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于碳源的竞争,探究进水模式的不同对倒置A~2/O脱氮除磷的影响。在常规的进水方式上,把进水分成两部分,以不同比例分别流入缺氧池与厌氧池中并定时对出水进行检测,最终确定最佳进水模式,对比发现,在进水配比为6:4时,得到的处理结果较好,其中NH_4~+-N、TN和TP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1.05 mg·L~(-1)、8.93 mg·L~(-1)和0.42 mg·L~(-1),均在污水处理一级A的排放范围之中,对于TN和TP的去除采用不同的进水分配比结果明显不同,通过合理的改变进水分配比,能够使氮、磷元素同时保持较好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2.
通过使用GPS-X软件模拟传统A~2/O工艺、倒置A~2/O工艺和分点进水倒置A~2/O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分析确定在建设投资、运行成本相同时处理效果最佳的工艺。根据模拟结果,三种工艺均实现了对有机物和营养物的有效去除,除倒置A~2/O工艺在低碳源进水时对TP的去除效果较差外,各工艺在低、中、高碳源进水时的各项出水水质指标均能够满足一级B排放标准。对COD、NH_4~+-N、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07%~93.32%)、(95.26%~96.49%)、(72.92%~77.72%)和(81.50%~88%)。其中,两种倒置A~2/O工艺由于缺氧池碳源充足,脱氮效率较高,而传统A~2/O工艺由于厌氧池聚磷菌所需VFA充足和缺氧池反硝化除磷作用,除磷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双循环两相生物处理工艺的除污效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新型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双循环两相(BICT)生物处理工艺进行了处理生活污水的中试研究.该工艺通过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基础上增设独立的生物膜反应器,实现了微生物的分相培养,为优化运行工况、提高脱氮除磷效率以及增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创造了条件.考察了对有机物、氮、磷的总体去除性能以及影响除污效果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去除COD的能力强而稳定,硝化液的回流比是控制脱氮效果的重要因素;在适宜的负荷和运行条件下,对TN的去除率>70%,对TP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0%,出水TN和TP浓度可分别控制在15 mg/L和1.0 mg/L以下.  相似文献   

4.
双循环两相生物处理工艺的脱氮除磷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黄勇  李勇  潘杨 《中国给水排水》2003,19(10):44-46
介绍了双循环两相(BICT)生物处理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研究了它对城市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去除COD的能力强而稳定,缩短泥龄可提高系统的除磷效率,硝化液回流比是影响脱氮效果的重要因素;在适宜的负荷和运行条件下对TP的去除率可达90%,出水TN和TP浓度可分别控制在15mg/L和1.0mg/L以下。  相似文献   

5.
以某再生水厂为例,介绍了将原倒置A~2/O工艺改造为脱氮A/O工艺,强化生物池TN去除能力,降低反硝化滤池的NO_3-N去除负荷,充分挖掘内部碳源的同时,合理选择外部碳源,以满足出水氮、磷达标。该改造工程可以为水厂运行中出现需要强化生物池脱氮问题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国内普遍采用的A~2/O工艺为背景,通过与UCT工艺的模拟对比,揭示A~2/O在脱氮上略逊UCT,而在除磷方面明显落后于UCT。倒置A~2/O虽能避免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氮对厌氧释磷的影响,但却以牺牲生物除磷为代价。进言之,UCT较A~2/O可聚集更多反硝化除磷菌(DPB),这将最大化同步脱氮除磷作用,同时亦可节省曝气量。但是,UCT在生物除磷上的优越性会导致出水SS的高含磷量(5%~6%),所以,较高的出水SS(10 mg/L)肯定会产生较高的出水总磷(TP)。降低出水SS(5 mg/L)并辅助外加碳源或侧流磷沉淀,UCT工艺出水水质不仅可以满足国家一级A标准,甚至还能达到更为严格的北京地方排放标准的A标准。厌氧单元上清液侧流磷沉淀与外加碳源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可以将化学除磷宏量效果好、生物除磷微量效果佳之特点发挥至极致,不仅避免了外加碳源,亦可实现磷回收。  相似文献   

7.
改良型A~2/O工艺的脱氮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污水排放标准不断提高,基于污水厂现状的A2/O工艺的脱氮诊断和优化,是解决脱氮问题最为经济也是优先采取的方案。以昆山市北区污水厂为例,对改良型A2/O工艺的脱氮抑制问题进行了系统识别、诊断分析。研究表明,系统的硝化效果较好,出水NH3-N均值为1.2 mg/L;针对反硝化不足,提出了碳源、回流比对反硝化脱氮的抑制,当R=200%时,TN的平均去除率提高至73.7%;前置反硝化是去除TN的重要途径,必须权衡与缺氧区脱氮的关系以保证出水TN值达标。  相似文献   

