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刑法通过后,刑法学界对单位犯罪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但关于单位犯罪的主体却仍有许多问题尚未澄清,如"单位"是否应改称"法人",实施单位犯罪的自然人的范围界定,单位犯罪是否属于共同犯罪等.本人拟在分析刑法学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刑法的有关规定对上述问题略陈管见,力求能正确界定此类犯罪,为司法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论单位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位犯罪是新刑法中规定的新罪名 ,其危害性、破坏性是不言而喻的。从单位犯罪的概念入手 ,论述了单位犯罪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单位犯罪的主体范围之界定 ,单位犯罪主体的罪过形式以及处罚原则等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1997年新刑法将信用卡诈骗罪从传统的诈骗罪中分离出来,单独列为一个新的罪名,这个改变足以体现我国司法对此犯罪行为的重视,也是我国刑法在打击信用卡犯罪的实践中不断完善的体现。但无论是新刑法或是其后的修正案均未涉及信用诈骗罪的单位犯罪主体问题。通过结合刑法相关理论和司法实践指出现行刑法关于信用卡诈骗罪规定存在的一些缺陷和不足,从增设单位犯罪主体等方面提出对信用卡诈骗罪进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侵占罪是新刑法增设的一个罪名。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对条文中所规定的“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埋藏物”以及财物的性质在理解上的不同,以致于在认定这类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是此罪还是彼罪等问题上有着较大分歧,本文将对侵占罪的犯罪对象进行较为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洗钱犯罪日益严重,虽然我国刑法对于洗钱罪有专门规定,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关于洗钱犯罪的上游犯罪范围规定过窄,从而不利于打击洗钱犯罪。本文从目前我国对洗钱罪上游犯罪的界定出发,考察了世界各国的立法实践,论证了洗钱犯罪罪名范围界定扩大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于少数民族犯罪问题,从目前我国刑法理论和犯罪学研究等方面而言,还从在一定的不足。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界定少数民族犯罪、少数民族犯罪的特点、少数民族犯罪的对策、如何在少数民族地区贯彻落实"两少一宽"政策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刑法的变通适用等问题。本文以甘肃东部地区毒品犯罪为切入点,结合我国民族政策,简要分析我国少数民族犯罪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应对少数民族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刑法修正案(八)增加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这是我国首次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纳入刑法调整范围。该罪的设立对恶意欠薪行为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极大的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然而自该罪实施以来,关于该罪的犯罪主体认定问题却始终困扰着理论界与实务界,本文试图通过对刑法上劳动关系的界定,结合相关司法解释来准确认定本罪的犯罪主体。  相似文献   

8.
由于新订刑法典对单位行贿罪中的“单位”的性质没有作出明确界定,所以造成了法律适应过程中对本罪认定的诸多困难,以致形成所谓“公对公,处罚轻”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针对刑法修正案(五)关于信用卡犯罪的规定,分析认为信用卡犯罪威胁的真正客体是金融公共信用。没有明确地将“使用虚假的资信证明材料骗领信用卡”的行为纳入犯罪,没有同时对持有、运输、出售、购买伪造的其他金融票证行为进行规制,是刑法修正案(五)的两个遗憾。为适应复杂多变的金融犯罪行为,对于金融犯罪应采取刑法与附属刑法相结合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从立法机关对检察机关的酌定不起诉权的态度和《刑法》的相关规定分析,“犯罪情节轻微”是我国检察机关行使酌定不起诉权的前提条件,而将“犯罪情节”理解为量刑情节则有助于充分实现酌定不起诉权的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11.
既有法律总是要面对新的现实需要的挑战,在修改现行立法以增设新内容遏制计算机犯罪呼声日高的今天,必须要理性地审视计算机犯罪既有法条与现实需要之间的关系,保持对刑法修改的慎重态度。针对几种典型的计算机犯罪立法建议,文章逐一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犯罪自被提出之日起,就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法学界也尚未对计算机犯罪形成一个能够普遍接受的定义,而划分一类犯罪的基本准绳就是犯罪构成,当前刑法学界之所以未能对计算机犯罪作出统一界定,根本的原因在于未正确把握此类犯罪的犯罪构成,而目前较为流行的计算机犯罪的定义也在这方面陷入了误区,轻此,拟通过剖析计算机犯罪的犯罪构成,并批驳现有的观点,以正确地确定了计算机犯罪科学,合理的定义。  相似文献   

