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联“Недра”出版社于1984年再版了“金属矿床生物地球化学找矿”(初版—1974年)。本书更全面地介绍了生物地球化学元素-指示剂和生物地球化学找矿的特点。研究了含矿生物地球化学晕的形成规律,包括Zn、Pb、Cu、Hg、Mo和U,以及有关45种其它元素-指示剂的生物地球化学资料。此外,还列出了许多新的找矿实例和所采用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其中包括确定树根中一系列元素-指示剂的野外伦琴射线-生物地球化学找矿法。本书共分四章:(1)生物地球化学普查有用矿物矿床的一般理  相似文献   

2.
三、形容词的误译 1.The detection limit will be no better than about 1% of the scatter signal. 误译:检出限不会比1%散射信号更好。正译:检出限不会大于散射信号的约1%。评述:better是形容词good的比较级,better than 有“比…更好”之意,但这里相当于“大于”  相似文献   

3.
三、动词的误译 1.Incidentally these solutions were stored in glass containers and left standing for some days to allow the growing of some ~(222)Rn. 误译:顺便将这些溶液贮存在玻璃容器里,并且脱离支架一些天,让~(222)Rn生长。正译:顺便将这些溶液贮存在玻璃容器里,并静置几天,让~(222)Rn生长。评述:译者将动词left错误理解为“脱离”,将standing误译为“支架”。从上下文看来,“脱离支架”不知何意。其实left是动词leave的过去式,有“离开、脱离、留下、放置”的意思,standing有“直立、支架”  相似文献   

4.
在铀矿地球化学普查工作中,铀异常的分类和矿晕评价是极重要的一个环节。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研究与地球化学课题有关的物质迁移问题。表生带内的铀有较高的迁移能力,但在局部地段,如在地球化学障内,它的迁移能力便骤然变低。这使铀可在远离矿体的场所形成矿晕,甚致形成与矿体毫无联系的异常。目前,对这类表生性质的铀异常,还缺乏足够的新方法和手段,以研究其物质成分及产出条件。在改进普查方法方面,景观地球化学是发展地质地球化学工作方法的理论基础。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表生带内天然体之间的互相作用问题。正是这样互相作用的结果,才使土壤和疏松复盖层中的矿晕、水文地球化学晕和生物地球化学晕得以发育。但以此为理论基础的、研究地球化学异常的科研工作却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只限于元素的空间分布和元素间的互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西北大、中型内陆盆地的生铀层双层结构,即生铀层=铀源层(长石砂岩红层)+积铀层(能使铀沉淀的灰色层)。其形成机理是:在形成长石砂岩红层的成岩后生作用中,长石被水云母化,长石、石英被自生的赤铁砂、针铁矿及水针铁矿所交代而变红。在这种氧化作用中,长石、石英等硅酸盐类矿物碎屑中的微量铀部分被活化释放出来。由于该层为氧化环境,释放出来的铀不能沉淀,只能和原来储存在孔隙间的含铀“囚水”一起,在成岩脱水过程中扩散到与其相邻的Eh值低的灰色还原层中沉淀,形成铀的工业富集。生铀层双层结构的意义有三点:1.扩大了砂岩找矿中的铀源范围;2.它可成为盆地找矿的重要判据,并可以定量地评价内陆盆地的成矿远景;3.生铀层的主要标志长石砂岩红层,有助于攻深找盲,预测深部的盲矿体。  相似文献   

