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核酸适体(Aptamer)是单链寡核苷酸片段,对靶分子具有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具有常规识别分子(如抗体和酶)所不具备的一些优点,该文基于核酸适体制备了一种用于检测腺苷的免标记电化学传感器。将腺苷的核酸适体与带巯基的捕获探针通过硫-巯键组装到金电极表面,用6-巯基己醇(MCH)作为缺陷探针封闭电极表面,得到的MCH/Aptamer-Capture/Au界面,构筑的电化学传感器对腺苷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检测腺苷的线性范围为1×10-6mol/L~2.5×10-4mol/L,检测限为0.1μmol/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该传感器对腺苷的检测具有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宽、制作简便、成本低,并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2.
该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高灵敏的基于抗体-抗原-核酸识体夹心法和DNA滚环扩增(RCA)的方法用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PDGF-BB)的检测.在核酸识体的3'端连接RCA反应的引物,在φ29 DNA聚合酶、脱氧核糖核苷酸及环形模板存在下,经过滚环扩增反应后,可得到一条与环形DNA模板互补的重复序列的DNA单链,利用生物素标记的互补寡核苷酸探针与扩增产物杂交,再用亲和素标记的碱性磷酸酶与之反应,将反应后的产物在底物溶液中进行银沉积反应,最后用电化学方法检测电极表面沉积的银量,通过检测银量来达到检测PDGF-BB的目的.考察了抗体固定化浓度、RCA反应时间和其它蛋白质对测定信号的影响.结果表明,RCA扩增反应能显著的提高检测的灵敏度,降低检测下限.PDGF-BB在0.5 pg/mL~8 000 p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0.2 pg/mL.该方法在蛋白质的检测和医学诊断等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碲化钴纳米管,以制备的碲化钴纳米管、纳米金和壳聚糖组成的复合膜修饰裸铂电极,构建了一新型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利用该生物传感器及邻菲罗啉钴电化学杂交指示剂对禽病毒基因进行了检测研究.实验表明,该法测定DNA的浓度线性范围为2.0×10-10~2.0×10-6 mol/L,最低检测限为7.94× 10-11 mol/L.  相似文献   

4.
利用多壁碳纳米管( MWNT)—Nafion和纳米金( GNPs)修饰金电极构建了一种简单、灵敏检测人端粒DNA的电化学阻抗传感器。首先将Nafion分散的MWNT滴涂于Au电极表面,再利用电化学沉积法将GNPs沉积到MWNT—Nafion修饰Au电极表面,以GNPs为载体固定人端粒探针DNA制备DNA传感器。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将传感器用于人端粒DNA的检测中,结果表明:目标人端粒DNA的线性范围为1.0×10-13~5.0×10-11mol/L,检出限(S/N=3)为2.5×10-14mol/L。采用MWNT为基底沉积GNPs修饰电极检测的灵敏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气相传输法制备了形貌均一、尺寸适当的纳米ZnO棒,并利用其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在其表面组装了酪氨酸酶进行酚类物质水体污染的电化学检测传感研究。讨论了ZnO纳米结构制备的条件优化和用于传感的响应结果与影响因素。该传感器对邻苯二酚和苯酚具有快速的安培响应。线性范围分别为0.02 mmol/L~0.12 mmol/L和0.01 mmol/L~0.4 mmol/L,灵敏度分别为0.83μA/(mmol/L)和2.14μA/(mmol/L),检测限分别为15.57μmol/L和4μmol/L,为纳米结构ZnO在生物化学传感方面的应用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以小分子可卡因为检测模型,报道了一种基于等温循环链置换聚合的无需标记且具有通用性的荧光生物传感系统。当目标小分子可卡因存在时,该适体探针形成与目标分子特异性结合的空间结构,其两端的发夹结构被打开,留出可以与引物杂交的3’端,在Klenow聚合酶的作用下发生等温聚合反应形成双链。置换出来的目标分子又可以与适体探针结合进行下一轮反应。如此循环,通过荧光染料嵌入双链产物可以实现对目标分子的非标记高灵敏检测。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传感系统在5nmol/L~50μmol/L的范围内对可卡因有良好的线性。通过巧妙设计适体探针,该传感系统可以作为一种通用型方法用于其它目标物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利用氨基化离子液体修饰的氧化石墨烯(IL-r GO)、电沉积纳米金(dp Au)和巯基-β-环糊精(β-CDSH)构建手性传感界面,并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该传感界面对多巴对映体的手性识别。其中,氨基化离子液体修饰的氧化石墨烯和电沉积纳米金能有效促进电子的传递,催化多巴的氧化还原反应;而巯基-β-环糊精作手性选择剂,识别多巴对映异构体。实验发现,D-多巴在传感界面的电流响应信号明显大于L-多巴,且峰电流差值达到88μA,说明研制的传感体系与D-多巴的作用更强。在1.0×10-5mol/L至5.0×10-3mol/L浓度范围内,D-多巴和L-多巴的峰电流与其浓度呈线性响应,检出限分别为2.1×10-6 mol/L和3.3×10-6mol/L(S/N=3)。该传感器制备简单、响应快速、检测灵敏,可用于手性化合物的识别研究。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种简单的信号衰减型电化学溶菌酶适体传感器。以氧化石墨烯修饰的玻碳电极为基底(GO/GCE),通过循环伏安法电沉积金纳米粒子在电极表面,得到AuNPs/GO/GCE。将3’端修饰巯基的单链DNA通过金硫键共价连接于电极上,而在与前者可部分杂交的适体探针链5’端标记上二茂铁甲酸。当目标物溶菌酶与适体探针链发生特异性结合,通过示差脉冲伏安法检测到二茂铁甲酸还原峰电流相应的改变,从而实现对溶菌酶的识别及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溶菌酶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对于溶菌酶的检测范围为1.08×10-11~1.08×10-8mol/L,检出限达到6.02×10-12mol/L。  相似文献   

