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煤中沥青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煤和煤层夹矸进行抽提,得到其抽提物氯仿沥青A,然后对氯仿沥青A进行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试分析,提供一些地球化学信息,以此来揭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煤中的一些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煤的形成原始物可能主要来自上地壳.  相似文献   

2.
通过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分析手段,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铜川组物源进行研究。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碎屑岩主要为杂砂岩和岩屑砂岩。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曲线呈轻稀土明显富集、重稀土平坦和弱Eu异常特征。沉积物源岩的原始物质应来自上地壳,以长英质岩石为主。常量和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显示物源区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结合前人碎屑锆石研究成果,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铜川组碎屑物质主要来自早期沉积再循环,其初始沉积物质来自华北北缘,秦岭没有为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铜川组沉积期提供物源。 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19件泥岩样品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样品稀土元素总量(∑REE)较高,LREE/HREE值、(La/Yb)N值及REE配分模式均显示富集轻稀土元素,重稀土相对亏损,表现为明显“右倾”。分布曲线在轻稀土段斜率较大,而在重稀土段则呈平缓,Eu处出现一个较明显“V”形,存在Eu负异常,Ce处全部为基本正常或轻微负异常。样品Ceanom值总体反映了泥岩沉积时水体为缺氧的还原环境。(La/Yb)N值反映西南部沉积物的沉积速率较北东部和北西部高。结果还显示泥岩母岩物质源自上地壳,北东地区主要物质来源为太古代花岗岩与元古代变质杂岩体,北西地区物源区母岩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北缘的太古代花岗岩与元古代变质杂岩体组合,西南地区物源区为陇西古陆及南部的祁连-秦岭古陆的沉积岩母岩区。在La/Yb-∑REEE图解中所有样品点均更倾向于沉积岩区,很好地指示了长9油层组接受西南部主物源区沉积岩母岩的沉积物质较多的特点。   相似文献   

4.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性质、基底断裂带分布、盆地巨厚白云岩分布,以及膏盐(特别是钾盐)和大量金属热液矿物,认为盆地曾有地幔流体的强烈活动.对鄂尔多斯盆地及西缘盆地(银川盆地、六盘山盆地)的深部地壳结构的研究表明,尽管鄂尔多斯盆地深部没有中地壳低速层,但银川盆地、六盘山盆地中地壳广泛发育低速高导层.地幔流体在银川盆地的中地壳低速高导层发生费托合成生成天然气;而在六盘山盆地的中地壳低速高导层发生费托合成生成石油.中生代晚期发生了强大的构造挤压推覆作用,中生界石油沥青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古生界天然气的碳、氢同位素特征均表明有地幔流体的参与.根据这一模式推测,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生物礁(白云岩为储集层,膏盐为盖层)是未来寻找大气田的主要靶区;盆地北部伊盟隆起的东胜地区深部中地壳有低速高导层,因此东胜砂岩铀矿下部可能有大油气田.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风化壳古油藏的确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心观察与岩石薄片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央隆起带奥陶系风化壳储层沥青含量丰富,其光性特征显示为石油裂解的残余物,是古油藏存在的直接证据,沥青热演化程度高,如旬探1井的沥青反射率为2.35%~3.15%,换算成镜质华反射率为1.85%~2.35%.根据沥青充填特征、面积系数,并结合电测资料确定的古油层的厚度一般为10~22 m.TOC、有机地球化学和岩相分析表明,西缘坳陷平凉组自东而西逐渐增厚的泥页岩含有机质丰富,以咸水低等生物的有机质为特征,是中央隆起带古油藏的可靠烃源岩.成藏史分析表明,J2-K1期的埋深加大和古地温升高,导致古油藏石油裂解转化为古气藏;K2-E时期,燕山运动致使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反转,陕北斜坡形成,古油藏被破坏,一部分油气向浅部运移散失,一部分向陕北斜坡高部位运移,可能是盆地中部大气田的主要气源之一.  相似文献   

