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进  刘霄阅 《特种结构》2011,28(3):79-83,107
梁式转换层结构可以用在房屋建筑中也可以用在桥梁工程中,其作用都是解决结构在竖向的不连续的问题。在桥梁工程中,采用交叉转换梁实现托柱的国内外工程实践均不多见。本文结合某火车站站前广场高架平台桥工程的现场监测,进行了预应力混凝土交叉转换梁设计方法的探讨,初步揭示了带转换梁结构和转换梁自身的受力特点。  相似文献   

2.
3.
以混凝土结构的时变特性为基础,制定施工期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实测方案和内容,通过原位实测,选择施工期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实测工况,根据实测数据,分析预应力梁在施工期各工况的受力重分布规律。通过分析,指出了施工工序对施工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实测数据证明了预应力筋张拉对施工期结构受力性能重调整的影响程度在10%~25%之间。该实测试验及相应结论为施工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性能的受力分析和安全控制提供了实测依据。  相似文献   

4.
竖向预应力的现场测试方法,通过对混凝土箱粱桥竖向预应力进行现场测试分析,失效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预应力损失绝大部分是由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6.
《工业建筑》2021,51(6):67-71
对3根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的双T板构件进行了预应力放张反拱以及7 d反拱实测,并测试了与构件同材料且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块的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结果表明:蒸汽养护龄期30 h和自然养护龄期3 d时,混凝土抗压强度可达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80%,但混凝土弹性模量仅为规范值的38%~55%;龄期7 d的混凝土弹性模量则可达到规范值;蒸汽养护试块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相对自然养护试块发展更快。利用实测数据,回归分析得到了7 d内的混凝土弹性模量时效模型,并采用规范MC 2010收缩徐变模型,对构件7 d反拱值进行了估算,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荷载平衡法原理,提出适合于部分预应力框架结构的一种简便、合理的设计方法。该方法思路清晰,计算易于掌握,配筋也比较经济合理,可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蕊  吴晓明 《山西建筑》2014,(17):44-45
通过对3根部分预应力RPC梁的疲劳试验进行不同加载次数和不同荷载下梁裂缝宽度和挠度的分析,得出试验梁的疲劳破坏过程大致分为裂缝衍生阶段、疲劳稳定阶段、疲劳破坏阶段等3个阶段,预应力度的增加有利于缓和梁的疲劳破坏,对梁斜裂缝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梁的疲劳刚度随着预应力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增大的幅度随着疲劳次数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预应力梁裂缝计算结果直接影响到梁的配筋,不同的计算方法引起计算结果差异较大。通过采用不同规范规定的预应力梁裂缝计算方法计算分析,指出混凝土规范方法和名义拉应力法之间的差别,并通过计算给出了修正的名义拉应力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使用荷载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应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荷载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应力分析的主要困难,是如何确定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力.本文引用文献[1]提出的“等效变形区”的概念,并认为使用荷载下,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力和“等效变形区长度与开裂截面中性轴高度” 的比值有关.通过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试验数据的分析及应用弯矩曲率数值法计算,发现这一比值基本为常数,并取为15.2.使用荷载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应力分析和相应有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一样方便.  相似文献   

11.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裂缝闭合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5根梁的试验结果表明,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具有良好的裂缝闭合性能,影响其裂缝闭合性能的主要因素有预应力度、裂面接触效应、混凝土徐变和加卸载的历史等。在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确定裂缝闭合弯矩(或应力)的力学模型和计算公式。建议公式的物理概念明确,计算简便,计算值与试验值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盖应力实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杭州市某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应力-应变现场实测试验,对张拉阶段监测结果和静荷载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对工程设计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以其良好的技术性能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已为工程界接收。在建筑业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主要应用于框架梁、楼盖板等结构上.但由于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刚刚起步,设计理论、规范都还不太成熟,设计人员接触的工程不多,在初次进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设计时,如果概念不清楚就可能感到无从下手.甚而设计不合理,达不到预期效果。本文作者通过几个工程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经历,针对以上问题作如下阐述:二、部分预应力混征土框架的内力计算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内力计算,一般可归结为结构自重…  相似文献   

14.
根据对先张法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矩形梁裂缝间合性能的试验研究和全过程非线性分析,在试验梁基础上模拟计算了40根梁,研究了裂缝闭合弯矩与其主要影响参数的关系,给出了裂缝闭合弯矩的简便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由于兼有普通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二者的优点,其应用程度也越来越广泛。预应力度和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是反映部分预应力梁延性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推导了预应力钢筋与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的关系式,通过截面相对受压区的限值来确定预应力钢筋的限值以保证结构较好的延性:通过控制部分预应力梁中的预应力度,使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震性能与普通混凝土梁的抗震性能相似。在以上分析和前人做过的一些试验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实用抗震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抗震配筋限值和裂缝控制计算确定预应力筋的面积;然后通过正截面承载力和构造要求确定非预应力筋的面积,避免了次内力的问题和反复试算。  相似文献   

16.
本文建立了基于增量变形的既适用于有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亦适用于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力全过程数值分析方法。本文的方法能够模拟构件达到其峰值承载能力后下降段的性能,并可考虑非预应力钢筋及混凝土由于结构进入承载能力下降段引起的卸载而导致的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变化情况。利用本文所建立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加载方式、跨高比、综合配筋指标(CRI)、部分预应力比率、混凝土抗压强度等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延性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曲率延性系数随综合配筋指标(CRI)的增加而减小。对于某个给定的综合配筋指标(CRI),对比分析了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曲率延性系数差异情况。分析表明,综合配筋指标(CRI)在0.15—0.20之间时,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曲率延性系数与相应的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接近;当综合配筋指标(CRI)大于0.20时,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曲率延性系数大于相应的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曲率延性系数;当综合配筋指标(CRI)小于0.15时,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士梁的曲率延性系数小于相应的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曲率延性系数。  相似文献   

17.
杨挺  唐玉宏  孟少平  朱虹 《建筑结构》2012,(11):96-100,86
结合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环形高架平台桥工程,针对预应力框架结构中两根大跨度支承柱不能与已建成的地铁车站预留的钢骨混凝土柱相对接的情况,采用转换层结构,通过转换梁将框架柱的内力传给地铁站预留柱及桩基础。采用SATWE设计软件和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了环形高架平台桥(包括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的整体结构分析与设计,并实施了现场测试与分析。设计、施工和测试结果表明:转换层结构解决了平台桥柱受力传递的结构设计难题;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相对其他转换结构形式具有适合性、合理性和可实施性;选用有限元进行预应力转换梁的内力分析,较符合实际受力工况,且转换梁的承载力、裂缝宽度验算及挠度计算在监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其成果对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变形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出了20根矩形截面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其中2根为对比粱)短期变形(或刚度)的试验结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及普通混凝土叠合梁的已有成果,提出了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相对应的一套变形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这些公式计算精度较高,可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东莞市某影剧院结构设计实例,探讨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结构的受力特点、计算分析与设计、构造与施工等问题,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预应力混凝土PSC)梁在不同预应力下的自振频率和振型的变化,采用Clough提出的轴力作用下混凝土梁的模型对PSC梁的频率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是随着预应力的增加,频率呈下降趋势,振型不随预应力的变化而改变。为验证有限元分析的准确性,同时进行了1根无粘结预应力梁的动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梁的固有频率随着预应力的增加而增加,显然轴压模型不适于PSC梁的频率分析,通过分析影响频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并依据试验结果对PSC梁的动力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修正。计算结果表明:该修正方法计算出梁的一阶频率的误差较小,2阶频率的误差稍大,但也可以反映频率随预应力改变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