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测定南极磷虾及其制品中虾青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样品经无水MgSO_4去除水分,以丙酮提取目标物,200 mg N-丙基乙二胺(PSA)填料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经0.02 mol/L氢氧化钠甲醇溶液皂化12~16 h后,经YMC-Carotenoid C30色谱柱分离,经甲醇、叔丁基甲基醚和1%磷酸水溶液的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测定。结果南极磷虾和南极磷虾粉中虾青素的定量限分别为2.5 mg/kg和5 mg/kg;在0.1~10 mg/L时,全反式虾青素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77.9%~91.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3.42%~8.75%。不同磷虾粉产品中虾青素的含量差异很大。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适用于南极磷虾及其制品中虾青素含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南极磷虾油中总虾青素含量、磷脂含量和得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正己烷-乙醇溶剂体系对南极磷虾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优选工艺条件下提取的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分子种组成进行检测分析;以ICR小鼠为模型动物,采用单次灌胃不同剂量南极磷虾油的方法,考察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在小鼠体内的消化过程和生物可接受率,并对比研究了南极磷虾油源和雨生红球藻源虾青素生物可接受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60%正己烷-乙醇溶液是提取富虾青素南极磷虾油的最佳溶剂组成,经分析得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南极磷虾油中含虾青素双酯占73.5%、虾青素单酯占24.8%、游离态虾青素占1.62%;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双酯在小鼠体内被分解为虾青素单酯和游离态虾青素;灌胃24 h后,低、中、高剂量组虾青素的生物可接受率差异不显著,其生物可接受率约为74%;南极磷虾油源虾青素的生物可接受率约为雨生红球藻源虾青素的1.25倍。本研究结果为南极磷虾油定向化生产和膳食营养特性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保健品中的枸橼酸西地那非进行测定。样品经Strata X-C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用Phenomenex Kinetex C18柱分离,乙腈-10mM醋酸铵(V/V=35/65)为流动相,经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枸橼酸西地那非在0.5~80μg/mL的浓度范围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5),加标回收率大于90%。该方法简单,快速,精密度和准确度高,适用于保健品中枸橼酸西地那非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以南极磷虾为研究对象,采用丙酮提取南极磷虾中的虾青素。优化硅胶柱层析技术分离虾青素双酯、单酯及游离虾青素;筛选合适的展开剂,利用薄层层析法对得到的样品进行鉴定;通过Chiralpak IC柱鉴别其立体结构;运用C_(30)-HPLC法测定不同形态虾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硅胶柱层析以不同比例的丙酮-石油醚溶液梯度淋洗,可以分离制备虾青素双酯、单酯及游离虾青素; V(正己烷)∶V(丙酮)∶V(乙酸)=8∶2∶0. 2为薄层层析最佳展开剂。南极磷虾中不同形态虾青素均由3S,3'S、3S,3'R、3R,3'R 3种光学异构体组成,虾青素双酯和单酯中3R,3'R所占比例 70%,3S,3'S的比例最低。南极磷虾中总虾青素含量为18. 9 mg/kg,其中虾青素双酯中虾青素含量为12. 0 mg/kg,虾青素单酯中虾青素含量为6. 1 mg/kg,游离虾青素含量为0. 8 mg/kg。  相似文献   

5.
