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晓舜 《建筑技艺》2020,(6):126-127
临海文体中心作为建立在城市重要地段、有着复杂功能的建筑,从与场所的联系为基点,剖析其设计构思和高效富有创意的功能组织。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西峡县文体中心的设计方案为例,从总体布局规划,交通、景观的设计以及一期主体综合馆建筑使用功能、外观形态等几个方面,扼要阐述了复合功能体育馆设计策略与应用,并希望对于今后中小型体育综合体的设计实践工作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以世博生态城的建设为例,在项目开发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产品从设计、规划、建设、销售等阶段实施全过程的绿色营销,以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开发,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商业广场是现代城市生活中最具人气、活力、吸引力的公共空间,优秀的商业广场设计不仅能满足市民的消费、休闲、娱乐、文化需求,同时还代表着城市的整体形象,在城市个性、地域文化表达和城市认同感上起着重要作用。以商丘市帝壹茂时代中心商业广场景观设计为例,从场所精神角度出发,介绍了城市背景、历史文脉、地域文化等外在环境及边界、铺装、节点、标志物、植物等内在空间,探讨了商业广场场所精神的营造手法。  相似文献   

5.
工业废料的处理与再利用一直是个难题,如果处理不得当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该文针对工厂场所精神的特性,提出了景观环境设计中,工业废料在场所精神营造中的就地取材原则、独特性原则、和谐统一原则。并以本钢能管中心景观环境设计为例,在充分满足场地功能的基础上,结合本钢企业文化,满足三大设计原则,总结出钢铁厂工业废料在营造场所精神中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宇新  王琳 《城市建筑》2023,(19):200-203
文化建设及人文精神培养是高校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使命担当,也是新时代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需求。将场所精神引入大学校园人文景观设计,能够潜移默化地将人文精神教育注入师生日常的工作学习中。文章以场所精神的构建为视角,提出基于提升校园人文关怀、增强校园场所记忆、多元空间布局等设计策略,并以大连工业大学南门广场景观改造设计为例,实践设计策略的适用性,为大学校园打造具有人文气质的校园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总体布局、建筑形态与色彩、建筑节能等方面介绍了姜堰市文体中心的建筑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8.
生态语境下.适宜技术观越来越呈现出注重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建构的特征.成为更趋适宜的作用于城市可持续开发的观念策略。提出基于适宜技术观,借助"建构框架、择取核心、实施评估"三个环节,对应"建立要素体系、确定关键指标、提出管理模型"的技术策略内容,来系统建构生态城指标体系。并以河北廊坊万庄可持续生态城(下文简称"万庄生态城")作为实践案例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9.
徐俊健 《当代建筑》2021,(9):141-143
近年,在我国高校文体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校园建筑形象模糊、土地资源紧缺、体量尺度过大、场地数量不足、空间利用率低等矛盾逐步凸显.文章通过对高校文体中心的发展状况及其工程实践中的若干特征进行梳理,探究面向校园文脉传承与功能集约的设计要点,以期为我国的高校文体中心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城镇化进程的速度,也为传统村落的建设千篇一律、缺乏地域特色等现象。村落的形式大同小异、整齐划一的排布,使邻里之间缺乏认同感、归属感、安全感等。场所精神是基于地域、精神、人群为基础的感情升华,蕴藏着不同地域的情感文化,并产生独一无二的情感共鸣。文章以场所精神相关的理论为依据,以临县李家山村为例进行分析,针对传统村落人文精神的逐渐消失,从空间景观塑造到整体村落规划,充分运用场所精神,以期为人们提供具有传统精神、归属性、安全性的空间场所。  相似文献   

11.
从总体布局、内部空间的构成、立面的艺术处理、人性的关注等方面介绍文体中心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2.
千百年来,抱有对自然的敬畏,中国古人自始至终遵循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对建筑进行营造,用谦和的态度、被动的手法应对自然的变化。如何基于古人的智慧,结合新技术、新材料,通过被动的设计方法处理场地与自然的关系、减少建筑用能,是建筑师长期以来关注的领域之一。结合天津生态城多个项目,围绕布局和朝向、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太阳能系统、建筑围护结构和景观水体等方面,对建筑中采用的被动式设计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密集化发展的背景下,集约化设计成为实现体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以遂宁体育中心为例,分析集约化策略在体育建筑效率和环境品质提升两方面的设计应用及其效果,为体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场所精神的具体理解,结合绩溪博物馆实例,具体分析了绩溪博物馆建筑在回应地方历史文脉、与自然环境结合、给游客和当地居民塑造空间体验感三个方面所产生的场所精神,为之后的博物馆与场所精神的营造的方法提供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场所精神理论为指导,分析其在佛寺建筑中的应用,以终南山律宗祖庭净业寺为例,分别从佛寺的建筑布局、空间形态、自然环境等三方面进行探讨,阐述宗教建筑所蕴含的场所精神。  相似文献   

16.
场所精神是建筑学的经典理论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场所精神的哲学概念及本源,井探讨了场所精神对建筑设计在实践层面的影响。本文以中国地图出版基地的项目为例,探索了如何在设计中挖掘场所特征、构建场所精神,并通过设计将其体现出来。文章以设计案例的思考过程为切入点,阐述了构建场所精神的多维度路径。最后,文煮描述了场所精神经过建筑设计"物化"后的具体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庆元县文化中心项目的设计概况,并对基于本地块特殊的自然地貌,和庆元县当地特定历史文脉条件下的建筑场所意象和表皮建构策略,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
张燕玲 《规划师》2005,21(8):95-97
亚特兰大百年奥林匹克公园设计以奥运为主题,以自由的平面、丰富的或具有特性的空间、简洁的造型为基本原则,将体育功能与其他功能相结合,将纪念性与实效性、平民性相结合,是一个尊重场地个性与场所精神的人性化和生态化的现代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加速了城市和乡村地区的更新建设,也带来了"千城一面""千村一面"等现象,城市和乡村缺乏地域特色、人文关怀,甚至被描述成一个缺乏安全感、邻里感与人情味的乏味空间,而场所精神的回归能够有效改善人们对城市和空间的疏离感。文章引入场所理论,在分析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以尉犁县达西村三角地改造为例,从尊重既已形成的场所精神、历史情境的再现与延续、营造归属感的空间、功能多样复合、公众的深度参与等方面营造具有场所精神的空间,以期为人们提供更为亲切、具有人情味、安全感、归属感的有意义的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