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宾县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遵循国土资源部《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对部分未利用土地及原有耕地进行了开发整理。宾县水土流失严重,水土保持措施在土地整理项目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介绍了水土保持措施在宾县土地整理项目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水土保持措施中的坡地地埂蓄水沟和梯田的设置,对相近地区的水土保持措施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刍议水利工程的水土保持防治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利工程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是以类生产建设活动为主要外力形成的特殊的水土流失类型,是人类生产建设活动过程中扰动地表和地下岩土层、堆置废弃物、构筑人工边坡以及排放各种有害物质而造成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是一种典型的人为加速侵蚀。  相似文献   

3.
为了减少新疆输变电施工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更好地保护输变电沿线区域的生态环境。以新疆750 kV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已有文献资料和项目研究成果,分析项目水土流失的扰动范围、来源、特征、影响因素以及防治措施。结果表明:(1)新增水土流失来源分为站区、进站道路区、站外供排水设施区、站外电源线路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塔基及施工场地区、牵张场区、跨越施工场区和施工道路区。而站区、塔基及施工场地、施工道路是输变电工程施工扰动、土石方开挖最强的区域。(2)水土流失量在不同施工时序、地貌单元、扰动分区间表现出明显差异性。相比于施工期,变电站区在自然恢复期的新增水土流失量可减少70.4%,输电线路防治区减少58.6%。山地丘陵区水土流失总防治责任范围仅占项目5.5%,而水土流失量/强度高出冲洪积平原区0.20~5.95 t/hm2。(3)输变电工程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且地貌差异特征明显,应基于项目建设特点布设防治措施。结合新疆输变电工程的区域环境特征,须因地制宜地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来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4.
川中紫色土区小流域土地利用与土壤流失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总结报告,建立小流域土壤流失量、轻度以上侵蚀土地面积与农地、林地、荒地、其他用地面积无截距多元回归模型,以及小流域土壤流失量与不同侵蚀强度土地面积无截距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类型土地的侵蚀模数、土壤流失率、土壤流失比、土壤流失面积比,不同侵蚀强度土地侵蚀模数、土壤流失比。结果表明:(1)农地、林地、荒地、其他用地的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 2 353、2 319、12 162、-2 750t/km2·a;前三者的土壤流失比分别为56%、25%、19%,水土流失的首要用地类型是农地,但在个别小流域,林地或荒地也会是产生土壤流失的首要用地类型,其他用地对土壤流失起到抑制作用;(2)农地、林地、荒地的土壤流失率分别为52%、34%、100%,土壤流失面积比分别为72%、16%、12%,农地流失面积比远高于其他用地类型,但在个别小流域,林地流失面积比大于农地; (3) 无明显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以上侵蚀土地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481、2 500、484、8 068t/km2·a;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以上侵蚀土地土壤流失比分别为8%、33%、59%,强度侵蚀土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绥化市水土流失造成土层变薄,地力下降,恶化了土壤理化性,加重了旱、涝、低温、早霜灾害程度,降低了土地生产率和利用率.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潜藏着侵蚀危险性的条件,人为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生态平衡的打破,是土壤由正常侵蚀转化为加速侵蚀,而加速侵蚀又进一步恶化了生态条件.只有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办法,才能遏制水土流失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据2005年辽宁省第4次遥感调查,阜新市水土流失面积较2000年第3次遥感下降了3.54个百分点.但主要是强度以下的侵蚀面积下降,极强度以上侵蚀面积却呈增长趋势,原因是矿区及城市开发建设项目产生的水土流失面积增长迅速.文中通过阜新市水土流失现状的分析评价,为阜新的水土流失治理提出合理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地貌类型复杂,土壤侵蚀类型及形式多样,水土流失严重。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覆被、地形地貌等信息提取,进而推算全省水土流失状况,结果显示渭河流域、汉江流域以及丹江流域以微度侵蚀为主,延河流域以北为强烈或剧烈侵蚀,以南则是微度或轻度的侵蚀;省内剧烈以及极强烈侵蚀主要集中在神木、府谷以及榆林延安两市交接区域;相比较而言,关中以及陕南的土壤侵蚀情况比较轻微。通过遥感普查获取水土流失状况,具有时效性强、技术成本低、结果数据综合可比等特点,可对同一区域实施动态监测,为进一步研究区域水土流失演变趋势,针对性的修复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冀南地区500kV输变电工程建设中的土壤侵蚀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变电工程土壤侵蚀属典型的人为加速侵蚀,其侵蚀类型、程度和强度与主体工程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对冀南地区衡水等500kV输变电工程所处的环境条件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依照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及规范,计算出工程建设和植被恢复期产生的土壤流失量,分析其水土流失重点区域,确定了本项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针对项目建设提出了防治土壤侵蚀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浅探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旭彪 《水力发电》2008,34(1):9-10,41
针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存在的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水土流失预测方法研究,重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今后的水土流失预测时应注意水土流失危害的预测,保持施工准备期和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预测范围与项目建设区一致,不应包括直接影响区;对水土流失中水蚀、风蚀、重力侵蚀、泥石流等应同样认真预测:对改建项目,不再把最原始的土地利用作为改建预测的原地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理项目的管理通常包括"立项——设计——施工——验收——交付"这几个过程,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管理过程。以多年从事土地开发整理的工作实践,分析总结了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管理的几个阶段和内容,仅供设计和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水土流失监测评价可为防治水土流失灾害、开展区域水土保持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CSLE模型,采用遥感分析、野外调查、模型计算的方法,结合SL 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等技术标准,分析了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流域水土流失因子及特征。2021年水土流失面积1 306.92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6.67%。从土地利用类型方面,水土流失面积主要分布在林地和耕地,分别占九湖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35.69%和31.60%,主要以轻度侵蚀为主;极强烈和剧烈侵蚀面积主要分布在耕地中,占九湖流域极强烈和剧烈侵蚀面积的82.85%。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内,影响耕地和建设用地水土流失的主控因子是坡度;而影响园地、林地和草地水土流失的主控因子则为植被覆盖度和坡度。根据九湖流域的水土流失特点,针对林地需建设以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为主的植被体系,加强远山封育保护等措施;对耕地进行以坡耕地整治为主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通过获取九湖流域的水土流失空间分布特征,掌握流域内主要发生水土流失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浅谈西藏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自治区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多,如何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已成为水利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借鉴国内成功治理水土流失经验,结合全自治区实际初步探讨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由于冻融侵蚀治理技术尚不成熟,主要针对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提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是研究西藏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的捷径.  相似文献   

