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濒水传统民居建筑聚落是传统民居聚落的存在形式之一。因与水流的亲密联系,呈现出优美惬意的居住环境。本文整理分析与濒水传统民居建筑聚落的成因和美学思考,探究建筑群落与建筑单体的美学形式,从地域特征入手,为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思路,寻找河流对于濒水民居聚落的形态影响。  相似文献   

2.
葛澄钰 《城市建筑》2023,(8):113-116
“择水而居,以水为生”是江南传统聚落聚居生活的基本特色。水环境是江南传统聚落发展、演变的核心要素,因此以水环境为切入点,分析江南传统聚落水环境文化内涵,并分析其在聚落中的物化表征,探析水环境对于传统聚落空间的影响机制。以同里古镇为例,运用空间句法,从聚落文化内涵、聚落分布、演变、形态、空间等多个角度,运用量化指标分析水环境对传统商业聚落的影响,为当下乡村精细化建设规划原则的制定提供参照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1)
地域文化的特点决定了当地民居装饰和室内陈设的风格与特色。江南地区在中国历史上长期作为政治与经济中心,深厚的文脉内涵孕育了江南如诗如画、清雅脱俗的民居装饰陈设传统。对影响江南地区民居装饰和陈设传统的人文因素进行细致剖析,可以让现代设计者更深入地了解江南传统民居陈设的内涵,从而在运用中抓住本质,而非空具其形。  相似文献   

4.
沈尧 《小城镇建设》2011,(12):73-77
目前,传统民居聚落空间研究对空间本体的系统性调查分析不足.使得传统民居聚落保护陷入尴尬。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对空间类型及其相互关系缺乏正确的量化分析认知。本文以安徽西递传统民居聚落为例.基于图论中的空间句法和最小路径法为背景。试图对传统民居聚落空间从空间分型角度进行一定的量化分析.以期更加深层次地了解传统民居聚落空间的实质和相互关系.同时为传统民居聚落的保护指标系统确立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5.
江南自古以来就是经济发达、土地肥沃的地区,物质文化与人文精神极其丰富。随着历史岁月的沉淀,江南一带逐渐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聚落与民居建筑组群,强烈体现了地域性与人文特征,江南的场所精神与蕴含其中的秩序值得我们传承与借鉴。文章着重分析这片土地上建筑文化的形成因素,基于地形、气候、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人文等角度来阐述江南聚落的由来,从选址、布局、结构等方面分析民居单体的特色与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6.
传统聚落和民居已陪伴人类成千上万年,数量大而种类多,不仅是人们生活场景的真实写照,还映射出不同的文化习俗和技术烙印。也门的传统聚落和民居长期受自然地理条件的熏陶影响,形成了与当地环境和文化相融合的地域特色。文章利用Google Earth卫星图像并结合GIS系统,选取7个代表性的也门聚落,运用数据比较方法,分析了传统聚落与民居的基本形体构成,对应探讨了自然环境条件对也门传统民居形体生成的影响和作用。主要包括自然地形与聚落民居面积、民居形体的形式与密度,以及民居海拔高度与朝向等要素,分析以定量的数据方式展开。  相似文献   

7.
窑掌村是典型的晋东南太行山区民居,受现代文明影响较小,至今保留着原始风貌,是我国珍贵的地上文物。本文从资源学角度研究了地域资源与聚落营造的关系,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气候资源对窑掌聚落选址的影响;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地域资源对窑掌聚落形态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地域建材约束下窑掌民居的营造模式;同时,在晋庙铺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背景下,提出了窑掌"禅居"的村落发展定位,并将现代居住方式注入到传统民居中,激活村落的发展,从而达到保护传统村落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张新克 《华中建筑》2011,29(8):132-135
嘉兴位于杭嘉湖平原东端,京杭运河从中穿过,水是嘉兴古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镇一般因水设市,依水建房,独具一系,具有典型的江南风格,但却保留着沪、苏、杭不同的特点.嘉兴传统民居聚落的留存较为丰厚,且有着普遍的共性特征.文章从古镇民居聚落的分布状况,民居聚落的空间构成形态--水网,商住建筑、廊棚与过街楼,河埠头和系船石,石桥...  相似文献   

