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针对深部冲击地压矿井智能化工作面防冲开采面临的技术难题,围绕冲击地压煤层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的目标,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到矿井生产活动和防冲管理中,首次提出了智能化防冲控采的技术思想,其科学内涵与技术途径为:首先,通过数据传输平台快速采集区域煤岩冲击危险信息及全工作面设备、工况环境、人员定位等实时信息,建立冲击地压与...  相似文献   

2.
在枣矿集团高庄煤业公司西十一采区冲击地压防治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冲击地压致因和一些冲击地压矿井的防治经验,研究探讨了冲击地压防治工作技术路径和有利于生产现场防冲安全、降低冲击灾害的生产组织方法,为矿井冲击地压防治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杜学领  姚旺  李杨 《煤矿安全》2015,46(1):183-185,189
为提高我国应对冲击地压事故的能力,结合2011-2013年4起冲击地压事故,分析典型冲击地压事故的特点、原因,反思救援存在的问题。分析认为冲击地压事故多发生在煤层埋藏较深、地质条件复杂区域;夜间、掘进巷道事故多发;事故造成巷道、设施、人员和财产损失严重。认为煤岩体具有冲击倾向性是发生冲击地压的根本原因,复杂地质条件是发生冲击地压的诱发因素,防冲措施不到位、监管乏力等是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为避免冲击地压发生后演化为致死性冲击地压事故,应简化事故上报程序,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井下避险系统建设,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以提高被困人员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采用煤矿冲击区域钻屑检测量与煤体应力变化的研究成果,根据钻屑法在检测冲击危险程度过程中存在的煤体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不等原理,结合义煤公司跃进煤矿防冲工作面钻屑法应用情况,建立了钻屑检测量和煤体应力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出防冲工作面煤体应力变化规律,确立了防冲工作面超前应力集中分布区域和钻屑检测临界值,为矿井制定针对性的防治冲击地压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因冲击地压造成的危害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认识冲击地压,首先根据冲击地压的特点,提出了综合防冲安全措施。根据冲击地压事故特点,论述了在冲击地压事故发生后应该如何开展有效的应急救援,通过有效防治和成功救援最大限度减少冲击地压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6.
为便于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中关于开采冲击地压煤层孤岛煤柱应进行防冲安全论证的规定,提出一种孤岛工作面防冲安全开采论证方法,并进行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孤岛工作面防冲安全开采论证包括冲击地压矿井属性论证,孤岛工作面冲击类型论证,孤岛工作面冲击危险等级评价,矿井防冲能力论证;依据煤层冲击倾向性鉴定结果和煤层冲击危险性评价结果论证煤层冲击地压属性,进而得到冲击地压矿井属性;对于冲击地压矿井,根据孤岛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论证冲击地压类型;在开展冲击危险因素排查和冲击危险性评价的基础上,计算防冲工程量;依据矿井防冲机构与人员配备情况、监测系统覆盖能力、卸压机具配备情况,论证矿井防冲能力;最后,综合冲击地压类型、冲击危险等级及防冲能力与防冲工程量之间的关系,得到能否保障安全开采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我国冲击地压矿井类型及防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煤矿开采深度增加和采掘范围扩大,导致冲击地压灾害强度和频度明显增加的问题,总结分析了冲击地压发生的条件,认为只有同时满足内在条件、结构条件和应力条件时才会发生冲击地压。根据我国煤矿近年来冲击地压发生的条件和特点,将冲击地压矿井分为浅部冲击地压矿井、深部冲击地压矿井、构造冲击地压矿井、坚硬顶板冲击地压矿井和煤柱冲击地压矿井5类。在深入分析不同矿井引发冲击地压力源的基础上,提出浅部冲击地压矿井的主要防冲措施是按顺序开采及控制顶板压力;深部冲击地压矿井的主要防冲措施是开采保护层,按顺序开采以及控制开采强度;构造冲击地压矿井主要采用长钻孔卸压的方法防治掘进期间冲击地压;坚硬顶板冲击地压矿井主要通过控制空顶长度防治冲击地压;煤柱冲击地压矿井主要采取诱发卸压措施防治冲击地压。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减轻煤矿冲击地压造成的危害,介绍了煤矿冲击地压的主要类型,分析了煤矿冲击地压的主要特点,并提出了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的一些技术措施,以期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措施,有助于人们早发现早防治煤矿冲击地压,最大限度地减轻煤矿冲击地压造成的危害,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安全事故,降低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随着回采深度的增加,冲击地压对工作面回采造成越来越多影响。N_2 700工作面是大采高工作面,在后半部小面回采时,工作面倾向宽只有30m,顶板管理很重要,同时也是防冲击地压管理重点工作面,已经完成安全回采。该工作面的回采技术经验可为其它防冲击地压工作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波兰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借鉴国外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的经验,在多次调研和与波兰专家合作研究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波兰煤矿)中击地压防治技术的现状,其突出的特点是持续研究的时间长、效果显著;政府主导研究与管理;防冲理论、技术、装备、管理、法规一体化程度高;人员和资金投入大、全员防冲意识强;预测预报技术较先进.对照我国煤矿在冲击地压防治方面的现状,指出了今后我国煤矿提高冲击地压防治水平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深部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高地应力及复杂地质条件,岩爆时有发生。利用多种岩爆判别标准,并结合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深部岩体的岩爆倾向性,结合矿山实际情况,提出岩爆防治措施,并根据岩爆支护设计原则,设计了两种可行支护方案,分析应力集中部位、大小等参数以及破坏特征,与矿山原方案作对比,进行支护优化。结果可为矿山开采岩爆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冲击矿压的强度弱化减冲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冲击矿压的强度弱化减冲理论,即采取松散煤岩体,降低强度和冲击倾向性,使得应力高峰区向岩体深部转移,并降低应力集中程度,使发生冲击矿压的强度降低,使得煤岩体中所积聚的弹性应变能达不到最小冲击能,从而防治冲击矿压的发生.强度弱化减冲理论在三河尖矿的生产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验证.  相似文献   

