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世纪中叶解构主义思潮出现以来,解构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对当代社会造成了广泛的冲击.解构主义建筑思潮,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建筑空间、建筑表皮形式的经典认知,解构主义把所谓完整、和谐的建筑整体作解构处理,然后重新组合,创造一种感性的、破碎的空间和形态.以深圳市当代艺术馆与规划展览馆为代表性建筑,展开了对解构主义建筑创作手法及形象特征的理性探讨.  相似文献   

2.
民族形式,解构主义,现代建筑观念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热衷于在现代建筑中体现民族的传统,民族形式问题成为中国建筑创作中经久不衰的话题。基于这一思想的中国建筑,以对称或中心构图的为多。西方人则在现代建筑的基础上,又生发出了许多新的潮流,而尤以解构主义建筑引人注目。解构主义建筑与现代西方哲学有较多的联系。可以推知,造成现代中西方建筑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建筑观念的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3.
建筑创作中应对建筑的地域性加以主动关照,对其关照需分层次对待.依据系统论的观点对建筑地域性从"元素、关系、结构、系统"等多层次的分析,阐述建筑创作中对建筑地域性的层次关照,并结合实际作品分析对其地域性的分层次的关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弗兰克·盖里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为例,介绍了盖里的解构主义设计思想、创作手法及作品特色等.针对当前国际建筑领域的实际,结合未来建筑学的发展,提出当代建筑创作要体现时代性的设计观.  相似文献   

5.
科学观对建筑创作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科学观的变化必然引起世界观、艺术观、建筑观的连锁反应.随着科学进入非线性的新时代,建筑师敏锐地把科学的新发展应用于建筑创作中,这是一股难以阻挡的理论和实践"潮流".从对非线性科学观、非线性建筑的阐释和剖析入手,介绍了拓扑和分形两种基于非线性科学观的建筑创作策略.  相似文献   

6.
文化传承是当代地域建筑创作的重要课题。借用"文化基因"概念,将抽象文化归纳为形制基因、形式基因和符号基因3个层级要素,并与现代建筑三原则构成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六角模式框架"图,建构起"建筑文化基因传承"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结合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主校门的文化环境,主校门选取泮池形制基因、环境形式基因、拱门符号基因三要素,包含了宏观和微观、抽象和具象、传统和现代3种文化属性,体现了中华府学文化、场地环境文化和华侨大学校园文化。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初步实现了建筑创作中将抽象文化建筑化的目的,体现了建筑文化基因传承理念在实践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联系西双版纳的建筑创作,对当地地域文化、建筑形式创作方法和建筑创作的指导思想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了创造理想而又现实的建筑环境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开展有关建筑理论的讨论,作者于本文就建筑的定义、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人在建筑创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建筑的双重性、建筑的本质、对建筑的要求、建筑艺术及其特点、建筑的内容与形式、影响建筑风格的因素、建筑创作方向,以及繁荣建筑创作等问题,作了系统的阐述,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建筑虽然具有土木性,但是必须用来提升建筑的文化价值和品位,建筑学必须上升到哲学境界.解构主义在德里达对语言学的研究中产生,成长于对结构主义的否定,打破了正统的现代主义设计原则和形式,以新的面貌占据了未来的设计空间.虽然解构主义有了众多哲学思想,哲学理论作为其根源和出发点,解构主义完全能在将来的建筑思潮中充当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建筑创作的基本观点出发对过去和现代建筑创作的原点加以分析比较,认为今后建筑创作应从深入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出发,以适应建筑的发展形势.  相似文献   

