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适应突出矿井瓦斯治理新要求、新标准,针对瓦斯治理岩巷工程量大、采掘接替关系紧张等问题,禹州枣园煤业有限公司勇于淘汰传统炮掘工艺,提出综掘快速施工,以"地质资料"匹配"机械性能"作为投入岩巷综掘机的前提,对底板抽放巷层位及综掘快速施工技术进行研究,经过实测二_1煤层底板8~15 m内岩石赋存情况及坚固性系数匹配最佳性能综掘机,确定底板抽放巷层位;高效优化各生产系统,探索正规循环作业模式,实现了岩巷单进水平190 m/月的突破,赢得充足的瓦斯治理时间。为类似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底板抽放巷工程层位确定及快速施工技术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高突矿井在煤巷掘进之前需先施工底板瓦斯抽放巷,通过穿层钻孔水力冲孔实现消突。为了提高掘进效率和综合机械化程度,底板岩巷一般采取综掘技术进行掘进,坚持"有掘必探"的超前探查原则,需要协调好综掘机快速掘进与探查孔施工的时间关系,既要确保实现探查结果的真实有效,又要保证采掘接替的有序开展。通过对综掘机施工作业循环的分析研究,对超前探煤与探水工作做了设计优化,实现了统筹施工、协调兼顾的作业目标。  相似文献   

3.
底板岩巷层位选择是底板岩巷穿层钻孔预抽瓦斯措施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煤层底板赋存石灰岩含水层的矿井实际,设计了2种底板岩巷层位布置方案,并从技术和经济等方面进行了钻孔施工抽放瓦斯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底板抽放巷布置在含水灰岩之上、与含水灰岩较近的煤层底板层位时,可以有效避免含水层的影响,且钻孔施工容易、效率高,钻孔有效利用率高,封孔和抽放效果好,材料消耗少、节约成本,因此,优选为适用的底抽巷布置合理层位。  相似文献   

4.
煤矿安全一直以来都是煤矿的首要大事,高瓦斯突出矿井为了能够更好的治理煤层瓦斯,采用在煤层底板中施工专门(独立)的底板岩巷预抽煤层瓦斯,掩护上部煤巷掘进。因底板巷距B4煤层底板法向距约8~10m,底板岩巷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突出,本文从控制底板岩巷层位、通风管理等七个方面论述了底板岩巷掘进工作面的安全管理,为相似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5.
按照集团公司"瓦斯治理、岩巷先行"的管理理念和要求,淮南矿业集团丁集煤矿为加快岩巷掘进速度,缓解采掘接替紧张局面,在1141(3)高抽巷采用国产EBZ200H综掘机及配套机械化施工装备,通过对巷道断面、支护形式、劳动组织等不断改进优化,连续4个月破国产岩巷综掘记录,实现了岩巷快速掘进.通过实践研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岩巷快速综掘技术及管理体系,为同类矿井解决岩巷掘进慢的"瓶颈"提供了可靠借鉴.  相似文献   

6.
消除突出煤层的突出危险性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治理瓦斯的主要任务.本文以建新矿1018顺槽底板抽放巷为例,介绍了该矿通过合理布置底板岩巷和穿层抽放钻孔,提高封孔质量及孔口负压进行瓦斯抽放有效消除单一突出煤层煤巷掘进期间突出危险的实践经验,确保了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针对岩巷炮掘施工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以漳村煤矿2603高抽巷为例,通过引进EBZ-280A配套综掘设备,结合实验室试验和3DEC数值模拟分析,确定了掘进的合理层位,并制定一系列的岩巷快速掘进措施,实现岩巷快速稳定掘进.现场实践中综掘设备日均进尺达6.2 m/d,比炮掘日均进尺提高3.3 m/d,施工效率提升113.8...  相似文献   

8.
《煤炭技术》2015,(8):40-42
针对平煤矿区岩巷工程量大、岩巷掘进速度慢、采掘接续紧张的难题,以十一矿己24011工作面(下)低位瓦斯抽放巷为工程背景,对煤矿大断面岩巷综掘快速成巷关键技术,如巷道层位及支护方案、掘进施工设备配套及生产系统以及施工工艺和劳动组织等进行了分析。并对试验巷道快速成巷实施效果进行了现场实测分析。  相似文献   

