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正在提升综合竞争力,与其他全球城市相比,上海还存在许多差距,需要重视文化的软件和城市竞争的软实力。认识到城市的发展与文化艺术密切相关,认识到城市更新与文化发展的关系,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及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自2015年起共同举办每两年一届的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至今已举办三届以滨水开放空间更新为主题的城市空间艺术季,成为了以城市、建筑、公共艺术为主题的上海市公共艺术双年展,超越了传统的展览,超越了建筑、空间和艺术,预示着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文化策略正在走向总体艺术。  相似文献   

2.
城市对于地下空间开发所关注的焦点,已由扩充商业容量转变为发掘其所具备的公共空间价值。苏州平泷路地下空间为了达成建构地下公共空间与特色街区的开发目标,针对特色街区的影响因素,提出解决与对应影响因素的项目设计思路。为了确保开发过程中,项目能确实发展为平江新城的公共活动平台,平泷路地下空间以设置专业沟通平台,坚持合理与科学化发展的方式作为核心策略。同时,在项目计划初期阶段,从区域开发的角度优化调整相关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在商业策划阶段,藉由制订主题、调整空间业态与经营定位的方式,精准定位未来运营方向;在设计概念阶段,增设了文化活动空间,为城市文化活动的产生保留余地;在设计深化与施工阶段,对内部重要与竖向节点进行重点设计,使平泷路地下空间最终能成为一个舒适、安全与安心的城市步行环境。最后,指出以公共空间开发为主,结合空间主题与城市文化设计的地上地下一体化开发模式,能够创造出地下空间街区的特色,并建议此模式可作为我国未来开发地下空间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激进的理城改造和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建设特别关注经济效益而缺乏足够的文化关怀,致使城市空间的整体性文化特色遭到很大破坏。就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城市规划的新维度——城市空间文化规划,试图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城市规划体系。同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探讨了城市空间文化规划中目标体系的建构,其中宏观层面指在城市整体层面上落实空间文化发展战略,构建城市空间文化的主题和网络;中观层面指在城市次区域或街区层面上提出一套有针对性的城市空间文化目标体系;微观层面指在地段和空间单元层面上落实具体的空间文化目标,结合具体的空间地段塑造场所精神。城市空间文化规划不等于广义的城市文化规划,其主要任务是将城市文化给予保障与配合;其基本思想是主张建构自觉、明确文化导向的城市规划设计体系,将文化内涵更明确而有机地带入物质空间对象。在今天,通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城市空间的历史遗产保护已成为共识,但新城空间的品质和新老城空间之间的文化衔接往往被忽视,而启动城市空间的文化规划,可以全面实现城市空间文化的复兴和振兴。  相似文献   

4.
华益  顾勤芳 《规划师》2008,24(5):37-40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生活的核心,如何准确认识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并塑造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成为当前规划设计界的重要课题.宿迁市项王故里详细规划提出了一系列以建设富有个性的城市公共空间为最终目标的城市设计方法,如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整合现状公共空间、将特色空间资源与公共空间体系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5.
作为构建城市形态的细胞核——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直接影响了城市文化的品质和城市活力.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衡量城市的综合实力已不再是以经济为第一指标,城市文化作为软实力指标已登上历史舞台.艺术从博物馆走向了大众,继而有了公共艺术走向大众的生发土壤.在国民精神文化需求与文化艺术发展的双重语境下,研究公共艺术的表达方式,以公共艺术在杭州新老社区中的表现为例,探讨公共艺术与人的交互关系和情感表达,论证公共艺术进社区可以增加居民互动,促进邻里关系和谐发展,使居民对社区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6.
金山区雕塑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雕塑规划就是将城市雕塑上升到城市规划的层面,从城市总体规划的高度、广度、深度,紧密结合并完善城市总体规划,使之成为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同时又是城市区域规划或控制性详规的重要配合和分项规划。从金山区历史文脉出发,充分结合金山新城、各镇区及主要园区总体规划或控制性详规,通过城市公共空间合理规划,体现城市雕塑思想性与文化性,展示浓郁的历史文化特色与鲜明的城市性格。  相似文献   

7.
在大众文化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配套与完善,已成为此时代背景下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文化艺术中心作为新城核心区内一类公共性很高的建筑类型,如何在满足各类主体功能的前提下,创造一处真正体现城市生活的"公共"空间,一个切实满足大众需求的"文化"设施?本文以镇海新城文化中心的实际工程为案例,从功能业态的弹性整合、空间模式的组织优化、交通流线有机设置等层面进行分析,以期对此类建筑的设计思路有所拓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6)
作为城市空间建构的核心环节,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的风俗特点、文化发展程度紧密相连。基于此,该文从装饰性、互动性、应用性三个角度入手,阐述公共艺术在城市空间建构中的设计原则;围绕地域特点、时代精神、城市文化三个角度,分析公共艺术在城市空间建构中设计美感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8)
城市中的公共艺术是城市环境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同样具备展示与陈设的功能。公共艺术与城市景观中的其他要素共同构成了整个城市的本质,体现城市的生活价值取向以及文化内涵。现代城市中的公共艺术往往具有实用性与艺术性等多重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正>从世界范围来看,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注重城市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它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城市的文化形象。艺术化的城市设施已成为城市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共艺术所达到的高度已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社会发达程度的标准之一,它是一个城市传递城市文化的艺术名片。世界名城的共同选择费城1959年费城成为美国第一个批准授权1%的建设经费用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21)
新媒体公共艺术是当今公共艺术发展的主要趋势。新媒体公共艺术介入城市公共空间,可以增强公共空间的趣味性,提升城市品质;有利于增进人与艺术的互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增强城市历史的记忆,促进城市多元文化的发展,推动城市生活审美化。  相似文献   

