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湾区拥有环水型滨海核心空间景观资源,其开发建设对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分析研究香港维多利亚海湾积极领先的规划体系,从功能与活动、空间形态、公共空间与景观、可达性与联系、建筑形象、旅游业开发等六个方面探索城市湾区空间建设的控制要点,得到富有指导意义的经验总结。城市湾区规划要珍惜宝贵的湾区空间资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利用体系,在核心区设立公共开放空间带,重视人文历史元素的挖掘利用,重视人的参与和停留,保持空间的人气和活力,是城市湾区空间建设的控制重点。  相似文献   

2.
罗勇 《华中建筑》2014,(8):121-126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是引导城市空间转变的核心动力,而城市空间的转变特别是特色空间营造又会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产业和空间规划上应把握两者之间良性互动关系,顺应产业升级发展需求,建立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特色空间。东莞水乡地区作为珠三角传统水乡和传统产业发展的最典型代表地区之一,规划以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业全面转型为方向,从空间结构、用地布局、交通、生态、文化等方面全方位营造岭南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相融合的水乡特色空间,为其他地区产业和空间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海洋经济日益成为世界经济主流的背景下,湾区城市群往往成为一国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头部区域,对一国参与全球竞争的格局态势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在对近代城市群空间关系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粤港澳湾区城市群空间关系展开实证研究。从网络整体、节点城市两个层面,对湾区城市群空间关系进行综合研判,并对跨海通道的空间关系影响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四大湾区在整体格局、节点城市空间关系权重上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各大湾区跨海通道的建设对城市群空间关系改变显著,其影响模式与程度并不与设施距离构成简单线性关系,而是与湾区陆海空间架构、节点城市与设施的空间分布方式、路网格局等要素存在复杂关联。本研究提出的湾区城市群空间关系测度方法体系,有助于深入理解湾区城市群空间关系特征及演变规律,对于湾区城市群空间发展策略的制定和优化,具备科学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给我国快递物流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物流工作人员数量与日俱增.然而传统的城市公共空间与基础设施并不能满足新经济业态对城市功能产生的多样化需求,快递工作人员的社会需求和权益保障问题不容小觑.文章从快递从业人员的工作现状及日常需求出发,结合新经济业态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及物流行业末端的发展情况,分别从景观层面、城市规划层面以及社会学层面展开论述,针对快递员人群的迫切需求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优化,一方面解决物流行业快速发展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另一方面探索新时代城市公共空间新模式,以促进城市环境建设等功能提升.  相似文献   

5.
随着粤港澳地区经济发展,三地交流融合日益加深,粤港澳地区以"大湾区"建设作为切入点,从区域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将成为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新的增长极."湾区经济"是带动区域发展和引领技术创新变革的重要力量,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以及东京湾区这些世界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贸易、港航业、科创、制造加工等方面逐渐形成比肩世界的竞争力.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在内地与港澳融合发展、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以及进一步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更为深远的战略作用.文章提出了港航业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中重点推进的几个问题:包括综合交通一体化、航运政策创新、核心港口定位以及区域内港口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部分传统开发区陷入经济增长困境,空间问题、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相互交织,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转变发展理念与空间职能才有可能重获发展动力.从社会、空间与经济三个层面提出并界定了开发区社会化转型的理念、内涵与路径.即:在社会层面提升开发区就业者及其家庭的主体地位,在空间层面重新构建宜居型、均衡型城市空间,在经济层面强调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在规划应对上,应避免盲目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注重产业社会效益,警惕“地产化”代替产业升级,提升开发区的社会服务职能,为开发区就业者及其家庭的本地化与城镇化创造条件等.  相似文献   

7.
《规划师》2017,(8)
在新常态背景下,未来城市发展将聚焦城市更新。文章通过对义乌老城区城市更新历程的回顾分析,归纳总结其现状问题、城市需求及更新难点,并以存量空间优化、产业升级转型及多元生活体验为方向,以保障公共利益、协调各方诉求为前提,探索了义乌老城区城市更新思路、更新模式、更新要点及更新运作方式,试图寻找一条适用于义乌的城市更新之路。  相似文献   