9.
新江南民居--全球化思潮下的地域建筑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丽萍  张凯 《华中建筑》2005,23(1):64-66
新江南民居是近年来江南地区居住建筑领域出现的种特殊的建筑文化现象,它是地域特性的产物,又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该文论述了新江南民居所体现的江南地域文化特质及其对江南文化创造发展的综合意义,倡导江南地区的居住建筑在全面进步与积极发展的同时,自觉寻求与江南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的特殊性以及技术和艺术上的地方智慧相结合,从而创造种在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上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0.
王小斌  石庆旵 《华中建筑》2013,(12):165-167,171
传统聚落民居如徽州民居建筑是经过地域传统文化长久地演变、浸染、沉积而形成的,汉族民众生活的聚落空间文化,受宋明理学的长期影响塑造了徽州民居建筑空间的布局特点,包括传统家庭伦理及文化综合影响,涉及到对徽州民居的空间结构与空间位序的布局安排,以及街道里民居空间的退让、高低的设计布局等关系的调整,都具有多层次的深刻影响,该文通过这些方面的分析试图建构对传统聚落民居正确的营建观。  相似文献   

11.
孟颖 《安徽建筑》2006,13(1):11-12
分析地域文化对传统民居的影响,探讨延续和发展传统民居地域文化的有效途径。运用对比的方法,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西南民居和西北民居的聚落组合形式、民居形式、宗教影响、外来文化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延续和发展传统民居的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2.
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代代相传的社会文化风俗,以及相应的技术、材料特性,产生了江南地区特有的建筑风格与建筑体系。历承千百年的发展,江南民居,独树一帜,升华为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部分。 “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民居和空间环境所散发的迷人魅力,不知让多少人为之陶醉。江南民居真正意  相似文献   

13.
"新江南建筑"是在功能上满足现代需求、在形式上立足于传统江南民居要素的传承,是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江南建筑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展现传统建筑风貌的新建筑形式,而新江南建筑外观设计中的要素即为江南传统民居中反映地区传统建筑风貌的特征形式要素。文章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对新江南建筑外观设计的要素进行评价分析,将这些要素在新江南建筑外观设计的运用中反映建筑传统风貌的作用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以对今后的乡镇建筑设计实践以及江南地区的传统风貌塑造进行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肇庆市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角度分析了其传统乡村聚落基本概况,总结出水景观格局特征,并重点对水景观形式、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包括生产性水景观、生活性水景观和民居水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民居聚落承载的文化为切入点,以永宁地区泸沽湖畔纳西族村落和丽江古城为例来研究云南纳西族民居,通过对文化各个层面的剖析找出民族文化与民居聚落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在民居聚落形式的变迁中,家庭文化、宗教文化、生活哲学对民居聚落的形成、布局、民居建筑的形制、建筑材料的使用都起到了指导性作用,演变为独特的民居聚落形态。在民居研究中,对建筑文化层面进行深刻的剖析是发现民居建筑形式特征根源的重要视角,为民居及聚落的保护工作在方式上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传统聚落是非建筑师营造的场所,属于人们生活的聚集地。如今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传统聚落受到巨大的冲击。聚落作为文化的载体,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研究聚落文化也是为了探索聚落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文章以江西省泰和县爵誉村作为研究对象,爵誉村于2016年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2019年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极具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测绘、访问居民、查询史料(族谱)的方法,从聚落空间形成影响因素、聚落空间的构成对爵誉村空间形态以及从传统民居类型、功能布局、营造技艺、装饰艺术对传统民居特色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期为当下聚落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田长青  柳肃 《南方建筑》2006,(2):119-122
在中国漫长的社会文明史中,家族制度从出现到今天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作为一种制度文化,它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民居聚落的形成,甚至可以说家族制度所具有的诸多特点都与民居聚落的营造规则相对应,这一点绝非巧合,本文即是来探讨家族制度与民居聚落格局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相互见证关系。  相似文献   

18.
岭南地区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生态智慧及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民居外围护结构的遮阳隔热措施以及聚落格局的通风策略和水资源利用角度入手,探讨了传统民居聚落的气候适应性,并运用建筑能耗软件进行了环境模拟为研究提供科学支撑。同时,为避免破坏性建设,增强区域可识别性,基于模拟及相关分析,总结和归纳了一系列传统聚落和建筑营造智慧,对岭南地区新农村建设和乡村聚落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生态适应性策略。  相似文献   

19.
云南少数民族在生活发展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即独特的自然生态观。本文通过分析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及传统聚落对地理环境、气候环境、资源环境的不同适应方法,探索云南少数民族民居以及聚落中蕴藏的自然生态观。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嘉湖湖荡区的传统聚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文献整合与图像分析的研究方法,从聚落所处的水环境角度出发,对区域整体聚落分布格局与聚落单元景观格局两个尺度进行分析,发现其具有“聚落顺水而布,水随聚落而变革”、景观节点与水关联度高的特征。并对景观成因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嘉湖湖荡区传统聚落景观特征的形成是对低平水网环境的适应、水利与水运交通的促进、受思想文化与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