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粥糜古今谈     
粥,古无此字,本作鬻,稀饭也.粥又称作糜“糜,煮米使其糜烂也.”粥,始于何时?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记述;“黄帝初教作糜”也就是说先祖轩辕黄帝,教其子民“煮谷为粥”.早在三千年前的西周,就把吃  相似文献   

2.
振萍 《食品指南》2009,(4):88-89
关于粥,清代袁枚在其《随园食谱》里作了一个权威的论定:“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粥,中国古代又称为“糜”,是我国饮食文化的精粹之一。在中国4000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粥的踪影伴随始终。关于粥的文字,最早见于周书:黄帝始烹谷为粥。  相似文献   

3.
苦夏糜粥香     
今夏天公不作美,热得让人难耐,困勿好觉,吃勿落饭的何止我周围的几个阿哥老姐?望着他们一副萎靡不振、面容憔悴的模样,不禁动情地说:“看看我神清气爽,快步如风,胃口大开,晚餐喝粥应拔一功。”我的这种说法并非信口开河,倒也有据可查。清代医药家王士雄在他的《随息居饮食谱》中说:“饭粥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因煮饭煨粥的米,有补中养气,益血生津,填髓充饥之功,所以他着重地说:“粥为生人至宝。”难怪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把亲手煮的山药粥、芋艿粥比作美味的“琼糜”、“玉糁”;把荠菜粥的甘美说成超越“雉羹”和“乳酥”,粥之魅力也就不言而…  相似文献   

4.
食粥致神仙     
粥,俗称稀饭,古代又叫馇、糜、(饣胡)、酏等。食粥,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一种独特的传统饮食方法。 北宋的张本在《粥记》中说:“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为饮食之妙诀。”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也赞同这一说法:“谓食粥可延年,余窃爱之”,他还专门写了一首《食粥》诗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用适当的中药和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与适量的米同煮为粥,叫做“药粥”。药粥乃是祖国医学宝库的一部分,它是以药治症,以粥扶正的一种食养食疗的方法,从汉代名医张仲景开始便有了药粥  相似文献   

5.
粥,又称为"糜"、"水饭"、"稀饭"、"双弓"。据说是黄帝发明的,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就有"黄帝初教作糜"的记载。历代文人对粥都有很深的感情。文人安贫乐道,要生存下去,这时候粥是最好的选择,不多的米,加上较多的水,可以填充饥饿的胃。所以,粥作为"碗中的贫民",曾是贫穷的象征。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民食粥的习惯已源远流长.早在周朝就有“仲秋之日,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礼俗,并称“飦粥之食,自天子达”.粥,由于将米类加入大量水煮成糊化状的流体或半流体,所以其中的营养成分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而米类不仅营养丰富,且具有利小便、止烦渴、养脾胃、治虚寒等诸多保健治病功能,所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赞:“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饭食之妙诀也”.现代流行病调查  相似文献   

7.
食粥话古     
传说“黄帝始烹谷为粥”。由此推算,我国的食粥史已有四五千年了。我国食粥,有文字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两千六百多年前。早在周代《礼记·月令》中便有记载:“仲秋之月,养衰老,援几枚,行糜粥饮食”。春秋时期的晋国重耳复国后,想犒赏他的重臣介子推,亲往绵山请介子推出山。介子推不愿受封赏避而不出。晋文公听信近臣之计,下令放火烧绵山,不幸把介子推母子烧死。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介子推,在其忌B严禁烧火,用“酸酪(粥)二益”祭奠亡灵。后来演变成在寒食节“煮瞌酪(粥)而食之”的风俗。《齐民要术》记载:“煮难而食之,名日“…  相似文献   

8.
据《风土记》载:“天正日(农历二月初一),南黄践长,是日始牙幼(幼儿)为饘粥,以养幼,俗尚以赤豆为糜,所以象色也。”饘(zhān)即指“稠粥”。《丹铅录》说:“孟子粥之食,又作饘。”《说文》曰:“粥,糜也。”可见我国古代二月初有令幼儿食赤豆粥的风俗。赤豆又名赤小豆,红饭豆等。其性味甘,酸平。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钙、磷、铁和叶酸等成分。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赤小豆粥,利小便,消水肿脚气。”《日  相似文献   

9.
趣话粥品     
说粥的功用性有果腹与养生的目的,早已时过境迁了,更非有指标性的实际意义。如若追溯到古时,古人食粥有三大理由:穷困、应节、养生,对立是非常鲜明的。穷人食粥为了果腹,富人食粥为了养生,这就是粥的奇妙之处。粥,古称糜,只有很稀的那种才叫粥,袁枚先生写道: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照此标准,米与水  相似文献   