8.
资源枯竭型小城镇普遍面临产业、空间和社会等一系列问题,亟待推进其发展转型,新时期下特色小镇发展理念为其提供了转型发展契机。文章以绿汁镇为例,结合当下特色小镇建设模式,重点考虑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经济空间重组两方面发展内容,探索新时期下资源枯竭型小城镇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深圳作为人口倒挂问题突出的城市,日益高昂的房价、巨大的住房缺口成为留住人才、促进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的重要制约。回顾深圳住房发展历程与特征,分析了目前深圳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需求结构矛盾鲜明、空间供给制约突出、分配机制有失弹性公平3方面的核心问题。基于以上问题,以社会公平为导向,对转型语境下的保障性住房如何建设进行了针对性探讨,进而指出深圳在转型期间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创新集中体现在服务人群扩展、空间配置引导、管理机制完善3个方面。具体而言,通过鼓励以需定建,满足不同阶层的住房需求;拓宽住房供给,优化保障性住房空间分布;制定准入退出机制,维护保障性住房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0.
在空间资源约束和城市转型发展战略背景下,城市更新将成为上海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式。本文以金桥自贸区大三角洲区的二次开发为例,主要研究该区域城市功能及主要发展方向、功能构成、建设规模以及开发策略等,探讨公共中心通过更新手段,满足开发区转型期产业发展及产城融合需求,为类似开发区的转型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创新作为新一轮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带来了新的经济发展逻辑与产业空间需求,激发城市空间的迭代升级,也对城市空间管控提出了新的要求,现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管控体系已无法充分响应创新型经济的发展需求。面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管控与城市空间的全新逻辑关系,在解析创新型经济发展导向下城市空间新特征的基础上,本文聚焦创新需求与管控的具体矛盾,指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治理导向变革,进而针对功能、指标与空间三个空间管控的主要对象,总结典型的地方实践经验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创新发展背景下未来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与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丽娜 《园林》2020,(2):90-90
2020年1月4日,由景观周主办的"2020大湾区首届公共景观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论坛吸引多家大型设计院、地产公司、优秀设计公司等250余人到来,大咖论道,现场座无虚席,共同探讨公共景观的设计与未来。园林杂志社作为行业媒体出席论坛。论坛开场由景观周创办人周旭山致辞。深圳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近年来打造了诸多优秀的城市公共景观作品,已建成1 000多座公园,是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本次论坛在将打造成为国际一流湾区的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探讨景观如何从人居层面迈进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融入对城市自然生态、人的多种需求等多层面思考,让公众重新审视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与意义,继而展现国际化都市的新风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卢丹梅 《规划师》2013,29(8):75-80
针对社会经济转型期带来的产业和城市转型升级的要求,研究在借鉴国外发达城市经验的基础上,创新空间发展理念,提出了"城乡社区"—"特色城市"—"一体化城市群"的三级创新空间载体,由城市及综合服务社区、现代产业集聚社区和农村社区三种类型的功能复合社区组成城市,新形势下新的产业分类将产生新的特色城市,多个特色城市通过专业化分工组合形成多中心、一体化的城市群。期望通过规划理念创新来促进发展模式转型,通过发展模式创新带动城市发展转型,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与城市化水平,从而为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载体。  相似文献   

14.
当代社会,随着家养宠物数量的快速增长,以饲养宠物犬为代表的人群对公共空间的需求不断提升,但由于城市中缺乏独立的宠物活动空间,城市公共空间时常发生矛盾纠纷。在此背景下,文章主要探讨了如何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规划建设宠物友好空间,首先总结参考了国内外宠物友好空间的建设经验与实践方法,其次通过调研国内宠物饲主的基本活动情况,将其实际需求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最后从城市公园、社区绿地、步行街道三个层面对宠物友好空间进行重新规划,对宠物友好型空间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第三次技术革命凭借"智慧"的手段,为区域协作发展和解决"城市病"问题带来了契机。本文展望的粤港澳智慧湾区,以充分利用ICT技术为基础,快速感知、收集、甄别城市群数据,通过建立跨时空调配供需关系,提供高效便捷的粤港澳跨境智慧城市群服务。本文在分析智慧城市群的内涵及相关理论实践的基础上,认为粤港澳智慧湾区建设应包括公共管理、生活休闲、产业经济、基础设施等四个维度,并提出粤港澳智慧湾区的顶层设计建议,以实现管理更协同、生活更便利、生产更高效、设施更智慧的智慧湾区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6.
内河,临港产业的发展与港口建设关系密切.又有其自身的阶段特征。我国内河港口城市正经历着港口升级换代、产业提升、经济转型和城市规模快速增长的互动发展历程.产业转型背景下的内河港城空间分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的临港产业空间的出现,二是新的临港复合功能空间的形成,三是城市空间形态的重构。总结了内河港口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的四种基本形态。提出了贵港城市发展战略的空间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计算时代下,传统的产业空间无法承载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型需求。如何解决空间对效能的束缚,助力产业迭代,实现城市创新资源的活化利用成为焦点问题。以阐述创新型产业及其空间的特征为基础,据此建构“ECS”模型,分析后提出基于适应性理论的创新型空间设计策略,以长沙市“世界计算·长沙智谷”项目为例,解析创新型产业空间的内在属性、功能结构、运行机制。最后,从生产—生活—生态三个层面,为以长沙为代表的创新型城市转型升级下空间设计的适应性策略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引言城市公共空间是指满足城市居民社会生活使用需求,以公共交往为核心功能的室外场所,历史事件、居民生活、城市记忆等都发生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城市公共空间对保护城市的历史、塑造城市精神和文化特征等有重要作用。北京老城公共空间营造是老城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政策背景下的重要内容。如何使公共空间在传承文化精神和适应现代城市生活需求之间取得平衡并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推动北京老城的保护与复兴,亟需新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9.
产城融合是在开发区升级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园区城市化与城市产城一体化的双向发展导致的共同需求。研究界定了产城融合的核心内涵,梳理了产业园区发展的四个不同阶段和三种不同起步类型,阐述了产城融合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三大要素,并在产业园区一般四层次规划的基础上构建产城融合规划的五大模块空间建设的规划体系,通过建立产业和城市的网络空间单元耦合机制,试图为产业园区向功能齐全的产业新城发展进行有效的规划引导介入。  相似文献   

20.
从粤港澳大湾区来看,支持香港繁荣稳定发展是重要使命,从香港来看,融入湾区发展是重要历史机遇。从现象上看,要解决香港的住房需求、产业转型、社会矛盾等核心问题,需要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在湾区建设若干重大空间平台,而要发挥这些平台的作用,要在制度上不断突破,促进香港与湾区内部的要素自由流动。但实际上,若没有彼此双方的文化认同,重大平台与制度创新都无法发挥真正价值,因此,文化认同才是实现香港融入湾区发展重大机遇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