6.
用~(210)Pb(~(210)Po)找铀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铀矿普查方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探索深部找矿的新途径以适应攻深找盲的需要。氡气找铀矿是一种很早就被采用的方法,是一种深部找矿的有效方法。氡的测定,长期以来使用电离室或闪烁室的射气仪,后来又出现了α径迹蚀刻法。α径迹蚀刻法采用了“时间-浓度的积分测量”,因此灵敏度高,能反映一定深度的矿体,已取得了良好的结果。该法的缺点是埋杯时间长,野外工作量大,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径迹。曾有人作了改进,使用由半导体探测器制作的测氡仪代替径迹埋片杯。显然这种方法能够在现场得到测量结果,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外对矿产的需求增加,采矿业发展迅速,学术思想活跃,出现了不少新的成矿理论和概念。地史成矿把矿床作为特殊的岩石类型放在上地壳的发展中去研究;热水活动对金属.非金属堆积具有重要意义,生物与成矿存在密切关系;构造活动释放的能量对岩石重熔,元素活化,是动力成矿作用的实质。 7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外矿床成矿理论研究和找矿工作进展很大,陆续发现了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新的成矿理论和成矿模式相继提出,矿床成因除强调“多元成矿”外,地史成矿.热水成矿、生物成矿、动力成矿等研究引人注目。本文参考有关资料,结合工作体会,就成矿理论研究的几个新动向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已经证实低能γ能谱(L.E.G.S)测定岩石、土壤和底沉积样品中的铀、钍和铀的子代产物~(226)Ra和~(214)Pb是一种快速、廉价的方法。取几克样品放置在用铅屏蔽的井型NaI(TL)闪烁晶体的中心,用脉冲幅度分析器采集40—400 KeV的γ谱段。这种系统的所有部件都是“新型的”设备。检测限随计数时间、样品材料的性质及该地区的本底辐射而变化。在有代表性的本底辐射情况下,低铀范围内,1000秒计数的标准误差大约为2.5 ppm;铀含量为100 ppm时,为7.5 ppm。对子代产物~(214)Pb相应的统计是0.6和1.2当量ppm。铀的标准误差随着样品中钍含量而增加,随着铀与其子代产物的比值而降低。能算出每次测定的置信界限。利用测铀时通常可获得的钍含量和平衡破坏的数据可给出放射性物质的源、迁移方式以及地球化学异常的聚积等有关的信息。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测量土壤空气中的氡或“存储氡”同位素~(210)Pb。此种方法的速度及通用性使其成为铀矿地球化学勘探中的一种有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德国《南德日报》1996年3月5日报道】 法国核安全和辐射防护研究所的Francois Brechignac在世界辐射防护者大会闭幕前夕对《旗帜报》说:“我们的实验室可以模拟核电厂事故并研究其对土壤和植物的影响”。 该实验室是在发生切尔诺贝利事故前不久建成的,开始并未使用。专家们亲赴事故现场并考察受辐射土壤的各种污染情况后认为:只要放射性存在于土壤的最表层,人们就可栽培带根的草或用塑性凝胶覆盖土壤,然后再把它们都铲走。Brechignac说:“这种方法是非常花钱的,而且只有对受辐照严重的土壤才有意义,因为必须把废物贮存起来。”  相似文献   

