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交联木薯淀粉非糊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非糊化的高交联木薯淀粉的方法,测定了反应的取代度和布拉班德粘度曲线,提出高交联木薯淀粉与原淀粉颗粒不同,在沸水中只发生轻微溶胀,呈非糊化颗粒态。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三氯氧磷为交联剂制备非糊化的高交联马铃薯淀粉的方法,测定了反应的取代度和布拉班德粘度曲线,研究了在沸水中受热后非糊化淀粉的颗粒形貌及粒度分布等特性。提出高交联非糊化马铃薯淀粉存在着不同于原淀粉颗粒的沸水中只发生轻度有限溶胀的非糊化颗粒态。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以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非糊化的高交联马铃薯淀粉的方法;测定了反应的取代度和布拉班德粘度曲线,提出高交联马铃薯淀粉与原淀粉颗粒不同,在沸水中只发生轻微溶胀,呈非糊化颗粒态。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以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非糊化的高交联玉米淀粉的方法,测定了反应的取代度和布拉班德粘度曲线,提出高交联玉米淀粉与原淀粉颗粒不同,在沸水只发生轻微溶胀,呈非糊化颗粒态。  相似文献   

5.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高交联非糊化淀粉的物态性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技术)对高交联非糊化玉米淀粉和高交联非糊化木薯淀粉,在水分散体系中随温度的升高而发生的物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氯氧磷高交联变性淀粉,尽管已经失去了糊化的性质而保持颗粒状态,但在相应的原淀粉糊化温度范围内,仍然发生了由多晶态向非晶态的相转变。  相似文献   

6.
采用交联―酯化―预糊化复合变性制备乌冬面专用改性淀粉,并与木薯原淀粉、交联淀粉及交联―酯化淀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交联淀粉偏光显微及颗粒形貌没发生明显变化,交联变性并未破坏淀粉结晶结构;交联―酯化淀粉颗粒出现粘连和聚集现象,部分颗粒表面出现凹陷和裂纹现象;红外光谱表明,交联―酯化―预糊化复合变性淀粉在1 728 cm–1、1 247 cm–1附近出现新的吸收峰,分子内引入乙酰基团,X–射线衍射光谱显示,交联―酯化―预糊化复合变性淀粉在5.6°和22°处衍射峰强度减弱,A型特征峰加强,结晶类型由"C"型向"A"型转变;交联―酯化淀粉经预糊化处理后,淀粉颗粒膨胀破裂,结晶结构受到彻底破坏,淀粉偏光十字消失,但预糊化处理未破坏淀粉分子化学键。  相似文献   

7.
三氯氧磷交联马铃薯淀粉颗粒膨胀历程及溶胀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淀粉与三氯氧磷的交联反应 ,通过控制交联反应程度 ,成功地控制了交联淀粉颗粒的膨胀并使其停留在不同的溶胀阶段。本文详细地研究了处在不同溶胀阶段交联淀粉颗粒的结构特征和变化趋势 ,揭示了交联淀粉颗粒由高交联非糊化到低交联溶胀糊化的膨胀历程及溶胀机理 ,即交联马铃薯淀粉是以颗粒尾端为主的不均衡膨胀。  相似文献   

8.
高交联木薯淀粉非晶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以三氯氧磷为交联剂的高交联木薯淀粉的制备方法,报告了高交联木薯淀粉颗粒随反应取代度增加而逐渐非晶化的现象;同时,采用偏光显微镜和广角X-射线衍射对其由多晶态向非晶态的渐变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高交联木薯淀粉存在着不同于原淀粉多晶颗粒态的只含无定形结构的非晶颗粒态。对非晶颗粒态高交联木薯淀粉颗粒的粒度分布的进一步研究结果还表明,此时的淀粉颗粒发生了轻度有限的膨胀  相似文献   

9.
三偏磷酸钠交联马铃薯淀粉颗粒膨胀历程及溶胀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淀粉与三偏磷酸钠的交联反应,通过控制交联反应程度,成功地控制了交联淀粉颗粒地膨胀并使其停留在不同的溶胀阶段,详细地研究了处在不同溶胀阶段交联淀粉颗粒的结构特征和变化趋势,揭示了交联淀粉颗粒由高交联非糊化到低交联溶胀糊化具体地膨胀历程及溶胀机理,即交联马铃薯淀粉是以颗粒尾端为主的不均衡膨胀。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木薯淀粉与三氯氧磷的交联反应,通过控制交联反应程度,成功地控制了交联淀粉颗粒的膨胀并使其停留在不同的溶胀阶段,详细地研究了处在不同溶胀阶段的三氯氧磷交联木薯淀粉颗粒的结构特征和变化趋势,揭示了三氯氧磷交联木薯淀粉颗粒的具体的膨胀历程及溶胀机理,即木薯淀粉是“花蕾绽放式”膨胀历程。  相似文献   

