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上海现代主义集合住宅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了迅猛发展,这是西方现代主义思想影响的结果.文章梳理了现代主义集合住宅的分布和背景情况,阐述了中外建筑师成为现代主义集合住宅大力发展的重要推手;接着以39个近代上海现代主义风格的集合住宅为例,从立面风格、平面组织、户型设计和装饰要素等四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分析和总结其居住空间形态和特征要素,并在对这些历史建筑现状问题的归纳后提出了保护策略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西方建筑主要承重构件和重要装饰部位的柱式,自传入广州后,西方建筑柱式与本土文化碰撞与交融,形成了一种标新立异、异彩纷呈的折中主义装饰风格。文章从近代广州海关建筑风格入手,通过现场调研和整体特征的归纳,对海关俱乐部柱式装饰组合样式、外观材料、风格进行详尽分析和对比,梳理和归纳出近代广州海关建筑所展现的西式装饰特征。本研究对于拓展和深化近代广州海关建筑装饰的认识和中国近代建筑装饰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宋育华 《华中建筑》2007,25(5):155-159
通过分析西班牙传统住宅建筑的特征,例举、比较近代上海的西班牙式或带有西班牙风格的住宅,就风格融合的角度分析其建筑特色并探索其原因,最终说明西班牙式风格在上海近代住宅建筑中的地位与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4.
以“海纳百川、刻意创新、没有历史的沉重感”的新海派住宅风格的特征应该是:人性化的城市聚居区,舒适安全便捷的集聚居住空间,少装饰,没有沉重的历史负担,表现在对大自然的向往,轻松愉快的居住氛围。注重室内外空间的实用、方便和经济性,讲究个性和建筑细部、多元化的建筑形象。对生态环境和大自然的追求,对住宅科技含量的追求,是新海派住宅风格的内涵和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海派与上海近代建筑形态所谓海派,一般指的是文化艺术的一种风格、流派,一是有创新之意,二是也指上海的。例如,京剧中的“麟派”,也称海派,在绘画中,海派可以上推到晚清的赵之谦,以后有任熊、任颐、吴昌硕诸人,形成连续的一派。其实,海派多为形式和风格,其组织形式是十分松散的。而正因为它是海派,所以海派即“无派”,其实质在于不拘一格,凡可以立新,均可兼收并蓄,从而创造出新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海派却有某种当代文化的特征;或者说,是当代的一种文化形态需求。海派,也指近代以来的上海的文化形态。这  相似文献   

6.
花园洋房作为一种高级的外来居住载体在近代上海曾经风靡一时,随着城市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花园洋房在各时期呈现出不同建筑风格。而楼梯作为住宅建筑的重要构件和交通枢纽,其艺术造型既是建筑风格的延续,也是整个居家环境的视觉焦点,其风格演变成为展现近代上海花园住宅发展历程的最佳窗口。文章梳理了近代上海花园洋房的历史变迁和各时期风格特征,对各时期花园住宅楼梯艺术包括形态、材质、图案等方面作出剖析和比较,力求从楼梯装饰风格演变角度来探寻近代上海花园洋房的百年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7.
海派插花花艺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佳瀛 《园林》2012,(7):84-87
海派艺术概述海派指的是一种具有上海特点的文化艺术风格,较早冠名海派艺术的主要有海派绘画、海派戏剧、海派盆景、海派剪纸等。海派绘画海上画派是近代中国画坛上崛起的一个风格流派。泛指一批力图摆脱旧格、冲破  相似文献   

8.
海派风情     
《现代装饰》2006,(8):112-119
海派风格是设计师对这套样板房的设计定位,风格其实本无界限,海派风格体现一种开放和包容性,作为上海设计师,我们更认为能淋漓尽致体现海派风情的应是ART DECO(装饰艺术)风格,ART DECO既贴合现代审美又承袭古典韵味,艺术与装饰的完美结合,适合表达奢华的主题。在上海ART DECO风格的建筑随处可见,从外滩的二三十年代的和平饭店到长乐路的老锦江一直到淮海路九十年代的巴黎春天百货,据说上海是除纽约之外ART DECO建筑最多的城市。  相似文献   

9.
上海,是海派文化的发祥地。中西文化融汇是其明显的特征。上海的历史和地位赋予了海派文化某些独有的特色。海派文化的韵味和特色又影响到了上海家庭装修的风格。豪华而不失纤美,务实而又浅透灵秀,也许就是海派装修的风格。下面让我们通过几幅照片来感受一下海派家装的风格和韵味。  相似文献   

