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酿酒小曲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小曲是生产小曲酒的糖化发酵剂。文中对小曲的作用、原料组成、生产条件以及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高质量的小曲 ,不仅能够提高小曲酒的出酒率 ,也能使酒的风味质量得到稳定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川法小曲白酒生产经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酿酒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微生物技术的普及,川法小曲酒生产在四川小曲酒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对如何提高出酒率和产品质量,从川法小曲酒生产实践的蒸粮工序、培茵工序、发酵工序、蒸馏工序等方面进行了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3.
对玉蝉小曲和安琪小曲分别复配不同比例的酱香大曲酿酒,通过对比出酒率及产酒品质,发现A组(玉蝉小曲)复配酱香大曲比例为10%时,出酒率提高3%左右;复配大曲比例为30%时,乙酸乙酯含量提高约0.4 g/L;复配大曲比例为20%时,异丁醇含量降低0.2 g/L。B组(安琪小曲)复配酱香大曲不能有效提高出酒率与酒体中风味物质含量,但对异丁醇含量降低有一定积极作用。因此,在传统小曲清香型酒生产中添加适当比例的酱香大曲,对小曲酒的出酒率及酒体中苦味物质的降低具有积极的作用,与玉蝉小曲复配使用,也可有效提高酒体中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以及乙酸等重要呈香呈味物质的含量,提高酒品质量。  相似文献   

4.
小曲是生产小曲酒的糖化发酵剂,具有糖化与发酵的双重作用。高质量的小曲,既能提高小曲酒的出酒率,又能丰富和稳定小曲酒的风味质量。本文从小曲的制曲原料、制曲微生物、制曲工艺及设备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为酿酒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提高小曲白酒酒质酒率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生才 《酿酒科技》2005,(11):53-54
小曲白酒生产工艺包括发酵、装甑、蒸馏等,提高小曲白酒的出酒率和酒质,使酒达到国家标准规定,除严格选择原料和酒曲外,还应严格按工艺要求操作,特别是工艺中的截头去尾、看花接酒是提高小曲白酒出酒率和酒质的关键。(孙悟)  相似文献   

6.
采用湖北宜昌耐高温活性干酵母和湖南轻工研究所纯根霉曲替代传统小曲酿制米香型小曲酒,不但克服了炎热夏季所引起的酸败现象,而且还稳定提高了出酒率6.6%以上,经上年使用,稳定保证了小曲米酒的出酒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苏明  苏强 《酿酒科技》1998,(6):68-68
使用TH-AADY、生香ADY和根霉混合制造纯种小曲,有利于小曲酒生产安全度夏,且保持小曲酒醇香的传统风味,出酒率提高5%以上。  相似文献   

8.
采用湖北宜昌耐高温活性干酵母和湖南轻工研究所纯根霉曲替代传统小曲酿制米香型小曲酒,不但克服了炎热夏季所引起的酸败现象,而且还稳定提高了出酒率6.6%以上,经长年使用,稳定保证了小曲米酒的出酒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南曲(土曲)的制作黄小珍湖北罗田县凤山镇楚乡酒厂(436600)关键词小曲,南曲,生产小曲又名南曲、酒饼、药曲或酒药。湖北小曲是用粘粳米糠、观音土、曲母为原料制成的糠曲。由于小曲酒生产周期短,出酒率高,湖北县级小酒厂大多生产小曲酒,现以罗田县小曲为例...  相似文献   

10.
通过玉米小曲白酒的生产总结,作者认为,坚持低温发酵,将发酵期延长到8天;加之严格按工艺操作,玉米小曲酒的出酒率可达54.5%(57°)。文章较详细的介绍了从泡粮→复蒸,摊凉→入池发酵,以及蒸馏等工序的操作、工艺参数等。  相似文献   

11.
陈颖 《酿酒》2010,37(4)
大曲作为大曲酒生产的糖化剂、发酵剂和生香剂,含有多种微生物及其产生的多种酶类,对大曲酒的风格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曲坯在入房培养的管理过程中,从温度掌握特点分为三个阶段:前火期、中火期、后火期,各阶段温度的控制对大曲的品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议制酒大曲原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曲原料是微生物的土壤,曲坯是微生物的培养基,酶的贮存库,制曲原料成分支配着微生物的种属及其生育代谢,也决定着大曲酒的特性。该文叙述了制曲原料的基本要求、作用,常用制曲原料的特性等。  相似文献   

