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惠民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Es3)由3个完整的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个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构成。沙三段发育三角洲、扇三角洲、水下浊积扇、浊积水道、滑塌浊积岩以及湖泊相6种沉积相类型。以基准面升降半旋回为单元,上述6种沉积相在平面上可以组合成5种沉积体系: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滑塌)浊积扇体系、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扇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沉积体系、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以中期基准面旋回C3为例分析了沉积体系的平面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东营凹陷中央洼陷带沙三段以三角洲和浊积岩的发育为主要特点。通过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建立了沙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将三角洲的主要发育层段沙三中亚段划分为6个短期基准面旋回,每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包含着多个较小规模的次级基准面升降旋回。岩性圈闭主要由浊积成因的砂体组成,可划分为滑塌浊积岩、坡移浊积扇和湖底扇圈闭3种类型,每种类型圈闭的形成和分布都与基准面的升降变化密切相关。湖底扇和坡移浊积扇圈闭形成于基准面上升期,是该区主要的储油圈闭;滑塌浊积岩圈闭主要形成于基准面下降期,规模相对较小,储积物性较差。该研究成果对于确定浊积岩(扇)体的发育与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更好地指导该区及类似地区的岩性油气藏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3.
张宇 《石油实验地质》2009,31(6):583-587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主要存在3种成因类型的岩性圈闭模式,其中与三角洲有关的浊积扇岩性圈闭受三角洲结构控制,与较大规模的湖泛作用有关,多发育在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近岸水下扇—浊积扇岩性圈闭受古地貌、断裂性质、断裂活动强度与断裂组合样式等控制,多与沟谷地貌、断阶及断裂的持续活动密切相关;古地貌平台—滩坝岩性圈闭受物源、古地貌及湖岸线控制,主要位于在粗碎屑沉积体前方及侧翼的古地貌平台,发育于长期基准面上升期,其中坝砂主要形成于中期基准面下降期,滩砂主要形成于中期基准面上升期。   相似文献   

4.
东营三角洲演化特征与岩性圈闭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营三角洲是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的主要沉积体系之一,为一大型复合三角洲。该三角洲形成的浊积砂体岩性圈闭是东营凹陷沙三段重要的勘探目标,近几年平均每年发现的岩性油藏石油储量超过千万吨。为了给东营三角洲隐蔽油气藏进一步的勘探提供科学依据,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在建立高频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研究东营三角洲演化过程、古构造坡折发育类型及不同期次三角洲与构造坡折的配置关系,分析这些因素对岩性圈闭形成的重要作用,认为在进积时期推进距离较远(三角洲进积作用大于加积作用)、退积时期湖泛规模较大条件下发育的三角洲朵叶体易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浊积扇.  相似文献   

5.
东营凹陷古近系岩性圈闭分布及成藏条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东营凹陷的古构造、古地貌、古地理环境与沉积体系较好的时空配置,创造了良好的岩性圈闭成藏条件.该区古近系岩性圈闭分为三角洲成因的浊积岩岩性圈闭、砂砾岩体近岸水下扇及滑塌浊积扇岩性圈闭和与滩坝砂体有关的岩性圈闭3种类型.受盆地结构、构造-沉积演化史及主裂陷期发育特征的控制,不同的岩性圈闭具有不同的分布规律和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6.
沾化凹陷断坳转换期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沾化凹陷古近纪沙二上-东营组沉积期处于断坳转换期。综合分析认为可将其划分为3个长期旋回和6个中期旋回,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滨浅湖、滩坝、半深湖-深湖和湖底扇等各种沉积相类型。其中有利储集砂体的分布主要集中在C1、C2及C4旋回。沉积体系的分布受基底沉降、断层活动、物源区特征以及气候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腹部达巴松地区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合利用岩性、电性及地震等资料,建立了准噶尔盆地腹部达巴松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白垩系清一段地层格架,并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内对重点层位地层发育特征及沉积体系展布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J-SQ3层序上升半旋回、K-SQ1层序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浊积扇及湖相沉积.研究指出,达巴松凸起向凹陷的过渡地带,地层沉积具有多旋回性,可以形成较好的储盖组合,是岩性地层圈闭发育的有利地区;J-SQ3层序上升半旋回及K-SQ1层序内辫状三角洲前缘的滑塌浊积扇是下一步勘探重点.  相似文献   