9.
以纳米MnO2作为适体固定的构建平台,制备了一种用于腺苷灵敏测定的电化学交流阻抗型生物传感器.[Fe(CN)6]3-/4-作为氧化还原探针监测传感器表面电子传递电阻的变化,表面电子传递电阻的变化值与腺苷的浓度在1.0×10-9~1.0×10-7mol/L范围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8.0×10-10 mol/L.传感器显示出高的灵敏度、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自组装单分子膜法,将人工合成的乙肝病毒单链DNA片断作为特异性探针固定在金电极表面,结合电活性指示剂Hoechst33258构成DNA电化学传感器。在乙肝特异性DNA探针的自组装固定过程中,探讨了自组装单分子膜的成膜条件,总结出在探针浓度为100mg/L,自组装固定时间为12h对DNA探针的固定较为有利。考察了单链DNA修饰电极的伏安特性和单链DNA修饰电极的电子传递性能。在对标准互补DNA溶液的杂交检测过程中,探讨了杂交时间、杂交温度、指示剂的作用时间等对DNA传感器检测的影响。当杂交时间为90min,杂交温度为25℃,杂交溶液中NaCl浓度为0.3mol/L时,指示剂的伏安信号较好。  相似文献   

11.
基于树状高分子的DNA电化学传感器对禽流感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G4 PAMAM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然后通过共价作用固定禽流感病毒探针ssDNA-1,以[Co(phen)3]3+为指示剂,采用示差脉冲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对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通过与双链dsDNA作用的[Co(phen)3]3+的峰电流信号的变化,可以识别和定量检测溶液中互补的禽流感病毒DNA片段.经过条件优化,该法测定DNA的浓度线性范围为1.3×10-9~6.5×10-8 mol/L,最低检测限为9.2×10-10 mol/L.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一种基于活化的玻碳电极的新型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可用于膀胱癌DNA的检测.通过循环伏安法(CV)实现玻碳电极在NaOH溶液中的刻蚀,使电极表面负载大量官能团,为DNA提供连接位点,由Laviron方程计算得到玻碳电极表面的羧基浓度为 1.022×10-6 mol/cm2.亚甲基蓝(MB)作为电化学检测的杂交指示剂.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刻蚀后的电极进行了形貌表征.在最优杂交条件下,通过差分脉冲法(DPV)计算出最佳检测限为5.677×10-13 mol/L(n=5),适用目标 DNA浓度范围1×10-8 mol/L~1×10-12 mol/L.该传感器有望用于实际样品中膀胱癌DNA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3.
发展了一种基于"树枝状"信号放大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DNA的检测。该传感器利用两种DNA功能化的纳米金颗粒,通过两次"三明治"杂交,在电极表面形成"树枝"状结构,从而实现DNA的定量检测。首先通过共价交联方法获得巯基DNA1和DNA2修饰的两种纳米金颗粒,其中DNA1和DNA2与目标cDNA部分互补。然后,修饰在金电极上的捕获探针DNA1与目标cDNA分子及巯基DNA2修饰的纳米金颗粒(DNA2-AuNPs)形成第一个"三明治"杂交结构,实现一次放大检测。接着,DNA2-AuNPs又可与cDNA、巯基DNA1修饰的纳米金颗粒(DNA1-AuNPs)形成第二个"三明治"杂交结构,实现二次放大检测。这种"树枝状"放大信号的方法的检测限是0.13pmol/L,相对仅利用纳米金颗粒放大的方法而言,其检测限降低了4倍。并且,该传感器具有较好的识别碱基错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一种基于普鲁士蓝/PDDA-石墨烯复合膜的新型无酶电化学传感器,可以用于过氧化氢的灵敏检测。以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作为分散剂和功能化试剂制备了PDDA功能化的石墨烯(PDDA-G),然后将普鲁士蓝(PB)电沉积到PDDA-G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PB/PDDA-G/GCE。实验发现,在工作电位为-0.3 V时,PB/PDDA-G/GCE作为传感器对H2O2的电化学还原有很好的催化能力,响应时间小于5 s,这主要是缘于PDDA-G和PB的协同作用。在3.0μmol/L~2 061μmol/L的范围内,H2O2的还原电流与其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μmol/L(S/N=3)。该修饰电极有望用于实际样品中H2O2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5.
将二茂铁和巯基修饰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探针通过自组装的方式固定到金电极表面,以二茂铁作为电子介体构建电化学DNA传感器,利用杂化前后DNA传感器所展现出峰电流的差异,实现对目标DNA的定量检测。通过研究DNA杂化前后方波伏安法的扫描频率与二茂铁电子介体传输速率关系,优化扫描频率。结果表明:当扫描频率200 Hz时,目标DNA浓度在5. 0×10~(-9)~1. 0×10~(-7)mol/L范围内,峰电流的变化与目标DNA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拟合方程式为ΔI_P/I_0(%)=0. 760 95+0. 610 65 c,检测限为1. 7×10~(-9)mol/L(S/N=3)。  相似文献   