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鱼皮肤主要色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固相萃取技术,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和定量测定了大黄鱼皮肤主要色素。样品经丙酮和石油醚(v/v=4∶3)提取,加Na OH-甲醇溶液皂化反应后,经LC-NH2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洗脱剂为乙腈-甲苯(v/v=3∶1),液相色谱柱为ZORBAXEclipse XDB-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v/v=9∶1),流速1.0m L/min,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为474nm,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大黄鱼皮肤主要色素为叶黄素,占比为50%以上,并含有少量的角黄素、虾青素及其他色素;且各色素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0、0.9991和0.9991,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4.26%~96.56%、83.28%~92.79%和85.61%~94.39%,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55%~5.78%、3.52%~7.28%和3.02%~6.55%,检出限分别为0.43、0.59、0.82mg/kg。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分子印迹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油中苯并(a)芘的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在GB 5009.27-2016《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试样处理方法基础上,进一步使用Welchrom~?Silica硅胶固相萃取小柱串联Welchrom~?BAP-2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小柱对多种食用油基质进行净化。试样中目标物采用Ultimate~?XB-C_(18)(4.6 mm×250 mm, 5μm)色谱柱分离,以乙腈和水(88:12, V:V)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于激发波长370nm、发射波长425nm处进行检测。结果食用油试样经串联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除杂的效果好、回收率高。线性范围为1.0~100.0μg/mL,线性相关系数r在为0.9999,回收率在88.7%~101.3%之间,检出限为0.5μg/kg。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简便、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食品中苯并(a)芘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坚果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残留量等3种拟除虫菊酯。坚果样品采用石油醚提取,固相萃取小柱净化,丙酮-石油醚(1+9)洗脱,用Agilent DB-17色谱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试验结果表明,3种拟除虫菊酯农药的色谱图分离效果良好,在0.05μg/mL~0.8μg/mL范围内,检出限为0.001 5 mg/kg~0.002 4 mg/kg,回收率在94.2%~107.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为0.93%~3.88%。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固相萃取净化富集,分光光度法快速检测腐竹中禁用色素碱性橙的方法。方法: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C18固相萃取柱萃取,以20%甲醇溶液(V/V)为清洗剂净化,80%甲醇溶液(V/V)为洗脱剂洗脱富集后,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碱性橙在2.0~10.0μg/mL浓度范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55;在2.0~8.0μg/mL添加水平时回收率范围为102.24%~84.15%,重复性实验平均回收率为98.45%,相对标准偏差为1.87%(n=5)。结论:该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适用于腐竹中碱性橙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
为稳定可靠地分析油茶籽油中多环芳烃,建立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油茶籽油中16种多环芳烃方法。样品经正己烷溶解后,分别采用反相固相萃取HLB小柱、弗罗里硅土小柱和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小柱对16种多环芳烃进行净化。以回收率和基质效应为考察指标评估3种固相萃取柱的净化,在此基础上,对净化液进行低温低速氮吹浓缩,多反应监测扫描模式下进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小柱对16种多环芳烃的净化效果最佳;16种多环芳烃在质量浓度1~5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5 1),检出限为0.01~0.20μg/kg,在2、10μg/kg和20μg/kg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71.5%~116.3%,相对标准偏差为1.5%~13.8%。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重复性好等特点,适用于油茶籽油中16种多环烃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建立食品中非食用色素皂黄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经丙酮提取,固相萃取小柱净化,以乙腈-5 mmol/L乙酸铵 0.06%三乙胺水溶液为流动相,XDB-C18色谱柱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418 nm检测.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5~15 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07 mg/L,RSD为2.5~3.4%,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3.97%,方法准确可靠,精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南极磷虾油是一种从南极磷虾中提取的功能性油脂,富含磷脂、虾青素、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等活性物质,对人体有多种生理功能,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促进大脑发育、抗氧化、缓解痛风和类风湿关节炎等。