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萨北过渡带分条带开发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萨北过渡带开发效果较差的现状,采用理论计算法和实际开发资料统计对比法,从油田采收率、综合含水、存水率和水驱指数与采出程度关系、注采系统效率等5个方面对萨北开发区过渡带分条带的开发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得出了随条带增加开发效果变差、北部过渡带开发效果好于东部过渡带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进入特高含水期开采阶段后,过渡带存在开采井网密度低、采油速度低、整体开发效果差等矛盾。为进一步改善过渡带地区的水驱开发效果,通过评价过渡带分条带的水驱开发效果,明确影响水驱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过渡带分条带原油物性变化规律,确定过渡带加密的合理注采井距,优选出萨北开发区过渡带三、四条带井网加密方式,为特高含水期精细挖潜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萨北油田位于大庆长垣萨尔图油田纯油区内,随着油田的开发,特别是二、三次加密调整井及过渡带扩边井,油水界面不同于基础井网;应用井壁取心分析资料总结了萨北油田水淹层与原始油水同层的评价方法;统计萨北油田30口井,其中4口过渡带井,其余为二、三次加密调整井,应用井壁取心分析资料区分该区油水界面位置附近不同水洗程度、原始油水同层及原始水层,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周期注水作为油田进入高含水期改善开发效果的重要手段,在萨北东部过渡带已经进行了十多年。在此期间,针对其注水周期和注水方式进行了多次的调整,因此对压力系统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针对不同时期、不同条带周期注水方式对地层压力系统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其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可为后续周期注水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萨北油田位于大庆长垣萨尔图油田纯油区内,随着油田的开发,特别是二、三次加密调整井及过渡带扩边井,油水界面不同于基础井网;应用井壁取心分析资料总结了萨北油田水淹层与原始油水同层的评价方法;统计萨北油田30口井,其中4口过渡带井,其余为二、三次加密调整井,应用井壁取心分析资料区分该区油水界面位置附近不同水洗程度、原始油水同层及原始水层,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萨北过渡带地层条件复杂,注水开发含水上升、产量递减速度较快,依靠单纯的提液和常规堵水调剖等技术挖潜难度大的情况,提出了采用复合热载体吞吐技术来提高采收率.文中结合萨北过渡带地层条件,进行了不同渗透率岩心复合热载体吞吐室内实验,分析了岩石渗透率对复合热载体吞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萨北过渡带采用复合热载体吞吐是可行的,但其效果与岩石渗透率有关.在相同吞吐条件下,岩石渗透率越高,复合热载体吞吐采收率、含水率越高,气油比越低.随着复合热载体吞吐周期增加,采收率、含水率、气油比增加,直到第3周期,采收率、含水率开始降低.对比不同周期的吞吐效果认为,复合热载体吞吐应选择3个周期.  相似文献   

7.
萨北过渡带蒸汽驱合理井网井距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蒸汽驱技术在稠油油藏应用较为成熟,但对于水驱后特高含水稀油油藏开展蒸汽驱尚处在探索的阶段.借鉴稠油油藏蒸汽驱技术,针对两种油藏原油性质、开采方式等差异,结合萨北过渡带地区油层发育、开发现状,依据数值模拟分析,综合考虑蒸汽驱应满足的注汽强度、采注比、蒸汽干度、地层压力等参数要求,确定萨北过渡带蒸汽驱合理井网井距.这是对水驱后特高含水稀油油藏开展蒸汽驱技术的初步探索,有利于改善萨北过渡带地区的开发效果,同时对于大庆长垣过渡带地区的高效开发具有先导性的技术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萨北过渡带本原微生物采油菌种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开发萨北过渡带地区低产低效及稠油井,进行了本原微生物采油菌种的培养、筛选、分离和提纯,获得了本原微生物降粘菌种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筛选菌种经乳化、降粘实验等综合评价,对萨北过渡带原油有一定的效果,能利用原油组分产气、有机酸和生物表面活性剂等代谢产物。测试结果表明,配伍菌的效果好于单菌株,特别是对原油粘度大于80mPa·s、含蜡大于20%、含胶高于30%的油样效果突出,降蜡率平均为20.2%;降胶率在15%~25%。筛选菌种对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油田井网的加密,地质资料进一步丰富,为油水过渡带再认识提供了可靠依据。喇嘛甸油田于1999年运用构造剖面法、地层倾角法、构造等值线法和油层组地层厚度推算法,重新研究修正了喇嘛甸油田油水过渡带一-四条带的位置,并划分出五条带。为研究外扩地区的开发潜力,为过渡带外扩挖潜提供实践经验,在油田北块外扩区开展了外扩挖潜可行试验。通过对外扩试验井开发效果分析,优选适合油水过渡带的合理井网井距、注水方式和注采系统调整方法,确定外扩井合理的采油工艺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0.