8.
DO对A/O同步脱氮除磷工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O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处理模拟城市污水,考察了好氧段DO浓度对该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好氧段DO浓度对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显著,当DO控制在1.5mg/L左右时,系统的处理效果最佳,可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和反硝化除磷,对NH4+-N、TN、TP、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9.12%、94.61%、92.85%、96.10%,平均出水NH4+-N、TN、TP、COD分别为0.25、0.68、0.5和10 mg/L.  相似文献   

9.
海宁丁桥污水处理厂原有一、二期工程主体工艺为SBR,三期工程主体工艺为A~2O,运行中出水TN、TP和SS达不到钱塘江流域要求的一级A排放标准。提标工程在现状流程后增加反硝化深床滤池深度处理工艺以强化脱氮除磷及去除SS。实际运行时因进水溶解氧几近饱和,脱氮消耗的外加碳源远大于理论值,所以不再外加碳源,出水水质也能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出水TP、TN、SS、NH3-N、BOD_5和COD最大浓度分别为0. 31、12. 70、7. 00、3. 05、6. 0、43. 7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0. 11%、6. 20%、35. 03%、69. 32%、33. 33%、14. 08%,表明反硝化深床滤池去除总氮效果一般,但对TP、SS、NH_3-N的去除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0.
国内污水厂面临地表Ⅳ类水提标,缺乏相关技术及经验,且运行能耗高。北方某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设计规模为4.5×10~4m~3/d,设计出水为地表Ⅳ类水标准,采用新型悬浮载体强化脱氮除磷工艺(A~2/O-A/O),在好氧区投加SPR-3新型悬浮载体填料。稳定运行期间,出水COD、BOD_5、NH_4~+-N、TN、TP均稳定达到类地表Ⅳ类水标准,出水相应指标平均值分别为20.64、4.70、0.49、7.89、0.28 mg/L。当进水碳源不足时,在总回流比为200%~300%、碳源投加量为10 mg/L条件下,对TN去除率均值达到89.71%,同步硝化反硝化提高了总氮去除率,降低了回流比,后置反硝化区内碳源利用降低了碳源投加量。MBBR区设计为微动力混合池型,无需使用推流器,不仅节约了投资和运行成本,更有利于系统运行维护,平均电耗为0.289 9 k W·h/m~3、0.906 4 k W·h/kg COD。新型悬浮载体强化脱氮除磷技术能耗低、容积效率高、运行效果稳定,适用于地表Ⅳ类等高标准水质要求的污水处理厂新建及改造工程。  相似文献   

11.
针对常规A2/O工艺在处理低碳源城镇污水时脱氮除磷效率较低的问题,设计开发了改良A2/O—MBR强化同步脱氮除磷中试系统。以广州某污水处理厂细格栅出水为原水,研究了该系统的处理效能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当进水COD、NH4+-N、TN、TP、SS分别为79~163、19.0~30.8、24.3~39.3、2.00~3.31、60~164 mg/L时,出水COD、NH4+-N、SS平均浓度分别为9.09、0.38、1.13 mg/L。增加缺氧池与厌氧池之间的循环后,TN去除率提高了11.5%,TP去除率提高了12.2%。基于BioWin软件建立了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校准好的模型对运行参数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当硝化液回流比为200%、缺氧混合液回流比为150%、污泥回流比为100%、污泥龄为20 d、好氧池溶解氧浓度为1.25~1.75 mg/L、甲醇投加量为33 mg/L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在不改变污水厂总反应体积的情况下,为改善传统A~2/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通过减少缺氧池体积、在厌氧池前设置预缺氧池的方法建立了改良A~2/O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改良A~2/O工艺去除颗粒性COD的效果更好,可使较多的颗粒性COD转化为溶解性COD,且更易于满足脱氮除磷对碳源的需求,适宜处理低碳源污水。改良A~2/O工艺厌氧段出水TP为29. 11 mg/L、PHA含量为7. 7 mg/gMLSS,而传统A~2/O工艺厌氧段出水TP为18. 05 mg/L、PHA含量为6. 1 mg/g MLSS,厌氧段释磷效果较好,可见改良A~2/O工艺相比于传统A~2/O工艺有更好的碳源利用能力和除磷能力。  相似文献   