13.
沟道是径流泥沙输送的通道,是土壤侵蚀的主源地。为治理沟道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海林市水务局对石河乡石东小流域境内的29条冲刷沟进行了调查,并根据侵蚀强度、侵蚀特点、侵蚀类型及地质地形等条件,选择了侵蚀较严重、具有代表性的柳树沟等3条典型冲刷沟进行了"平沟造田"工程技术研究与实践,其目的在于积极探索丘陵区的沟道治理与开发模式,寻求合理的沟道土地  相似文献   

14.
利用GIS技术对延安市2009年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空间叠加计算,探讨延安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延安市土地利用主要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占总面积的97.40%;土壤侵蚀程度以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39.28%和23.3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侵蚀程度最大的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侵蚀强度综合指数为6.14,侵蚀程度最小的为有林地,侵蚀强度综合指数为1.83。针对延安市土壤侵蚀状况,应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植被覆盖状况,有效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5.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通过对项目区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和种植条件来促进地域经济的发展.本文以青海东部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为例,对青海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应对措施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6.
“施工导流、临时围堰”在土地整理项目中的如何计费一直存在争议.笔者根据黑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以及对工程项目的认识和实践,对“施工导流、临时围堰”计费方法进行研究,认为应该按工程量单独计费比较符合项目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南阳宛西电厂在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主要为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在本项目建设期间根据其自身水土流失特点,依照水土保持最新法律法规及规范,对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量进行预测,依据预测结果进行判断水土流失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然后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使水土流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8.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建荣 《东北水利水电》2011,29(11):22-23,71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坡耕地,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破坏非常严重,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对坡耕地、侵蚀沟的治理来恢复草原生态,治理后的坡耕地可以保护黑土层不被侵蚀,有效的保持了土地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9.
西藏的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保持工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西藏地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和成因,指出西藏地区的土壤侵蚀类型主要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3种类型,水蚀范围较小,约占总侵蚀面积的6%,风蚀范围更小,约占总侵蚀面积的5%,冻融侵蚀面积约占总侵蚀面积的89%,是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土壤侵蚀类型在地域上成多样化分布,土壤侵蚀在垂直方向上呈规律分布.提出了西藏自治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应遵循的原则:①必须把预防监督放在首位;②重点治理雅鲁藏布江中游的“一江两河”地区和“三江”流域地区的河谷滩地和两侧的坡地;③开展水土保持综合试点工作,以点带面,逐步推进;④注重开展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研究,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技术水平.最后介绍了西藏自治区的水土保持工作进展.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土流失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黄土高原中部的油河流域为例,利用3个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分析了1977年以来的讷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选择年径流深度、年侵蚀模数、汛期径流深度、汛期侵蚀模数和枯季径流深度为水土流失过程参数,通过基于流域降水与水土流失过程各参数的统计回归模拟分析,区分出了降水和土地利用等地表属性变化分别导致的流域水土流失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认为:1980年以来,流域水土流失明显趋缓,以10年为尺度得出的平均值,径流深度减少了32.75mm,侵蚀模数减少了778t/km2.水土流失的变化主要是由地表属性变化引起的,降水量变化的贡献很小.耕地面积变化和地表属性变化引起的水土流失变化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坡耕地改梯田的农田水利建设可能是导致水土流失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