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不同配比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复配溶液的性质进行了测量与计算,并测定了褐煤吸附复配表面活性剂后的润湿热值、水分复吸率值、红外光谱和Zeta电位值。结果表明:复配表面活性剂在降低表面张力的效能和效率方面均表现出协同作用,且通过润湿热值和水分复吸率值可以看出,对比单一表面活性剂,褐煤吸附复配表面活性剂后润湿热值与水分复吸率值都有明显的降低;通过红外光谱和Zeta电位值证明了复配表面活性剂对褐煤的作用效果和方式。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相比相应的单一表面活性剂对于褐煤的疏水改性效果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选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两种表面活性剂复合后的改性剂对硝酸铵进行表面处理,测定了改性前后硝酸铵的表面接触角、表面张力以及在特定温湿度条件下的吸湿率。结果表明,改性后硝酸铵的吸湿性得到了较好地改善,并得出复合型表面活性剂的改性效果最好,吸湿率下降了87.2%。  相似文献   

3.
二烷基二苯醚磺酸盐驱油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二苯醚和系列α-烯烃为原料合成出二烷基二苯醚,经氯磺酸磺化和NaOH溶液中和,制得系列二烷基二苯醚单磺酸钠(MAMS)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了表面活性剂溶液与烷烃之间在不同条件下的界面张力,并讨论了盐度、活性剂浓度和烷烃链长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认知表面活性剂溶液物理特性是揭示表面活性剂强化沸腾换热机理的基础。本文以表面活性剂强化沸腾换热为背景,阐述了与沸腾换热密切相关的表面活性剂溶液相关物理特性的研究进展,包括表面活性剂溶液的静态表面张力、动态表面张力、黏度、润湿性能和溶解度等物理特性。最后,指出了目前表面活性剂溶液物理特性的研究不足,并对表面活性剂溶液物理特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以γ-氨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六甲基二硅氧烷、NA-酸酐、碳酸钠为原料,经3步得到阴离子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用单因素法考察了投料比、冰浴搅拌0.5 h后继续反应时间和温度对中间体Ⅱ收率的影响。经1HNMR和IR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测定目标产物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和润湿性能。在25℃时,阴离子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为34.00mN/m,临界胶束浓度为3.98×10~(-4)mol/L,润湿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近化学专业设计了一个物理化学综合实验"用电导法和表面张力法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从实验项目选择、实验装置组合、实验条件优化,实验作图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由电导率-浓度法作图可得其转折点为9.456×10-3 mol·L-1,相对误差为8.69%;由表面张力-浓度法作图可得转折点约为8.75×10-3 mol·L-1,则相对误差仅为-0.57%。结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AD)溶液文献值8.70×10-3 mol·L-1可知,选择最大气泡压力法,用表面张力-浓度法作图结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稳态荧光法测定Gemini水溶液聚集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稳态荧光法测定合成的Gemini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聚集性质,并与其它方法如电导法、表面张力法测定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吻合,表明荧光法作为一种测定Gemini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聚集性质的方法是可行的,并对Gemini和单基表面活性剂在临界胶束浓度Ccmc前后荧光相对强度变化规律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能改变两相间的表面张力,具有润湿、起泡、洗涤的作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随着生活废水排放到环境中会导致水质恶化,进而对水生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已成为水体污染的监测指标之一。笔者介绍了近年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方法,如共振光散射法、流动注射分析法、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和联用法,并对今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检测方法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表面张力是表征溶液性质的重要物理参数,添加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的状态也会不同,其中,动态表面张力的测定能表征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内部及表面的运动特性,通过测定动态表面张力,既能表征溶液表面张力降低速率的快慢,也能体现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气-液两相吸附的差异。介绍动态表面张力的常用测定方法,归纳各种测定方法的适用范围,综述国内外动态表面张力测定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双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具有比普通表面活性剂高得多的表面活性,如较低的表面张力,较低的CMC,良好的泡沫稳定性、钙皂分散力、润湿、增溶、抗菌和洗涤能力等。磺酸盐类的双子表面活性剂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一种。  相似文献   

