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阿拉善左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旗内居住的主要民族有蒙、汉、回、满等。长期以来,多种民族文化在这一地区进行交流碰撞,使阿拉善左旗的传统民居形成了特殊的风格。文章从阿拉善左旗传统民居的地理区位、历史渊源出发,通过分析阿拉善左旗传统民居的形成过程,论述了该地区传统民居中多种民族文化与多种民居元素的共存;并重点阐述了阿拉善左旗传统民居的建筑形态;最后针对阿拉善左旗传统民居的现状提出些许保护设想。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广东梅州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特性、文化区划、文化演变规律研究为基础,浅析了基于文化地理研究的传统村落及民居"动态"保护策略,包括建立文化地理数据库、民居特性保护、传统村落及民居"群""链"保护、传承与创新设计等概念。  相似文献   

3.
“融侨”民居作为传统文化习俗与海外建筑文化的物质载体,对其形态研究符合传承优秀文化的时代主题。面对福清传统民居研究较少、缺少人文活动与形态联系研究的现状,该文引入建筑人类学的概念展开研究。以福清民居为例,借助“四缘”维度分析“融侨”与民居形态之间的联系,发现“血缘”对民居形态具有历时性上的影响;“地缘”影响一定范围内的建筑风貌;“商缘”通过资金流、信息流等方式将海外建筑文化引入国内,改变本土的建筑文化;“文缘”通过主体价值观、世界观影响民居形态。研究结果以期为福清传统民居研究与历史文脉保护活化助益。  相似文献   

4.
李飞  沈粤  冯顺军 《建筑与环境》2007,1(3):147-150
选择地理和气候作为研究的出发点,试图通过对不同气候特征下的四大地理分区的传统民居形式的分析,对建筑本体与地理、气候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研究,阐明产生当地传统民居形式与特征的地理、气候因素,并对各地的民居做一个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5.
从民居史、民居分类、民居文化、民居环境方面,对江西传统民居相关研究做了简要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江西传统民居地理研究纲要。  相似文献   

6.
青海南部地区地理区位特殊,其自然与人文环境具有鲜明地域特色,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传统民居处于变革转型的重要时期。本研究从青南地区资源、气候等客观自然环境出发,分析传统碉房民居绿色环保的生存智慧,总结出有效利用自然资源、适应气候、绿色传统技艺等地域特征;针对新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其中有益经验,基于环境保护为前提,探索从地区环境适应、新老技术融合、民族文化传承等方面建立地区适宜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对泉州地理文化及屿头村概况进行了简要介绍,通过对泉州屿头村的官式大厝、番仔楼、石厝三种传统民居的调研研究,从种类数量、建造年代、分布情况等方面分析了该民居聚落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8.
赵攀 《山西建筑》2014,(11):15-17
研究了传统民居中体现地域文化的相关因素,对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传统民居是地域文化在保存、发展中的精华,以促使人们关注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存在,为建筑产业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杨恩德  文传浩  杨尧 《城市建筑》2023,(5):50-53+75
民居历史建筑是承载传统文化、时代印记、建造技艺的主要载体。文章以重庆市171个民居历史建筑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距离、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等方法,探究其空间分布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重庆市民居历史建筑在空间分布上呈凝聚型分布;在空间集中程度上集中于渝中区、巴南区、南川区、奉节县;在空间分布格局上呈现3个高密度区域;自然环境、人文经济是影响其分布的重要因素。以期对重庆市民居历史建筑保护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张越  徐颖 《建筑设计管理》2011,28(9):43-45,48
通过对传统民居中庭院空间的研究,分析了影响庭院空间产生的历史地理、经济、社会、文化诸多方面的因素;民居庭院形态的几个特征;传统庭院空间的围合要素及围合构成,从而来阐述建筑空间形态与传统生活方式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及民居研究对于维护民族多元文化生态,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和保护的紧迫性,讨论了文化地理学对于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的适用性,从文化生态与景观、文化扩散与整合、文化源流与区划、地方文化与制度、综合演变机制等方面阐释了文化地理学对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的方法与优势,探讨了文化地理学对于揭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特色文化内涵与特质的路径,为深化学科研究和保护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提供了较好的研究范式与应用基础。并以瑶族为例,初步提出了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的框架,旨在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理想建成环境和居住空间的追求,从一种文化原型的角度对这种理想的环境和空间原型进行认识,并界定了从文化原型到建筑原型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而指出了体现完美秩序的"匠人营国"和体现理想山水的"世外桃源"是中国文化中关于生活环境的两个最为重要的原型。而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住居,则是这两个理想原型的复合。从而尝试提供了一种从"文化原型——建筑原型"的映射关系的角度对建筑形态问题进行解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岭南文化的核心区——广州市为例,以建筑学的基本要素着手文化区的划分,从文化区划的角度总结广州市的传统村落与民居的分布特征和文化景观。本文的目的在于扩展文化地理学的学科领域,并利用其方法为广州逐渐消失的传统村落与民居提供一个新的保护思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文化与地域环境影响、传统民居建筑类型、院落空间组织方式和街巷空间格局四个方面的分析,探寻榆林传统民居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文化价值。本文旨在通过对传统民居的解析,为民居保护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更新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是一个复杂系统,具有较强的文化属性,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试图将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引入传统建筑装饰的研究领域,侧重解读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语言文化特质与文化载体,以及在其文化传播进程中所表现出的文化属性和文化特征等问题,从而基于文化地理学视角重新审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  相似文献   

16.
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民居庭院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价值。本文在对传统民居庭院空间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文化内涵、地域特色、空间布局和功能作用等4个方面阐述了传统民居庭院空间所蕴含的重要价值及其在当代环境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广州十香园是广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岭南画派师祖绘画授徒之所,本文详细阐述了如何在现场状况复杂及原始资料欠缺的情况下,依据合理的设计原则和严谨的理论分析,从总体布局到细部节点构造等各个层面上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8.
以号称“中国最大的古民居”闽清 宏琳厝为研究对象,在资料分析与田野调查 的基础上,采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从 社会文化、地域风土等侧面深入解读其居住 形态的深层次因素,并基于建成环境的意义 分析,结合保护开发现状调研,探讨其作为 建筑文化遗产价值原真性的保护问题与开发 导则。  相似文献   

19.
闽台传统建筑文化的特征——以闽台传统民居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志坚 《建筑师》2007,(1):65-71
本文从闽台的文化特征和社会关系入手,以闽台传统民居为例,探讨闽台传统建筑的渊源、传承关系和地域性,总结了闽台传统建筑文化的特征。认为海峡两岸的建筑文化一脉相通,中华文化经由福建东渡台湾,闽南建筑文化是台湾文化的主要影响源,闽台传统建筑是闽台人民同根共源的历史见证和情感联系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闽南侨乡近代地域性建筑文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志宏  曾坚 《建筑师》2007,(1):72-76
本文采用地域性建筑文化发展的研究视角,从侨汇经济、城市文化、近代营造业兴起等方面,分析了闽南近代侨乡建筑文化形成的社会背景;同时,结合三种有代表性的侨乡建筑类型,研究闽南洋楼民居的文化交融特点与伦理定位,比较洋风骑楼与其他骑楼类型的风格特征与形成渊源,并从地域化设计手法、文化复兴意识、乡土格调与民族情结等方面,分析了侨乡校园建筑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深入剖析了侨乡近代建筑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