10.
张昕 《城市建筑》2006,(7):62-64
■UA:什么是Art-Deco风格,它起源于哪里?■巴:Art是艺术,Deco是Decoration(装饰/装潢)的简称,Art-Deco风格即艺术装饰派,它主张将装饰上采用的形式语言融入建筑设计。艺术装饰派源于20世纪20~30年代间的法国,自诞生以来传遍了欧洲及美洲各地,也同时传到了建筑业发展迅速的中国。■UA:Art-Deco风格何时传入上海?■巴:艺术装饰派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传入上海。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依照中英南京条约,上海成为五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并因此受到各种西方文化的影响,一百多年来汇集了世界各国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而Art-Deco风格是上海解…  相似文献   

11.
开埠后上海的经济繁荣、人口激增刺激了近代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上海深受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在西方居住观和新建筑设备技术的推动下,近代住宅出现了独立卫生间,配套的卫浴设备经历了从最初全进口,到外资本土化,再到中资制造的发展过程.文章从近代上海卫生观念的转变和制度更新入手,对近代上海不同住宅类型的卫生间布局及其装饰特征展开分析,并对卫浴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概况做了梳理.作为建筑设备技术发展的一个组成要素,卫浴空间及其设备的演进无疑成为近代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有力注解.  相似文献   

12.
周海宝 《华中建筑》1997,15(1):118-121
上海石库门住宅从1870年起至1935年,经历了早期老式石库门后期老式石库门和新式石库门住宅第三个发展时期。从它的发展中,持到了上海近代民居的商业性,创新性和兼容性等海派特色。  相似文献   

13.
沈海虹 《新建筑》2002,8(2):14-16
通过介绍近代上海现代独立式住宅数量分布、建造时段和风格的演变,展现了现代建筑在近代上海独立式住宅领域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武汉近代里分住宅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2,他引:11  
李百浩  徐宇  吴凌 《华中建筑》2000,18(3):116-117
以往关于武汉近代里分住宅的研究,仅有部分对零散文章,且多沿用上海的“里弄”之名称。文文以近代武汉的主要住宅建筑类型里分住宅为研究对象,历史地分析了近代里分住宅的发展过程、里分和里分住宅的类型及其特点;从平面布局、结构、装饰与细部、居住形态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武汉近代里分住宅的特征,对于近代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更新以及发展具有武汉地方性的保护与更新以及发展具有武汉地方性的现代住宅设计,都有着重要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建筑师》2017,(3)
本文对上海20世纪30年代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L.E.Hudec)的现代派建筑装饰风格进行了研究,从他的三个代表作——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和吴同文住宅入手,深入剖析建筑师设计风格的形成因素以及风格转型的趋势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以上作品中神秘装饰符号背后的象征意义,以期更好地理解邬达克现代派作品中装饰风格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相似文献   

16.
新书推荐     
正《上海近代建筑风格》是一部关于上海近代建筑的全景式论著。全书系统阐述了上海近代建筑和城市的发展演变、中国和外国建筑师的作品、中国传统建筑的转型、东西方建筑文化在上海的融合。对于近代盛行于上海的西方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装饰艺术派风格、中国传统建筑复兴风格、近代建筑中的地域风格及其源流作了全面的论述和考证。  相似文献   

17.
沈福煦 《园林》2009,(8):36-39
上海近代文化,人称海派文化。在每个文化领域,都有海派特征。上海的公园也不例外。但所谓海派,旧上海的“花花世界”固然使人纸醉金迷,荣华享乐,浑浑噩噩,乃至使人堕落;但上海毕竟是新兴的,它有活力、聪慧、革新、进取,它敢于冒险,有竞争意识,从而使人奋发,跟上时代,走向进步。  相似文献   

18.
小南国新天地餐厅位于上海新天地南里,背靠自忠路的老式洋房,属于典型海派风格的上海近代建筑,在传统与时尚交织的新天地,你可以轻易从餐厅建筑的各个细节,捕捉到石库门年代的风华。  相似文献   

19.
李浈  冯珊珊 《古建园林技术》2010,(4):38-40,41-43
<正>石库门建筑,是特指19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产生于上海等近代开埠城市的,单元空间及其组合方式脱胎于江南传统民居的低层联排住宅。它是海派特色的乡土建  相似文献   

20.
郑小露 《山西建筑》2010,36(16):19-20
结合潮汕地区地域特色和人文历史,探讨了近代潮汕祠堂建筑装饰工艺特点,从装饰风格、装饰技艺、审美特征三方面阐述了近代潮汕祠堂建筑装饰工艺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及其艺术效果,得出其典型特征为"礼乐相济"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