9.
新义公司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且不具备开采保护层进行区域瓦斯治理的条件,为了合理确定底板抽放巷与煤层间的垂距、平距及布置方式,采用理论分析和工业性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了突出煤层底板抽放巷优化布置研究,得到新义公司12021轨道巷底板抽放巷适宜采用的布置方式,运用"瓦斯抽放+水力冲孔"治理瓦斯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抽放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合理选择底板抽放巷的层位以保证瓦斯抽放效果及降低巷道维修费用,根据实际地质条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合理确定底板抽放巷与煤层间的垂距、平距及布置方式,运用理论分析得出12021轨道顺槽底板抽放巷采用垂距8~10 m、平距6 m的内错布置方式。通过钻孔瓦斯抽放量、区域防突效果及前探钻检验底板抽放巷穿层预抽瓦斯抽放效果,结果显示:瓦斯抽放总量为23.27万m3,抽放率达到30%,顺槽掘进期间,采场残余瓦斯含量为6.5 m3/t,小于7 m3/t的指标临界值,底板穿层钻孔抽放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三软煤层巷道支护困难严重影响了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三软厚煤层沿底托顶煤支护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平禹一矿三软煤层巷道的地质条件,分析了三软煤层巷道变形的破坏特征和影响因素,并根据该矿二1-13110工作面地质条件,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不同支护结构下巷道的位移量、主应力和围岩塑性区的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巷道在主被动协同支护的条件下,支护结构能充分发挥协同作用,支护效果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2.
张帅  高亚洲 《中州煤炭》2020,(10):200-206
针对新桥煤矿2502综采工作面巷道“倒梯形”断面不对称造成的巷顶围岩变形破碎异常,为采取合理支护方案,根据工作面赋存特征及围岩力学性质,通过理论及FLAC数值模拟分析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特征,提出巷道支护方案:顶板采用“锚网带+锚索梁”、两帮采用“锚网带”的协同锚固支护方式。经成巷后断面收敛及顶板离层观测,巷顶下沉量稳定在79 mm左右,离层量稳定在19 mm,表明巷道围岩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针对金能煤业一采区回风巷易发生巷道大变形问题,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卸压前后围岩应力场的变化,进而提出卸压支护的控制技术方案。工程实践表明,采用卸压支护控制技术可实现应力转移,实测围岩顶板最终下沉量为141mm,顶底板最终移近量为190mm,两帮最终移近量为136mm,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14.
李晓非 《中州煤炭》2019,(11):127-130
为了确保矿井巷道的稳定性,分析了原有围岩赋存条件以及原有巷道破坏现状,根据巷道受到采动影响后围岩变形失稳情况,对原有巷道支护方案与支护参数进行了优化,施工工艺主要采用刷帮挑顶假U型棚、喷浆封闭U型钢棚、浅孔充填注浆、顶部加强锚杆支护、底板钻孔卸压联合控制、帮顶深孔注浆强化围岩和帮顶部锚索加固等施工工艺,最后通过矿山压力观测,验证了该技术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黄春光 《中州煤炭》2019,(6):130-135
为解决高应力复合顶板工作面巷道支护维护难的问题,通过现场调查,对已有巷道围岩破坏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原有巷道支护方式和参数不具有针对性。结合巷道断面和顶板岩性相变大的特征及巷道破坏特点,通过调整巷道两帮支护的锚杆间距,增加了支护密度,根据复合顶板岩性不同,将顶板支护分为4种方案,分别布置具有针对性的锚索补强支护,同时增大了锚索直径,强化了锚索支护作用。采用FLAC数值模拟软件对巷道在优化支护方案下的应力分布和变形特征进行模拟分析,巷道变形量减少,整体稳定,验证了支护优化方案的合理性。经工程实践和支护效果观测表明,巷道顶板下沉量最大为137 mm,两帮移近量最大为365 mm,顶板深部最大观测离层值为14 mm,保证了巷道稳定性,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6.
李宗岑  王培强  石彦磊 《中州煤炭》2021,(8):248-256,264
针对近距离下位煤层巷道掘进的复杂地质环境,在受上覆煤层的采动和深部复杂地质因素的双层作用下巷道变形量大、支护困难等问题,以己16-17-23140运输巷为研究对象,基于工程概况,研究了下位煤层回采巷道顶板失稳特征,采用锚注联合支护,提高了锚杆、锚索刚度和强度,提出3种不同层间距条件下巷道支护方式及支护技术,并进行了工业试验。研究表明,巷道支护经过方案优化后,有效控制住了巷道周围岩体移近量,回采巷道的锚杆、锚索支护力在许用范围内,说明该支护方案优化后合理可行,能够保证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7.
陈鹏  田士月  王慧 《中州煤炭》2022,(2):282-290
针对回采工作面单体支柱超前支护存在支护强度不足、工人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提出了采用超前锚索主动支护替代原有的单体支柱被动支护的技术方案,并针对协庄煤矿三心拱巷道建立了围岩变形预计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巷道合理超前支承力为0.83 MN,而超前锚索支承力可达到1.52 MN,满足超前支护需要;确定了巷道超前支护技术参数为...  相似文献   

18.
针对平煤一矿-950 m水平下延回风上山埋深大、应力高、围岩强度低、支护难度大等特点,基于锚注一体化支护技术进行锚注参数设计,提出了以直径25 mm全螺纹高强中空注浆锚杆和直径29 mm螺纹肋中空注浆锚索为核心的全断面锚注一体化支护方案。工程实践表明,锚注参数设计合理,锚注加固强化了巷道整体性,改善了巷道围岩的承载性能,有效控制了巷道变形,支护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巷道稳定性明显提高,且支护成本降低,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19.
刘学 《中州煤炭》2021,(11):327-334
针对2103工作面沿空掘巷巷道围岩变形量大,矿压显现明显,煤柱侧与实煤体侧巷道围岩呈非对称变形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分析确定工作面留设煤柱的合理宽度为5 m,同时利用钻孔成像技术对巷道围岩裂隙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实煤体侧和煤柱侧巷道围岩松动圈范围分别为1.8~2.2 m、1.5~2.4 m,据此提出非对称性差异化支护方案。支护方案优化后,通过对巷道围岩顶底板及帮部位移量变化情况和岩层裂隙发育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巷道在采用优化后支护方式后,80%锚杆受力在20~60 kN;巷道两帮位移变化量在75~95 mm,巷道顶底板移近量在43~95 mm,巷道围岩裂隙发育大部分集中在距围岩表面深度1.1 m以内。应用结果表明:该支护方案能够有效控制沿空掘巷巷道围岩变形,为类似条件下巷道支护提供了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深井破碎软岩巷道支护参数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减小九龙煤矿软岩巷道北二正巷围岩变形量,通过FLAC3D数值软件对北二正巷的支护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锚杆、锚索、喷层等支护参数进行优化,提出优化的巷道支护方式,并结合在掘进和回采动压条件下对原支护方式与优化巷道支护方式,对巷道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巷道顶板、帮部、底角锚杆分别采用长2000mm、2200mm、2400mm的Φ20等强度右旋螺纹钢锚杆、喷层厚度180mm、锚索长7000mm,间排距2000*2000mm时,为较优支护方案,能有效保证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满足巷道安全和正常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