11.
淀粉颗粒形貌与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玉米、木薯、马铃薯淀粉颗粒形及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讨论,揭示了不同淀粉颗粒形貌及结构特征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别,提出了木薯和马铃薯淀粉颗粒首端和尾端的概念以及玉米和木薯淀粉颗粒也存在轮纹和脐点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光学显微镜(LM)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木薯淀粉、木薯淀粉- 黄原胶复配体系在糊化过程中淀粉颗粒形态的变化。淀粉糊化是淀粉与水分相互作用的过程,利用核磁共振仪(NMR)测定质子自旋- 自旋弛豫时间(T2),来反映体系糊化过程中黄原胶对水分运动性的影响;通过测定渗漏直链淀粉含量,反映黄原胶对木薯淀粉糊化过程中链段运动性的影响,从而探究木薯淀粉在黄原胶为连续相体系中的糊化机理。结果表明:黄原胶一定程度上可抑制升温过程中淀粉颗粒的膨胀,同时SEM图显示黄原胶包裹于木薯淀粉颗粒周围,形成空间位阻使得淀粉颗粒分散均匀,与淀粉糊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升温过程中质子自旋- 自旋弛豫时间(T2)的差异体现了糊化过程中水分分布及结合程度的变化,由于黄原胶的吸水及包裹作用使得淀粉糊化温度升高,热糊稳定性提高,表现为T2 先降后升的拐点由50℃升高至60℃及95℃较高的T2;黄原胶的加入使得体系中链段运动性降低,表现为直链淀粉渗漏量随着黄原胶配比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3.
李晓玺  陈玲  李琳  李冰 《食品科学》2006,27(6):64-69
利用体外消化模型对不同交联度的三氯氧磷交联木薯淀粉的消化速度和抗消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氯氧磷交联木薯淀粉被唾液α-淀粉酶消化的速度随交联度的增大而降低。高交联降低淀粉颗粒和淀粉糊的消化速度,低交联增大淀粉颗粒的消化速度但对淀粉糊的消化速度影响程度较小。同时用Megazyme全淀粉分析盒分析了三氯氧磷交联反应对木薯淀粉抗消化性能的影响。三氯氧磷交联木薯淀粉被酶水解的程度随交联程度的增大而降低,且所含的抗消化淀粉的总量也随着交联程度的增大而减少。高交联特别是使淀粉达到非晶化时淀粉的抗消化性能越强。但是在交联度小于1.71×10-2的范围内,凝沉的交联淀粉消化程度随着交联程度的提高而增大,当交联度继续增大时消化程度则降低。通过控制淀粉的交联程度可以调节淀粉与酶反应的敏感程度和反应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营养特性。  相似文献   

14.
The efficiency of sago and tapioca starch stearates for encapsulating lemon oil were studied and compared to the efficiency of gum arabic. The stearates were prepared by esterification of stearic acid with starch. To accomplish esterification, the stearic acid was first coa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starch granules. Then the coated granules were heated at 150 °C for 2 h to obtain sago or tapioca starch stearate (SSS or TSS). SSS or TSS can be prepared as ready‐to‐use products in the form of pregelatinized‐hydrolyzed sago or tapioca starch stearate (PGHSSS or PGHTSS). The resulting modified starches were used for encapsulation of lemon oil. The lemon oil encapsulating efficiency for SSS with DS 0.009 and 0.014 were close to that of gum arabic, whereas the encapsulating efficiency for PGHSSS with DS 0.0052 and 0.016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gum arabic. The TSS and PGHTSS provided encapsulating efficiencies lower than the gum arabic.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马铃薯淀粉、红薯淀粉和木薯淀粉为原料,三氯氧磷为交联剂,氯化钠为膨胀抑制剂,制备了不同交联度的交联淀粉,研究了交联对薯类淀粉性能及鲜粉丝耐煮性的影响。采用断条率、吸水率表征鲜粉丝的耐煮性,采用沉降积法测定淀粉的交联度。结果表明:交联淀粉用量和交联度对鲜粉丝耐煮性均有影响。淀粉经交联后,其蓝值、膨胀能力降低,但其冻融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的辛烯基琥珀酸酐(OSA)、Al3+以及不同p H值在改性过程中对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休止角、活化指数、接触角、分散性、和偏光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OSA、Al3+添加量和交联过程中p H值的增加,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的休止角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特征,而只有p H值的变化对马铃薯淀粉的休止角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影响;改性后,三中淀粉的接触角均大于90°,证明淀粉疏水性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在活化指数试验中,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的活化指数可以达到0.95;液体石蜡中的分散性测试表明,玉米淀粉的分散性最好,其次是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的分散性最差,而改性后淀粉的分散性较原淀粉并未出现明显变化;最后,通过观察同等光强条件下淀粉的偏光特性,发现改性后淀粉颗粒出现偏光十字变弱、表面阴影增加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对木薯原淀粉和醋酸酯木薯淀粉的冻融稳定性、高温稳定性等性质进行比较。在面粉中添加0%、4%、6%、8%、10%的醋酸酯淀粉,对面团特性进行粉质测定;并将面团做成速冻水饺皮,对水饺皮的蒸煮损失、质构、感官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由于在木薯原淀粉中引入了乙酰基,醋酸酯淀粉具有较强的冻融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对改善速冻水饺皮品质具有适用性。醋酸酯淀粉对速冻水饺皮蒸煮特性、质构特性等方面有明显的改良作用。最佳添加量为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