6.
酒西盆地鸭儿峡白垩系砂(砾)岩储层发育良好,但目前针对其物源体系的认识还不清晰。 以酒西盆地鸭儿峡白垩系砂(砾)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稀土元素的有关参数,探讨柳北和鸭儿峡砂(砾)岩的物源及地球化学特征。 研究区白垩系砂(砾)岩各稀土元素质量分数小且无明显的差异,实验样品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同,均呈现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贫乏且变化平缓的右倾模式; Eu 负异常明显,物源相似,均来自上地壳; Ce/Ce* 和 Ce anom 指数均显示酒西盆地白垩系沉积的古水介质为还原环境,这有利于油气的形成。 初步认为,柳北和鸭儿峡砂(砾)岩来自于同一物源体系。  相似文献   

7.
沉积相是在沉积环境中形成沉积岩石特征的综合反映。沉积相的分析研究是储层特征和油藏综合评价研究的前提,也是油藏开发方案制定的基础。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W气田上古生界沉积相研究。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鄂南)奥陶系具有与盆地中东部完全不同的沉积、岩溶环境和岩溶储层特征,其中设计的一口浅钻井揭示了碎屑物质充填岩溶洞穴的存在.浅钻钻遇上石炭统本溪组和上奥陶统平凉组两套地层,本溪组岩性为铝土质泥岩,平凉组主要颗粒灰岩和藻灰岩,并夹有多套泥岩层.利用矿物成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对比分析了两套...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下二叠统山西组物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源分析是沉积相研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鄂尔多斯盆地下二叠统山西组的沉积体系主要以南北向展布为主,以盆地为主体的相关研究强调北部物源区的作用,因此,盆地西缘的物源认识相对较薄弱.主要运用沉积岩石方法,包括岩石学成分、重矿物组合、古水流方向、特征矿物、阴极发光等资料,结合砂岩厚度,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山西组沉...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不同时代砂岩漂白现象的研究表明,漂白砂岩形成均与有机流体的参与有一定联系。因而,可将其作为烃类曾经运移、聚散的线索,预测在其附近可能有(古)油、气藏存在或遭改造破坏。鄂尔多斯盆地在后期改造过程中油气赋存状态发生了重新调整。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生界漂白砂岩的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分析和岩石学特征研究,初步确定该区漂白砂岩形成于酸性还原环境。其岩石学特征主要表现为较高的高岭石含量及黄铁矿含量,同时氧化铁边部颜色较中心浅;主量分析结果证实漂白砂岩的Al2O3含量较高,Fe3+/Fe2+较低;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岩心样品还是露头样品,都存在Eu负异常,均指示了还原环境的特征。综合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生界砂岩漂白现象指示了天然气的逸散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邑地区延长组砂岩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明确了旬邑地区延长组沉积期的沉积环境、源区风化程度以及古气候条件等,进一步探讨了研究区砂岩的源区母岩岩性及构造背景等。微量元素比值及其相关图解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沉积时期属于氧化环境,能够反映古气候条件的重要指标均显示旬邑地区延长组沉积期属于典型的干旱型气候。砂岩样品的化学蚀变指数(CIA)值分布于10.93~86.17之间,平均值为45.38,化学风化指数(CIW)值分布于0.42~56.42之间,平均值为10.52,表明研究区砂岩从源区搬运至沉积盆地的过程中经历的风化作用较弱,该结论与A—CN—K三角图解所得出的结论相一致,而且Th—U图解与Sm—Ce图解表明沉积物经历了简单的沉积循环过程。砂岩样品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总体显示轻稀土(LREE)相对富集,重稀土(HREE)相对平坦,铕具有“V”形负异常,铈异常不明显,曲线表现为明显右倾,与UCC和PAAS的分布形态类似,表明旬邑地区延长组砂岩物源来自上地壳酸性母岩区,该结论与F1—F2图解、Cr/V—Y/Ni图解、Th/Co—La/Sc图...  相似文献   

12.
关于无机生油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干酪根热解理论的困惑,论述了沥青、干酪根中Pb-Sr-Nd同位素的新证据,Pb-Sr-Nd同位素数据不支持沥青与干酪根同源,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的沥青更多来自下地壳与上地幔,而原油中有机硅化合物的发现更进一步证实了它们更可能来自地壳深部,通过无机反应合成而生成.本文还提出有机质(及煤)加深部无机氢气的液化(或汽化)的生油(气)假设.本文指出,碳同位素作为油气物源判识需慎重对待.今天面对油气勘探的严峻局势,需重新认识油气无机生成理论.   相似文献   

