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多油层注水开发油田,定量确定注采关联程度、搞清注入水在油层中的流动方向及向某一方向的流动数量,是精细高效注水开发所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常规方法是利用采油井和注水井平面分布位置及油层物性资料定性确定,主观因素大,常与注采关联实际不符。根据物质平衡及干扰试井原理,测试注水井工作制度改变前后平面对应油井的液面恢复曲线,计算两条恢复曲线所围成的面积(ΔS)及其占相应井组总面积的比例(η),其大小反应了平面对应的采油井与注水井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注采井组现场试验及油井分采结果证实该方法是成功的。与注示踪刑、干扰试井等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诸多优点,可指导油田高效注水开发。  相似文献   

2.
对于多油层注水开发油田 ,定量确定注采关联程度、搞清注入水在油层中的流动方向及向某一方向的流动数量 ,是精细高效注水开发所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常规方法是利用采油井和注水井平面分布位置及油层物性资料定性确定 ,主观因素大 ,常与注采关联实际不符。根据物质平衡及干扰试井原理 ,测试注水井工作制度改变前后平面对应油井的液面恢复曲线 ,计算两条恢复曲线所围成的面积 (ΔS)及其占相应井组总面积的比例 (η) ,其大小反应了平面对应的采油井与注水井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注采井组现场试验及油井分采结果证实该方法是成功的。与注示踪剂、干扰试井等方法相比 ,该方法具有诸多优点 ,可指导油田高效注水开发。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油藏采用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井网开发,1口水平采油井对应多口配套注水井,生产过程中部分井水淹损失产能,为了快速识别注水开发水平井水淹类型,恢复水平井单井产能,通过分析对应注水井生产动态指标,利用模糊聚类法判断水平井来水方向,基于储层物性、改造措施类型、渗流特征等建立了油藏模型,通过模拟计算确定最佳堵水时机、堵剂用量、施工参数等。矿场试验表明模糊聚类法可以确定优势来水方向,优化的堵水调剖参数在现场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正>注水和采油是油田开发中的两件大事,要注了水、采出油,注好水、采好油。随着油田逐年开发,可动用剩余油枯竭,达到经济极限而最终报废是油田开发的基本规律;对于注水开发的油藏,注水和采油是油田开发中的两件大事,要注了水、采出油,注好水、采好油。在长庆油田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中,油水井是油田开发过程中最基本的单元,采油通过注水交替,注水井将注入水通过注水井井筒注入  相似文献   

5.
基于注采关联度的水驱油藏窜流通道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水驱油藏窜流通道识别多借助于各类特殊监测资料,针对受资料条件限制而无法广泛应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窜流通道识别新方法.该方法利用常规的生产动态资料和采油井、注水井的普通监测资料,通过计算注采单元内注水井的视吸水指数与任一采油井的产液指数间的注采关联度,判断该注采单元内注水井、采油井之间的连通性,进而确定...  相似文献   