萨北过渡带面积占萨北开发区总面积的450%,地质储量占24.6%,综合含水已高达95.0%,但采出程度明显低于纯油区.标定采收率比纯油区低2~3个百分点.因此只有明确剩余油潜力分布.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最终提高过渡带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大庆油田萨北东部过渡带热采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应用美国引进的THERM热采模型,对萨北过渡带油井进行了蒸汽吞吐影响因素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在现场开展了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为轻油油田进行三次采油找到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低效循环条带的分析判别与治理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由于长期注水开发,萨北油田油藏储层物性发生了较大变化,形成了低效循环条带,大量的注入水沿这一条带低效循环,很难进一步提高油层的波及体积,使得吨油注水量大幅度增加.以"动态普查,静态确认,测试验证"为指导思想总结形成了低效循环条带分析判别方法,运用该方法对典型区块进行了普查治理,针对不同的低效循环条带类型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为减缓水驱开发的产量自然递减率、控制综合含水上升速度、提高水驱采收率提供技术支持,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3.
高含水开采阶段采用自喷开采已不合理。萨北东部过渡带试验区从自喷开采全面转为机械采油后,对注水压力、流动压力、地层压力进行调整,实现了高含水期放大生产压差、提高产液量、控制过渡带原油外流、进一步挖掘各类油层潜力的目的,从而延长了稳产期。  相似文献   

14.
针对萨北开发区特高含水期存在的主要矛盾,系统总结了“十五”期间油田开发调整所做的主要工作及效果:扩展采用新型适用技术,剩余油描述技术形成系列;水驱开发调整技术取得新突破,水驱指标得到进一步控制;聚驱综合调整技术不断完善,聚驱采收率进一步提高;先导性试验取得新进展,开发技术储备有新突破。并提出了“十一五”及以后油田开发的主要攻关方向,对萨北开发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萨北油田北部过渡带于2010年开展聚驱产能建设,同年对A联合站进行改扩建。中央集控管理模式首次在萨北油田应用,通过分析A联合站投产后,中央集控管理模式发挥的作用,运行过程中的优缺点,论证中央集控管理模式在较大型联合站的应用可实现降低岗位操作成本,提高生产管理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大庆萨北过渡带地层参数和流体特点,建立管式物理模型,开展了试验区复合热载体5 个周期不同注入温度、注入压力、注入量、闷井时间、放喷压力条件下的复合热载体吞吐室内模拟实验,优化出萨北过渡带现场试验中复合热载体吞吐参数:注入温度为280℃、注入压力为20. 9 MPa、每米油层注入量为4. 98×104m3、闷井时间为6. 5 d、放喷压力为5. 4~6. 5 MPa,吞吐3 个周期。该成果为现场试验注采参数的优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其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为其他区块开展火箭动力复合热载体吞吐技术研究提供技术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大庆油田萨北过渡带地区四点法面积井网注聚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特及取得的试验效果,重点介绍了聚驱开发过程中所采取的综合高速措施。分析认为,在聚驱过程的不同开采阶段及时采取多种措施,如注和井的跟踪调整,采油井的增产措施等,可以有效地减少层间矛盾,延长采油井的有效期,改善注采状况。由于试验区地处过渡带,其井网、油层条件和原油性质具有特殊性,这些因素将影响过渡带地区聚合物驱油的开发效果。本次先导性矿场试验为今后过渡带地区工业化推广聚合物驱油技术,扩大聚合物驱油的应用领域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进入油田开发后期,萨北开发区面临双特高的新形势,低效无效循环注水情况日趋严重。此外,在确保完成产量任务、保证开发效果的前提下,如何开展降本增效工作,也是油田开发的一个难题。所以,强化低效无效循环,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已逐渐成为采油厂近年来水驱开发的一项重点工作。本文主要以萨北开发区一口典型井为例,全面系统的总结了测试资料在低效无效循环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萨北开发区油层沉积特点及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点,以水动力学原理为指导,对以往周期注水的效果进行分析,在已有的实践经验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研究,优化周期注水方式及各项参数,引入了油井间歇采油改变液流方向改善开发效果的做法,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萨北开发区开发40多年来经过了几次大规模的开发调整,目前已形成水聚两驱并存、多套井网共同开采的局面,油田地下注采关系非常复杂。针对特高含水期的开发特点,充分考虑各类油层的调整挖潜,在落实剩余油潜力基础上,分析对比不同调整方式的优劣,优化三次采油层系组合和井网部署,综合考虑各套井网间的衔接关系,确定今后萨北开发区层系井网演变趋势,初步规划出“十一五”及以后的井位部署和产量规模,对油田后期开发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