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45钢的离子氮碳共渗-离子渗氧复合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定国  韩莉  赵程 《金属热处理》2003,28(11):45-47
研究了45钢离子氮碳共渗-离子渗氧复合处理工艺。试验表明,45钢经离子氮碳共渗-离子渗氧复合处理后,表层可获得化合物和氧化物的复合层,该复合处理可以明显提高45钢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2.
以42CrMo钢为材料,通过在离子氮碳共渗过程中添加空气进行离子氮碳氧多元共渗。采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对渗层形貌、渗层厚度、渗层物相和截面硬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传统离子氮碳共渗过程中添加适量的空气具有显著的催渗效果,且以空气流量为0.3 L/min的效果最佳,截面硬度也得到大幅度提高。离子氮碳氧多元共渗中氮原子的扩散激活能从传统离子氮碳共渗的56.12 k J/mol降低到25.27 k J/mol。同时,对离子氮碳氧多元共渗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采用氨气和丙酮作气源研究了40Cr钢离子氮碳共渗和复全处理(离子氮碳共渗后再加热淬火回火)后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离子氮碳共渗能大幅度提高表面硬度、耐磨性的抗咬合性能,复合处理不仅使表层得交厚的渗层深度、了的硬度梯度及残余应力分布状态,而且在较大负荷条件下显示出比离子氮碳共渗更优良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能。将试验结果用于轧辊,能显著提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42CrMo4钢离子渗氮层的硬度,研发硼氮离子复合渗创新技术,并与离子渗氮层特性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在520℃、6 h的相同工艺条件下,对42CrMo4钢分别进行硼氮离子复合渗和离子渗氮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XRD、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测试机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截面显微组织、物相、截面硬度、耐磨性和耐蚀...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Q235钢的离子氮碳共渗-低温盐浴渗铬工艺,。试验表明,Q235钢经离子氮碳共渗-低温盐浴渗铬复合处理后,表层可获得氮碳铬化合物和氮碳为化合物的复合渗层。该复合渗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并且明显提高Q235钢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6.
用自制的保温式多功能离子热处理炉对45钢进行了离子氮碳共渗 离子后氧化双重复合处理(Ion(NC O)复合处理)。测试结果显示,Ion(NC O)复合渗层是由黑色致密的Fe3O4膜,厚的ε-Fe2,3N白亮化合物层和α(N) γ′扩散层等三部分组成。经Ion(NC O)双重复合处理后的45钢表面硬度和耐蚀性能都有显著提高,其耐蚀性能可以和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蚀性能相媲美。  相似文献   

7.
徐昊  王晓溪  陈方旭  王乐  刘壮 《热加工工艺》2016,(4):202-204,208
对42CrMo销轴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研究了碳氮共渗热处理工艺下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42CrMo钢经碳氮共渗改性处理后,表面显微组织为碳氮共渗硬化层,芯部组织为低温回火混合马氏体和片条状铁素体;材料在不损失芯部塑韧性的同时,表面硬度得到大幅提高。经200℃低温回火后,42CrMo钢抗拉强度基本保持不变,芯部冲击韧度约提高了7.7%,表面硬度高达650 HV。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42CrMo钢等离子氮碳共渗过程中CO2体积分数、温度、气压对化合物层厚度的影响,并对最佳工艺参数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2CrMo钢最佳等离子氮碳共渗工艺参数为:N2∶H2=1∶1,CO2体积分数3%,气压500 Pa,温度560℃,时间2 h,2%RE(稀土元素)。处理后化合物层主要由γ’-Fe4N和FeC两相组成,硬度、抗磨损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45钢和42CrMo钢为材料,对比研究了合金元素对离子碳氮共渗化合物层生长动力学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和X射线衍射仪对化合物层的显微组织、厚度、硬度及物相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工艺条件下,42CrMo钢表面形成的化合物层厚度比45钢薄,但有效硬化层较厚,表面硬度高且截面硬度梯度较为平缓;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45钢离子碳氮共渗后化合物层中的主要物相发生了γ'-Fe4(C,N)→ε-Fe2-3(C,N)的转变,而在42CrMo钢表层则无该转变,但出现了CrN、CrC及Mo2(C,N)相;动力学分析表明42CrMo钢形成化合物层的扩散激活能为66.95kJ/mol,接近45钢27.89kJ/mol的2.5倍,同时分析了合金元素对活性C、N原子扩散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碳氮共渗与深层稀土硼碳氮共渗复合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复合处理在工艺上是可行的;复合处理试样的截面组织由表层稀土硼碳氮共渗层、中间碳氮共渗层及内部基体组织三部分组成;相当于在高硬度表层与较软基体中间插入一层中等硬度的过渡层,减小了硬度梯度,有效避免工件在工作过程中高硬度表层的剥落.  相似文献   

