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著作权保护问题开始凸现,自办网站和电信业务活动使用未经授权的他人作品,链接他人网站或网页,以及下载和转载网络原创作品等侵权行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析了网络著作权的保护对象、网络著作权法律责任的承担和侵权责任的认定、网络著作权的保护及防止自办网站侵权行为的发生等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强化全社会网络著作权保护的法律意识,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包括手机和互联网的音乐作品、音像制品等著作权的保护对象,阐述了网络著作权法律责任的承担和侵权责任的认定,重点提出了加强网络著作权保护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著作权的产生与发展,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为人们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为著作权保护带来了诸多的困扰.在网络著作权保护方面,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为网络著作权的保护发挥了良好的规范作用.但是,该体系仍然存在诸多的不足,权益失衡情况依然存在,因此,对我国网络着作权法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对于我国网络著作权法的发展与完善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互联网的突飞猛进打破了信息传播在时空上的界限。作品的传播形式由此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著作权不断面临着作品数字化技术的挑战。1999年轰动一时的六作家状告“首都在线”著作权侵权案,强有力地引发了人们对信息时代网络著作权保护的立法关注。该案在缺乏网络著作权保护法律依据背景下虽以六作家的胜诉而告一段落,但与此同类的众多著作权侵权纠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依然有增无减,现行著作权法立法的补救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我国有关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2001年10月前我国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状况 我国的著作权立法起步较晚,新中国的第一部著作权法颁布于1990年.面对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球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客观情况,我国在起草第一部著作权法的过程中,考虑到了新技术发展的因素.比如,计算机软件被列入了著作权保护的客体,复印、录像纳入到"复制"的范畴,播放权包含了有线电视传播作品的方式等.虽然我国在制定第一部著作权法时考虑到了解决新技术对著作权保护带来的问题,但是它并没有完全回应新技术对传统著作权保护的所有挑战.比如,数字化技术和网络问题就没有涉及到.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网络为载体的作品传播方式也逐渐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与此同时,网络纠纷随之而来,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该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由于著作权网络侵权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侵权行为,与传统的著作权侵权有较大差异,因此以我国现有的著作权法来解决网络上的著作权侵权未免显得力不从心。如何对网络著作权进行保护成为了各界学者争论的焦点,并为此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网络的飞速发展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传统著作权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博客是继E-mail、IM、BBS之后的一种新型沟通工具,博客内容具有原创性、可复制性等特征,应该享有著作权,然而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给博客著作权的保护带来诸多困难。文章以一名博客使用者的视角出发,剖析博客著作权的侵权行为,提出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的必要性及具体解决措施,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某个角度来看,互联网上所说的“共享”的精神,与传统的知识产权概念是相抵触的。比如说,西方世界本来对著作权的保护是不遗余力的,一般老百姓对著作权的尊重也是普遍的;但自从MP3在网络上兴起之后,(MP3出现于1991年,在网络上大量传播普及开来则是1998年),连西方音乐公司对著作权保护也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9.
2001年12月28日,国务院全文发布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该条例共5章33条,包括总则、软件著作权、软件著作权的许可使用和转让、法律责任及附则。该条例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条例》规定,软件著作权人享有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及应当由软件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软件著作权属于软件开发者,软件著作权自软件开发完成之日起产生。自然人的软件著作权,保护期为自然人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软件著作权,保护期为50年。 《条例》还规定,对于侵犯软件著作…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正逐步深入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途径,互联网在促进作品广泛传播的同时,也被部分人加以利用以实施侵权盗版活动,这一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已经频频发生!本文主要介绍网络著作权法律责任的承担和侵权责任的认定、加强网络著作权保护及防止自办网站侵权行为发生应当关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当务之急在于强化全社会网络著作权保护的法律意识,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令人欣喜的是,由国家版权局、信息产业部共同颁布,经国家版权局局长石宗源和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签发的《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已于2005年4月30日发布,并将于5月30日起实施。相信《办法》的出台将为打击互联网侵权盗版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著作权作为一项知识产权,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知识产权"弱保护"的观念严重阻碍了我国关于著作权方面立法的完善,而作为保护著作权的最后一道屏障的刑事立法最为滞后。新形势的发展常常使我国关于著作权犯罪刑事立法适用陷入困境,在著作权刑事立法客体保护方面显得尤为突出。为了完善我国著作权犯罪的刑事立法,就必须对我国著作权刑事立法保护的客体进行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浅谈著作权在图书馆工作中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通顺 《信息技术》2002,(10):90-91
分析了著作权保护与图书馆工作的关系,讨论了著作权保护在图书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图书馆工作中著作权保护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3.
国家版权局和信息产业部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说,经国家版权局局长石宗源和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签发,我国第一部网络著作权行政管理规章《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已于4月30日发布,将于今年5月30日起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数字音/视频网络而创建著作权保护技术框架的工作正在取得进展,但是,仍然存在着单纯依靠技术未必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在网络上应该如何处理数字内容。具体来说,就是著作权保护技术的许可条件运作规则以及使用该技术的广播电视/网络等技术规范中的运作规则,应当如何制定。在确定运作规则时,侧重于使用方便性的设备制造厂家和要求保护内容权利的广播电影电视界存在较大分歧。在数字音/视频网络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主要问题:中间数据如何使用;是否允许经由网络的远距离视听行为;是否认可复制数字内容的行为。中间数据的使用对于中间数据,…  相似文献   

15.
《通信世界》2005,(19):15
在2005年世界电信日来临前夕,我国著作权保护领域发生了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内容著作权保护法规正式面世了!这部名为《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的法规由国家版权局与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将于2005年5月30日起实施。此法的实施填补了国内关于网上著作权行政保护的法律空白,对规范著作权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为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初步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将对互联网产业乃至整个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本刊特刊登《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全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浅谈数字图书馆著作权的保护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数字图书馆建设必然涉及到一系列新的著全保护问题,文章首先阐述了著作权(版权)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建设图书馆要考虑著作权的原因,最后从在个方面探讨了著作权的保护问题,即:复制权,发行权和传播权,计算机和数据库版权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7.
网上著作权的保护成为目前著作权保护中不可忽略的问题.我们发现,"利益平衡"正成为许多网络盗版者最新的辩解理由.  相似文献   

18.
综合新闻     
《通信世界》2005,(36):14-16
神州数码通过“IPv6ReadyPhase-2”测试本刊讯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CNOS操作系统在今年上半年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认证保护后,2005年9月13日,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再次重拳出击,宣布公司全系列路由交换机产品不但通过了“IPv6ReadyPhase-1”认证,DCNOS也已一次性通过了“IPv6Re  相似文献   

19.
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数字化冲击着传统的著作权法律制度。本文对数字化后著作权作品的合理使用、暂时复制、版权补偿金等问题,以及就中外著作权法相关内容进行了一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对网络上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中并无明文规定。日前网络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上升较快,并且几乎每一起案件都为首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案件的审理也都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应。 北京市海淀区法院知识产权庭的法官们本着积极、稳妥的态度,根据对我国著作权法关于著作权保护的一般原则和立法精神的理解,考虑到互联网的特点,已经创造性地审结了4起互联网案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该院在审理此类新型案件时遇到的问题不少,大致可归结为8大类,它们是: 1.如何看待网络的性质。是信息通道,还是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