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含油气盆地类型特征与油气勘探新领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提出了中国含油气新区、新盆地及其类型特征,并认为这些新领域是我国“九五”乃至21世纪陆上油气勘探的主要接替地。  相似文献   

2.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变格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中国陆壳有其自身独具的特殊性,即中国陆壳的核心——中国地台,是全球9大地台中规模最小的一个、沿纬向延伸的一个;泛大陆形成后由于太平洋板块的生成及印度洋的扩张,中国陆壳处于四面受挤的地球动力环境之中,中国大陆岩石圈出现下拱上张的应力反应,使中国大地构造格局呈现以断裂运动为特征的断块构造性质。使中国含油气盆地的成盆机制从前侏罗纪的大洋张开与闭合的槽台体制转变为大陆张开与闭合的裂谷体制,构造格局从前侏罗纪东西延伸的纬向构造转变为侏罗纪以来东部出现北北东向延伸的经向构造,沉积类型从前侏罗纪的海相沉积为主转变为侏罗纪以来以陆相沉积为主。 中国含油气盆地呈现一个转折、两个世代、三种变格,断穿岩石圈或地壳的深断裂网络将含油气盆地分成了东西2大群、4个带,使中国含油气盆地具有东部以原生油气藏为主,西部以次生油气藏为主等石油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北挤压型盆地超压泥岩与油气运聚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中国西北挤压型沉积盆地主要油气富集区的地层流体压力与油气运聚关系的探讨,划分了运聚的5类流体压力模式;1.紧邻泥岩压力封隔层的砂岩楔部出现流体超高压带,之下为正常压力;2.泥夺压力封隔层之下的砂岩内部出现流体超高压带;3.泥岩压力封隔层这下的砂岩仍为正常流体压力.4不存在在泥岩压力封隔层,地层流体压力正常;5.被致密岩石围限的高压异常流体砂体。  相似文献   

4.
中国陆相盆地分布,主要受中生代以来由板块运动导致的中国大陆变形(亦块内变形)控制。在中国西部属特提斯强烈挤压变形构造区域,出现众多前陆、类前陆等挤压性盆地。而中东部为濒太平洋拉张变形构造区域,导致一大批张裂性盆地发育。  相似文献   

5.
鉴于现有的盆地分类方案不能满足盆地油气资源预测和对比的需要,有必要改变研究思路,引进含油气系统成因分类的结果,建立从油气藏成因机理出发的盆地分类方案。此方案采用油气注满程度、排烃方式和圈闭能力等三项分类参数进行盆地分类。  相似文献   

6.
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昭 《勘探家》1996,1(1):10-17
本文从中国各个地质时斯地壳的地壳运动和沉积古地理出发,综合分析了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特点提出了二叠纪湖盆发育于新疆北部,晚三叠世湖盆主要发育于鄂尔多斯地区,侏罗纪中国中、西部大面积沉降,发育众多的大型湖盆,水域面积大,烃源岩发育。中、西部湖盆较东部发育是寻找大油气田的有利地地区。  相似文献   

7.
中国含油气盆地与石油地质理论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沉积盆地受3个古陆块的离散、聚合和周边古板块作用演化的控制。整体上可划分灶蜃于纪-古生代海相盆地体系和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体系,前者具有天然气资源优势,后者具有石油资源优势。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已成为石油地质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陆相成因油藏是中国石油开采的主体,理论和勘探和发展都在深入。  相似文献   

8.
我国含油气盆地,由于所处的板块构造位置不同、板块构造运动方式不同,形成了西部以挤压为主的聚敛型沉积盆地、东部的扩张型沉积盆地和中部(太行山一武陵山以西)的过渡型沉积盆地。根据含油气构造几何形态、成因机制,综合岩石圈板块运动方式,我国的含油气构造可分为两大类、六种主要类型。即沉积盖层重力滑动型——逆冲断层型、同生构造型和底辟构造型;基底控制型——张性断块型、压性断块型、扭动断块型等。各种类型中还包括若干亚类。逆冲断层构造型生长在西部盆地和中部盆地造山带的前缘;同生构造型往往发育在东部裂谷型盆地之中;底辟构造型常出现在东部裂谷盆地中;张性断块以东部地区为多见,挤压类型盆地也有;压性构造多发育在西部挤压型盆地与中部过渡型盆地之中,扭动断块在西部、中部、东部等盆地中均可发现。我国几乎具有世界上沉积盆地中的各种形式的局部构造类型,但由于具体地质构造背景不同,故其在成因、形态上有所差异。特别是我国的许多复合式盆地,由于演化中地质构造应力条件经过多次变化,因而常有中间型的构造或几种类型的混合型构造。  相似文献   