10.
夏天吃些瓜粥有开胃、助消化、清热解毒、祛暑热之功效。现介绍几种瓜粥的制法。黄瓜粥黄瓜200g,切蒂、削皮、去瓤,洗净;粳米(或糯米)100g,加水煮,将成粥时放入黄瓜,再煮片刻便可食用。黄瓜可以减缓肠道对糖的吸收,减轻口渴,降低血糖和血脂。西瓜粥粳米(或糯米)100g煮将成粥时,  相似文献   

11.
春季养肝粥     
春 天 是 万 物 齐 发 的 季 节 ,人 体 各 脏 器 也 频 繁 活 动 起 来 。中 医 认 为 , 春 天 是 肝 旺 之 时 ,趁 势 养 肝 可 避 免 暑 期 的 阴 虚 ,而 过 于 补 肝 又 怕 肝 火 过 旺 ,所以 ,春 季 宜 喝 粥 养 肝 ,下 面 是养 肝 粥 五 款 ,不 妨 对 症 试 之 。 桑 葚 粥 桑 葚 30 g (鲜 桑 葚 60 g),糯 米 60 g,冰 糖 适 量 。 将 桑 葚洗 干 净 ,与 糯 米 同 煮 ,待 煮 熟后 加 入 冰 糖 。该 粥 可 以 滋 补 肝阴 ,养 血 明 目 。 适 合 于 肝 肾 亏虚 引 起 的 头 晕 眼 花 、 失 眠 多梦 、耳 鸣 腰 酸 、须 发 早 白 等 症 。…  相似文献   

12.
正粥,又称为糜,中间为"米",即是用各种谷物粮食熬制而成。米为灵魂,水为载体,火为助力,放眼世间灯火阑珊,怎如一碗粥来得朴实瑰丽。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曰:"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粥简单的外表常常被人们所忽视,但它繁复的内心却有着无穷的魅力,它独特、懂得包容,  相似文献   

13.
提到粥,就一定要说到清代美食家袁枚。他深谙烹粥之道,描述得极其精准到位:“见水而不见米,非粥也;见米而不见水,亦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  相似文献   

14.
粥,是以米为主要原料熬成的稀饭。《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用粮食或粮食加其它东西煮成的半流质的食物。《调鼎集》中有载:“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从粥的字形,又非常形象地道出了煮粥的情形:两边的“弓”是鬲(象鼎一样的炊具)在烹煮谷米时冒出的蒸气。  相似文献   

15.
粥味似更长     
迟早 《饮食科学》2001,(8):42-42
妈妈是山东人,她的习惯是顿顿饭得有粥,若不以一碗粥为每餐作结,妈妈就像没吃饱似的,她总说喝粥的感觉就像溜缝,胃踏实又舒服。我也习惯了妈的习惯,每顿饭得喝粥。只是,家里粥的品种很单调也不讲究。大米粥,且多数是用剩饭煮的:玉米面粥,妈叫“糊涂”。现在,不少到我家吃饭的人,看见我们喝糊涂,常会露出不解之色,问你们还吃这个?  相似文献   

16.
1 鲜藕绿豆粥鲜藕50克、绿豆30克、粳米30克、白糖适量。先煮绿豆至煮沸,入粳米共煮半熟,加入鲜藕片煮至粥熟,加糖服用。本粥甘滑可口,具有清热凉血、利咽除烦、生津止渴的功用。凡肺胃火炽的咽喉急性炎症及炎症后期火热伤阴,均可以此粥作辅食,随时服之。2 雪梨白莲粥雪梨三个、白莲10  相似文献   

17.
药粥史话     
用适当的中药和适量的米谷同煮为粥,叫作药粥。药与米谷配伍,同时煮粥,相顺相使,起到了药物与谷物的双重效用。药粥疗法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部分,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中说:“药以祛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早在汉代,大史学家司马迁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食品工业》2006,(6):57-57
粥,又称“糜”,中华饮食文化的精粹之一,乃是我国独有历史地理人文环境中的特定产物。早在六七千年前,祖先就开始以粥充饥,《周书》载:“黄帝始烹谷为粥。”可见,自古人开化时起。粥就已经有了自己最初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9.
信时 《美食》2009,(10):54-54
粥能养胃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泡饭伤胃也经常听说,但不少人觉得泡饭和粥有多大区别呢,以致会伤胃?其实,若说粥的定义,那就一定要说到清代大才子兼美食家的袁枚。他深谙烹粥之道,描述得极其到位:“见水而不见米,非粥也;见米而不见水,亦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  相似文献   

20.
药粥史话     
药粥,以适量的米谷和药物同煮,再加入一定的配料和调味的稀粥,是一种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食疗方,也称之为“药粥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