10.
环境研究中的核科学技术战略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柴之芳 《核技术》2000,23(6):431-432
为了促进核科学技术与环境科学的相互渗透和交叉,提高这一跨学科领域的水平,适应我国重点基础研究的国家目标和21世纪学科发展的需要,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化学学部和地学学部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核分析技术开放实验室于2000年3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组织了“环境研究中的核科学技术战略研讨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王乃彦院士到会作了重要讲话,三个学部和中国科学院基础局核科学与大工程处均派代表与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0余个高校或研究机构从事核科学技术与环境研究的30余位代表,会上交流了25篇高质量的报告,并对一些专题进行了热烈、认真的讨论。与会代表认为,这是一次高水平、高层次、高效率的会议。会议主要议题是:(1) 交流近十年由基金委资助有关这一领域的重要成果。(2) 研讨核科学技术与当前生物环境地球化学的相关性,以及环境研究对核科学技术的需求。(3) 探讨根据我国环境特点,发挥和加强核科学技术的作用。(4) 展望二十一世纪核科学技术在环境研究中的发展趋势。(5) 研讨“十五”期间这一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1.
在苏格兰北部的铀矿普查工作中,进行了河流底沉积、水和土壤的地球化学取样,同时配合进行闪烁辐射仪测量。借助于浅孔伽玛测量和氡气测量,以及对矿化漂砾进行的地质填图,确定了泥盆纪沉积和加里东花岗岩中的铀及其他矿化。在普查区的大部分地方,复盖层的厚度达到2米以上,共成分为泥炭、土壤、冰碛物以及局部发育的“残积”物质。尽管矿化上部的泥炭和土壤中的地球化学分布形式遭到次生作用的影响,在某泥炭沼泽中的金属富集仍可以作为附近花岗岩中矿化的找矿标志。河水、河流底沉积中的铀以及底沉积和泥炭质土壤中的铅富集也可用于圈定花岗岩中的矿化位置。根据泥炭质土壤中的金属含量、地表和深部的伽玛射线强度以及土壤气体中氡浓度的研究,测得了被数米厚度复盖层掩埋的泥盆纪矿化花岗质砂岩的吻合金属分散晕。地表伽玛异常从含铀冰碛层往下坡方向位移100米或更远。在土壤中见有铀、铜、铅和锌的类似分散晕。氡在复盖层中的分布很明显也往矿化的下坡方向位移,位移距离为数十米,而延伸达100米以上。在这种环境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小网格的浅孔伽玛测量,用来确定泥炭基底上或其附近的放射性。在比较平坦的地区,当铀矿化浸染体和中泥盆纪沉积构造上部的土壤复盖层不厚时,氡气和浅孔伽玛测量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因此,它们比地表伽玛测量能更有效地圈定并扩大隐伏露头的铀矿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在同一张制片上观察~(60)Coγ线低剂量(0~60rad)辐照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诱发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实验研究结果。各剂量组细胞染色体畸变,细胞微核统计分析项目的观察值资料,用最小二乘方加权回归法配线,与受照剂量之间的关系均为Y=a+bD这一模式的直线方程,且经检验a=a_0=0,实验配线通过原点(0,0)。依从于辐射剂量,在同一张制片上观察到的细胞染色体畸变与细胞微核这两类生物学指标,呈现高度的密切相关性(r=1.000)。本实验结果证明了:细胞染色体畸变和细胞微核这两类生物学指标,在机体细胞受照剂量诊断上是等效的,作为“生物剂量计”具有同样的意义和价值。综合细胞染色体畸变和细胞微核指标,在低剂量范围内,其诊断水平向下可延续到5rad左右。  相似文献   

13.
科罗拉多南普拉特河流经结晶岩及沉积岩地区。在科罗拉多的整个流程中都是硫酸盐—氯化物—钠—钙型水。南普拉特河水中铀的浓度,在1969—1970年的冬季变化范围为5ppb—67ppb,这就使得它比世界上其它大多数河都异常地富含铀。与流经已知铀矿床地区的其它河中所观测到的铀浓度减少的情况相反,该处铀的浓度在下游增加。南普拉特河含铀浓度或高于科罗拉多河,或高于北普拉特河,尽管后两条河是流经美国采矿区。很可能南普拉特河的大部份铀是由白垩纪拉拉米建造的含铀煤层和白垩纪皮埃尔建造的富含铀的黑色页岩提供的。并不排除在南普拉特排水盆地中存在有尚未发现的铀矿床的可能性,但是已经知道没有重要矿床。排水盆地的某些地段,即向河流提供异常地大量铀的地段,允许使用“增量面积铀负荷”这种参数。南普拉特河的水头增量面积铀负荷低于0.00018公斤铀/天/公里~2,而科罗拉多州韦尔多纳和巴尔扎克之间由于排水的增加,增量面积铀负荷为0.016公斤铀/天/公里~2。这个参数对于在其它地区进行铀矿水文地球化学普查可能有用。牛轭湖(割断曲流)冲积层孔隙水中铀的浓度随季节变化,但是没有铀矿物沉淀的明显证据。孔隙水的Eh,pH和总钒量测量表明,无论是沥青铀矿、水硅铀矿或是钾钒铀矿都是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14.
【本刊2005年8月综合报道】2005年7月18日,美国总统布什与来访的印度总理辛格在白宫举行会谈,并就美印在核技术领域进行全面合作达成一致意见。会谈结束后,双方发表了联合声明。这则声明意义深远,它表明美国实际承认印度是核国家,尽管没有公开宣布印度是核武器国家。这是美国自印度在1974年首次爆炸核装置从而中断与印度的核合作以来,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会谈结束后,布什在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并强调美印两国持有相同的民主观与自由观,称应该加强两国的关系。联合声明指出:由于认识到民用核能在以清洁而更有…  相似文献   