13.
大曲中耐热细菌菌群富含多种酶系,对白酒风味物质的产生有重要的影响。该研究采用高温富集方法从大曲中分离目的耐热细菌菌群,制作成麸曲并应用在小曲白酒酿造过程中,初步探究了三种高温条件下大曲耐热细菌菌群在小曲酒中的功能。通过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了微生物结构及多样性,并考察了含水量对麸曲中的细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大曲中以Bacillus为主的耐热细菌菌群被成功复刻至麸曲中,并占主导地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富集温度的升高,耐热细菌占比越大;水分含量在55%时,麸曲中细菌生物量最高可达8.52×1010 CFU/g。通过小曲酒酿造试验发现,酿造出的最优小曲酒相较于对照组,出酒率提高3.7%,高级醇含量降低27.27%,酯含量增加23.07%,说明在小曲酒酿造过程中使用大曲耐热细菌菌群,可以提高小曲白酒质量。  相似文献   

14.
大用曲量工艺与酱香型酒产质量、风格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利 《酿酒》2008,35(3):34-38
酱香高温大曲在酿酒中的作用是糖化、发酵、生香。而生香是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产生酱香的基础,是酱香的来源,也因此才有酱香型酒的大用曲量工艺。大用曲量的目的是保证酿酒生产的正常进行(糖化、发酵)和提高酒质(增加酱香型酒的主香成分以及多种复杂的香气成分)。生产正常和提高酒质两者是互为因果的:生产正常是提高酒质的前提,提高酒质必须生产正常。对于糖化力、发酵力都低的高温大曲,为保证酿酒生产的正常进行必然要加大用曲量,加大用曲量就必然带进大量香味物质,大量的香味物质又必然给酒的质量风格带来巨大影响,使酒的酱香风格更突出、典型性更强、酒质更好。  相似文献   

15.
从优质大曲中筛选分离了具有出超强酯化功能的红曲酯化菌,并将其应用于原酒酿造和黄浆水酯化生产。用于原酒生产时,即在保持传统酿酒工艺的基础上加入红曲酯化菌种参与酒醅发酵,生产的原酒更具有"窖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之特点;而将其应用于黄浆水酯化研究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加入红曲酯化菌生产的酯化液中已酸乙酯、乳酸乙酯均有较大的提升,将这种酯化液用于原酒生产,不仅改善酒体风格,提高原酒产量,而且可以大大提高酒的优质品率,实现了酿酒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高了行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专业化制曲推动制曲技术进步及酒质提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大和  李国红 《酿酒》2009,36(1):3-7
从曲药的作用、不同类别曲药与酒产量质量的关系、制曲技术的发展阐述了专业化制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了北方生产大曲提高质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麸曲酱香型白酒的酿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麸曲法生产酱香型白酒,主要研究发酵过程中各成分变化规律,从而掌握麸曲酱香型白酒的酿制特点.结果表明:水分、酒度随发酵时间逐渐增加,酸度先增加后变缓慢,淀粉浓度前期下降较快,后期变化平稳.气相色谱分析,酒质成分丰富,酱香味突出.  相似文献   

18.
葛崇凯 《酿酒》2008,35(5):53-55
麸曲芝麻香型梅兰春酒具有曲雅怡人的风格、优美舒适的香与味,其独特风格是由原料、微生物和发酵工艺决定的。多种微生物共酵、“四高一定”、采用高温大曲作种母,增加双轮底酒的生产等是梅兰春酒的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19.
王贵玉 《酿酒》2014,(3):12-13
辽香型白酒是清香工艺加高温小麦大曲酿造出的白酒。在其生产过程中,高温小麦大曲可以增加酒的陈酱香风味,提高香味成分物质的生成量,形成了口味醇厚、酒体丰满的独特风格,提高了酒的质量和品位,可以使辽香型白酒走出低质低价的误区,树立东北烧酒新形象。  相似文献   

20.
陈路露 《酿酒》2012,39(3):29-31
用两种方法研究了口子特有的超高温曲和高温曲中的风味物质。结果表明直接进样比静态顶空进样方法优越,超高温大曲比高温大曲含有的挥发性物质多,为进一步研究口子大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