13.
刑法上的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并依法应对自己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人,而且要符合法定条件,才能成为犯罪主体。没有犯罪主体就没有犯罪。它是犯罪构成的要件之一,也是任何犯罪构成其他要件的基础。因为任何犯罪都是由符合主体条件的人,在一定犯罪心理的作用和支配下实施的侵犯刑法所保护的一定社会关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因此,犯罪主体是犯罪构成所有要件中的第一要件,是某种行为构成犯罪的前提条件。犯罪主体是犯罪构成中的一个必备条件,它解决刑法规定的犯罪人本身的必须具备的各种基本要件问题。  相似文献   

14.
食品安全犯罪的主要犯罪客体是经济秩序还是公共安全,关系到权利的优先保护问题。鉴于对公共安全的合理理解,从我国刑法的发展、立法理念、判例的实践以及国外的立法例来看,将公共安全认定为食品安全犯罪的犯罪客体更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污染型环境犯罪的特点及其立法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污染型环境犯罪具有犯罪客体复杂性、危害后果严重性、因果关系难以认定性等特点,据此提出完善我国刑法相关犯罪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网络犯罪是高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犯罪。高科技的特征主要是发展快更新快,而刑事法的特征是相对的稳定性,这就必然导致刑事法的发展必然落后于高科技的发展,使网络犯罪对刑事法产生诸多冲击。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刑事法对网络犯罪进行规制,弥补立法滞后的不足。在我国现行刑法关于网络犯罪的规定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网络犯罪刑事立法的不足之处,提出规制我国网络犯罪的刑事法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1997年刑法中规定了洗钱罪,并规定其上游犯罪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和走私犯罪,虽然在2001年的司法解释中又增加了恐怖活动组织犯罪,但其上游犯罪的范围规定的明显过狭,不利于有效地打击与洗钱有关的一些违法犯罪活动,而且对洗钱行为的追究也常借助于其他罪名,不能有效地惩治洗钱犯罪。为了有效打击洗钱犯罪。反洗钱的法制应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犯罪圈划定了行为的罪与非罪的界限,也划定了国家行使刑事权的范围.犯罪圈的大小体现了刑事法网的严密程度,而其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刑事立法改革的方向.应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动用刑罚的必要性作为确定犯罪圈的根据.犯罪化与非犯罪化是犯罪圈的两个不同的运动方向,非犯罪化是刑法发展的潮流,犯罪化有利于实现刑事法治,但它们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目前我国社会中既存在传统事故型风险,也存在新型技术风险.我国未来的刑法改革应当是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双向并举,但以犯罪化为主,构建"严而不厉"的刑事法网,更好地实现刑法的预防目的.  相似文献   

19.
建立凉山量刑指南制度是兼顾罪刑法定与刑法个别化的需要、兼顾刑法的统一适用与区别对待的需要、司法独立的要求,建立凉山地区量刑指南制度要先从毒品犯罪入手。提出应针对凉山地区毒品犯罪的实际制定《凉山彝族自治州毒品犯罪量刑指南》。  相似文献   

20.
毒品犯罪所具有的跨国性,使得该犯罪靠一国的局部打击与单一防范难以奏效,从而要求国际刑法在超国家的层面上作出反应。由于各国对毒品犯罪的认识与处罚不同,有必要统一各国毒品犯罪处罚的力度与执行制度以及执行的辅助方法、侦查措施及程序,明确国家在毒品犯罪打击与防范中的义务和联合国对公认的毒品产地进行的直接打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