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移动互联网逐步普及和金融系统化 改革的双重影响下,传统城市更新的空间再 生产发生转变。研究旨在揭示流量驱动下城 市更新新范式的空间生产逻辑,解释资本在 该过程中的内在循环机制。基于相关文献研 究和对空间生产理论的演绎,提出流量取代 容量成为城市更新的核心目标,市场估值取 代资产价值成为城市更新中资本盈利的核心 手段,新范式下的城市更新呈现出以场所精 神吸引流量、以内容运营创造流量、以快闪 营销维持流量的特征;选取上海市愚园路的 更新实践作为案例,通过对更新过程中流量 运营的策略研究,对流量驱动下的城市更新 新范式的空间生产逻辑进行印证,并进一步 展望流量驱动下的城市更新未来实践和理论 研究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上海市田子坊地区为切入点,对“自下而上”城市更新模式进行审视与反思.文章在回顾田子坊地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论述产权结构对“自下而上”城市更新进程的影响,最后提出结论:产权结构在以市场力量为主导的地区更新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琳  陈泳 《住宅科技》2021,(2):21-26
文章从"空间正义"视角出发,首先,对西方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正义与民主理论进行梳理,剖析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追求"空间正义"这一目标的实质内涵,认为对合理的公众参与运作模式和正义性城市开放空间设计方法的探求是目前城市更新实践应关注的重点;其次,通过对德日两国实际案例项目的介绍,剖析其公众参与模式的异同,并对空间重构的方法进行探...  相似文献   

4.
城市更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台湾地区在都市更新过程中大胆的引入土地发展权移转(台湾称为容积移转)制度,本文对台湾地区城市更新过程中容积移转制度实施的经验和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台湾都市更新过程中容积移转在制度上的优势和制度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对大陆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土地利用政策和土地利用法制基础进行反思,分析认为大陆城市更新明显不同于欧美国家,但是与台湾地区却有相似之处,可以考虑引进土地发展权移转制度,并在台湾容积移转制度的不足上进行制度完善,以期对陆现行的城市更新方式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边界空间分隔与联系的辨证矛盾性决定着其在空间层次构成、主体利益需求及空间生产过程中的复杂与多元。在城市更新语境下,对街区边界空间内涵的理解应在空间本体的基底上实现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公共性元素的耦合,避免资本介入对城市公共空间生产过程的绝对控制与非正义侵害。因此,文章基于空间正义理论,结合当下代表性空间更新案例,试图对空间正义予以多义性解读,从功能并置、空间协同与运维共享三个层面建构相应的分级设计策略图谱,在物化内容—图化语言—转化动力的空间正义表达谱系下实现边界空间的正义化建构。  相似文献   

6.
王辉 《建筑师》2023,(1):29-36
本文分观念和实践两部分。在观念部分通过理论分析,论述了把空间正义作为一个先验理念来认知当前城市更新中所面临问题的必要性;在实践部分通过URBANUS都市实践的三个设计案例,论证了用空间正义作为城市更新中项目设计灵感来源的可能性。通过这两方面的论述,用“谁的城市更新”这一问题提出分配正义的理念,将当前的城市更新的机遇转化为解决社会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矛盾的抓手。  相似文献   

7.
旧城更新中公共设施的更新关系到城市公共空间的结构和城市空间的品质.基于空间生产的视角,从"利益-资本-权力"三要素出发,尝试构建旧城空间再生过程的分析框架.总结了南京大行宫地区文化空间更新过程的3个阶段,对应着3次空间分配过程,包括选址阶段的政策性分配、开发阶段的资本性分配、运营阶段的消费性分配.探讨旧城文化空间再生的机制,包括需求驱动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资本增殖机制.旧城公共服务设施的更新应该由政府主导,公共利益是主要的更新目标,而专业群体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我国旧城更新目标多元化,更新过程复杂化,空间类型多样化,旧城空间再生的重点应放在利益评估、资本整合和公共参与的体制完善上.  相似文献   