6.
在油藏注水开发后期,查清剩余油分布、合理部署注采井网、制定出开发调整措施是油藏开发管理的重要工作。为此,首先要了解井间连通性,弄清注水井水流方向。应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方法,借助石南油田石南4井区三工河组油藏的油井与注水井的生产动态数据,从动态的角度对井间连通性和注入水流动方向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实现起来比较简单、省时,适合于油田现场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利用分配型和非分配型同位素示踪剂,对科尔沁油田包26-30注水开发井组进行了井间示踪生产动态监测,定性给出包26-30井注入水推进方向、速度、井间连通性及储层非均质性的分析解释,定量给出了注采井间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规律的综合解释,提出了调整和治理注水开发井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常规注水井组调控多数采用“一井组一对策”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到其它井组影响,很难从本质上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本文针对M区块注水开发中存在问题,提出关联注水综合调控技术,即在落实地质体基础上,根据油水井生产数据、动态监测资料等,对注水效果相互影响的井组组合在一起,多角度全方位制定综合注水调整对策,取得较好效果,区块日产油量、含水上升率、递减率等指标得到改善,在国际油价严冬期实现提质增效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发生改变,进一步加大对注水井水驱前缘准确认识的难度。电位法井间监测技术是有效测定注水水线推进方位的成熟测试方法之一,可以确定注水平面推进方向、波及范围和注水优势方向,从而确定油水井注采关系,指导实施有针对性分类调整,在强势渗流方向上控制注水、在弱势方向上加强注水。调整后注水井注入状况得到改善,采油井见效明显,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矿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井间储层连通性认识是注水开发油田最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而目前常用的油藏工程法、数值模拟法和地球化学法,对认识结论可靠性的影响因素较多,尤其对地质资料依赖性较大,且周期长成本高。由注水井、采油井和油水井井间储层组成了一个复杂的非线性注采系统,反映该系统某一侧面的油水井生产动态数据中,隐含着油水井井间储层连通性信息。利用油水井多变量生产动态数据,基于多变量相空间重构方法,可重构这一注采系统动力学特征,通过求取重构注采系统吸引子的关联维,就有可能提取出井间储层连通性信息。使用该方法工作量小,在WR油田应用效果好,得出结论与实际生产相符,且理论清晰算法简单,不需要复杂的数学模型和地质静态模型参数,并可以实现定量解释,为井间储层连通性认识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徐晓会 《石油仪器》2009,23(6):69-72
微地震法水驱前缘监测技术时间推移监测试验通过监测选定区块内注水井不同注水阶段的水驱前缘,了解区块内各注水井的优势注水方向、推进距离等监测参数的变化情况,与地质资料相结合,最终给出随时间推移的水驱前缘展布图。文章重点介绍了微地震法水驱前缘监测原理以及时间推移监测试验测试实例,分析此项技术在大庆油田生产中的作用,及时掌握井组的水驱波及动用状况,加强注采井组调控,为区块开发方案制定及调整注水开发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渤海PL油田是位于渤海湾盆地的大型河流相油田,在其注水开发过程中,亟需准确认识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砂体连通性,以便优化和调整注采井网,提高采收率。针对油田砂体横向变化快,纵向上薄砂体发育的特点,利用丰富的压力、水淹等生产动态资料及相位转换后赋予地质意义的地震资料综合分析砂体的连通性,进一步完善和修正了早期以地质及测井资料确定的砂体连通性分析成果,并引入注采连通率概念,用来定量表示井组范围内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砂体的连通性。该套方法在PL油田注水优化及井网调整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其它河流相注水开发油田井组范围内井间砂体连通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改善低渗透油藏非均质储层的注水开发效果,应用油藏工程方法研究了渗透率非均质性与注水开发井网几何形式的耦合作用,引入了渗流因子及渗流因子变异系数,提出了低渗透油藏非均质储层注水井偏移的井网调整新方法,并应用黑油模型数值模拟技术对其进行了适应性评价。将注水井沿井排方向偏移一定距离,井组内渗流因子变异系数降低,且随着砂体渗透率级差的增大、井网内横切比的减小,注水井向低渗砂体方向的偏移距离逐渐增大。注水井偏移最佳距离后,井组产油能力提高了5.6%,含水率下降了3.7%,明显提高了水驱开发效果。提出的非均质性评价方法及注水井最佳偏移量计算式,为低渗透非均质储层注水开发时的井网调整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总结注水诱导裂缝概念的基础上,阐明了注水诱导裂缝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提出了识别注水诱导裂缝方法,最后利用该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W地区长6油藏A0井组的注水诱导裂缝进行了识别。注水诱导裂缝为张性裂缝,其规模大、延伸长,渗透率高,纵向上不受单层控制,延伸方位一般与现今地应力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或者油藏主渗流裂缝方向一致,并随着低渗透油藏注水的推进发生动态变化。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若油井逐渐表现出方向性水淹且含水率变化曲线呈现出阶梯状上升,试井解释具有裂缝渗流特征,同时水淹井对应的注水井吸水剖面逐渐表现为指状吸水且注水指示曲线出现拐点,示踪剂或水驱前缘监测油水井之间表现出良好的连通关系,则可判定在油水井之间形成了注水诱导裂缝。  相似文献   

