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冲  张璐 《华中建筑》2024,(3):164-169
闽西客家“崇宗敬祖”的文化特征和“群聚而居”的生活方式,使得“居祀合一”的建筑形式逐渐在闽西地区发展起来。现有的传统民居研究成果缺乏对整个闽西地区平面类型的系统性研究。为进一步探究客家民居平面类型的演变过程,该文运用类型学的研究方法,通过田野调查,首先将客家民居按照其平面特征分为“堂厢天井式”“杠屋”“院落组合式”和“堂横屋”四种类型,从中寻找出客家民居的基本型;其次将117栋传统合院式民居以基本型为样本,按平面发展逻辑进行分类,分析其演变过程,厘清各自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机制;最后探索闽西客家传统合院式民居平面类型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2.
“门榜”文化是赣南客家厅屋组合式民居的重要特征之一。“门榜”文字大多为昭示姓氏郡望、嘉德懿行、警策铭记等的简约格言,隐含着激唤崇祖、增强群体归属、教育后代,家族延续的文化寓意,在赣南客家文化的传承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该文运用类型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云南各地傣族传统民居进行分类研究和抽象提炼,将云南傣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原型"——正房与前廊的二元空间构成进行横向对比分析,试图找出其空间构成的共性与特性,进而深入了解这些建筑特征的演变方式及本质原因。在此基础上,以便能更好地认识和传承傣族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的构成精华及其所承载的建筑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在湖南省西南部的洪江古城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有380余栋明清时期的"窨子屋"民居建筑群,本文初步分析了"窨子屋"与云南传统民居"一颗印"的异同,论述了"窨子屋"民居的平面类型、空间组合与布局以及典型的建筑元素,探索了"窨子屋"民居作为湘西南"一颗印"建筑类型所具有的独特建筑特征.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徽州地区传统民居天井空间的原型和类型,在徽州地区传统建筑天井空间特征类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取传统徽州民居天井空间的"原型"语言,探索新徽派建筑地域类型与徽州建筑原型相结合的空间特征,揭示徽州天井空间在新徽派建筑平面布局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华中建筑》2021,39(8)
选取湖南传统民居景观为研究对象,旨在对湖南传统民居进行文化区划,运用建筑类型学与文化地理学理论与方法进行分区分类研究。根据文化区的基本概念,参考综合自然地理区划与部门自然地理区划的基本原则,选取屋顶、山墙、平面布局、立面形态、主体建筑材料、承重结构作为主要参考指标,将湖南的传统民居划分为湘北湘中传统民居文化区、湘西传统民居文化区与湘南传统民居文化区。湘北湘中传统民居文化区主要有独栋正堂式、天井院落式、"丰"字形大宅以及"四方印"大宅等民居类型;湘西传统民居文化区主要有窨子屋、吊脚楼、石板屋、土砖屋、土家族主屋、土家族冲天楼、北侗火铺屋等民居类型;湘南传统民居文化区主要有"四方印"式大宅、"王"字形大宅、瑶族合院、吊脚楼等民居类型。  相似文献   

7.
福建传统防御性民居以土堡,土楼和庄寨为代表,其中土堡与庄寨具有相似的平面空间构成,需要探析其平面构成与演变的异同。该文在梳理福建防御性建筑类型的基础上,以三明土堡和永泰庄寨为研究对象,运用类型学的方法,分析防御与居住两个部分的平面构成要素,根据构成要素的组合方式对二者平面分类。在区分土堡和庄寨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总结防御部分的空间类型,绘制居住部分合院的平面类型与演变路径,探析土堡和庄寨两者间演变的异同,总结福建传统防御性民居的空间构成原理,以找到福建传统防御性民居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8.
桂江流域毗邻湘、粤两省,作为岭南文化边缘区,本土文化的遗留加上周边文化中心区的影响,使得该区域呈现出混杂性的文化特征,这种混杂性也同时反映到了民居建筑中。以民居空间中带祭祀功能的三开间建筑——主屋为研究对象,结合功能、空间与建造,建构主屋类型,并将各个类型置于地理区划中并进一步解释主屋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试图通过主屋这个基本单元,初步展示桂江流域传统建筑文化的丰富与混杂。  相似文献   