8.
空间容量是城市开发建设运营中增 值产生和分配的主要载体,不同的城市更新 途径指向了不同增值分配方式下的空间容量 增长。在中国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进程 中,面对既有的巨大规模的城市空间容量, 如何在实施可行和容量限制的双向约束条件 下,有效提升城市的空间运营,推动城市的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城市更新中面临的关键 问题之一。本文梳理了土地开发运营增值分 配制度中的容量生成路径,分析了城市更新 在宏观层面空间容量的增长限制与中微观层 面空间容量的生成倾向并存的客观现象,并 结合北京的更新案例测算,定量分析不同增 值分配途径下的空间容量生成,指出在空间 增量客观存在的背景下,应积极完善政策制 度以降低更新成本、提高空间运营增值及确 保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9.
彭舒妍 《住宅科技》2021,(7):31-35,46
文章以广州市恩宁路、杨箕村、琶洲村的城市更新为例,通过比较三者不同治理模式下的治理过程和治理效果,从空间正义的视角分析影响治理实效和"不正义"空间产生的原因,揭示公众话语权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可以通过保障公众话语权、提供表达公众话语权的正规途径、完善和细化公众话语权的表达内容,结合智慧治理的手段,来改...  相似文献   

10.
城市更新是现阶段城市建设向存量发展优化转型的重要建设活动,历史街区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内涵,是城市更新的重点对象之一。然而,目前的历史街区存在历史资源未能有效融入城市生活、公共空间品质有待提升等问题。本文以英国城市更新成功案例——国王十字街区为例,分析其更新过程中,如何进行公共空间节点的梳理、公共空间脉络的组织、历史资源与城市生活的融合,最终重塑了一套公共空间系统,实现历史街区的再生,以期为我国历史街区的公共空间复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当下全球化和快速城镇化的双重挑战下,许多城市在更新过程中往往因为短视和局部私利,大规模拆旧建新,这无疑加速了地域历史文化的灭失以及随之而来的城市同质化日趋严重.现以山东滕州市接官巷历史街区更新改造项目及其规划设计为案例研究基础,并引入、应用和发展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文化资本概念,采用理论与案例结合层层深入的分析路径,探讨了下列问题,包括:城市更新过程和城市更新规划中根本的价值取向、在城市更新规划中如何激活和利用城市历史空间资源和城市文化资本,以及如何运用规划作为有效手段,通过文化资本的激活实现城市文化资本的积累及其向经济资本等其他形态资本的转化,并最终促成理性的城市更新方式.  相似文献   

