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该设计属于老建筑加建,设计主题定为摄影博物馆.展示内容为以20世纪80年代西安城为背景的十张照片.设计主要呈现三个部分的内容:文脉背景、建筑的独一性以及据此产生的交流空间. 文脉:照片中几乎所有的故事都是围绕城墙而展开的.该摄影博物馆既为了用空间承载摄影作品的感情记忆,也利用空间来描述设计者对西安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法国南锡市美术博物馆的设计分析入手,着重介绍法国建筑师洛朗·博杜安在此作品中对建筑的光和空间的手法表达,以及如何利用新的建筑来延续历史文脉。希望通过对法国这一优秀设计案例的分析,为我们今后对历史街区的博物馆在延续文脉设计方面提供一些素材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四川建材》2017,(2):75-78
结合江西省展览馆改造工程方案的实际案例,建议该工程命名为"南昌城市文化建筑艺术博物馆"保护与更新工程,并从建筑文化角度提出该博物馆陈设内容设想及具体建设措施。主张重要历史文脉城市建筑保护更新需表里如一,城市更新需在市场模式之上,回归城市历史文脉的有形价值,传承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4.
<正>项目地点:湖南长沙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完成时间:2013年主设计师:陈凌设计团队:白云祥、冯桂英、朱颖客户:楷林(长沙)置业有限公司摄影:瑞景摄影室内设计概念为"云中漫步",为了打造博物馆般的空间气场,在以直线条为主要构造背景的基础上,利用建筑高差设计出具有视觉冲力的几何"云墙"。华灯初上,透过彩釉玻璃幕墙,建筑仿佛一片漂浮在玻璃盒子里的云,具有很强的昭示性。  相似文献   

5.
场所精神是基地环境、建筑空间和整体氛围的统一体。文章以中华文明源三祖文化博物馆为解析案例,剖析了基于环境的文化建筑的场所精神创作手法和策略。该案例从基地环境出发,将建筑和环境以及文脉进行有机融合。基于场所精神理论并结合设计实践,作者通过文章阐述并提出了将建筑、场地环境以及文脉相结合构建场所精神的文化建筑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6.
屈小羽 《华中建筑》2007,25(5):84-89
基于理性分析的新旧建筑空间关系营造对于旧建筑改扩建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分析河北博物馆扩建中新旧连接部分的理性决策过程,探讨基于基地文脉环境和旧建筑历史背景的新旧空间关系的营造,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改扩建设计提供思考方法和设计手法上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在设计博物馆的过程中,探讨建筑与城市空间、校园环境的关系;现代理念与传统文脉的关系;并提出建筑多元因素的融合、共生。  相似文献   

8.
郑勇 《四川建筑》2000,20(1):31-34,107
在设计博物馆的过程中,探讨建筑与城市空间、校园环境的关系;现代理念与传统文脉的关系;关提出建筑多元因素的融合、共生。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佛山博物馆方案设计为例,从岭南人文空间意向、岭南建筑立面及色彩的表达、岭南园林、适应岭南气候特点的绿色节能设计、商业与文化的有机结合等五个方面来探讨具有岭南地域特色的地方博物馆设计。在延续传统,呼应地方文脉的同时,塑造博物馆开放、现代、可持续性发展的建筑形象。  相似文献   

10.
《建筑师》2015,(4)
加德纳博物馆扩建工程是伦佐·皮亚诺在21世纪完成的一系列重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之一。将该建筑放在跨文化视野下,借助建筑师特有的建造哲学,通过从基地文脉、形体生成、空间部件与体验、光影技艺等方面对该建筑的阅读,试图剖析如何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实现新建建筑与历史文脉的融合,从而达到异质共生、新旧对话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艺术、文化及城市的文脉等特征,市级博物馆通常会延续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与建筑特征,建筑师在设计时也会着重探索城市的建筑本源。建筑类型学通过提取"原型"进行一定的转化并进行建筑新形势的创新,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为找寻博物馆的本源提供一定参考。文章从建筑类型学的角度对中原地区市级博物馆形式与空间进行分析,从城市的历史、环境、文化及地域特征探寻博物馆设计所依据的原型,通过这些研究,试图为博物馆建筑在契合城市性格设计的过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冰 《华中建筑》2003,21(4):25-31
对博物馆建筑展示空间模式的思考与研究,侧重于在地方乡土环境下,如何体现建筑的现代性这一主题,并且以设计的方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设计概念源于特定的环境——云南丽江大研古城,以东巴文化博物馆扩建为载体,重点表达了在丽江地区传统文脉条件下,以特定的方式体现建筑的现代性——将设计概念建筑化,形成“开放式”的展示空间系统,最终融入纳西人的现代生活。  相似文献   