9.
焉耆盆地含油气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超  林社卿等 《河南石油》2002,16(6):14-16,25
焉耆盆地中生界含油气系统中,八道湾组是最主要的烃源岩层,烃源岩类型主要为煤系泥岩,三工河组是主要的储集层,储层砂体类型为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储集条件较差,属低孔低渗型,古圈闭于Jls期开始形成,发育侏罗纪末期,第三纪末至今两次生排烃事件,油气以沿断层垂向运移为主,对应于两次成藏事件,划分出原生和再生两个含油气子系统。含油气系统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1)侏罗纪末期古油气藏的形成;(2)燕山中,晚期构造运动与古油气藏的调整,破坏;(3)第三系的覆盖和喜山期现今油气藏的形成。断层的多期活动性和燕山中晚期的抬升剥蚀作用改造,破坏;(3)第三系的覆盖和喜山期现今油气藏的形成。断层的多活动性和燕山中晚期的抬升剥蚀作用改造,破坏了早期形成的油气藏,喜山期定型的油气藏现今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10.
鸡西含煤沉积盆地早期油气勘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鸡西盆地位于黑龙江省东部,1985年见天然气显示,盆地有效勘探面积约占盆地面积的二分之一,生油坳陷局部遭受破坏,地质条件复杂,勘探风险较大。盆内主要充填白垩系及第三系,其中下白至统分为鸡西群和桦山群,主要含煤层系鸡西群是油气勘探的目的层。下白垩统东荣组含海湾泻湖相暗色泥岩,而城子河组与穆棱组发育沼泽相煤和高碳泥岩。下第三系永庆组深湖相暗色泥岩丰富。烃源岩类型及纵向分布层位差异受沉积充填序列控制。孔隙型储层物性较差,具有实际意义的是裂隙型储层。生储盖组合匹配,已发现的天然气源于下白垩统鸡西群煤系地层,含气层的盖层是厚层泥岩与凝灰岩。鸡西盆地含有较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大部分为煤成气,是一个含气盆地,应以天然气勘探为主要目标。建议在梨树镇均陷下白垩统找气,在乎阳镇坳陷下第三系找油。  相似文献   