11.
激光相变硬化在CrMo铸铁汽车模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不同的激光工艺参数对CrMo铸铁汽车模具表面进行了激光相变硬化试验,探讨了激光工艺参数对激光相变硬化层的深度、显微硬度的分布及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工艺参数可使试样的表面硬度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同时可以消除表面裂纹,显著提高汽车模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采用725~730℃的低温淬火,使42CrMo钢形成少量的部分马氏体和铁素体的混合组织,增加二相的硬度差,从而提高其切削性能.  相似文献   

13.
40CrNiMoA钢激光相变硬化技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石岩  徐春鹰  张宏 《金属热处理》2002,27(11):16-18
研究了40CrNiMoA钢激光淬火工艺参数与硬化层深度及硬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淬硬层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光斑扫描速度的提高,硬化层深度降低,表面硬度存在一个极大值;随着激光功率的升高,硬化层深度增加,表面硬度也存在一个极大值,激光淬火硬化层依其组织特征,分为完全淬硬区,过渡区及高温回火区。  相似文献   

14.
38CrMoAl钢激光淬火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连续波CO2激光束,对38CrMoAl钢进行了激光表面淬火研究,测量了淬硬层厚度和硬度分布,并对其金相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38CrMoAl钢激光淬硬层的硬度可达850HV0.3,是未淬火基体的3~4倍。激光淬火层分为均匀相变区和过渡区,均匀相变区组织由均匀细化的位错马氏体(包含少量残留奥氏体)组成,过渡区为板条马氏体和未溶铁素体的混合组织。在激光功率和离焦量一定的条件下,硬化层厚度和宽度均随扫描速度增加而减小,而淬硬层硬度首先随扫描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一最大值时又呈下降的趋势。在离焦量48mm,功率1.8kW的条件下,38CrMoAl钢激光淬火的最佳扫描速度是20mm/s。  相似文献   

15.
W6Mo5Cr4V2高速钢激光相变硬化组织与耐磨性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研究了W6Mo5Cr4V2(M2)高速钢经激光相变硬化后的组织与耐磨性。结果表明,经激光淬火后可获得1000HV以上的超高硬度,组织是细马氏体,激光相变硬化层的耐磨性与常规处理的相比提高约40%  相似文献   

16.
中碳调质钢激光热处理耐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 kW横流CO_2激光器对40Cr钢表面进行大面积的激光相变硬化;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测试材料激光相变硬化后的耐蚀性.结果表明,在搭接率为20%的条件下,调质态的40Cr激光相变硬化后腐蚀电流密度为110.4μA,耐蚀性较母材提高了30%,而正火态的40Cr激光相变硬化后腐蚀电流密度为293.9 μA,耐蚀性能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7.
30CrNi2MoVA钢激光相变硬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龙  顾林喻 《热加工工艺》2007,36(2):47-48,60
研究了30CrNi2MoVA钢激光淬火后淬硬层微观结构特征及工艺参数对硬化层深度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淬火硬化层依其组织特征,分为完全淬硬层、过渡层和热影响层;硬化层深度随着激光功率的升高和扫描速度的减小而逐渐增加,表面硬度则存在一个极大值。  相似文献   

18.
模具钢的激光相变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詹武 《模具工业》2002,(1):56-60
讨论了常用模具钢在激光扫描下 ,发生相变硬化、晶粒细化 ,形成扳条及片状马氏体混合组织 ,内部存在大量晶体缺陷 ,使未溶碳化物明显下降 ,尺寸减少 ,残留奥氏体显著强化 ,表层产生残留压应力 ,处理后硬度提高15%~20% ,耐磨性增加。并对上述组织性能变化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钛的激光渗氧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钛及其合金的激光渗氧硬化方法。对工业纯钛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用激光进行固态扩散渗氧处理可以明显改变钛表层组织、硬度和耐磨性。该方法在某零件上的试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增强42CrMo钢的耐磨性,改善其严重的磨损失效情况。方法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同步送粉的方式在42CrMo钢表面制备金刚石/WC颗粒增强钴基复合熔覆层,借助SEM、EDS、XRD、显微硬度仪和多功能综合性能测试仪,研究了熔覆层宏观形貌与微观组织、物相组成、显微硬度与耐磨性。结果使用Ti/TiC粉末对金刚石进行预处理可以改善其烧蚀和石墨化;适量ZrH2提升了熔覆层宽厚比,促进了熔池对流传质作用,同时,活性元素Zr改善了金刚石颗粒的润湿性能,提高了黏结相对金刚石的把持力。熔覆层多道搭接过渡均匀,其显微组织主要由细小枝晶及致密网状碳化物共晶组成,熔覆层与基体结合区域反应生成了平面晶组织,进而提高了熔覆层结合强度。激光熔覆热特性使W2C、ZrC、γ-(Co,Fe)、M6W6C、CoZr2、(Ti,Zr)O2、TiCx、Co3Ti等物相存在于熔覆层内,细晶强化及弥散强化作用使得熔覆层的平均显微硬度(1002HV0.2)是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