8.
根据基准面旋回原理和地震相分析技术,将东营凹陷樊东地区沙三中地层划分为SA和SB两个等时地层单元。SA主要由三角洲-滑塌浊积岩所构成.而SB主要为斜坡扇-盆底扇沉积体系。进一步研究表明,顶超面奔坡折带控制了砂体的成因、分布以及岩性圈闭的形成。其中盆底扇、滑塌浊积岩砂体以及斜坡扇砂体是岩性圈闭的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
乌尔逊凹陷南部层序地层特征及成藏条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张成  魏魁生 《石油学报》2005,26(2):47-52
乌尔逊凹陷沉积过程与构造演化对应,具有阶段性。层序地层学分析结果表明,凹陷南部白垩系发育2个一级层序(TSq1和TSq2)、5个二级层序(Ⅰ—Ⅴ)和12个三级层序(Sq1—Sq12)。层序界面特征明显,层序内部沉积体系类型丰富。凹陷沉积演化经历了2个旋回,分别从T4时期和T04时期开始,其中后者为不完整旋回。总的构造格局决定了凹陷形态与沉积物在可容纳空间内的分布,这是油气成藏的先决条件;地层充填沉积,沉积体系叠置匹配,为成藏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二级层序Ⅱ和Ⅲ中各层序的密集段是烃源岩的主要分布区,尤以其中的Sq4和Sq5的暗色泥岩为最佳;这2个二级层序内的低位扇、低位楔,高位三角洲前缘、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以及湖底浊积扇体系是形成油气藏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0.
Melut盆地北部凹陷为富油气凹陷,具有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针对深层白垩系和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尚未取得突破的现状,通过开展层序地层学和沉积相研究,建立了统一的层序地层格架,明确了Melut盆地北部凹陷源上、源内各主要层序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潜力与方向。研究表明:源上主要发育Yabus上段—Adar—Lau高位域,有利相带为河流、三角洲、扇三角洲,主要形成构造-岩性圈闭;源内主要发育Galhak—Algayger湖侵域,有利相带为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和洪水浊积扇,主要形成岩性和构造-岩性圈闭。综合分析认为,源内层序是寻找构造-岩性油气藏的主要勘探目标。在有利构造背景下发育良好的储盖组合是Melut盆地白垩系成藏的关键因素,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带是白垩系油气成藏的优势相带,上白垩统Galhak组是白垩系油气成藏的主要目的层段。研究结果对Melut盆地北部凹陷下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区域地质资料出发,以岩石学、沉积学及岩相古地理学理论为指导,主要针对岩石颜色、成分、粒度、沉积构造等岩心相标志,对区内10口井的岩心进行了观察,并结合45口井的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分析,对孤南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沉积微相的划分和沉积环境的演化展开了研究,并对其与油气储层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孤南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三角洲、湖泊共3种类型沉积相,9种沉积亚相,16种沉积微相;并首次发现风暴沉积,认为风暴对油气储集层有一定改良作用;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沉积时期,洼陷北侧发育小规模三角洲、扇三角洲,南侧发育三角洲,随着湖泊体系的扩展而逐渐萎缩,总体为生油层形成的有利环境;到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沉积时期,物源区供给增强,洼陷内砂体含量增高,有利于形成良好油气储集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渤海海域新生界盆地的构造特征、层序格架下的沉积充填演化和主力烃源岩特征的研究,剖析了该区域规模型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和有利发育区,并明确了下一步的重点勘探领域及攻关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渤海海域大型油气藏的重点勘探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东营组和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明下段).明下段处于湖盆萎缩期,形成了河道、极浅水...  相似文献   

13.
惠民凹陷西部沙三段地震相与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对惠民凹陷西部沙三段地震相及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共存在五大地震相区十三种地震相,这十三种地震相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沉积环境和岩相。据沉积体系理论,可将研究区内沙三段主要沉积相类型归结为三种沉积体系,即长轴三角洲-深水浊积扇体系,短轴三角洲-沿岸滩坝体系和扇三角洲体系。它们随盆地的演化既有继承性又有新生性。这三种沉积体系是砂质沉积的主要场所,也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中央隆起带和临南斜坡区的三角洲和临南洼陷中的深水浊积扇是今后寻找非背斜油气藏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东营凹陷民丰地区古近系沙四段—沙三中亚段砂砾岩扇体类型认识的不统一,在工区26口取心井岩心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地震、测井、录井及沉积物粒度特征等资料,对民丰地区沙四段—沙三中亚段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及深水浊积扇等砂砾岩扇体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民丰地区沙四下亚段底部和沙三中亚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沙四下亚段中上部、沙四上亚段和沙三下亚段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深水浊积扇在各个时期均有发育,但规模较小。在识别不同层段砂砾岩扇体类型的基础上,综合民丰地区各时期构造活动特征、边界断层形态、气候条件、水体深度及湖盆的"敞-闭"状态等,分析了不同时期主要沉积相的沉积演化及分布特征。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断陷湖盆演化过程中"板式高角度断层-铲式高角度断层"继承性控制的陡坡带砂砾岩扇体的沉积演化模式,旨在对类似地区的油气勘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东营凹陷中带沙河街组三段浊积体储层特征类型与成因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东营凹陷中带沙河街组三段的浊积扇体主要分布于洼陷的深凹部,可按成因分为滑塌浊积扇、坡移浊积扇和湖底扇3种类型,其形成与基准面的升降变化密切相关:滑塌浊积扇形成于短期基准面下降期,由三角洲进积过程中前缘沉积物滑塌而成;坡移浊积扇形成于短期基准面上升期,是湖水动力及洪水作用等对三角洲前缘及三角洲平原沉积物进行侵蚀冲刷,使沉积物沿湖盆边缘斜坡移动至深水湖区再沉积而形成;湖底扇形成于中期基准面上升期,在层序中所处的位置与经典层序地层学低位体系域中的低位扇相当。3类扇体中坡移浊积扇和湖底扇厚度大、储集物性好,含油气性好,是区内主要的储油砂体,而滑塌浊积扇规模相对较小,储集物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东辛地区沙河街组三段中部砂体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描述和分析了东辛地区沙河街组三段中部砂体的沉积与发育特点,进而说明该砂体发育的地区性控制因素。认为,在沙三段中部沉积时期东辛地区位于东营凹陷东部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深肖相带,由于三角洲前缘多次滑塌,形成了一系列沙三中滑塌浊积扇体。根据砂体同生变形构造发育,粒序层理与鲍马序列少见的特点判断,砂体的浊积类型主要是由碎屑流形成的滑动浊积岩。  相似文献   