11.
粘土矿物对砂岩储层损害的影响——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人们一开始就把地层损害与粘土矿物相联系,从20世纪30年代起,经历了发现水敏损害现象、确立分散/运移机制、探索分散/运移规律及防治技术三个阶段,80年代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不断深化损害机理认识,损害诊断和控制技术取得实质性进展,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分析技术的进步对揭示损害机理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指出应重视粘土矿物-水相互作用、结构粘土矿物学、粘土矿物-水-原油界面作用方向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注水开发中粘土矿物及其岩石敏感性的演化模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华北油田主力砂岩油藏中4种典型沉积相类型的储集砂体为例,探讨了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储集层岩石属性的微观变化.通过大量岩心样品的室内驱替模拟注水试验,探讨了储集层岩石粘土矿物成分、含量及组合特征的定量演化模式,分析了这种演化所引起储层岩石孔隙结构、敏感性、润湿性、渗流机理变化的特点及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驱过程的一系列演化,特别是岩石润湿性的亲水性加强,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油藏水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13.
黏土矿物由于其特殊的组成和结构在加热过程中其晶间水极易脱出,使得最经典的常规抽提法饱和度分析数据出现偏差,造成水饱和度测定值偏高、油气饱和度测定值偏低问题出现,影响到对储层含油性的判断,并最终影响到区块储量计算等工作,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粘土矿物特性、常规抽提法饱和度分析方法入手对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有机质在粘土矿物中的赋存状态和二者的结合方式以及有机质的热稳定性,提取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泥质烃源岩和东海陆架表层泥质沉积物中的粘土组分(粒径<2 μm),依次进行索氏抽提、碱性水解和酸性水解处理,得到原始和相继处理过程所得碱解和酸解粘土样品及相应的有机组分,继而进行原始和碱解、酸解粘土样品的微观形貌(SEM)、比表面积(BET)、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微分热重(TG/DTG)分析对比。结果显示,索氏抽提有机质主要赋存于粘土矿物外表面和堆积于孔隙中,碱解有机质主要赋存于粘土矿物边缘破键处,而酸解有机质主要赋存于膨胀型粘土蒙皂石层间。前者为物理吸附或束缚的游离有机质,后两者为化学吸附的结合有机质。有机质与粘土矿物的不同结合关系造成它们热稳定性的差异,显示出二者间复杂的作用关系及其对生烃的多阶段性影响。研究不同赋存态有机质的相对和绝对数量对深入研究油气成因和烃类初次运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常见黏土矿物电镜扫描微孔隙特征与甲烷吸附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野外采集的黏土岩的电镜扫描图像分析显示,黏土矿物孔隙分布于颗粒之间和颗粒内部板片自然错断处,前者形态不规则,后者呈楔形或面状缝隙。具层间结构的蒙脱石层内发育纳米级连通孔隙。蒙脱石微孔隙最为发育,伊-蒙混层黏土次之,其粒间孔和层面缝隙为20~100 nm,层内连通孔隙小于50 nm。高岭石黏土主要发育20~100 nm的粒间孔。伊利石和绿泥石晶体颗粒较大,以微米级孔隙为主。吸附实验所反映的各种黏土矿物甲烷吸附能力与电镜扫描反映的微孔发育程度相吻合,指示泥页岩中的纳米级微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泥页岩的比表面积和气体储存能力。黏土岩的孔隙发育与岩石成因和成岩演化有关,孔隙大小主要受黏土颗粒大小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粘土矿物及钻井液电动电位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分析了导致粘土矿物膨胀分散的原因.研究了粘土矿物的电动电位(ζ电位)变化规律;提出了粘土矿物及钻井液电性的转变方法。即有机正电处理剂法、有机正电MMH处理剂法、电解质处理法、非离子型聚合物处理法、调整pH值法等。引起粘土矿物膨胀、分散的因素较多.除取决于组成粘土矿物组分和结构外,还与颗粒表面交换阳离子成分、分散介质性质等有关;粘土矿物的分散、膨胀、收缩、坍塌、渗透等特性均与C电位的大小有密切关系.因此.可用C电位的大小来判断粘土矿物的膨胀、分散性能及钻井液的抑制性能等。只要钻井液的ζ正电位高,对粘土矿物的抑制能力就强.就能达到稳定井眼、提高钻井速度、保护油气层、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无机盐具有压缩双电层的作用.交换阳离子价越高,水化膜越薄,ζ负电位越小.抑制性增强。反之。交换离子价越低,水化膜越厚,ζ负电位越高,分散性增强;阳离子处理剂具有提高钻井液ζ正电位的作用,能使粘土-水分散体系的电性发生反转;正电胶既可使粘土颗粒电性由负向正转化.又保持粘土-水分散体系的稳定性。通过对膨胀渗透理论与双电位理论研究,认为二者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东部阜东斜坡带中侏罗统头屯河组储集层受敏感性影响比较大。影响敏感性的主要因素为粘土矿物类型及其含量,因而有必要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X-衍射和扫描电镜等多种分析手段,对多口井的储集砂岩粘土矿物各项特征及其对储层敏感性的影响展开深入研究。结果表明:①头屯河组储集砂岩的粘土矿物类型多样,同时发现粘土薄膜厚度与产能有一定关系;②物源决定研究区粘土矿物成分,沉积背景、气候变化以及后期断裂构造为储集层中粘土矿物的转化及保存创造条件;③异常压力影响了粘土矿物分布;④头屯河组储集砂岩的敏感性以水敏为主,其次为速敏和酸敏,敏感性程度和粘土矿物含量有关。上述认识为阜东斜坡带头屯河组钻、注、采工艺实施提供有关储层保护和改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Based on the adsorption potential theor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our kinds of clay minerals, i.e. Montmorillonite, Kaolinite, Chlorite, and Illite, in clay shales, meanwhile adding quartzite as control sample. We focus on adsorption amount a, differential adsorption work A, characteristic energy E, characteristic coefficient n in adsorption potenti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fferential adsorption work decreases as the adsorption energy increases, which can generally represent the change features during each stage; the optimum value of n is around 1.5 for five kinds of inorganic minerals; E slightly decreases as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 For clay minerals, the absolute values of adsorption heat and the result of maximum adsorption can meet that Montmorillonite> Kaolinite> Chlorite> Illite.  相似文献   

19.
影响砂泥岩在清水中分散性能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各油气田所钻遇砂岩、泥岩的实测数据综合分析可知:地层岩石的成岩作用是影响砂、泥岩分散性能的主要因素;岩石的分散作用起源于粘土矿物的水化膨胀,但砂岩、泥岩分散性能强弱与蒙皂石或伊蒙无序间层含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泥岩中非粘土矿物组分和含量、泥岩中非晶态粘土矿物、泥页岩的定向度均对岩石的分散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影响泥页岩在清水中膨胀率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各油气田所钻遇泥页岩的实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讨论了泥页岩中晶态粘土矿物种类和含量、非粘土矿物、阳离子种类、泥页岩的埋深及外界温度与压力等因素对泥页岩在清水中膨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泥页岩中蒙皂石或伊蒙间层含量和伊蒙间层的间层比是影响泥页岩在清水中膨胀率的主要因素,泥页岩膨胀率随伊蒙间层的含量和间层比的增加而增大,当伊蒙间层从无序间层转变为有序间层,间层比降至40%以下时,泥页岩膨胀率显著降低;泥页岩中含有石膏、氯化钠、芒硝等无机盐时,加剧其吸水膨胀;泥页岩在清水中的膨胀率随非晶态粘土矿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泥页岩埋深的增加,其膨胀率下降;泥页岩的膨胀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压力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