15.
阈探测器是研究中子能谱的一种有效工具,而中子能谱是解决某些辐射剂最学问题(其中包括确定紧急核事故中子剂量)所不可缺少的资料。用核乳胶和活化阈探测器测量事故中子剂量有一定的局限性。1967年,K.Becker 等人提出用“非照相方法”测量事故中子个人剂量的建议,并用天然铀和聚碳酸酯制作一种简单的裂变径迹个人中子剂量计~([1])。近年来,我们也研制了这种固体裂变径迹中子剂量计。在超临界紧急事故中,应用这种剂量计来测量中子剂量具有许多明显的优点:测量速度快,可测量的剂量范围大,环境适应性强和径迹计数能自动化等。其缺点是剂量计本身固有的γ放射性虽然已降低到很弱,但仍高出环境本底  相似文献   

16.
利用微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生物有机大分子,按照中医经典理论的论述注入健康人体,同时、快速、连续测量放射性强度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进行分析、综合。在四条大经上共进行了110人次以上的实验测量。 主要实验结果如下: 1.实验证实确有物质和信息沿经络路线传播,沿经传播主要是一维走向。 2.实验证明物质和信息沿经传播有确定的方向和速度,其基本速度与经典的经络理论一致。 3.“气血”沿经络的运行呈波动状态。 实验发现:被标记的化合物沿经运行时,其强度不是单调、平滑的变化,而是呈有规律的波动状态。即具有确定的周期、振幅、波长。 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经络实体的理论模型和数学表达。即描绘气血运行规律的数学方程 (△N/△T)_n=X~(n-1)(N_X N_cn~(-1/2))-Asum from 1 to m X~(n-m)Y~m n-m≥m/2 理论计算曲线与实测曲线相比较表明、定性、定量方面都相当一致。并提出一组新的人体重要参数。即经络系统作为一个基本的物质、能量交换系统所需的、表征其特有功能的主要参数:流量、流速、周期、振幅、波长。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应用同位素氚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测定植物血凝素(PHA)、葡聚糖硫酸盐(DS)两种丝裂原刺激下的T、B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各种花环试验(ERFC、ERFC、ZC_3RFC、M_ERFC、EA_GRFC和EA_MRFC),非特异性酯酶染色(ANAE)及淋巴细胞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谱的测定等指标,观察电离辐射对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辐射效应。主要结果如下: 1.淋巴细胞是具有高度辐射敏感性的不均一群体。总的说来,B细胞辐射敏感性高于T细胞;Tγ细胞的辐射敏感性比Tμ细胞高。 2.T、B淋巴细胞非特异性转化反应是一项辐射敏感性较高的指标,B细胞转化反应对辐射效应比T细胞转化反应更为敏感。 3.电离辐射对ANAE活性和E花环形成率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对ANAE活性的抑制较对E花环形成率的抑制更为显著,提示ANAE染色更能反映T胞细的辐射损伤效应。 4.T、B淋巴细胞在中等剂量照射后,LDH_5含量相对百分比都见增高,但T细胞LDH_5百分比的升高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B细胞经2.5或5.0Gy照射后LDH_5百分比升高与对照组之间差别显著(P<0.05)。这种T、B细胞照射后LDH_5变化的不同,提示B细胞辐射敏感性可能高于T细胞。 5.淋巴细胞中各种RFC数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下降,且具有时相性变化。各种RFC的D。值变化顺序为ERFC>ZC_3RFC>E_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