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0)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但世界却五彩斑斓,丰富多彩,这就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学生像源头溪水,教师像江河;学生是长江的源头,教师是长江的中端。爱生教育万变不离"爱",不离"心"。使师生在关爱中学会关爱,在接纳中学会接纳,在平等中学会平等,在民主中学会民主,在安全中体会幸福、健康和成长。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6)
农村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我国农村学生教育培养的职责。一所学校的管理艺术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校的"出路"。因此,农村中学的管理艺术是一个迫切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文章作者认为,农村中学管理要做到"四化",即常规管理精细化、质量管理常态化、地方课程校本化、立德树人具体化。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9)
<正>叶圣陶说:"做一个学校的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到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到国家与学术之兴衰。国家把整个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教育是什么?应该怎样做教育?如何坚守教育的本真?几年来,我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对教育的感悟与追求也由模糊到清晰,由迟疑到坚定,由思索到践行,在责任与使命、激情与理性中执着前行。尊重: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规律,教育才能在健康的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6)
<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30)
<正>我国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由此可见,立德、树人在教育中是何等的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立德、树人?我认为中职学校只有把学生素质提升放在学校工作第一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落实在学校各项工作中,才能把立德、树人的工作落到  相似文献   

6.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治"不是不去"治",而是通过科学的内部经营机制使企业达到一种"治"的运行常态。  相似文献   

7.
刘文国 《城市开发》2008,(11):72-73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治"不是不去"治",而是通过科学的内部经营机制使企业达到一种"治"的运行常态。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16)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校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可见,素质教育必须体现以人为本,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目标。而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以"一切为了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8):182-183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那么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一直是教育者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搜集资料,查阅文献,观察等方法,结合时代的背景从"立德树人"的内涵与时代价值和在高校中进行立德树人意义的初步探讨,得出高校可以通过德育学科的落实以及各科目的文本解读、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合理的运用多媒体以及教育资源、良好校园文化的建设、实践教育、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等方法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5)
<正>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那么,应该如何让学生全面提高素质,全面发展,才能使学生到社会上成为有用之才呢?作为一位战斗在教育一线三十年的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学生全面发展靠科学管理。以下是我对学校科学管理的几点看法。一、摆脱"应试教育",端正管理理念新课改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应试教育"在有的学校根深蒂固,学校的学生管理仍是老一套,违背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1.单一片面的学生管理。个别学校仍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