12.
国外新城规划中的社会规划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新城社会构成的特殊性及社会问题的复杂性,社会规划已成为国外新城规划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新城的规划与建设正成为各大城市新一轮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关键议程。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外新城规划中社会规划相关研究的简要综述、为我国在新城规划建设中统筹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杭州中央商务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永林 《浙江建筑》2008,25(6):8-11
以杭州正在建设的城市新中心建设工程——钱江新城为例,介绍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函义及其对城市活力的重要影响。并通过对钱江新城规划管理经验的总结,探讨了国内中央商务区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提出了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构想。  相似文献   

14.
冯顺  赵伯伦 《城市建筑》2021,(11):28-30
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建设迅猛,轨道交通站点成为城市重要节点,其与城市公共空间相互作用影响,共同引导城市发展.本文依托站城一体化发展趋势,以济南市为例分析总结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公共空间关系,从交通融合、空间贯通、文化协同等方面提出两者的衔接策略,尝试对其进行规划设计引导,优化城市秩序,激发城市活力,建构美好的城市公共生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解读人本治理内涵和城市公共空间认识的基础上,解析人本治理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的新趋势和新要求,以广西贺州市平桂新城为例,通过梳理其公共空间本底及发展现状,总结当前贺州市平桂新城的问题与不足,并以问题为导向对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提出从人本规划、顶层设计、公园城市、共享元素4个方面的发展策略及建议,希望能加快推进贺州市平桂新城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以期为贺州市其他片区和国内其他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公共艺术日渐成为文化景观审美研究的重要话题。以空间意象为现代城市公共艺术研究的切入点,揭示2000年后北京户外空间公共艺术的空间意象特征与演变趋势,可探讨文化景观多元化现象的描述和解释方法,重申公共艺术对于城市空间审美的重要性。【方法】梳理北京公共艺术空间意象的发展阶段,分析69项代表性案例的空间意象特征。【结果】概括出5项空间意象特征:标志性、叙事性、整体性、媒介性和超验性,归纳并分析3种典型的公共艺术模式的特征:1)公共空间的艺术品模式体现标志性、叙事性;2)作为公共空间的艺术模式体现媒介性、超验性;3)公众趣味下的艺术空间模式体现整体性、媒介性。【结论】发现新世纪北京公共艺术的演变趋势:在意义表现中,物象空间呈现独特性,联想情境体现开放性;在解释过程中,创作实践倾向专业性,情感经验更具包容性;在参与者要素中,艺术服务走向个性化,参与机制更具灵活性。印证了公共艺术由宏大叙事走向日常生活的进程,并成为公共艺术本土化发展的佐证。  相似文献   

17.
从卫星城到新城——北京城市空间格局的发展与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新城空间格局的规划发展历程 城市空间格局是城市发展的骨架,是城市经济发展政策和城市整体建设策略在空间布局上的具体体现.自建国之初的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就在一直探讨什么是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城市规模的大与小,城市人口的密与疏,城市布局的聚与散,这些有关城市空间发展的规划技术问题,实际上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政策.2004年编制完成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提出了建设新城的规划设想.从卫星城到新城这一概念的转变,反映出北京城市空间格局的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由粗放式扩张逐步进入精细化完善的新阶段,开发与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公共功能的补充,更加集约的城市空间资源利用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关注的重点。如何切合城市发展需求、解决各类城市问题与矛盾、强化空间利用效益以及完善地上地下功能联系成为城市地下空间建设与开发的重点课题。文章通过扬州市广陵新城核心区的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实例,针对城市重点区域地下空间开发提出以"立体开发、网络复合"为主导策略的编制思路,对地下空间利用的网络化开发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1)
文章从城市公共空间产品设计的角度为连云港找寻历史与现代、东西方文明和艺术的最佳契合点。城市公共空间产品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应该体现出城市的文化景观气息、审美倾向和艺术追求。文章通过分析欧洲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特点,针对连云港海州古城区和滨海新区两个城区的不同特色,提出了相应的公共空间产品设计建议,认为连云港的城市公共空间产品设计应以海州古城和海洋文化为纽带,塑造连云港城市的文化精神,提升连云港旅游城市的整体品位。  相似文献   

20.
杨超 《城乡规划》2023,(3):40-49
作为一种新兴、独特的空间类型和学术议题,创新时代科技新城的规划设计思想与方法值得深究。文章结合无锡市的实践,尝试建构一种科技新城中心区的空间发展模式—毯式大学。即传承江南园林空间基因的创新街区模式,总结其整体性的三种空间模式与重要的基质构造机理,以此在“去中心化”的创新文化与在地性的空间文化之间建立平衡,探索经由城市设计连接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的可能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