16.
尿酸(UA)是人体最基础的代谢产物,多巴胺(DA)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二者同时存在于体液当中,其含量对于人体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实现快速、高效、准确的同时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研制了一种基于Pt-Au二元双金属负载石墨烯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尿酸和多巴胺的测定,结果表明Pt-Au和石墨烯的纳米复合物对尿酸和多巴胺具有非常好的催化氧化作用,并且能实现峰的分离(ΔE>200mV),为尿酸和多巴胺的同时测定提供了有力条件。该传感器对尿酸和多巴胺同时测定的检测下限分别为1.996μmol/L和0.999μmol/L,线性范围分别为17.417μmol/L~1259.357μmol/L和2.486μmol/L~260.141μmol/L。基于Pt-Au二元双金属和石墨烯的电化学传感器具有制作简单方便,成本低廉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用于实际样品的同时测定也得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用水热法制备出具有特殊核桃状外表的纳米小球修饰在玻碳电极的表面,通过5′端巯基修饰的探针DNA共价结合在CdS层敏感层上形成共聚物,再与靶DNA杂交,利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修饰CdS纳米颗粒的电极检测得到的DNA杂交信号有明显的增强,峰电流强度值与靶DNA浓度值的负对数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信号增强的最大值在靶DNA浓度为101μmol/L时得到。传感器灵敏度提高,检测下限可达1pmol/L以下。  相似文献   

18.
三聚氰胺与胸腺嘧啶(T)之间能够通过三个氢键结合,以富T的DNA探针为识别元件,结合DNA修饰的纳米金颗粒放大技术,以电活性物质钌胺作为信号分子,发展了一种高灵敏检测三聚氰胺的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下限低至0.5nmol/L。  相似文献   

19.
申请号:201210009506.X【公开号】CN102539494A【公开日】2012.07.04【分类号】G01N27/26(2006.01)I;G01N27/327(2006.01)I【申请日】2012.01.12【申请人】福建医科大学【发明人】陈伟;刘银环;林新华;刘爱林;陈元仲【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蛋白质控制组装界面的安培型DNA电化学传感器。包括电极、蛋白质、捕获探针DNA、信号探针DNA和辣根过氧化物酶,电极采用金电极,  相似文献   

20.
以磁性微球固定相思子毒素多抗制备捕获探针,以三联吡啶钌标记相思子毒素单抗作为发光探针,两者与相思子毒素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形成夹心复合物,成功建立了相思子毒素的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检测方法。利用此方法检测相思子毒素,浓度在0.1~1000μg/L范围内与电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对数线性关系,拟合方程为lg Y=0.763 lg X+0.562(R=0.9903,N=7,P<0.0001),检出限为0.1μ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