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立体胡同"及"空中合院"-北京"天和人家"住宅设计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卫国 《新建筑》2003,(2):42-45
将批判的地区主义建筑思想运用于北京的高层住宅设计,以“胡同”及“四合院”为原型,用异化的思想在高层住宅建筑中表现胡同及合院的空间概念以增加商品住宅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2.
王维仁 《新建筑》2014,(3):62-69
四合院作为传统的建筑类型,如何在当下高密度的都市里发展成为新的建筑形式?建筑地景和地景建筑如何与合院的建筑形态互动?此篇演讲稿以都市合院与建筑地景为两个主题,以一系列作者完成的设计探讨了建筑与地景,合院与园林,城市与郊区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尺度、形态与功能的四合院和自然地景的设计可能,讨论新合院形态空间的自然通风和采光与人们希望把自然融入居住状态的愿景。  相似文献   

3.
《门窗》2014,(1)
合院式住宅是传统所称的四合院,其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目前,尽管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建筑风格也日新月异、推成出新,但合院式住宅仍然因其独特的风格和底蕴而被人们所关注。合院式住宅的丰富深厚的底蕴,也为今后的建筑提供了发展思路。本文就从合院式住宅概念入于,分析中国传统合院式住宅形式的固化与沿用,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庭院空间和居住私密性是合院住宅的主要优势。绿城中式合院产品在继承传统合院空间和形制的同时也做了改变,主要体现在平面设计和立面设计上。了解传统合院的现代演变,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思考传统建筑的价值,以及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建筑空间和形制。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代中国建筑语境下传统基因系统性缺失的现状,以转译与重构的视角对古代合院进行精读,探讨其内在图式、生成机制与建构方式,并对当代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合院实践案例进行解读;讨论基于合院原型的重构设计策略与方法,构建属于中国建筑文化的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6.
<正>传统的北京合院住宅有着静谧的内院和采光通风良好的房间,然而这些属于合院独有的空间特质由于人口的极度膨胀和长期的私搭乱建已基本消失殆尽。本案以满足住户基本生活需求为前提,力图在极端拥挤的环境中重现传统合院建筑的空间格局。我们通过部分的拆改和加建,使得每个住户都能分享内院空间,都能获得充足的阳光,都能获得良好的通风条件,亦使每个住户重新体验到传统合院的静谧安逸,重新获得生活的乐趣和尊严。  相似文献   

7.
<正>工程名称:扭院儿坐落地点:北京用地面积:225.4 m~2建筑面积:161.5 m~2设计单位:建筑营设计工作室设计团队:韩文强黄涛家具配饰:宋国超主要材料:灰砖橡木板设计时间:2016.06-09施工时间:2016.10-2017.05摄影:王宁金伟琦"扭院儿"位于北京大栅栏地区的排子胡同。这是一个比较规矩的小院,可以说是京城中相当标准的四合单进院。这种类型的院子数量很多,样貌也非常接近。改造的目的是升级现代生活所需的必要基础设施,将这处曾经以居住功能为主的传统小院转变为北京内城一处有吸引力的公共  相似文献   

8.
民宿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后来逐渐传入我国。室内空间主题内容是民宿的灵魂,也是凸显民宿特征的元素之一。而在民宿的室内空间主题设计过程中,遵循"结构完整、环境依托、凸显特色"原则,将民宿打造成富有地方性特色的现代化居住地。北方地区的传统建筑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在打造民宿的过程中也广泛反映出一种独特的室内空间主题内容。本文通过对我国北方地区传统的民宿进行研究,以沂蒙山舍为例,分析北方传统建筑民宿空间主题内容的原则、特点、地域特色等。  相似文献   

9.
徽州合院是特定地域内自然环境和社 会文化在建筑形式上的重要表征。本文针对中 国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的当代重构议题,立足于 徽州合院形式的设计探索,从形式美学、空间组 织、场所营造三个方面解析传统徽州合院地域 特征,运用特征归纳、比较分析、案例解读等方 法解读三个当代建筑案例,进而揭示出徽州合 院在形式操作、空间组织、组群构建三个层级 上转译与重构方法,阐释当今地域创作中对徽 州合院形式的传承与变异,探索徽州合院形式 对当代创作的潜能,并探讨建筑实践中传统与当 代、地域与全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改善,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在国内开始快速发展。近年来,乡村民宿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形成了独特的产业发展特点,而部分乡村民宿建筑品质较差,与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相悖,影响游客体验。因此,探索乡村民宿建筑品质的提升策略,对促进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巩义市为例,通过介绍巩义市各乡镇乡村民宿优势资源、民宿类型、建筑设计风格以及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分析其乡村民宿现存的建筑问题,就这一产业的建筑品质升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研究表明:乡村民宿建筑品质关乎乡村民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有效可持续发展乡村民宿,助力乡村振兴,就要改善乡村民宿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民宿建筑进行合理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砖瓦》2020,(3)
正项目地点:北京设计单位:建筑营设计工作室建筑面积:约500m~2建成时间:2020年七舍合院位于北京旧城核心区内,院子占地宽约15m,长约42m,是一座小型的三进四合院。由于原建筑共包含七间坡屋顶房屋,且正好是该胡同的七号,故得名七舍。原始建筑年代较为久远,除了基本上还保持的木结构梁柱和局部有民国特点的拱形门洞,其他大部分屋顶、墙面、门窗等都已经破损或消失。院内遗留了大量大杂院时期的临时建筑,遍布清空之后的建筑废料,杂草丛生、一片凋零。  相似文献   