11.
在环境中创造建筑的自我,就是以客观环境制约条件和人文环境背景为基础,探索有个性和特色的建筑形态.从“建筑环境协调、建筑文脉意象”等视角,提出了“顺应协调、对比协调、历史文脉、建筑文脉、自然文脉”等5种在环境中创造建筑特色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论述解构论关注语言问题的动因、解构论对传统形而上学语言观的消解,以及解构论颠覆传统语音中心主义的理论。文章认为,解构论通过发现西方传统哲学语言观的理论空无,建立新的解释学,实现向世界本真状态的迈进。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记录了一次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之一——篆刻开始进行的中国属性的建筑设计实验.通过解析一方篆刻"江南布衣"的空间组织与生成过程,并以类比的方式将这一图解分析引入一次经过设计的建筑设计实验题目,在这一针对建筑空间自明性和材料建构特性的专门性训练的设计实验中,引入空间与行为关联设计,设计出一座具有中国园林意境的宅园空间作品,从而完成了一种"引篆刻空间入建筑"的探索中国特色建筑的实验,以此来尝试一种具有内在中国属性的建筑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域性建筑理论,选择具有闽南特色的红砖文化与石材文化为2个切入点,对厦门近代"嘉庚建筑"1919—1962年间的本土化历程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首先追溯其本土化历程的缘起,进而研究其如何将闽南传统红砖文化融入南洋建筑式样,创造出具有闽南红砖文化特色的"嘉庚建筑";最后研究其如何将闽南传统石文化融入南洋与西洋建筑式样,创造出具有闽南石文化特色的"嘉庚建筑",为当代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视觉不是对元素的机械复制,而是对有意义的整体结构式样的把握.在建筑形态与空间环境设计中,光线的概念应该是由眼睛直接提供的,它与科学家对光线的物理解释有着本质的不同.人对光线现象的反应是有选择的注意,人对光的特性的直觉体验结果是:轻、透、亮.同时,“光”与“影”是相伴相随的,而且光与影的具象视觉效果暗示着抽象的时间的流逝.建筑空间环境中的光视觉反应对人的行为有导向和暗示作用.基于这种观点,结合典型建筑设计案例,分析建筑空间环境的“光”视觉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6.
"建筑设备电气控制"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必须对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进行合理的安排.本文主要结合我院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品牌专业的特色和培养目标,以及"建筑设备电气控制"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实践环节的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建筑技术的进步与材料的丰富使得东北民居建筑发生前所未有的转变。但是仍然可以看到松散建筑布局、宽敞的院落、体形规整的单体建筑、"一明两暗"的房屋布局等等的这些类型元素,存在于广大东北农村的居住模式之中。用类型学的方法去研究传统民居的发展,可以有效的保留有重大意义的建筑片段和历史要素,并将其融入到民居发展的新结构中,对传承和发展建筑的历史特征和地域特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建筑类高校人才培养存在模式单一、工程训练未达到基本要求、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工程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不够,以及缺乏与国际工程高等教育接轨等突出问题,改革和创新我国建筑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改革和创新我国建筑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在明晰办学理念基础上设计符合一定办学理念价值实现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坚持"唯实"办学理念不失为一种正确选择."唯实"办学理念规定了"三实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完善建筑类高校"三实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着力从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造就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密切政产学研之间关系,构建多元合作人才培养链;主动适应世界工程高等教育潮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认证制度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9.
俭德既是中国古代建筑活动的重要道德观念,也是中国传统建筑审美风尚的重要特征,对于廉政治国、富国裕民有重要作用.古代典籍中有关宫室营建方面的建筑俭德,主要体现在"卑宫室"与"宫室有度"两个方面,倡导宫室营建"务以节俭",不求高大和华美,反对过度追求物质欲望,主张以礼来节制消费,反对费财劳力的建筑奢侈之风.古代建筑俭德观是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具有不可低估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比较法国凡尔赛宫和中国北京故宫在空间布局、建筑体制、建筑材料与结构、建筑装饰与色彩的不同点,从宏观到微观对比两国的宫殿建筑,分析中法文化的异同,试图找出东西方文化的区别.长久以来,作为东西方宫殿建筑史上的杰出代表,中国的北京故宫和法国的凡尔赛宫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两个伟大文化的窗口.不同的文化对“美”的追求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