13.
油气微渗漏组分的赋存形态及其油气指示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赋存介质类型和与介质作用方式,油气微渗漏组分可以划分为挥发态、水溶态、吸附态、吸收态、包裹态和化合态。目前已根据不同赋存形态确立了十多种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方法。提出评价地球化学勘探方法检测油气有效性的油气指示性指标(SI)。用该指标评价鄂尔多斯盆地不同地区中所应用的5种地球化学方法,依SI值由大到小的排序为微量元素电化学提取,酸解烃,热释汞,金属总量分析和蚀变碳酸盐(二者SI值相同)。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微量元素吸收态的电化学提取方法具有很好的油气指示性和对油气藏边界的分辨能力,微量元素的谱图分析可作为油气微渗漏异常属性评价的一种新手段。图2表1参10(文百红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不同成因泥质岩样品稀土元素分析表明,稀土元素在杂色泥质岩中较为富集,在暗色泥质岩中亏损;在细粒沉积物中富集,在粗粒沉积物中亏损。指出从稀土元素的区域变化来看,盆地北部的物源主要来自于北部阴山古陆,且北部物源具有明显的东西分带性;稀土元素富集受沉积分异作用控制,由北向南随着泥岩粒度变细,稀土元素特别是重稀土元素富集。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马家沟组浅水碳酸盐沉积体系可分为滩相、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和蒸发台地相等四个相带 ;本文主要讨论了该地区不同相带的有机质丰度、可溶有机质族组成及其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研究表明 ,局限台地相有机质丰度相对较高 ,富含饱和烃和芳烃 ,正构烷烃轻组分含量相对较高 ;滩相有机质丰度相对较低 ,富含非烃和沥青质 ,正构烷烃重组分含量相对较高。这与局限台地相有利于有机质保存的水动力条件和烃类运移有关。研究表明局限台地相生烃潜力较高 ,是油气源岩良好的分布区 ,而滩相为颗粒灰岩 ,孔隙发育 ,非烃和沥青质所占比重较大 ,是良好的储集带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地表元素地球化学场与能源矿产关系初探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烃类蚀变和吸附作用通过增大流体的溶解能力、改变介质的氧化-还原条件和酸碱度、影响土壤颗粒的润湿性等方式,对元素地球化学场产生影响。鄂尔多斯盆地元素地球化学场与能源矿产关系密切,铁族元素和亲铜元素的低背景叠合分布区为煤和天然气藏的主要赋存区;钨钼族元素的低背景与铁族元素、亲铜元素的低背景之间的过渡带为铀矿床的有利富集地带;钨钼族元素低背景区为油气藏和煤矿远景富集区;规模大、级别高的元素高、低背景区对应富矿大矿。鄂尔多斯盆地及其周缘区地表元素地球化学场可分为4个分区,Ⅰ区富集石油、天然气、煤;Ⅱ区是天然气、煤和铀矿富集区;Ⅲ区是石油与煤的共生区;Ⅳ区是多金属、贵金属以及铀矿的有利富集区。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张家滩油页岩不仅是重要的固体矿产资源,也是该盆地三叠系油气的主力烃源岩。对张家滩油页岩典型露头剖面、钻井岩心进行有机碳含量(TOC)、氯仿沥青"A"及族组分、含油率等相关测试分析表明,张家滩油页岩有机质丰度高,TOC介于5.11%~36.47%,平均16.15%,生烃潜量(S0+S1+S2)介于16.58~230.98 mg/g,平均94.20 mg/g,氯仿沥青"A"介于0.42%~2.22%之间,平均1.25%,属于生烃条件极好的优质烃源岩;含油率高,介于3.52%~14.6%之间,平均8.16%,属于中高品质的油页岩;干酪根类型以Ⅰ—Ⅱ1型为主,Ro介于0.43%~1.09%。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剖面和钻井岩心样品,建立了盆地南部张家滩油页岩的热演化剖面,分析了氯仿抽提前、后油页岩的含油率变化及油页岩热演化过程中含油率、热解烃产物的变化特征,揭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张家滩油页岩具有聚集油页岩、页岩油两类资源的潜力,提出了相应的勘探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