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PTV与目前的3个运营网(有线电视网、Internet和电信网)及其业务直接相关。但不同运营商对IPTV业务有不同定位。电信运营商认为IPTV业务体现于电视节目在IP网中的组织和传送形式,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认为IPTV业务是利用有线电视网来提供数字电视节目和电视节目以外的信息服务。由于IPTV业务分为广播业务和交互型业务两大类,支撑这两类业务的承载网也相应地分别采用单向广播网和双向交互网,因而在承载网层很难融合。融合工作将在业务层发生,即充分利用已经存在的两个承载网来经济、高效地发展业务。IPTV中既拥有广播型业务,又拥有组播型业务,还拥有交互型业务,将是三网融合的开端。  相似文献   

2.
一、本地中继网与接入网的性质与服务对象 奉地中继网与用户接入网的性质完全不同。本地中继网与干线网的性质相似,它们都属于传送网(Transport Net-work),主要位于城市,与交换设备一起,受国家公用电信网全网的监测、控制、调度。在信令网、同步网、监控网中它们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符合统一管理调度的要求。 而用户接入网则不同,它要适应城市和相关农村用户等  相似文献   

3.
三网融合:都是互联网惹的祸 固定及移动互联网爆发式的发展,使原来只能由专用网络,如电信网和广播网完成的业务都能由互联网来完成,其极大地改变了三网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融合的大视野——电信的观点 从电信的观点来看.融合有五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各种技术层面上的融合,涉及各种有线无线技术、架构、协议、接口、硬件、软件、中间件、机架结构等。第二个层面:电信网自身各个层面的融合。水平来看有核心网、城域网、接入网、驻地网。垂直来看有传送网、承载网、业务网、支撑网。第三个层面是移动与固网的融合(分为4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在谈到电信网发展趋势时,一般都要说“三网融合”是其发展趋势之一。三网融合目前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这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要做到这样的融合其标准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为...  相似文献   

6.
1 三网融合的内涵 三网融合是指互联网、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包含技术、业务、市场、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的多层次融合,其核心不是某种网络一统天下,而是发挥不同网络的物理优势,  相似文献   

7.
1引言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公众提供多样化、  相似文献   

8.
范喜林 《电子世界》2014,(12):18-18
三网融合是一种社会化的说法,又叫做"三网合一",但在煤矿自动化系统中我们不能将其局限在定义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上。煤矿自动化系统是对现代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和对矿井生产过程实施的全面监控,是把采掘生产设备监控系统、皮带运输系统、监控系统、辅助生产设备等子系统数据进行集中监控,实现生产及辅助生产科学高效。煤矿自动化系统与三网融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是整体上是融合的关系,只有对该系统进行三网融合,形成三网融合的煤矿自动化系统,把两者真正的结合起来才能使两种不同业务层互相渗透和交叉,能够避免在通讯线路重复投资的现象,使煤矿自动化系统维修起来更加容易,整体可靠性提高。  相似文献   

9.
三网互联与融合:未来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先分析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的相互联系和各自特征,以及网络融合的两大基础: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和IP技术,研究了网络融合的三部分:传输网、交换网与接入网,提出实现网络融合的两种不同方向:网络物理结构融事与接入网融合。  相似文献   

10.
接入网建设与改造伴随着有线电视网络成长的整个历程。长期以来,由于单一的广播业务,有线电视网络基本都是单向广播网。近年来,由于业务的发展和日益加剧的竞争,特别是2010年以来三网融合的大形势,使得有线网络运营商纷纷展开双向接入网的建设与改造。  相似文献   

11.
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固定网、移动网、无线接入网等各个层面的网络融合正在不断加快和走向深入,随着网络技术的IP化,内容的数字化与网络化,互联网和电信网、固定网和移动网的边界日趋模糊,行业、网络、应用、终端等各个层面的融合也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融合的发展趋势给多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其商业模式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三网融合是指传统的电信网、数字通信网以及有线电视网在技术上相互渗透和融合的基础上,对视频、语音和数据三种业务应用的融合和捆绑。在我国,三网融合的本质是业务应用层面上的一种融合。尽管三网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许多的问题,但是从其优势上来看,三网融合还是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三网融合”将统一于I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光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 ,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在技术和业务上开始互相渗透和交叉 ,“三网融合”成为新一代网络发展的主旋律。以IP技术为核心的Internet在全球获得了空前规模的商业化应用 ,被众多专家认为是“三网”技术融合最有前途的主题。1 三大传统网络技术特征从连接和提供的业务方式上看 ,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这三种传统的地面网络具有显著的差别特征。1.1 传统的电信网 (电话网 )传统的电信网是以话音业务为主进行优化设计的 ,以SDH时分复用传输系统为基础 ,用程控交换机…  相似文献   

14.
适合三网融合的小区光纤接入解决方案及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当前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及计算机网三网融合的社会背景和发展趋势,文章提出了一种适合于三网融合的小区光纤接入解决方案,分析了方案设计的原理及可实现的功能.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案是适合三网融合的接入网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曹蓟光 《世界宽带网络》2007,14(8):42-42,44,45
目前,随着人们通信需求的日益增长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已经成为全球的发展趋势。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这三个网络在技术上趋向一致、在网络层面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在业务层面各有侧重并互相渗透和交叉、在产业层面面向信息服务大行业,打破各自界限进行逐步融合、在监管层面明确各方关系与职责,构建新型的信息服务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6.
评三网融合     
一、从互联网看三网融合初级阶段 我试图从互联网的角度来看三网融合,今天我们是在这样的形式下来谈三网融合,就是两网,互联网和电信网已经在这10年左右进行了融合。也就是在两网已经融合的情况下,讨论如何积极地迎接第三网,就是广电网。为什么要讨论广电网的融合问题?因为两网融合以后有一个重大的发现,发现两网融合以后易拥堵、不安全这两个问题很难解决。  相似文献   

17.
CATV本地网有着广阔的发展天地 ,通常采用同轴光纤混合网 ,其带宽资源丰富 ,为少数用户和多数用户提供服务的成本相差并不大 ,而对远期服务 ,可随有线电视干、支分配网的扩展 ,进一步开展交互式业务 ,随着网络辐射面加大 ,用户数量增加 ,它的规模效益也就体现出来了。有线电视本地网普及程度高 ,接入网的建设已逐步从同轴电缆网向光纤电缆混合网直至全光纤网发展 ,传输技术正在从模拟向数字 /模拟混合方式过渡 ,网络结构形态则从广播网向通信 /广播混合网过渡 ,其网络功能可涵盖现有的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计算机网络。将来光纤入户会成…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因特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通信网络正在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的大趋势已经十分明显。信息通信网络基本由核心网和接入网组成,世界各国都在用光波分复用等技术建设超大容量的高速宽带核心网,实现信息通信网络的宽带化、全业务、安全可靠以及经济性等问题都集中在丰富多彩的接入网上。它是当前网络建设上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市场的发展,多媒体信息不断渗透、融合。尤其是三网融合的进一步发展,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与三网融合系统上运行的IP智能监控系统、IP语音系统进行无缝接合,为实现多媒体融合通信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面向三网融合电信企业内容引入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年初,国家对电信企业有条件放开了内容制作与运营,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操作阶段。此次政策调整允许电信企业从事除时政类节目以外的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互联网视听内容传输以及时政类视听节目的转播和传输。面向三网融合,电信网主要应实现内容平台建设、承载网升级改造和接入网的改造三大跨越。在获得内容集成牌照后,电信运营商的IPTV目标架构应采用"两级管理、四级分发"机制,在内容引入上采用全国和省网两级实现与广电系统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