13.
明丹  饶世雄 《市政技术》2015,33(1):137-140
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对低C/N生活污水处理效果差,因此对水解-好氧工艺处理低C/N城市污水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测定不同硝化液回流比、污泥回流比、进水水力负荷时水解池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得到工艺最佳工况运行参数为:硝化液回流比150%,污泥回流比200%,进水水力负荷0.34 m3/(m2·h)。在最佳工况下,水解-好氧工艺对CODCr、TN的去除率高达82.9%和64.5%。该结论可供低C/N污水处理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A~2/O工艺中生物反应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以及二沉池中氮的组分及污泥硝化活性的测定,评价A~2/O工艺的脱氮性能。结果表明,二沉池作为A~2/O系统的分离单元,对总氮去除的贡献率高达13%~60%,脱氮机理主要是内源反硝化;污泥浓度对TN去除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当污泥浓度较高时,TN平均去除率为89%,当污泥浓度较低时,TN平均去除率为69%。二沉池中的内源反硝化脱氮可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高效生物脱氮工艺的设计、运行及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污水厂进水碳源不足、负荷冲击性强以及占地受限等问题,拟采用A~2O—MBBR工艺进行提标改造,并开展中试研究。中试结果表明,在进水平均C/N值3的条件下,生化池出水COD、NH_3-N、TN、TP平均值分别为14.4、0.24、5.93、0.25 mg/L,TN去除率相比现状污水厂提高了27.2%;在1.4倍水量冲击下,出水COD、NH_3-N、TN、TP平均值分别为9.9、0.56、6.17、0.2 mg/L;当垃圾渗滤液投加比为0.1%~0.4%时,出水COD、NH_3-N、TN、TP平均浓度分别为18.1、0.57、8.05、0.2 mg/L;悬浮载体上硝化菌群相对丰度为13.32%,反硝化菌群相对丰度为14.29%,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同时存在,为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发生提供了微观保证。可见,MBBR工艺可以强化中试系统的脱氮除磷能力,大幅提高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城镇污水处理厂MSBR工艺提标改造时出水氮、磷指标很难同时达到一级A标准的情况,提出了强化生物脱氮措施,包括提高污泥龄(SRT)、提高污泥内回流比r、调整混合液回流比R、延长SBR池缺氧时间、合理控制溶解氧等,并在SRT=12~15 d、污泥外回流比r'=1.5、r=0.6、R=1、SBR池缺氧时间为50 min的强化条件下进行生产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的TN去除率比对照组高了16.06%,出水TN和氨氮浓度均能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缺氧池、好氧池和SBR池缺氧阶段的TN去除率分别为14.1%、26.3%和24.8%,微生物协同作用和后置反硝化是MSBR工艺的主要脱氮途径,强化后置反硝化是提高MSBR工艺脱氮效果的主要方法;但强化脱氮措施对系统除磷有一定影响,试验组的TP去除率比对照组低6.10%。  相似文献   

17.
韩佳  岳秀萍 《山西建筑》2012,38(17):140-142
结合太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工艺性能试验,重点考察了一体式A/O复合反应池的环境温度、C/N比和硝化液回流比对一体式A/O复合反应池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35℃时,NH3-N的去除率在70%~80%;当C/N值为3时,NH3-N去除率为79%左右,平均出水TN为12.1 mg/L;当回流比为200%时,NH3-N去除率为98.6%,TN去除率为75.5%。  相似文献   

18.
厌氧/缺氧/好氧(A~2O)设施在长三角平原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应用广泛,此次调研了5个镇39个A~2O设施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进水量。结果表明,A~2O设施进水COD、氨氮、TN、TP的浓度分别为(95±80)、(56.2±40.0)、(61.6±40.1)、(4.6±2.8)mg/L,部分设施进水浓度较低,说明污水收集有问题。由于进水量不稳定,A~2O设施受降雨量影响很大,与设计规模有较大偏差。A~2O设施对COD、氨氮、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46.9±30.5)%、(46.0±37.3)%、(19.7±18.7)%和(25.1±21.9)%,各设施之间对污染物的去除情况差别很大,出水COD达标率较高,但氮、磷达标率较低。进水COD浓度低引起的有机负荷与进水COD/TN值偏低、雨污分流不彻底引起的较大水力冲击负荷、进水水质水量波动大、设施运维工作不到位引起的生物脱氮除磷效果不佳,是A~2O设施应用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低碳源城市污水的强化脱氮除磷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活性污泥释磷规律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中试,对常规A2/O工艺进行改进,提出适用于低碳源城市污水的强化脱氮除磷工艺.结果表明:富磷污泥中的NO3--N浓度较高时,在厌氧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反硝化吸磷使PO3-4-P浓度不断降低,当NO3--N由2.75 mg/L降至接近于零时才开始表现出释磷;对于低碳源城市污水,由于大量未被反硝化的NO3--N随回流污泥进入厌氧区,干扰厌氧释磷的正常进行,导致常规A2/O工艺的除磷效果较差,出水TP平均浓度为1.04 mg/L;调整厌氧、缺氧、好氧停留时间比进行强化厌氧后,出水TP平均浓度为0.48 mg/L,达到了GB 18918-2002标准的一级A标准,去除率较常规A2/O工艺提高了21%,同时出水COD、TN、NH3-N也能稳定地达到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研究分段进水A~2/O工艺参数对脱氮除磷能力的影响,提高工艺脱氮除磷能力的效率,为后续研究氮、磷污染物在分段进水A~2/O工艺中降解效率提供数据支撑。通过STOAT软件模拟分段进水A~2/O工艺,分别模拟混合液回流比、污泥回流比对该工艺脱氮除磷能力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这两种因素均对脱氮能力有着明显的影响,除磷能力仅与污泥回流比有着显著关系,混合液回流比100%、污泥回流比80%为分段进水A~2/O工艺的最优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