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定海  肖大威 《华中建筑》2012,(11):141-144
该文介绍了传统村落的基本特征,着重分析了传统村落嬗变的机制。现代村落中"力"的缺失对村落形态破坏有很大的影响。将现代和谐发展观和传统村落蕴含的自发"内聚力"相融合,重构传统村落的"融合力",以具有传统村落形态、空间结构、环境等特征的村落形态为着力点,引导和重构当代的新农村空间形态、环境格局,激发新农村审美文化、生活情趣等以取得长久的村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于荟  张沛  李稷  张中华 《南方建筑》2021,(4):105-111
基于传统村落面临衰退、消失、转型等现实问题,以"分类保护与发展"为主要线索,针对不同类型村落提出相适应的保护与发展策略。聚焦于传统村落生态、文态、业态、形态四类要素的内涵及其动态协同关系研究,提出"五态"融合理念,系统性地对传统村落进行解构,总结出多元化、适应性、复杂化的传统村落演化机制。以陕南地区2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样本,构建传统村落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依据"五态"中各要素不同状态的组合方式及现实基础,划分出原生滞缓型、初变发展型、转型重构型、消解收缩型4类传统村落。从动态、多维研究视角出发,探索不同类型传统村落的发展路径,以期实现传统村落的精准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安徽建筑》2020,(1):72-74
针对山区村落现存公共空间无法满足,村民对公共生活日渐增长的需求。文章试图结合地域特色,从功能与秩序角度研究山地村落公共空间重构问题,分析公共空间分布特征基础上,结合景观廊道-斑块-景观基质理论,分析村落提出相应的重构策略。继而以庐江县鲍店中心村为例,按照"秩序优化和功能延伸"的思路,分析村落聚落空间布局特征与影响因素、空间布局优化、转型与重构。力求在保护村庄传统空间特征的基础上,提升公共空间价值,从而激活山区村落重新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4.
李琪  徐小东  王伟 《室内设计》2022,(6):93-100
随着对生产、生态、生活之间相互影 响、和谐发展的了解,以及对传统村落重要性认 知的不断加深,以牺牲环境、无视生活为代价 谋求经济发展的方式逐步被“三生融合”的发 展理念所替代。然而现阶段“三生”之间的磨合 与拮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禁锢传统村落 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中国传统村落具有种类 多、分布广、数量大等特性,为相关研究带来巨 大的挑战。基于此,论文尝试以“三生融合”为 导向,构建基于“三生融合度”的传统村落分类 模型,旨在为基于分类基础上传统村落活态化 发展策略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并以环太湖流 域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级传统村落为例,进行分 类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分类模型可 将环太湖流域传统村落划分为成熟改善型、拮 抗调整型及失衡重构型三类,能有效结合不同 类型传统村落的“三生”特征,针对性地总结凝 练出保护发展的经验与策略,其分类过程与结果亦可为其他地区的传统村落定位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龙彬  万祥益  童丹 《规划师》2015,(3):34-39
中小城市边缘区村落价值的重构对于新型城镇化空间实践具有重要作用。重庆市秀山县在以开发区为导向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县城边缘区村落价值衰微表现为空间结构缺失、空间类型混乱和空间形态分散等。据此,研究从功能性及系统性方面提出中小城市边缘区村落价值的重构新思路,即秀山县边缘区村落价值的重构应建构新村落空间"生活+生产"需求体系及"区域—城镇—村落"的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广泛的城乡演变与空间重构进程对众多原生态村落产生了剧烈的影响与挑战。文章以柳州市城乡空间重构后的环江村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市域、环江村村落群、雷村微观案例三个层次的空间脉络入手,在城乡空间规划的视角下分析环江村的改造实践,总结提出生态为先、内部激活、平衡调控的生态村落更新理念,并总结出以生态空间布局优化为核心,以修复激活自然肌理、人文生态和公共服务为重要部分的综合策略,也为存在城乡差距扩大现象的众多西部发展不平衡地区提供了生态化村落更新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村落·融合·创新·共享——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新时代发展理念,探讨研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加强交流、推动创新、促进行业发展,2019年5月19日,由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黄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指导,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黄山市城市建筑勘察设计院承办的以"村落·融合·创新·共享"为主题的安徽省村镇建设学会传统村落分会第一届会员大会在黄山市召开。来自住建部村镇司、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黄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中央电视台等相关领导及专家学者,就中国传统村落现阶段发展的成果与存在问题、传统村落的特征识别与价值认识、传统村落的文化传承及整合方法、利用各方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等话题进行深入、扎实的交流与探讨,在此我们以笔谈的形式将各家观点予以呈现。  相似文献   

8.
专家观点     
正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复兴之履"日前,在浙江松阳县传统村落北乌井村和酉田村召开了一场"复兴之履——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路径学术研讨会"。来自各界的学者围绕"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认识、问题与对策""传统村落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保护""传统村落的利用  相似文献   