南极磷虾油提取工艺目前主要有有机溶剂提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亚临界萃取法、酶解结合有机溶剂提取法及压榨法等。本文综述了南极磷虾油的提取工艺,以期为企业生产南极磷虾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南极磷虾粉中虾青素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南极磷虾粉中虾青素的提取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虾青素含量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Box-Behnken)实验设计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虾青素含量的影响。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建立了虾青素含量与提取过程中各因素的二次多项式模型,并通过响应面优化法确定虾青素提取方法的最佳条件:提取温度51.41℃、料液比63.13∶1(mL∶g)、提取时间61.15 min,此条件下虾青素含量达到最大为179.00 mg/kg。经过实验验证,南极磷虾粉中虾青素含量可达到179.21 mg/kg。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虾青素油中虾青素含量的分析方法。利用单因素实验,对虾青素油中虾青素的提取试剂、酶解时间进行选择,确定最佳前处理条件为37℃恒温水浴振荡酶解60 min,石油醚提取。色谱条件:YMCTMC30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甲醇-甲基叔丁基醚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472 nm。结果表明,全反式虾青素在0.10~4.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1.36%,表明精密度高,平均回收率为93.58%,回收率的RSD为2.84%,表明添加回收率高,相对标准偏差小,实验建立方法测得虾青素油中虾青素的含量为92.9%,是碱性皂化测得结果的2.11倍,所建立的方法可以准确定量虾青素油中虾青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南极磷虾油的醇提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系统考察了提取溶剂、液料比、提取时间对南极磷虾油得率、磷脂和总虾青素含量的影响。利用HPLC、GC/MS等方法对最佳醇提工艺条件制备的南极磷虾油进行主要功效成分分析,并经热处理实验,探究不同抗氧化剂对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极磷虾油最佳醇提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为95%的乙醇、液料比为10 mL/g、提取时间为137.3 min。该工艺条件制备的南极磷虾油得率为13.6%±1.2%,磷脂和总虾青素含量分别为33.62%±2.48%、210.46±5.95 mg/kg,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占总脂肪酸的41.58%,且富含维生素E和维生素A。通过添加抗氧化剂可显著提高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的耐热稳定性,其作用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迷迭香提取物(0.02%,w/v)+生育酚(0.02%,w/v)、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0.02%,w/v)、迷迭香提取物(0.02%,w/v)和生育酚(0.02%,w/v)。本研究结果可为南极磷虾油的工业化生产及其贮藏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南极磷虾油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海洋n-3多不饱和脂肪酸来源,含有丰富的磷脂、EPA、DHA、虾青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炎特性和免疫功能。南极磷虾油可以改变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组成,调节细胞膜内炎症过程中脂筏的形成;可以通过抑制促炎转录因子NF-κB的激活从而减少炎性基因的表达;还可以通过作为PPAR和SREBP-1等转录因子的配体调节脂质和葡萄糖代谢等。在运动营养领域,运动员依靠营养策略来提高训练效果和成绩,南极磷虾油在提高运动代谢能力、延缓疲劳的发生及促进运动后恢复等方面受到极大的关注。对南极磷虾油对运动恢复的促进作用研究进展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包括南极磷虾油改善运动后免疫抑制、氧化应激和缓解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作用及机制,以期为南极磷虾油在运动营养领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压溶剂萃取法提取南极磷虾油,建立基于蒸汽光散射检测器(ELSD)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南极磷虾油中的磷脂组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南极磷虾油中主要含有卵磷脂和脑磷脂两种磷脂组分。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了南极磷虾油、南极磷虾卵磷脂和脑磷脂以及两种磷脂组分与赖氨酸复配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极磷虾油对核桃油具有抗氧化能力,0.25%的南极磷虾油添加量就能较好地抑制核桃油过氧化值和酸价增加,而且随着浓度增加抗氧化能力增强。纯化出来的南极磷虾卵磷脂和脑磷脂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尤其是脑磷脂及脑磷脂与赖氨酸的复配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谢丹 《中国油脂》2021,46(4):133-138
南极磷虾油是提取自南极磷虾的重要产品,其作为一种新兴功能性海洋脂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首先概述了南极磷虾油的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南极磷虾油酶解法提取工艺中涉及的蛋白酶种类、原料和酶解液脱脂方法进行综述,同时详述了酶解法处理过程中副产品的综合利用。酶解法提取南极磷虾油存在酶制剂价格较高、酶解后油相、水相存在乳化等问题,但该法不仅可以得到高品质的南极磷虾油,而且脱脂后的酶解副产品可进一步利用,最终实现南极磷虾的高值化利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AB-8大孔吸附树脂对虾青素的静态、动态吸附效果。结果表明,AB-8树脂对虾青素的最大吸附量为476.2 μg/g干树脂,乙酸乙酯对虾青素的解吸率为98.7%;动态吸附条件为虾青素上样质量浓度2 μg/mL、上样流速4 BV/h。此条件下,皂化液中虾青素的回收率为78.9%,纯度为9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