13.
大厂105号矿体深井开采岩爆倾向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厂105号矿体的埋藏深度在1km左右,目前正在进行开采前期的勘探和设计。通过室内岩爆力学试验,分析了该矿体2种典型岩石的弹性变形能指数Wet、冲击能指数Kcf、岩石脆性系数B和最大储存弹性应变能指标Es。结果表明:围岩无岩爆倾向性,锡矿石具有弱岩爆倾向性。  相似文献   

14.
距离下保护层开采防冲机理及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七台河矿区某矿煤层群的地质赋存特点,研究了近距离下保护层开采防治冲击地压的机理和技术。利用FLAC 3D软件,分析比较了下保护层开采和非保护层开采的工作面围岩应力应变及塑性范围的分布规律及其差异,揭示了近距离下保护层开采的防冲机理,并讨论了下保护工作面的合理布置。结果表明近距离下保护层开采能取得较好的防冲效果,近距离下保护层开采防冲的机理是:下保护层开采降低了被保护工作面的应力峰值,使应力峰值位置向煤体深部转移;增大了被保护工作面围岩的位移,有利于释放冲击弹性能;被保护工作面的围岩预先产生塑性变形,在掘进、回采中不易再次发生塑性破坏。当被保护工作面布置合理时,能取得防冲和留巷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5.
矿震的发生与地球固体潮汐活动存在一定相关性,为进一步探明固体潮汐应力对矿震的触发作用,本文以国内典型冲击灾害频发的华亭煤田矿区为研究背景,采用Schuster检验方法对发生在顶板中的矿震进行了固体潮日潮变化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固体潮汐应力对矿震的发生存在显著触发作用,矿震发生的频次与潮汐应力垂直、东西、南北和水平剪应力分量的相位角之间都有显著的相关性,Schuster检验P值均小于触发阈值0.05;2)潮汐应力对不同级别矿震触发作用存在差异,随着震级的增大,矿震的发生由重力控制转为构造应力控制;3)对不同类型矿震的触发力学作用不同,对于重力控制的中小型矿震,潮汐应力垂直分量最大(受压)、水平分量最小(受拉)时矿震较易发生,而构造应力控制的大级别矿震则与之相反;4)矿震活动也会造成相关区域地层中的钻孔应变时序形态产生畸变。  相似文献   

16.
针对岩爆监测研究的不足,开展了完整硬岩岩爆单轴压缩试验及全过程超声波监测,分析了完整硬岩岩爆破坏特征及超声波前兆规律,探讨了完整硬岩岩爆的预测预报。结果表明:对于完整硬岩岩爆,当加载载荷达到其峰值强度便产生噼啪声响,随之发生爆裂,通过分析碎片,发现试样靠近外部区域劈裂现象明显,越靠近试样内部其破裂面的粉化程度越严重,剪切现象越明显,是源于内部被约束程度的增加导致的强烈摩擦作用和高耗能的结果;通过对完整硬岩岩爆全过程超声波监测,发现波速由平稳不变发展到波动状态、首波波幅由微小的起伏波动发展到较大的起伏波动、衰减系数从增加转为下降均可作为岩爆发生的前兆;首波波幅由总体上减小转为明显增加也可作为岩爆发生的前兆,首波波幅由一直减小发展到微小起伏波动可作为岩爆发生的前兆;硬岩超声波频谱图可反映硬岩试样在载荷作用下其内部由变形发展到产生损伤再到破裂随即岩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多种爆破卸压解危技术的复合应用,对冲击地压矿井的冲击危险区域实施立体卸压爆破技术进行解危,从而使巷道高应力得以合理释放或向深部转移,达到降低冲击发生的可能性或有条件的诱发冲击地压的目的,降低了巷道局部高应力集中和微震事件发生的频率,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渣滓溪锑矿井下主要岩石的岩爆倾向性, 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采用岩体脆性指数、弹性变形能指数、冲击能指数和剩余能量指数4种岩爆倾向性判别指标, 分别研究了井下凝灰质板岩、凝灰质砂岩、石英砂岩和锑块矿4种岩石的岩爆倾向性, 结果表明, 在具备一定外力的条件下, 凝灰质砂岩无岩爆可能性, 凝灰质板岩可能发生中等岩爆, 石英砂岩肯定发生中等及以上岩爆, 锑块矿肯定发生强烈岩爆。同时结合调查区域井下岩爆的实际发生情况, 进一步论证了该结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冬瓜山铜矿岩爆倾向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然  于润沧 《有色金属》1998,50(4):16-20
冬瓜山铜矿床是我国首例埋藏深度超过千米的金属矿床.目前正在进行有岩爆倾向深埋矿床的开采技术研究.分析了冬瓜山7种典型岩石的弹性能量指标WET、脆性系数R、冲击能量指标WCF和试块储存的最大应变能Es等4项指标.认为这7种岩石中有2种具有中等岩爆倾向,2种具有微弱岩爆倾向.还有3种不具有岩爆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