15.
三维流线模拟方法是有限差分模拟技术的补充.流线模拟的主要优点是能够显示流体流动通道和计算注水量分配系数,它的应用可以改进水驱项目的作业和开发方案.用流线模拟方法优化井位和注水量研究了沙特阿拉伯的一个碳酸盐岩油藏的补充开发方案,该方案包括钻几口水平注水并/采油井.对流线模拟器的限制条件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显示,流线模拟方法在高度可压缩系统中的应用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它是以预测的方式跟踪油田/井组的目标产量和限制条件以及单井的目标产量.在本研究的优化阶段之前,成功地应用流线模拟器再现了油藏一次采油(在未注水情况下)的历史动态.从流线模拟中可以得到有价值的信息:注入水向对应采油井的分布情况;含水层的水损失情况;每口注水井相应的采出原油的百分数;与每口注水井有关的含水变化.用注水量与补偿采油量/采液量曲线得到了质量指标,以测定每口注水井的注水效率.从曲线上识别出注水动态相对较差的注水井,然后通过一系列模拟调整注水量的分配和注水井井位来提高注水效率.  相似文献   

16.
地层裂缝测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声  胡艳霞 《钻采工艺》2002,25(3):30-39,43
地层裂缝测试技术是通过接收地层破裂时的微地震波信号来判断人工裂缝的走向 ,用此方法测定压裂井和高压注水井的裂缝走向与长度 ,从而判断高压注水井的水淹、水窜方向 ,水驱油效率 ,并且确定注采井网的合理性 ,从而为布置或调整好注采井网和注水强度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渤海L油田油藏聚驱后,部分井区后续水驱阶段出现含水回返快,剩余油挖潜难的问题。为此,应用水平井测井解释静态法分析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变化,再利用注采受效关系、产聚浓度监测数据及不稳定试井等动态资料判断井间连通性。研究表明,测井模型显示井区内储层平面非均质性较强,注采受效法判断注水井C1H与采油井C2H趾部连通性好,与采油井C3连通性差,验证了测井解释结果;产聚浓度监测结果表明,注水井C4与采油井C2H井间连通性差,与采油井C3、C6井间连通性好,并由不稳定试井法得到验证。该方法在渤海L油田C井区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灰色关联分析在高台子油田开发调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理论,把油藏中注水开发井组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在油水井间建立了灰色关联。以高台子油田高20—39井区为例,借助油水井生产动态数据,应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了油层的连通情况及油井主要来水方向,并提出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油井进行优势分析,研究油井生产参数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达到优化产液结构和协调平面关系的目的,力图使油田动态分析更加科学和准确。实例证明,油藏开发调整后,见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井组试注阶段见效井组少、注采关系不明确等问题,在系统分析注水井及采油井在注水过程中各阶段生产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总结出建立井组连通、确定井间关系的3类方法:单元压差曲线、能量节点分析、高压注水创建井组能量平衡。单元压差曲线是针对多井注、一井采井组,通过压差曲线确定井间连通响应情况;能量节点分析是对油井能量指示曲线能量变化关键节点分析,确定井间注采关系;对于井间存在生产压差、注水无法启动井组,通过高压注水建立井组能量平衡,达到启动压差,实现井组连通。通过此3类方法,明确井间关系及动态响应情况,建立完善注采井网,科学指导井组注水开发,提升单元整体注水开发水平,促进塔河油田储量动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伊拉克Ahdeb油田高渗带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差、注采井间连通性不明确、驱油规律复杂等问题,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物质平衡理论分析Ahdeb油田注水开发中高渗带对注水开发的影响,建立了井间连通系数计算模型,同时结合水驱特征曲线和含油率模型对未来注水开发进行预测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渗带的影响下,AD1-11-2H井与4口相邻注水井的连通系数分别为0.21、0.14、0.12、0.31,通过不同的连通系数计算并提出了有效注水速度的概念。根据注采井组之间不同的有效注水量并结合水驱特征曲线和含油率模型对井组进行优化配注。AD1-11-2H井组优化配注1a后,采出程度达12.5%,年采油速度为2%,综合含水率为57%,完成了开发方案目标。研究成果对非均质性较强的高渗带油藏注水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