9.
范涛  王欢  刘人恺  王健  江潮 《工业建筑》2019,(8):197-201
通过对新疆传统绿洲民居的建筑研究,从类型学角度出发,尝试通过转换模糊等手法将绿洲民居中的屋顶形式、阿以旺厅、双中庭、柱廊及灰空间、过街楼和荫房式光影运用到喀什远方物流港的电商货运信息中心的方案设计中。使其保留传统民居类型的基本特征,将传统民居结合地域特色的生态自然环境方面的本质得以延续,同时又能使传统民居中的空间感受在新的设计中呈现,可以增添使用者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10.
谢子涵 《住宅科技》2023,(6):33-37+62
客家传统建筑承载着客家传统文化,是当地观念习俗的最真实反映,对客家文化的传承及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赣南石城桂花屋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实地测绘、工匠访谈等方式,梳理桂花屋所属谱系、历史沿革、空间特征等,探讨桂花屋这一客家传统建筑在建筑空间形态上的普遍性特征与特殊性,推导空间背后的营造机制,为客家传统建筑的研究提供实物例证,也为客家传统建筑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土家族民居建筑以其多样的建筑形式和独特的装饰细部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研究的重要目标和范本。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云舍村土家族"桶子屋"作为贵州土家族典型四合院民居形式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保护意义。文章从建筑造型、结构构造、空间利用方式以及所蕴含的建筑文化等方面对"桶子屋"的建筑形式及居住形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类型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大茅坡营村传统民居形态进行还原提炼和具体分析,探讨侗族传统民居历史、传统与现在的关系,即"原型"与"变体"的关系,进而深入了解传统民居建筑特征与变化趋势,以便能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认识侗族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的构成与建筑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以鄂西南地区的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以“地域背景-民居特点-建造策略”为框架,利用类型学与形态学方法归纳传统民居的形态分布、平面形制、空间组合与材料运用4方面特点,结合鄂西南地域文化特征,提炼传统民居在规划布局、空间营造以及在地材料3方面的绿色建造策略。通过深入挖掘与分析鄂西南传统民居绿色营建智慧,为当代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与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运用类型学的研究方法,按照北茶马古道陇南地区沿线县域选取典型传统民居案例,进行测绘、分析、归纳并类型化,目的在于首先明晰传统民居建筑的类型特征,其次试图找出所谓的文化边缘区域内的传统民居建筑的演变与发展规律,从而映射出多元文化交错区域内传统民居谱系形成的复杂机理。  相似文献   

15.
《低温建筑技术》2015,(8):26-28
在兵团城镇化加快的背景下,针对兵团小城镇住区空间形态现状,基于建筑类型学理论中关于建筑和城市的理解,得出决定兵团住区空间形态的因素是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而住区平面组合方式又是组成兵团住区空间形态最为重要的部分,因而亦受到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根据这一结论,文中对适应兵团不同类型住区的平面组合方式进行探究,初步得到适应各师团住区的平面组合类型。  相似文献   

16.
张云娇  李峥  李岳川 《华中建筑》2022,40(2):162-166
店屋在近代曼谷由水上聚落转变为陆上城市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当地主要的城市建筑类型之一.曼谷店屋主要采用天井式、无外廊的建筑形态,具有和马来半岛等地区骑楼店屋不同的建筑特征.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把握近代东南亚商贸建筑的全貌,并加深对中国传统建筑在海外传播衍变的认识.该文采用建筑类型学和跨学科综合比较的研究方法,指出...  相似文献   

17.
卫东风 《华中建筑》2010,28(10):84-88
该文从类型学出发进行建筑与室内设计的基本方法研究,以喀什地区博物馆建筑与室内类型设计为研究案例,在创作中把握维吾尔族传统民居和高台民居建筑与室内空间的内涵及其形式、功能或精神层面的母题"原型",对建筑与室内设计的创新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民居作为中华文明的珍贵遗产,蕴含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型民居更是具备浓郁的文化底色,而浙江金华作为大型民居中保存较好的“活样本”,具备重要的研究价值。该文以民居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为基质,以金华地区大型民居院落的平面形制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类型学理念对平面类型进行初步分类,对各个类型的尺度规模进行分析,探求生成规律。再深入到民居内部,针对人与自然连接的窗口——天井空间,结合Spss分析探求不同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得出其尺度比例规律,借此构建大型民居院落平面形制生成框架。以期对后续金华地区的传统民居研究及新民居传承传统民居文化的方式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文化基因理念,研析闽中地区传统民居的空间形态基因谱系。以尤溪双兴堂民居为例,深入分析归纳堂横屋民居的环境空间形态、平面空间形态和立面空间形态等文化基因特征。从类型学视角,详实解析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文化基因表达形态。宏观山形水势造就总体环境山水空间格局,中观人文与自然相融造就平面形态类型组构,微观地域与工艺造就立面图式结构,以期更好保护传承地域文化基因,为锻造文化自信提出新的应用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谢冰  王晖  吴黎梅 《华中建筑》2014,(9):151-155
该文基于测绘资料和实地调研,对杭州旧城区传统民居内部的庭院、过厅、廊道等公共空间进行了类型分析和尺度研究,把握其空间构成类型、空间尺度等方面的主要特征,通过量化分析探讨了传统民居固有的空间和环境品质。进而从维护民居空间特色的角度,提出了技术性策略和建议,希望对改善目前旧城更新改造中"重实体轻空间"的状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