12.
传统城市更新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城市土地再开发行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保证了强制性产权变更更新模式的推行,并因其在公益界定、程序规范和补偿机制方面的缺陷造成城市更新利益分配结构的失衡。在《拆迁条例》修订的背景下,结合城市更新运行机制,探讨城市更新制度创新的基本要点,包括公益限定、程序正义和公平补偿等基本原则。进而指出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于更新过程中利益的分配与还原,应围绕城市更新政策制定和执行建构一个平等博弈的平台,使得政府、市场和居民等多元主体能够通过多方反复博弈实现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3.
朱凌  鲍帆 《华中建筑》2010,28(7):139-140
在城市更新中,由于大规模资本注入,传统城市空间进行全面商业性转化,而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空间的历史记忆也被取代。这是目前城市更新中一种比较普遍的模式,在很多城市都出现了这种资本与记忆产生冲突的现象,如上海、南京、武汉、长沙等等。该文通过分析对城市空间的变迁因素,对比其传统价值与城市更新后的转换价值,认为应当在传统城市空间中将鼓励原住民驻留和自主经营城市空间,适当调节外来商业置换的比例,取得资本和记忆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肖雨  连华 《建筑与文化》2024,(4):192-194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进入了严控增量、盘活存量、适当减量的规划新时期。从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我国存在着大量的老旧居住区,它们面临着设施老化、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文章基于空间正义理论视角,分析空间正义理论的内涵,以及在城市规划的新时期实现空间正义对于城市老旧住区更新的重要意义,提出更新过程中存在权力参与更新方式不正义、市民权利表达不正义、更新结果不正义的现象,并从政策正义、过程正义、结果正义三个方面提出优化老旧住区更新机制的若干策略,以期为老旧住区更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北京作为全国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之一,“十四五”开局以来,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制度建设,推动城市更新立法,发布城市更新行动计划,通过建立更新规划体系、组织保障体系、政策体系,完善项目管理推进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初步构建了城市更新行动制度建设的“五维框架”。文章结合北京的制度建设和更新项目实施经验,深入剖析当前城市更新行动制度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从产权格局、社会资本参与、工作组织与项目实施机制、政策体系完善等方面提出制度优化建议,并对城市更新行动制度研究的逻辑起点、价值内涵和研究范式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郭卫宏  刘天岳 《住区》2022,(2):6-12
近年来,城市开发的重点转向历史街区更新,认识和方法的不足给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了很大挑战,对历史街区的合理保护与开发已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本文以重庆磁器口历史街区为例,从空间生产理论出发,对街区更新过程中的社会结构变迁、物质空间转变进行梳理;再对空间生产背后政府、资本、公众三方的利益诉求与博弈进行分析,认为磁器口街区更新过程是资本增值过程中对社会结构的破坏,由此产生新的空间需求,形成空间景观的重塑,这种方式无法实现历史文化的传承;最后在强调对原有社会结构保护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历史街区更新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更新应该继承文化的特征。从城市更新的角度出发,对文化要素进行分类分析,有利于确定合适的空间载体,指导更新过程中针对城市空间的改造方式,使文化传承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研究以西宁卫城空间发展规划为例,在分析其历史与文化资源传承的基础上,以文化传承为引导,以物质空间为载体,规划构建"一环联通、双轴延展、三线交汇、四核辐射"的城市空间结构,并针对西宁卫城内的地域文化型、民俗文化型及历史典故型文化资源场所提出具体的更新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进程中,城市更新长久以来发挥着吸引外来流动资本的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出现危机,城市更新活动在地方经济中的作用发生了深刻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西方学者对城市更新的作用提出了质疑。本文以西方学者围绕城市更新是否能促进地方经济所展开的争论为切入点,从空间政治经济学角度反思全球化进程从蓬勃发展到出现危机这一过程给城市更新活动带来的重要变化,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指出全球化危机使得城市更新作用和价值取向发生转变。是否能够重塑旧城形象、提升土地价值不再是判断城市更新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城市更新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承担了更多元的经济和社会职责。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西方学界争论对我国城市更新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地域性的空间认同以及人情味的 社区建设,一直是老城更新的追求理念之 一,在现阶段大部分城市向着存量规划以及 精细化设计迈进时,这一目标尤为突出。城市 更新中的事件空间理论,以活动为线索,串联 空间组织,可以有效增加更新片区的空间认同 感,但在我国城市更新工作中尚处于起步阶 段。现以重庆白象街旧城更新为例,以理论 和案例结合的分析路径探讨问题,包括城市 更新过程中事件空间理论运用的适应性,如 何挖掘与组织城市多样性的事件活动,以及 如何运用规划手段,激发市民对更新后片区 空间产生认同感,为城市更新和社区发展带 来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城市更新是一个充满矛盾的问题场域,解决的关键在于建立一致的哲学和道德基础,即正义理论;把它与城市更新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本文提出了居住空间正义这一核心价值观。接着在这个价值观的基础上,指出了4种非正义现象:危房改造的扭曲化、空间与社会的碎片化、旧城保护的标本化和经济学原理的滥用化。对非正义现象的揭示不是为了否定城市更新,而是为其进步提供有效的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