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新安矿区二1煤层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内煤田地质勘查、煤炭资源开发资料,结合区内煤矿井观察,分析了煤储层和煤层气分布特征,估算煤层气总资源量347.80×108 m3,资源丰度0.614 4×108 m3/km2。选取地质构造、埋深、煤厚、渗透率、储层压力、资源丰度6个要素对该区煤层气资源潜力进行评价,综合评价认为KD1、KD3属较有利区,其他属潜力区。  相似文献   

2.
吴清杰 《中州煤炭》2018,(2):117-121,127
通过对新安县城东南部地区主要含煤岩系地层、构造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可确定二1煤层为新安县城东南部地区主要可采煤层,全区大部分可采,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结构较为简单,为单一煤层。区内褶皱构造发育,北部的新安向斜为一不对称的开阔状向斜构造,轴部向北西西逐步抬起,向南东方向倾伏,南部为一背斜构造,该背斜北翼与北部的新安向斜南翼之间被断层切割。在对区内钻孔中二1煤层顶板岩性研究分析对比后认为该区二1煤层之上的大占砂岩厚度及层位稳定,特征明显,易于识别,可作为明显的标志层。通过对所取得的煤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认为该区二1煤层属高瓦斯煤层,煤质属中灰、中高硫、低磷、高熔融性粉状贫煤,可用作动力用煤和民用煤。  相似文献   

3.
采用评价、校正后的246个钻孔煤层瓦斯含量点绘制了嵩箕构造区主要煤田二1煤层瓦斯含量等值线图,通过分析比较各煤田瓦斯地质特征,总结了区域构造对瓦斯分布的控制规律。受后期构造变动破坏盖层的影响,嵩箕构造区煤层瓦斯含量总体偏低。构造区南部由于受秦岭造山带的影响,构造复杂,致使登封、新密、禹县等煤田瓦斯含量较低;靠近北纬35°带的新安、偃龙煤田受区域岩浆热的影响,煤变质程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吸附瓦斯能力,然而由于区内大型平移断层、掀斜断块发育,导致煤层瓦斯散失,瓦斯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4.
对新安煤田煤系地层及构造特征、煤层特征进行了分析与归纳,阐述了二1煤的煤层、煤质、瓦斯、煤层厚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厚度变化的因素.上述分析对该区区内找煤、煤矿生产开采以及煤矿开采过程中瓦斯、煤尘、地热等灾害防治工作有较大的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鹤壁九矿二1煤层瓦斯含量和压力随煤层埋深增大而显著增大,煤层顶板泥岩和砂质泥岩层的发育为瓦斯富集提供了较好的圈闭条件,瓦斯成分主要为CH4、CO2、N2和少量重烃气,其中CH4为主要组分。随埋深增加,瓦斯中CH4含量呈现减小趋势,而CO2和N2含量却呈现总体增大趋势,与普遍的瓦斯垂向分带规律不符,考虑与区内发育大量的拉张性断层有关。瓦斯赋存受多种地质条件控制,煤层埋藏深度、夹矸层数、断层发育情况、地下水活动情况等均对矿井瓦斯赋存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区内局部地段存在瓦斯含量异常区。  相似文献   

6.
张齐 《中州煤炭》2023,(10):111-115+122
新安煤田位于河南省西部,处于太行构造区、嵩箕构造区和崤熊构造区交界部位,煤田主体位于太行构造区内。为了解新安煤田深部煤中硫分布特征及成煤环境,对研究区二1、二2煤层硫分含量的进行了分析和归纳,阐述了二1、二2煤层硫含量特征以及硫分平面分布特征。根据煤中各形态硫所占比例以及成因,探讨了煤层中硫分布特征及成煤环境。结果表明,二1煤层贫煤以中—中高硫煤为主,无烟煤原煤以低—中高硫煤为主;二2煤层贫煤以低—中硫煤为主,无烟煤以低—中高硫煤为主。二1、二2煤层煤中硫以硫化铁硫为主,占全硫的60%~90%。山西组成煤环境为浅水河流和海水潮汐共同控制的三角洲沉积体系,煤层的形成受淡水和海水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位村矿二1煤煤层气地质特征,并运用经验类比、等温曲线和数值模拟三种方法预测气体采收率。综合三种预测方法,预计该区二1煤气层采收率为40%。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察了位村矿二1煤煤层气地质特征,并运用经验类比,等温曲线和数值模拟三种方法预测气体采收率。研究结果表明:N2+CH4带位于位村矿北部,深在-100~-250m煤层底板等高线之间,北西部较浅,北东部较深;矿井中部气含量达到最高,北东部含气量随埋深增加较快,南西部增加较慢;区内较大的正断层附近不利于煤层气的保存,煤层气含量降低;煤层段含水性弱,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和排水降压;综合三种采收率预测方法,预计该区二1煤采收率为40%。  相似文献   

