛山市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技术,在 摸清文化遗产资源类型、空间分异特征的基础上,搭建生态与 文化遗产协同保护和联动发展的分析框架,构建文化遗产空间 保护体系。首先,全面挖掘和梳理佛山市多层次多元化的生 态-文化资源,划定不同等级的资源集聚区;其次,提出“文 化遗产+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空间保护体系构建策略;最 后,构建“生态基底+遗产空间+遗产廊道”的分级分类空间保 护利用模式。生态与文化遗产协同保护体系的构建是从文化遗 产单体保护到生态与文化遗产协同保护和系统性整体保护的转 变,对于城乡环境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于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资源的城市历史地段而言,更新与保护永远是一对分不开的孪生体,他们貌似相互矛盾却又存于一体。本文借由"对仗"这一我国历史悠远的文人标准,对宁波天一阁历史地段进行了重新审视,进一步发掘其潜在文化价值,并对多种历史资源、文化资源和景观要素进行"对仗式"整合。在历史地段当代价值自我实现的基础上,对具有历史"语境"地段的城市更新与保护进行了探索,引发了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对城市历史空间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