17.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隐蔽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不同时期发育了不同类型的隐蔽油气藏,断陷期主要形成各种类型岩性及与之相关的复合油藏,主要包括透镜体油藏、构造-岩性油藏、上翘尖灭油藏、物性油藏;断-坳过渡期形成了以地层油藏为主及与地层控制因素有关的岩性和构造油藏,主要包括地层不整合、断层-岩性油藏、地层超覆-断层油气藏、受地层不整合控制的断层-岩性油藏及地层油藏。不同的隐蔽油气藏聚集了不同类型的油气,北部陡坡带外围断陷期形成的受构造控制的沙河街组三段地层-岩性油藏、断-坳过渡期形成的以地层为主的圈闭中主要聚集源自沙河街组四段烃源岩的油气;内侧靠近生油中心的沙河街组三段透镜体岩性及其他与岩性相关的油藏、沙河街组三段上部断层-岩性等油藏主要聚集源自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的油气。北部陡坡带隐蔽油气藏的形成与油气分布特征受控于古构造背景、油气疏导体系、生储盖组合及成烃与成藏要素的有机配置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东营凹陷油气成藏期次及其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东营凹陷发育了咸水湖相沙河街组四段上部烃源岩和半咸水深湖相的沙河街组三段下部烃源岩两套有效烃源岩。根据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储层流体包裹体等资料,将油气藏的形成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期为早第三纪东营期末,凹陷中心的沙河街组四段上部烃源岩已进入生油门限并开始排烃,后由于喜山运动使全区遭受抬升和剥蚀,油气生成过程中断,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表明,此阶段的原油成熟度较低,油气生成数量有限;第二期为晚第三纪至第四纪沉积时期,伴随着凹陷的持续全面沉降和深埋,沙河街组三段下部和沙河街组四段上部烃源岩进一步成熟,生烃作用增强,原油的成熟度较高。两次成藏的原油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凹陷边缘油藏的原油主要来自沙河街组四段上部烃源岩,原油成熟度较低,是早期充注成藏的;生油凹陷中心油藏的原油主要来自沙河街组三段下部烃源岩,原油成熟度较高,为第二期充注成藏的;而过渡带(斜坡带)油藏的油气来源及成藏期比较复杂,总体特征是混源聚集、多期充注成藏。  相似文献   

19.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主要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陡坡深水浊积扇和滑塌浊积扇5种类型的砂砾岩扇体。以这些砂砾岩扇体为储层的油藏呈群带状沿陡坡带有规律展布,由边缘凸起向生烃洼陷中心依次形成了地层-岩性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陡坡带内发育沙河街组四段和三段两套优质烃源岩,最大厚度大于4000m,有机质类型为Ⅰ、Ⅱ型,有机碳为0.5%~3.5%;陡坡带中、上部发育的扇体以断裂、砂层和层序界面组成的复合油气输导体系为通道,油气运移以纵、横向转换传递的阶梯状输导为主,为间接充注成藏。由于断阶发育,砂体岩性较粗、储集物性较好等因素在时空上的有机配置,致使扇体油气藏的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成藏具有多期性,即经历了东营组、馆陶组和明化镇组沉积期的三期油气充注过程,但以馆陶组和明化镇组沉积期的成藏为主,其成藏动力学过程概括为陡坡带断阶型砂砾岩扇体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