13.
李信仕 《山西建筑》2010,36(12):10-11
从空间结构、建筑形态、展览布局和材料质感4个方面对梅塞德斯—奔驰博物馆新馆进行了分析,试图在空间文脉传承关系上找寻出这个天才般设计的"影子"。  相似文献   

14.
郭谦  黄凯  孙琦 《南方建筑》2020,(6):62-68
通过阐述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社会背景及历史渊源,强调当代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必要性。以粤剧艺术博物馆对岭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为例,通过对岭南园林历史、西关片区粤剧文脉、粤剧传唱空间演变的历史脉络梳理研究,分析粤剧艺术博物馆采用岭南传统园林形式的合理性,解读粤剧艺术博物馆如何继承岭南传统建筑文化,实现岭南传统园林的当代营造。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建成为周边历史街区的复兴注入了活力,这是区别于“假古董”的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积极探索,具有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中大传统校园空间与文脉进行分析与解读,结合中大博物馆概念设计对当代传统校园中新建筑的设计进行探讨,对此类型的建筑设计做以总结,以期为今后的相关项目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6.
以国内外多所著名博物馆为例,论述了博物馆建筑创作构思中基地分析的重要性.指出:博物馆建筑在前期构思设计中,对基地特征的准确把握,有利于博物馆的总体布局及流线设计;对基地环境及文脉特征的详细解读,有助于博物馆建筑风格及造型的确定;对基地周边环境及建筑的全面考虑,是立面造型"围"、"透"技法运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正"理查德·迈耶,建筑的艺术"展由德国雷马根阿尔普博物馆和理查德·迈耶建筑师事务所联合呈现,通过展现理查德·迈耶整个工作经历中所设计的著名建筑及项目来阐述他的复杂设计流程。此次展览主要聚焦他设计的博物馆类建筑,以及他于事业初期在美国设计的部分住宅项目。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从5个方面来探索建筑空间构成的概念:选址、空间比例分配、照明、路由以及色彩。展览主办方精心挑选了一批建筑模型、原始草图、效果图以及照片等。一些著名的博物馆建筑出现在此次展览中,包括雅典庙宇、盖蒂中心、巴塞罗那当代艺术博物馆、布尔达博物馆以及乌尔姆展览馆等。此外,一些知名住宅项目,如道格拉斯住宅,格洛塔住宅,萨兹曼别墅,Shamberg住宅等也有展出。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评析连州摄影博物馆设计,尝试勾勒出一幅当代公共建筑的意义向事件性、物质性和公共性转化的图景,这种变化产生了新的建构逻辑和空间特征。连州摄影博物馆在融合新与旧、建筑与事件、物质与叙事、身体与空间等关系中成功地把艺术注入了日常。  相似文献   

19.
以长沙简牍博物馆为例,从城市空间、建筑空间、博物馆观众、内容与方式、营销与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设计的探讨和反思,得出博物馆应该尊重和整合城市空间,引导城市空间的发展;博物馆建筑应该以人为主体,构建具有亲和力的文化场所,服务于社会大众,达到与城市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刘会英 《山西建筑》2010,36(27):17-18
以鄂尔多斯博物馆项目为例,对超大空间建筑的防火疏散设计进行了介绍,分别阐述了该博物馆总图布置,室内功能布局及主馆、地下室的消防措施等内容,重点分析了提请消防部门审批确定的问题,为同类场馆消防设计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