12.
张昊 《建筑知识》2013,(12):34-34,37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整个社会的消费文化也越来越浓,而传统的商业空间形式与这种消费文化出现的不协调现象。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商业空间形式出现在城市生活中,而合院式商业空间作为其中的一个,有着其独特的优势。文章首先从合院的空间特性及当代消费文化对商业空间的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当代合院式商业空间的形成原因及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院式商业空间并对其特点进行阐述,并从设计思路、实施方式、注意事项等方面探讨当代合院式商业空间的设计策略,以期对当代合院式商业空间形态的设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明确提出整体保护北京旧城,包括"保护旧城原有的棋盘式道路网骨架和街巷、胡同格局"和"保护北京特有的‘胡同-四合院'传统的建筑形态"1.与北京旧城其他需要保护的内容相比,"胡同格局"与"胡同-四合院"建筑形态所共同组成的"胡同-四合院"系统,一直是北京旧城保护的难点之一.究其原因,不但有思想认识和政策体制方面的问题,也存在具体操作中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困难,并同时反映出我国学术界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上的困惑和保护技术方法上的现况.  相似文献   

14.
<正>本项目是一个位于北京二环里胡同中的传统合院建筑改造项目,院落占地246m~2,我们将曾经的破旧杂院改造为四合院民宿。结合业态要求,试图在北京传统的四合院空间中融入新时代的居住生活方式。院落位于一个Y字形路口,相对难得的可以看到完整的两个沿街立面,院墙可以较为完整的展现在人眼前,  相似文献   

15.
王维仁 《世界建筑》2011,(2):122-127
"他(王维仁)将他对合院作为一种普世空间理念的思考,体现到他一路的建筑实践中,将合院空间赋予了适当的地域特征,成功地结合了南中国的海洋性气候。更重要的是,从一个可再生的角度,他赋予‘合院’这种模数化的变换排列单元以新的生命,成功地通过多个向度反复地将这些组件排列组合、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基地与设计内容。这一系列建筑思想的演进充分展现在他10余年以来的校园建筑设计中……  相似文献   

16.
合院式民居建筑空间虚实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院式民居建筑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虚与实是合院民居建筑空间的基本构成规律。合院式民居建筑空间通过虚实相生、虚实结合和虚实变化等虚实处理方法,营造出了灵活、自由、含蓄的空间意蕴。  相似文献   

17.
合院民居也叫"院落"式民居或"天井"式民居,主要包括庭院、正房、厢房、倒座等。它以庭院为中心,房屋则建造在庭院四边,正房的方向通常是坐北朝南,耳房则东西都有配列,倒座通常面朝正房,这样在总体上呈现出中轴对称、左右平衡、对外封闭、对内开敞的空间特色。云南的合院民居有自身的特点,从汉文化传播发展而来,并在汉民族建筑文化与少数民族建筑相互交融及彼此渗透中不断发展,独具特色。而且由于云南地区各地存在不同的丈化历史和实际情况,其合院式民居就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特点,像昆明、丽江、大理、建水、石屏的合院民居的空间特色就各不相同,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18.
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了胡同中的老宅,选择在高楼林立的城市新区生活,老城区变得越来越像是老年人的城市。如何让年轻人重新回到老城中生活,是城市更新的一项重要内容。本项目是位于北京二环里胡同中的传统合院建筑的改造,院落占地约250 m~2。在北京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的背景之下,设计师将曾经的破旧杂院改造为四合院民宿,在北京传统的四合院空间中融入  相似文献   

19.
以"门家九连环院"二号院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环境对民居建筑艺术的影响,从平面布局、空间组合、单体建筑、装饰文化四方面,阐述了二号院的民居建筑艺术特征,最终得出二号院是受环境影响而呈现出独特冀北民居建筑艺术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艾未未 《时代建筑》2006,(5):96-103
文章介绍了北京草场地村105号院的改造设计,并指出105号院所代表的临时建筑相对常规建筑而言,是人类建造活动中自由、生动的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