9.
新安煤田煤层气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锐  李宏伟  陈江峰 《煤炭技术》2008,27(2):125-127
在分析新安煤田煤层气储层特征、埋藏特征,以及构造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基础上,对该区的煤层气资源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提出了本区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及不利条件,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为该区下一步的煤层气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雷华友 《中国煤层气》2009,6(6):14-16,38
根据地质勘查成果及邻区矿井开采资料,分析了勘查区二1煤层煤层气赋存地质特征,探讨了影响和控制该区煤层气含量的因素,认为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煤储层空间展布特征等因素是影响煤层气含量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1.
7煤层为任楼煤矿深部勘查区重要的可采煤层,在勘查区大多数地区7煤分为72和73两层,少数区域合并为一层。7煤在淮北煤田普遍赋存较好,厚度多在3~7m,因此对任楼深部7煤煤质进行研究对认识整个淮北煤田的7煤情况有较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疆油田九6区齐古组发育一套近源碎屑沉积。经过实验区及全区的小层划分与对比,可以看出西北部地层厚度较大;通过砂地比、砾地比分布等值线图,可以直观地反映西北部的砂地比、砾地比值高于研究区东南及其他地区以及对重矿物鉴定分析,可以反映齐古组物源方向主要来自九6区西北部。研究将为该区后续的沉积相特征研究及储集砂体的特征研究提供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煤层气含量控制因素研究是煤层气开发的基础。根据鹤煤六矿二1煤地质勘探资料,从煤层气地质学的角度,着重分析了控制该矿煤层气含量的顶底板岩性、构造特征、水动力条件和埋藏深度等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矿二1煤顶底板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和泥岩,层厚稳定,裂隙不发育,为煤层气富集提供了良好的圈闭条件;向斜轴部区域及压性、压扭性逆断层附近煤层气含量高;地下水基本上处于弱径流和滞留状态,对煤层气保存有利,但局部区域地下水活跃,煤层气含量较低;煤层埋藏深,煤层气含量随埋深增加而增加。但大部分区域煤体为软煤,煤体松软,且煤层透气性差,该区煤层气开发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5.
高碧峰  王果 《煤炭技术》2024,(4):105-108
为新安煤田后期远景规划和下一阶段的勘查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分析了河南省新安煤田郁山井田深部煤层及工程地质特征,研究得出,研究区的可采煤层为二1煤层,属大部分可采煤层,位于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部,煤厚0.00~3.61 m,平均1.47 m,煤层结构简单,煤层的稳定程度为较稳定;研究区内构造中等,煤层顶底板较弱,对矿床开采有一定的影响,工程地质条件属中等,研究区地温梯度一般在1.33~1.99℃/(100 m),全区平均地温梯度值为1.61℃/(100 m),为地温正常区。  相似文献   

16.
孙伟 《煤炭技术》2006,25(3):93-96
以黑龙江省勃利煤田普查勘探现状资料为基础,通过构造特征、含煤建造特征及岩相古地理特征等进行分析,研究勃利煤田成煤特征及规律,提出勃利煤田下一步找煤方向及层位。  相似文献   

17.
宝鼎矿区是“裂谷断陷盆地”沉积,原始地形和构造控制了煤田沉积变化,物源方向影响了煤层南北展布。东部活动强烈,盆地中心逐步西移,区域变质作用控制煤种。通过岩相古地理的变化和趋势面分析,对矿区深部煤层进行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8.
李元建 《煤》2010,19(5):8-10,33
根据煤田地质勘查和煤层气参数井资料,对焦作煤田煤层气赋存的地质条件和煤层气储层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煤田内主要储层为山西组二1煤,煤层的含气量与煤层厚度、煤层的上覆有效地层厚度、煤层割理的发育程度、顶、底板围岩的性质有关,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将煤田分成了南、中、北三个构造断块、其中南部和中部断块气含量高,应用层次分析法经计算得到该煤田的综合评价,且优选出恩村井田、古汉山-位村井田、九里山为有利区块,其成藏条件优越,通过试井得出破裂压力与闭合压力差值小,且不利于通过压裂产生有效延伸长度和导流能力的裂缝,故应采用多级脉冲加载压裂技术,以保证压裂改造效果,达到改善储层导流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翟锋锋 《中州煤炭》2020,(12):99-105
煤储层物性及特征是煤层气地质理论的重要内容,加强其研究对提高煤层气勘探开发成效至关重要。基于天荣矿地质、煤层气勘探及相关测试等资料,采用地质与煤层气地质理论对该矿二2煤储层物性及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荣矿二2煤层物理性质良好,生烃物质丰富;煤层含煤性、稳定性、可采性好,煤层气含量和纯度高,可为煤层气开发提供良好对象和气源条件;煤变质程度高,煤中裂隙相对发育,但其渗透性整体较差,渗透率分异显著且普遍低下;煤储层能量较强且分异显著,煤储层压力状态为欠压—超压型,并以正常—超压煤储层压力状态为主,有利于煤层气高产富集。  相似文献   

20.
白胜伟 《煤炭技术》2005,24(1):75-77
阐述了新安煤田山西组二1煤层及顶、底板成因 ,分析了影响新安煤田山西组二1煤层变化的因素及特征。了解煤层的变化情况 ,对新安煤矿的工程设计和安全生产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