11.
表面张力是流体重要的物理性质,测定表面张力的方法通常包括毛细管上升法、最大气泡压力法、拉环法、旋滴法和悬滴法等。目前,最普遍的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为国家标准推荐的平板法或拉环法。然而,悬滴法作为一项成熟的表面张力测定方法且具备静态表面张力及动态表面张力测定功能,目前使用该法测定的较少。文章使用悬滴法测定较低含量的表面活性剂溶液静态表面张力时发现结果与拉环法差异较大,而测定单组分液体及含量较大的表面活性剂溶液,悬滴法与拉环法的测定数据差异较小,这种情况的相关报道较少。另外,使用动态表面张力测定探索了静态测定时出现差异的原因,并对应用悬滴法进行表面张力测定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总结。使用悬滴法测定表面张力时,应注意时间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自制的羟基和酯基型Gemini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为研究对象,在考察其表面活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在煤沥青表面的润湿性。研究表明,羟基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在煤沥青表面的接触角随疏水链长度的增长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其中C_(12)-OH在煤沥青表面的润湿效果最好;对于m-n-m酯基型Gemini表面活性剂而言,接触角随疏水链长度的增长而降低。当疏水链长度一定时,m-6-m在煤沥青表面的润湿效果比m-2-m好。在一定浓度范围内,C_(10)-OH、C_(12)-OH和12-2-12 3种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与其在煤沥青表面黏附张力呈线性关系。煤沥青表面的Zeta电位随Gemini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趋于平稳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自制的羟基和酯基型Gemini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为研究对象,在考察其表面活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在煤沥青表面的润湿性。研究表明,羟基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在煤沥青表面的接触角随疏水链长度的增长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其中C12-OH在煤沥青表面的润湿效果最好;对于m-n-m酯基型Gemini表面活性剂而言,接触角随疏水链长度的增长而降低。当疏水链长度一定时,m-6-m在煤沥青表面的润湿效果比m-2-m好。在一定浓度范围内,C10-OH、C12-OH和12-2-123种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与其在煤沥青表面黏附张力呈线性关系。煤沥青表面的Zeta电位随Gemini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趋于平稳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1.润湿作用: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液体表面张力,改变接触角的大小,从而达到所需的目的。如果要制造防水材料,就要在表面涂憎水的表面活性剂,使接触角大于90°。2.起泡作用:"泡"就是由液体薄膜包围着的气体。有的表面活性剂和水可以形成一定强度的薄膜,包围着空气而  相似文献   

15.
以油酸甲酯乙氧基化物(OMEE)为原料,通过与亚硫酸氢钠一步法加成磺化得到油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磺酸盐(OMEES),并通过皂化值、碘值、阴离子含量的测定以及红外光谱确定合成的产物结构。对OMEES和OMEE进行平衡表面张力、动态表面张力、动态接触角以及主要应用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对于OMEES,γ_(cmc)=36.3 mN/m,吸附速率较慢,吸附量较少,并且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铺展润湿性能逐渐增强。磺酸基的引入增加了原料的亲水性,使其起泡能力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6.
一种全氟辛基两性磷酸酯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钱君  陈洪龄 《日用化学工业》2006,36(6):348-350,368
对一种全氟辛基两性磷酸酯氟碳表面活性剂协同作用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该表面活性剂与无机盐、阴离子碳氢表面活性剂、阴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性能,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该两性磷酸酯氟碳表面活性剂自身表面张力为24.0 mN/m;电解质氯化钠对该两性磷酸酯氟碳表面活性剂影响显著,可使表面张力下降到22.4 mN/m;阴离子碳氢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可使表面张力降至21.4 mN/m;阴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全氟丁基磺酸钾和四乙基全氟辛基磺酸铵分别使表面张力降至20.9 mN/m和20.2 mN/m;而非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N-乙基-N-聚氧乙烯(9)醚-全氟辛基磺酰胺能使表面张力降至20.9 mN/m。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解决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开采普遍存在的水锁伤害问题,研究了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季铵盐BQ-16和含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全氟辛基磺酸钾(PPS)在降低表面张力和润湿调控方面的协同作用,并探究了BQ-16/PPS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润湿调控及解水锁机制。结果表明,当PPS的摩尔分数(αPPS)为0.7时,BQ-16/PPS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达到最低,低于任一纯组分,此时BQ-16/PPS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接近电中性;BQ-16和PPS在岩心表面润湿调控方面表现出协同效应,当BQ-16/PPS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总浓度为1×10-4 mol·L-1、αPPS为0.7时,盐水滴接触角最大,达到84.23°;BQ-16/PPS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αPPS=0.7)在石英砂表面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低浓度时为单分子层吸附,高浓度时为多分子层吸附;BQ-16/PPS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αPPS=0.7)可将...  相似文献   

18.
表面活性剂改善RDX在EA低共熔物体系中的分散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 RDX临界表面张力以及硝酸铵 (AN) -乙二胺二硝酸盐 (EDD)低共熔液 (EA)的表面张力测定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 AN-EDD低共熔液在 RDX表面的润湿吸附性。表面活性剂降低了 AN- EDD低共熔液的表面张力 ,使其能在 RDX晶体表面铺展吸附 ,从而提高了 AN- EDD- RDX炸药的装药密度  相似文献   

19.
利用座滴法研究了系列反离子双癸基季铵盐和Gemini型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对超疏水材料聚四氟乙烯(PTFE)表面的吸附行为。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类型和浓度对接触角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铺展系数、黏附张力和黏附功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双癸基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在PTFE表面的接触角随着反离子基团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其中反离子最大的双癸基二甲基戊酸铵(DDAV)在PTFE表面的润湿效果最好;铺展系数(S)随着反离子有机酸基团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浓度低于cmc时,粘附力和表面张力之间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当质量浓度大于cmc时,反离子基团小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在固-液界面和气-液界面形成了饱和吸附层。反离子基团较大的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达到饱和吸附,但在固-液界面上没有达到饱和,随着浓度的增加继续吸附,润湿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20.
《应用化工》2022,(7):1339-1341
采用毛细上升法测定[Cn MIm]Br(n=12,14,16)3种长链离子液体与十二烷基硫酸钠(传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通过表面张力拐点得到临界胶束浓度。结果表明,长链离子液体与传统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相当;在临界胶束浓度下,长链离子液体表面张力相差不大,且都略小于传统表面活性剂,则其表面活性优于传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