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都市小说《剩女的坚持》主要呈现了三类都市空间:焦虑的空间、诗意的空间和叠加的空间。办公室、酒吧、家宅、郊外作为都市生存重要的空间意象,承载了都市人丰富的空间感受:对都市生存的焦虑感和对诗意生存空间的探寻。  相似文献   

2.
《亚当夏娃日记》与《伤逝》显现了马克.吐温与鲁迅生命体验的相通。二者在人物的启蒙关系维度、爱情与生存的主题维度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二者相似的原因亦源于作者的类似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3.
《一次苦难的体验》与克莱恩的人道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一次苦难的体验>以新闻记实的方式,描述了社会低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状况,揭示了在强大的环境面前人表现出的脆弱与胆怯.小说的记实性描述,反映了作者克莱恩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对环境左右人命运的无可奈何,体现了作者早期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
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利用反映主人公精神生态的空间设置和大量的镜中映像、动物意象描绘了与现实世界对应的可能世界,使小说结构呈现出一种镜像式特征,充分体现了镜像世界与主人公鸟身份认同之旅的密切关系.小说叙事以鸟的个人体验为中心展开,也存在着与显性叙事平行的讲述火见子个人体验的隐性叙事进程.这一隐性叙事与小说情节进程呈现出对照式的相反走向,在主题意义上构成了对鸟伦理选择的反讽暗流,体现了大江健三郎对个体身份认同和存在主义伦理选择问题的多元把握.  相似文献   

5.
6.
对美国诗人威廉.斯塔福德的诗歌《穿越黑暗》的语言风格与主题进行了赏析。介绍诗人的生平及写作风格,解读诗歌的主题,并分析诗歌的音韵美、巧妙的用词以及恰当的修辞手法,指出该诗其实是一首对生命思索的悲歌。  相似文献   

7.
所有的亲人都相继离他而去,最后只剩下一头老牛与他相伴,对于《活着》的主人公福贵来说,真可谓"上帝死了"。福贵仍然坚强、平静、安然的活着,支撑他的是他曾经拥有过的亲人的真情关爱,以及他的乐观和对生命本能的挚爱。  相似文献   

8.
郭秋惠 《饰》2009,(4):68-73
1884年5月8日(光绪十年四月十四日),《点石斋画报》由1872年创办《申报》的英国商人美查(Ernest Major)创刊于上海,是中国近代创办最早、发行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影响最大的石印画报。作为一份反映城市生活的大众新闻刊物,《点石斋画报》整合了商业与文化,相当忠实地反映了晚清上海多元的生活图景与物质文化变迁,对于了解以上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生活环境之变迁和上海近代设计史极具价值。本文将通过《点石斋画报》,管窥晚清上海都市女装设计与消费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以神话哲学视角探讨《庄子》生命意识与上古神话的关系,认为《庄子》的生命意识接受了神话的变形、化生观念,在生命本源上由形象的“气”抽象出根本的“道”,结论是:《庄子》的生命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是原始先民生命思考的哲学提升.  相似文献   

10.
基于女性视角,视新嫁娘为核心的土家族哭嫁歌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充分展示了女性的生命体验;《诗经》中的恋爱、婚姻家庭诗篇的情感真挚、淳朴而富有感染力,完全是女子个人、家庭关系、社会伦理之间的情感记录。土家族哭嫁歌和《诗经》无不形象鲜明地呈现了女性生命意识的审美意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女性话语——主体的爱欲诉说;身份认同——生命的自觉体悟;生存超越——和谐的幸福追求。  相似文献   

11.
小说作为一种叙事艺术不仅是时间艺术也是空间艺术,文学作品是对空间的表述和再现,同样隐喻了权力关系之间复杂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纠缠。通过对中国名著《红楼梦》和英国小说《鲁滨孙飘流记》的重新解读,可以分析和探究它们的空间叙事隐喻的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12.
台湾作家司马中原的长篇小说《狂风沙》以关八爷带领盐帮闯荡江湖为线索,依托作者自己离乱经历和人生体验去描绘故乡景、故乡人和故乡事,以现代的生命意识、人文意识去观照和审视乡野生活,同情怜悯水深火热之中的生灵,寄寓着对英雄的赞美、生命的体认和人性的思考,呈现了对侠义英雄、和平生活的期盼与想象。  相似文献   

13.
自空间转向思潮出现后,空间问题成为文本解读的重要一维。首次运用空间叙事理论分析《思家饭店的晚餐》在叙事空间、社会文化空间和心理空间的多重空间构建,及其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作者创作主题的表达和深化所起到的重要的作用。同时,空间理论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显示了作者的空间意识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4.
生命精神作为了解万物的存在和价值的核心,是生命体意识的精髓。它是从天地的构架上发现的。天地作为一切生命体的发源处,标志着生命体生成和变化的构图,其构图中有生命发挥的方式。《周易》的生态价值观以宇宙的模式为基层,以自然的现象为实质,以乾坤的卦象为标志。生命精神,就宇宙模式来说,发挥为时空间性的结构;就自然现象来说,呈现为生态性的关系;就乾坤卦象来说,表现为全一性的方式。而且,宇宙具有一种生命力,是由时间的流动性和空间的占有性而发挥的。从生命精神来看,万物之间的对立、紧张、冲突都是达到更高层次和谐的“可持续性”的方式,可以说,这里既有生命的实在性,又有实在的生命性。《周易》的世界观以自然生态界的循环过程为内容,从中集中照明生命性的原理,本质上蕴涵着真正的人间观,即作为实在的人和作为人的实在,这既是“生命共同体的善”的所在,又是所谓“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月牙儿》的文本隐含多重意蕴,在第一人称叙事模式和与此相应的人物“内部聚焦”的和谐表象下,文本呈现出明显的叙事裂隙,从中既可感受到主人公的宿命感和性格缺陷,也可隐约地窥测到作家本人的某种欲曲折传达的生命隐痛。  相似文献   

16.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我的安东妮亚》的主人公安东妮亚的成长过程。安东妮亚在成长过程中女性意识不断增强,逐步冲破父权社会加在女性身上的束缚和压制,走向独立、自强,为自己带来了满足和幸福,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我的安东妮亚》的主人公安东妮亚的成长过程。安东妮亚在成长过程中女性意识不断增强,逐步冲破父权社会加在女性身上的束缚和压制,走向独立、自强,为自己带来了满足和幸福,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分析中篇小说<心爱的树>对爱情和亲情的描写.主要阐述了小说中大先生对梅巧的爱情和凌香对母亲的亲情.认为大先生形象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9.
霍桑对美国小说的最大贡献在于他的文学作品中象征的应用。《拉帕西尼的女儿》是霍桑最具象征主义代表的作品,文中呈现了比阿特丽丝和吉奥瓦尼、拉帕西尼医生和女儿之间的隔离及相关的象征,这些象征元素表面看来相互矛盾却潜藏着对未来的可预见性。  相似文献   

20.
《人性的污秽》是当代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的美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它与前两部在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作者将场景主要安排在美国的一所高校——雅典学院里,讲述了以西尔克.科尔曼为代表的校园知识分子的故事。从小说中的人物出发分析美国校园知识分子的各种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