9.
以多元民族文化交融的河湟地区内藏族村落与寺院为研究对象,引入生物学中的"共生"理念,通过"认知-量化-归纳"的方法对村与寺共生发展历程及表现特征进行剖析,揭示其宗教文化与空间载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取村与寺的共生原型,以"精神空间"与"生活空间"为基本要素,形成以庄廓院至河湟地区主属寺的、从小至大的村与寺5级共生模式语言,为后期河湟地区藏族村落与寺院发展模式研究与优化提供基础性借鉴。  相似文献   

10.
"防御型"传统村落作为最初以军事防御为目的而产生的村庄,其空间形态较为特殊,在保护与发展利用过程中也有别于普通村落。该文以京西北地区明长城沿线聚落为例,结合村庄空间形态分析,梳理村落更新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为其空间形态更新提出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
传统村落是区域地理环境的产物,也是特定地域范围内的历史文化载体,我国传统村落量大面广,在城乡融合的背景下,亟需建立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保护发展理念。因此,该文以集群为视角,提出传统村落的连片保护发展概念与内涵、框架与路径,并以河北井陉为例,将传统村落放在一个系统地理单元内研究,探索建立传统村落集群保护发展的模式与方法,以达到统筹区域资源合理配置、实现设施共建共享、增强传统村落内生动力、形成各具特色的村落品牌文化群,为传统村落集群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是当今国内学术界与工程界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基于"景村融合"的发展理念,钟腾榜眼府文化景区的建设目标旨在保护原有村落的基础上推动其良好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在解读福建省漳州市钟腾村场所基础上,基于历史脉络、环境背景与旅游发展的背景思考,从文化传承、环境适应与功能更新三大路径入手,探索并总结了传统村落更新的可持续性空间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3.
传统村落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有极强的文化传承价值,也具有不可再生性和脆弱性.近年来,快速的乡村建设使得部分传统村落地域文化特征消失,文脉断裂.文章以银圳古村为例,从"文化资源挖掘和提炼—文化要素重构和整合—文化景观传承和再生"三个层次提出了传统村落景观营建理念.通过文化和景观的结合,促进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文脉的延...  相似文献   

14.
吴瀚 《重庆建筑》2021,20(8):14-16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一大批理念现代、环境优美、设计感十足的现代新型学校在全国各地涌现,重庆两江人民小学就是其中一例.该校以"村落"特色为设计主题,拆除了传统学校固有的"围墙",采用"村落化"的建筑规划和设计理念,促进校园建筑与地形地貌等自然元素完美融合.该项目以儿童为中心、结合山地地形的开敞式设计,突显了建筑的地域特色和教育力量.该文对重庆两江人民小学的设计理念、设计策略等进行探讨,以期为同类教育建筑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云南老旭甸村改造设计活动的分析,从村落的静态保护与动态发展两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凝固与注入"的设计方法,以建筑学和社会学相融合的视野为传统村落改造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以海南琼北地区民宅建筑的代表韩家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韩家宅在建筑上所具有的用料考究、采用传统民居模式、装饰内容丰富多彩等特点,并对韩家宅建筑的文化意义进行了阐述,对我国古建筑文化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鲜活遗产,蕴含深厚的历史信息和多样的文化景观。面对目前6819个数量众多的传统村落,如何避免零碎化保护、格式化发展,是当前紧迫的问题。利用ArcGIS10.2在对中国传统村落空间特征解析的基础上,引入以区域统筹为统领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理念,针对传统村落集群分布的地区,提出资源要素的整合与融合,进行“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协作集群发展”“改善提升人居环境”的保护利用路径探索。以渭南市传统村落为例,在区域统筹视角下,探索区域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法和路径,为传统村落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快速城市化导致我国的乡村问题日趋多样而严重,如何让村落走出时下发展的困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文化线路保护为线索,通过选取甘肃省陇南域内北茶马古道沿线与周边的传统村落作为调研样本,从文化旅游圈与特色产业链相结合的角度进行新的乡村活化模式策略的研究,并重点选取一处典型区域提出区域性整体活化模式的策略。旨在通过对于"非典型"的村落形成集群的发展模式进行探索性研究,为村落活化模式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1引言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泥溪乡存着这样一片原生面貌的村落,深藏在大山中,坐落在山环水抱、茂林修竹之地。千年青石平板桥,弯弯小河环抱田园,山坡遍布青瓦木墙吊脚楼,石基石柱、雕梁画栋的古院落,体现着传统民居与田园风格的自然融合,这便是梨园坝传统村落。梨园坝村于2014年10月被列入国家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村落中有着大量历经百年依旧保存完好的传统古建筑。村落依山傍水,山清水秀,被誉为"川东北地区传统村落第一村"、"大山深处  相似文献   

20.
北贾壁村为传统村落,因其独特的历史地理风貌和完整的村落布局成为了研究"活标本"。在搜集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其选址与格局进行了阐述、说明,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